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2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标准

欢迎访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王凤丽基础医学名师工作室!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类别

36

2

第2学期

考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在人体结构、人体功能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识别常见病原生物、解释其致病性,学会应用免疫理论来诊断和防治疾病,并能够制定防治措施,具备对常见病病人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实验室检查、预防治疗等技能,养成探究精神,形成生物科学素养,增强预防与免疫意识,树立良好的生物安全观,为后续《康复评定技术》《临床康复治疗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本课程教学要求,突出病原生物防治、康复技能等能力培养,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对接以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卫生部科教司,2003年9月制定)、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1年1.0版,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要的免疫基本理论与知识,能正确理解临床常见超敏反应及免疫学诊断、预防及治疗,为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为后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3.掌握微生物免疫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常见病原生物的常用检测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微生物、免疫、寄生虫学的基本实验技能,能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常见临床疾病。

3.能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基本理论与技能制定防治措施,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在诊疗工作过程中防止医院内感染。

4.能够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按康复对象的基本需求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具有卫生宣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能力,助益公共卫生安全维护。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生物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无菌观念、预防为主观念。

2.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及与人合作能力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自觉践行爱国敬业、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等职业精神。

3.深入学习我国“抗疫”事例,增强民族自信,培养热爱专业、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五、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模块、项目)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1

模块一免疫概述

7

0

模块二免疫应用

4

3

模块三病原生物概述

5

模块四病原生物应用

14

合计

30

6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免疫概述

教学单元(一):认识免疫

【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解释免疫的概念。

2.能说出免疫的功能。

3.比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区别。

4.了解我国“战疫”案例,增强爱国主义。

【教学提示】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今“战疫”案例。

2.课中链接古今中国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引入我国最早提出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病毒,为最终战胜天花病毒做出巨大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单元(二):认识抗原

1.能解释抗原及抗原表位的概念。

2.能说出抗原的基本特性。

3.简述抗原特异性。

4.归纳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对战胜疫情的重要实践意义,树立创新意识,勇攀医路高峰。

1.讲HLA与器官移植时体链接双肺移植女孩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器官移植是一种延续生命的技术,看到器官捐献背后的生命价值观,同时将故事的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紧密衔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个女孩的担忧,她担心什么?(排斥反应)。希望什么(组织相容)。担心的排斥反应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几率多大?排斥反应的强度与何种物质有关?从而引出本章中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专业学术知识学习的兴趣。

2.融入敬业素养,培养敬业精神。通过“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在特殊时期,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取得重大成果,作出重大贡献。引导学生学习陈薇院士刻苦钻研、敢打敢拼、为民解难、拼搏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从医路上要爱岗敬业,为病患服务要具有牺牲精神。

教学单元(三):认识免疫系统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1.能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

2.能说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认识到两者既有各自严密的分工,又相互协作,树立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认识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5.简述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6.说出免疫分子的种类和功能。

1.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免疫系统破坏,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及康复治疗工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懂得尊重患者,珍爱生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结合艾滋病患者康复治疗要求,让学生懂得康复治疗工作的细微失误,也许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单元(四):认识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1.能区分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异同。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能够说出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4.说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1.对接岗位需求,结合临床应用对比讲解五类免疫球蛋白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如:静脉注射用丙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2.通过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GeorgKohler在致力于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时,需要一种当时业界不存在的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体外无限增殖细胞,在其导师指出困难并鼓励大胆尝试之下,GeorgKohler采用了兴起不久的细胞融合技术,将SRBC(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株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该杂交瘤细胞曾轰动当时的免疫学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活医学奖那年仅38岁。

教学单元(五):认识免疫应答

1.能解释免疫应答的概念。

2.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发生场所和基本过程。

3.说出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4.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5.能归纳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相互作用,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1.采用PBL教学方法,课前展示优生八项检验报告单,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检验单IgG抗体、IgM抗体指标代表意义,为讲解抗体产出规律奠定基础,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2.结合淋巴细胞各司其职、团队协作保卫机体,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养团队观念。以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直至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为主线,学习各种免疫细胞独特的功能,感悟这些细胞各司其职同时又团队协作抵御疾病,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观念。

3.免疫应答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感染、清除体内的异物和衰老死亡的细胞,犹如国家的安全系统,为保护人民的安全抵御外来的威胁、制裁国内的不法分子,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单元(六):认识抗感染免疫

1.简述抗感染免疫的分类和作用。

2.能够区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3.能够对患者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

1.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将抗感染免疫微课上传平台,学生初步掌握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

2.结合某一具体病原微生物,突破人体三道防线,引发疾病过程,整合知识点,讲解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形成一条主线,贯穿课堂。

3.拓展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模块二:免疫应用

教学单元(一):识别超敏反应及其疾病

1.能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

2.能说出超敏反应的类型及其所致疾病。

3.能简述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4.能够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养。

1.三种超敏反应发病机制都较为抽象,结合视频、案例讲解,可将抽象的知识寓于临床疾病中,通过临床表现探究其发病机制与致病机理。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三种超敏反应特点,进行巩固、理解,提升思维能力,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3.结合幼儿哮喘的多发,培养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

4.通过正反面事例强化职业素养。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超敏反应,案例引导,由于护士对皮试结果的错误判断给病患造成了痛苦和危险,教育学生在使用药物和血清时一定要谨慎,既要严格操作,又要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预防过敏性休克,做好抢救备案,仁心仁术,护佑生命。

教学单元(二):免疫学防治与检测

1.能解释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2.能比较两者特点,说出常用生物制剂及其应用的不同,进而理解注意事项,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3.能简述体液免疫检测与细胞免疫检测的临床应用。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我国儿童免疫计划表中各类疫苗的作用。

2.结合我国儿童免疫计划表,讲解减毒疫苗和灭火疫苗特点。如:选取其中减毒疫苗(如卡介苗)与现在“应接尽接”的灭火疫苗(新冠疫苗),结合临床应用,讲解各自特点与区别要点,对比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以新冠疫苗快速研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

5.单克隆抗体融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讲授单克隆抗体时,介绍Kohler和Milstein由于开发了单抗技术,于198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多种病原体的单抗用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及病原分型,让学生了解科学能为人类造福,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模块三:病原生物概述

教学单元(一):识别病原生物

【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实践2学时。

1.能说出病原生物和条件性病原生物的概念。

2.能简述病原生物的种类及共同特征。

3.能叙述病原生物和条件性病原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与共同特征,树立“有菌观念”,在康复治疗工作中强化无菌操作意识与严谨工作作风。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养

2.实验(实训)地点:S1203实验室

1.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前平台上传显微镜使用操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完成测验。

2.通过临床上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及超级细菌出现,加深理解合理用药。

教学单元(二):认识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质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1.能叙述细菌的测量单位与基本形态,会比较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及其意义。

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

3.能说出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简述病毒的增殖方式。

4.能说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1.实验(实训)名称:常见病原生物形态结构观察

1.细菌、病毒、寄生虫三者生物学性状是教学重点,采用影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其致病机制与生物学性状相学习结合。

2.细菌讲解中,结合世界历史中的疫情事件及背后历史故事(如耶尔森菌等)加深学生理解。

3.病毒讲解中,以新冠病毒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冠病毒的学习,充分掌握病毒结构。

4.在寄生虫学习中,充分挖掘新中国“抗疫”案例,如血吸虫、疟原虫,结合案例加深理解。

5.利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多方位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一些在医学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事迹,如在讲解细菌时,引入白求恩医生因感染细菌而引起败血症,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又如,在讲授常见病毒内容时,向学生宣讲医务人员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先进人物事迹。疾病无情,人间有爱,把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和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用鲜活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医学情怀,用榜样的力量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教学单元(三):病原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消毒灭菌

【学时分配】理论1学时。

1.能说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简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会比较消毒、灭菌、防腐的异同。

4.简述热力消毒灭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

5.能说出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实际应用、影响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树立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1.通过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创设情境,导入遗传与变异,激发求知欲。

2.结合结核杆菌减毒变异卡介苗的发现及超级细菌的出现讲解变异类型,突破教学难点。

3.课前上传消毒灭菌操作视频(紫外线、高压蒸汽灭菌),明晰试验操作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项,为正确完成实验操作做铺垫,并为紫外线损伤的防护奠定基础。

4.课堂实操中各组拍摄操作视频上传学习平台,要求每个步骤都要操作严谨,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视。通过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在今后的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上也能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教学单元(五):认识病原生物的感染、致病和免疫、诊断及防治原则

2.能区别感染的类型。

3.能简述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对宿主的直接损害作用和免疫损害作用,并能说出真菌的致病作用,树立在康复治疗技术岗位中严谨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感。

4.区别感染的类型是本节课教学难点,通过临床案例对比、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加深其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5.课后让学生分组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梳理知识点,加深巩固和理解。

6拓展感染对患者危害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模块四:病原生物应用

教学单元(一):认识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能说出流感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能解释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认识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点,简述其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能说出结核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认识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点,能说出其微生物学检查并解释结核菌素试验,简述其防治原则。

3.能说出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认识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点,简述其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4.列举历史上有许多惨痛的流感大流行案例与结核病的危害,感悟作为医务工作者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1.实验(实训)名称:蛲虫卵检测

2.实验(实训)地点:S1208实验室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流感大流行历史事件与结核病对我国的影响,感悟医务工作者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2.学习平台上传惨痛的流感大流行视频,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观看。

3.利用历史上有许多惨痛的流感大流行案例与结核病(白色瘟疫)在我们流行的历史,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4.在学习结合杆菌环节,介绍古代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传尸》、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医学文化博大精深,坚定学医的信念。

5.将知识点与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结合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时,与随地吐痰不文明行为相联系,指出污染环境,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教育学生文明礼仪不容忽视,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学生。

教学单元(二):认识消化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能解释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说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简述其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2.说出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性,列出其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措施。

3.能辨别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链状带绦虫及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特点,认识其致病性,简述其生活史及检查和防治。

4.举例说明消化道感染病原体的危害,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1.课前上传肠道杆菌、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链状带绦虫及溶组织内阿米巴图片,与致病性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将知识点与我国防疫案例相结合加深理解。如甲肝病毒,1988年上海爆发甲肝流行,30万人被感染,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当时有生食毛蚶的习惯。在政府的高效动员和市民的全力配合下,短短两个月内疫情被迅速控制,感悟党和政府综合防控的决心和举措,感受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3.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常见事例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授蛔虫病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减肥话题,利用明星吞食蛔虫卵保持美妙身材的新闻,让学生结合蛔虫致病性,科学理性分析这种减肥方法的安全性,告诫学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学习与工作也是如此,既要有远大的抱负,也要有踏踏实实的行动,方能有好的收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在讲授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时,可以利用周恩来总理曾经感染阿米巴痢疾并发展为阿米巴肝脓肿的案例,在让学生明白此病危害的同时,引导学生重温长征的艰难以及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单元(三):认识经血液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能识别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解释其抗原抗体构成及意义,说出其致病性及免疫性,说出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3.能解释经血液感染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懂得珍爱生命,规范自己的行为。

1.在介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从专业知识角度介绍艾滋病的发病机制,让学生清楚HIV一旦感染,患者就会终身携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担负起医学生的职责,进行宣传教育,并且从自己做起,消除对患者的歧视等。

2.分析病例巩固知识点。如在理论学习“乙肝两对半”的基础上,提供医院真实案例的化验单检查结果,例如“大三阳”“小三阳”等,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患者分析化验单,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既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帮助学生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课后倡议、指导学生制作经血液感染病原体防治手册,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入社区进行宣讲,以实际行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教学单元(四):认识动物源性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说出狂犬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性,列出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2.简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及防治措施;

2.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视频与图片辅助讲解。

3.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100%,利用长春生物假疫苗事件,指出道德沦丧,进一步强调责任与担当。

4.利用出血热影片,让学生观看临床表现,感悟其致病性、危害性。

5.利用文学作品《鼠死行》让学生体会鼠疫的惨烈,激发他们的职业使命感和进行科普宣传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单元(五):认识经皮肤或接触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说出日本血吸虫、钩虫的生活史及所致疾病,列出其病原检查及防治措施。

2.简述沙眼、麻风分枝杆菌、螨虫等其他接触感染病原体的主要致病性。

3.能举例说出经皮肤或接触感染病原体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影响。

1.融入经皮肤或接触感染病原体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影响事件。如血吸虫病的流行,“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引入毛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当时血吸虫病的猖獗。

2.利用病例分析进行巩固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患者患了哪种疾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3.钩虫主要是经皮肤感染,赤手赤足劳作会增大感染几率,可以倡议、指导学生制作针对农民群众的寄生虫病防治手册。组织学生假期走进基层、走入农村进行宣讲,以实际行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将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单元(六):认识节肢动物媒介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所致疾病,列出其病原检查及防治措施。

2.说出乙脑病毒的流行因素、主要致病性及主要防治措施。

3.能举例说出节肢动物媒介感染病原体对我国建国初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1.融入疟原虫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影响事件,及控制措施。建国初,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县(市)1829个,年发病人数约为3000万,经过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疟疾防控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广到公共卫生领域,我国在各种传染病的防控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强化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视频引入乙脑病毒感染儿童的途径、致病性,小组讨论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3.利用病例分析进行巩固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患者患了哪种疾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教学单元(七):认识创伤性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说出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能举例说出创伤感染对患者的危害,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树立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背疽”的描述,可以将范增、孟浩然、徐达、宋江等著名历史人物或小说人物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2.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知识点学习,强化无菌意识。

3.平台发放习题检测其掌握情况。

教学单元(八):认识条件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辨别白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说出白假丝酵母菌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与防治要点。

2.说出刚地弓形虫的生活史要点、致病性及其形态特征,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要点。;

3.能举例说明临床中条件致病菌感染途径,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1.课前上传条件感染病原体的危害视频。

3.引入临床案例,指出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方法,强化严谨工作作风严格工作要求。

教学单元(九):认识性行为感染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1.说出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的重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2.说出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性和防治要点。

3.简述淋病奈瑟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的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和防治要点。

4.能举例说明性行为感染病原体危害,增强主动预防,增进健康意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3.衣原体的学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衣原体是我国的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首次分离并发现的。他在国外学习时,学校提出各种优渥的条件想让他留下继续研究,但振兴祖国医学事业是他的志向,遂毅然回到祖国,用精湛的医术和疫苗挽救了无数生命。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七、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模式

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教学中,应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评”,构建“参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创新性。

2.运用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

运用有趣的或常见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问题”的探究下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能力。

3.营造教学情景,焕发课堂活力

和谐的教学情景是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除了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如案例分析,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在生动而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好学、乐学,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增添课堂的活力。

4.渗透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渗透,融心理品质、道德情操于一体,使知识、能力、觉悟相结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5.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教学实效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能力,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使用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目标测试、模拟实验等,增强教学实效。

(二)学业质量评价

1.素质目标评价:在学习中是否牢固树立无菌观念、预防为主观念、以病患为中心观念、严谨科学态度养成情况等,出现不良现象要及时指出教育并要有记录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对课前预习及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情况进行了解并要有记录,作为素质评价的依据。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编写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吸收行业新知识、新技术。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1.建设校内微生物免疫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全套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教学录像、习题库等丰富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资源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平台,不仅有利于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免疫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建议学校加快网络课堂建设尽快开通网络课堂。

3.本课程应该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精湛的专业水平、清晰的表达能力、为人师表的风范、精干果断的教师队伍,将对学生的成材成人起到直接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THE END
1.2019年版《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练习题(单选题第22气管造瘘口患者若对消毒剂过敏,消毒应采用()。 A.碘伏 B.乙醇 C.0.9%氯化钠溶液 D.0.45%氯化钠溶液 来源: 知护题库 (知护网APP) 答案:C 解析:“气管造瘘口消毒宜采用含碘类或乙醇类皮肤消毒剂,消毒剂过敏者应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AzOTQ4OQ==&mid=2675138806&idx=6&sn=bdcf725cd94e9afe8adb86dc9d53ebbe&chksm=f2d1b8193be349b9855d4bca554cc999b96ef9a8167431c18ef1351d76ce4e567d91a15b125d&scene=27
2.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各项中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的是()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列各项中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的是( ) A、牛奶 B、培养基 C、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 D、注射药物时的皮肤 试题涉及知识点收录过本试题的试卷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卷 试题举一反三组卷软件 \ 组卷题库 \ 备课易 铅笔题库组卷网 粤ICP备14099982号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8308834.shtml
3.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试题(附答案)1、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B)? A.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水平的处理为消毒。? B.?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所有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 C.抑制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 D.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水平的处理为灭菌。?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20/14/79930059_1131844566.shtml
4.传染病及消毒隔离知识试卷.docx该【传染病及消毒隔离知识试卷 】是由【夜紫儿】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传染病及消毒隔离知识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传染https://www.taodocs.com/p-938947015.html
5.院感培训考试题(精选9篇)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甲类()小时电话和网络报告,乙类()小时电话和网络报告;甲型流感疫情的报告时限是2小时。 9、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医院感染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v8j2to1.html
6.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关于举办2024年度护理技能大赛的通知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15%,采取笔试考试。考试内容参照《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题型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为50题/套(1分/题),每小组两套试卷,独立闭卷完成;共100分,考试时长为30分钟。主要考核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见附件1)。 https://yyjs.bhlgxy.cn/2024_05/07_10/content-17369.html
7.院感培训考试试题5篇(全文)1、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B)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 2、院感预防控制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i6ulnmd.html
8.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有何不同?参考答案: 消毒是杀灭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灭菌是彻底地杀灭物品上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灭菌包括了消毒,而消毒不能代替灭菌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医学高级护理学考前预测试卷一 医学高级护理学考前预测试卷二 医学高级护理学考前预测试卷三 医学高级护理学考前预测试卷四 医学高级护理学http://www.ppkao.com/tiku/shiti/1345959.html
9.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曲靖市妇幼保健院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https://www.qjfyyy.com/view/cnPc/22/83/view/1623.html
10.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知识试题(附答案)C.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D. 提升医院形象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医院环境清洁的范畴? A. 病房地面清洁 B. 医疗器械消毒 C. 医院绿化维护 D. 医院员工个人卫生 3.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预防为主 B. 科学管理 C. 经济适用 D. 随时随地 4.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周期中,下列哪项不https://wenku.baidu.com/view/8c2f42a2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c9.html
11.新教材必看2023年高考内容调整(五):生物学10、消毒和灭菌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原来是四个方面,P10) 11、修改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修改干热灭菌的时间,新增湿热灭菌的概念(P11) 12、新增微生物的纯培养、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的概念(P11-12) 13、删除“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改为“酵母菌的纯培养”(P12-13)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3707312
12.消毒和灭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消毒和灭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 法、过滤除菌法。灭菌方法不同,所用生物指示剂也不同。 ()https://m.shangxueba.com/ask/14884221.html
13.清洁与消毒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doc清洁与消毒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doc 7页内容提供方:189***3904 大小:21.14 KB 字数:约3.13千字 发布时间:2023-05-29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28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清洁与消毒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28/8103103135005072.shtm
14.简述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正确答案: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消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https://m.zuotishi.com/sanji/6046/t4268521.html
15.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 ①皮肤 ②饮用水 ③牛奶 ④注射器 ⑤培养皿 ⑥接种环 ⑦培养基 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a886a85c0353509787416cbcfce8fb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