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

虽然有很多的假设成分,但最关键的两个前提假设:(1)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土地的增长只是成为基数增长或者说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成几何级数增加。(2)土地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这两个前提的共同作用之下,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最关键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以及营养等方面的提高,也刺激了人口的增加,从而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食物需求,就得开垦新的耕地来投入粮食生产,然而一国的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最终是适合耕作的土地供给完全停止。另一种扩大粮食生产的方式是在同一土地上投入更多的劳动,实行集约耕作。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必然会下降。

一国的土地肥沃程度是有差别的,按照人们一般的选择规律,必然是将最肥沃的土地首先投入使用。其后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越来越转向肥力差的土地。这种肥力递减的土地投入使用,它所带来的生产率也会处于递减状况,其结果必然是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报酬递减是不可避免的,粮食的增长速度将总是慢于人口增长速度。由此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不断低下,最终会退到最低生存的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下降,人口也将趋于减产,最终回到维持最低生活的水平上。

2、反马尔萨斯的观点

(1)埃斯特·博斯拉普的观点

(2)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马尔萨斯理论当中忽视了技术进步这一观点,技术进步对缓解收益递减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差异。现代社会的特点就是科技的日新月异。在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化学肥料的发明、农业机械化的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社会无法比拟的。它们所发挥的增产作用是巨大的。“绿色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3、评价

马尔萨斯观点有各种缺陷,但对某些发展中国家仍然适用。

(二)发展中国家粮食供需现状——持续增加的人口与粮食需求压力

1、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推算,1985年全世界处在饥饿线上的营养不良人口有3、48亿,其中主要分布在89个发展中国家。

参照书中P274页表12-1饥饿与营养不足的人口统计。

2、人口爆发性发展。造成了饥饿与营养不良。

由于卫生状况、医疗条件的改善,也由于粮食供给增加而促成的人口抚养能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而出生率仍在增长。发展中国家自5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很高的人口增长比率,表12-2所列的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也说明了这一情况。

参照书中P275页表12-2世界人口预测

3、人均粮食需求量

按照恩格尔定律,在收入低下的贫穷阶段上,人们将增加的收入多用于购买食物,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将逐渐减少。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收入水平低下,满足生存的食物需求仍然是消费的主要内容,即所谓的恩格尔系数很高,因此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也就很大,收入增加会导致相对多的食物需求。而发达国家正好与此相反,食物消费已经接近饱和,收入增加对食物需要量增减已经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收入水平增加也将改变食物的消费结构,人们将更多地消费以畜产品为主的高蛋白质食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消费更多的肉类产品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发达国家动物蛋白和油脂品的消费已接近饱和,即使收入增加,也不可再更多地增加这类消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从动物性食品所摄取热量是很低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预想发展中国家将会消费更多的动物性食品,为了满足动物性食品增加的需求,就必须将更多的谷物转化为饲料,用于生产以畜产品为主的动物性食品。这种食物构成的变化也会引起对粮食需求的更进一步增加。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粮食供给能力低下与农业生产停滞

能否满足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大的粮食需求,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从目前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书中P278页表12-4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变化情况。

从1975年到198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年增长率为3、31%,超过了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率,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但是从1985年到1992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增长水平趋于缓慢,赶不上同期人口的增加,人均粮食生产量也是同样的趋势。1975年到1985年期间,尽管人口增加,人均粮食生产量还是每年增加了1、16%,但是到了1985年至1992年期间,人均粮食产量变成了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的减少,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种植面积的变化,二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减程度。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所致。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危机的信号。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提高粮食产量只有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如果单位面积产量不能提高,则意味着今后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不足。

从发展中:

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来看,粮食生产供给状况恶化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非洲出现的粮食生产大幅度衰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80年代连年的旱灾严重影响了非洲地区的粮食歉收;其次是非洲地区掠夺性耕种方式减少了土地生产能力。传统的刀耕火种方式的农业耕作方式,过度开采森林和过度放牧,为出口的单一品种种植方式,都影响了土壤的质量,促使土壤侵食和沙漠化的扩大。再有,非洲地区农业政策失败也是引起粮食生产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不能低估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压力问题

THE END
1.粮食安全经济学12篇(全文)粮食安全经济学 第1篇 关键词:粮食管理,经济,流通安全 一、粮食流通安全的经济意义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 也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口多, 耕地少, 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决定了粮食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到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重要政治问题。粮食流通同粮食生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yihn3ew.html
2.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5、下列有关经济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价格调节机制是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C.国民收入统计中包括失业保险金 D.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性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投行 6、我国将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全面启动 ,这项计划主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筛选出不同区域内http://www.chinagwy.org/html/stzx/liaoning/201901/116_280576.html
3.尹国明:警惕!毁麦背后的粮食安全红线和经济学陷阱毁麦背后的粮食安全红线和经济学陷阱 就快到麦收季节,有人反映出现了毁麦青贮这种事。 把即将收获的小麦,提前收割粉碎,用作动物饲料。这种事发生在有着几千年饥饿历史记忆的中国,有些不可思议。小麦可是中国重要的主粮,仅次于水稻。 尤其是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国际粮食供应紧缺,粮食价格高企的特殊阶段,这事情就更加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2022.php?classid=208&id=161179
4.联合国发出最后警告!40年内全球人口必须转向植物性饮食!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指出, 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第一步, 首先应该是以素食代替肉食。 显然,素食是未来的饮食方式, 也是人类必须再次选择的饮食方式。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院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目前人类20%的蛋白质摄入来源于肉类食品,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57554008&efid=LQweSTx8P2MNisjvcq8Zog
5.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粮食生产的主要特征(农业经济学课件).pptx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粮食生产的主要特征(农业经济学课件).pptx,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的 基本状况(三) 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有限05.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提高,省际间流通量企稳回升04.粮食产需缺口扩大03.目录CONTENTS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02.我国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14/6052140033005213.shtm
6.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计量经济学论文二、文献综述 农业作为我国最基础的产业,农产品的每年的产量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民生,故而粮食的产量一直是我们最关心的。所以有关农产品产量的研究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一些学者致力于具体某类农产品产量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厉益与吴 标签 计量经济学 https://doc.mbalib.com/view/d4ef2448f025dd41694a93e8bc9f3314.html
7.微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9、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所有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320238/article/details/93858056
8.一图看懂全球粮食危机!经济学家: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一图看懂全球粮食危机!经济学家: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当地时间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5月食品价格指数显示,虽然5月食品价格指数下降,但小麦和禽肉价格指数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206042401669216.html
9.轻重家:2000多年前的“政治经济学家”我们经常听人说,古代中国没有管理学。其实,古代中国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深刻的管理理论,前者如筑长城、挖运河,后者如“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是早熟的社会,现代很多思想都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萌芽,就像古希腊已有了此后各种思想的萌芽一样。 政治经济学也一样。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无人研究政治经济学,其实,有http://www.nopss.gov.cn/GB/219567/219576/17118951.html
10.粮食涨价,农户收入增加微观经济学粮食涨价,农户收入增加 发布:经管之家| 分类:微观经济学 关于本站 经管案例库大全-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https://bbs.pinggu.org/anliku/wgjjx/3683.html
11.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学分析:政府行为与政策选择学位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学分析:政府行为与政策选择 周雷 吉林大学 引用 收藏 分享 打印 摘要: 2008年以来,“粮食安全”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称,全球粮价上涨己经在37个国家引起了粮食危机,国际社会出现了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近期“全球米贵”让粮食安全成为与次贷危机并列的世界热点话题。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9007481
12.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代替价格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三位一体”的政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ca05ede4fe1a8457ee81.html?q=C/N
13.从公共经济学视角看粮食储备的属性史红伦<正>粮食储备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理解。从狭义上讲,是指储藏备用的粮食。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国家为了粮食安全的需要,也为了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需要所建立的储备制度。粮食储备有两个目的:第一,为了国家粮食安全;第二,为了平抑市场价格。那么,粮食储备的属性是什么呢? 著录项 来源 《中国粮食经济》 |2012年第3期|27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grain-economy_thesis/0201259414305.html
14.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悲惨性增长: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发展,农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王朝的更迭,往往与通货膨胀尤其粮价的上涨有关。https://www.meipian.cn/1y5710ma
15.《粮食运河与白银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中国工人出版社当当四川新华书店教育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粮食、运河与白银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 中国工人出版社》。最新《粮食、运河与白银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历史 中国工人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粮食、运河与白银 从经济学角度http://product.dangdang.com/1142218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