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爱惜粮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幼儿体会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辛苦,激发幼儿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意识,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2.认知与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粮食种类,如大米、小麦、玉米等。
3.行为与习惯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节约粮食,如在幼儿园用餐时不随意倒掉饭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情感。
让幼儿了解常见粮食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深刻理解粮食生产过程的艰辛,从而将爱惜粮食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粮食是如何从田间到餐桌的。
2.讨论法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浪费粮食会怎么样?”,激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之间的思想交流。
3.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有关粮食生产过程(播种、施肥、除草、收割、加工等)的图片、视频资料。
各种粮食(大米、小麦、玉米、豆类等)实物或模型。
制作游戏道具,如粮食卡片、分类篮子等。
2.经验准备
幼儿有在幼儿园或家里用餐的经验,对粮食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吃饭的视频,视频中有部分幼儿挑食、剩饭的场景。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视频里的小朋友们这样做对不对呀?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1.认识粮食(5分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粮食实物或模型,向幼儿展示,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粮食的名称,如大米、小麦、玉米等。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这些粮食可以做成哪些食物,比如大米可以煮成米饭,小麦可以做成面包和面条等,让幼儿了解粮食与食物的'关系。
3.讨论浪费粮食的后果(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浪费粮食,会怎么样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如浪费粮食会让农民伯伯的辛苦白费,地球上的粮食会越来越少,还有很多没有饭吃的小朋友会饿肚子等,让幼儿明白浪费粮食是不好的行为。
(三)游戏环节(15分钟)
1.粮食分类游戏(10分钟)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面前放有不同种类的粮食卡片(如大米、小麦、玉米、豆类等)和几个分类篮子,篮子上分别标有“主食类”“杂粮类”等字样。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把这些粮食卡片放到相应的篮子里,看看哪一组小朋友分得又快又准。”游戏开始后,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并给予指导和鼓励。游戏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
2.爱惜粮食儿歌(5分钟)
教师教幼儿唱爱惜粮食的儿歌,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配上简单的动作。教师先示范唱一遍,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唱,让幼儿在欢快的歌声中进一步强化爱惜粮食的意识。
(四)结束部分(2分钟)
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也知道了浪费粮食是不对的。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吃饭的时候能把饭菜都吃光,不挑食、不浪费,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六、教学延伸
1.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爱惜粮食”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如用彩泥制作粮食、画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的场景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爱惜粮食的理解。
3.开展“节约粮食小明星”评选活动,每周评选出在节约粮食方面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参与到爱惜粮食的行动中来。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目的: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过程:
1.让幼儿观察老师收集来的馒头、米饭、油条等已变质的食物,告诉他们这些食物都是小朋友吃剩扔掉的,然后分组讨论:小朋友挑食、剩饭对不对,为什么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活动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目的: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准备: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活动三歌表演《悯农》
目的: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准备:“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活动四和面
目的: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准备: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活动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目的: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1.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主题是:粮食是怎样来的粮食有什么用途小朋友应怎样爱惜粮食看到别人浪费粮食时,你怎样做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4.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下载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听了一粒米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积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议一议”栏目下载
1.(投影出示两位小朋友在庄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这两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给他俩提提意见。(我们要爱护庄稼,不践踏)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板书设计
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
缺少粮食出问题,
积少成多了不起。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2、能倾听他人的谈话、理解他人的语意。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
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材料配套:
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
⑴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⑶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⑴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⑵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⑴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⑵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⑴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⑵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活动设计背景
针对现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时不爱惜粮食,把米饭和菜故意掉在桌上,还相互打饭仗这种不良现象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3.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准备
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
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辛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针对不同的对象(农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谈
3、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农民秋收辛勤劳动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心情。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粮食的主要知识。
物质准备:农民秋收活动的录像,各种粮食的图片。
1、观看录像。
(1)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说说秋收的情景,想象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3)引导幼儿发准"秋收""粮食""农民"等音。
2、教师扮农民,让幼儿向农民阿姨询问粮食种植生长的.有关问题。
(1)引导幼儿用与同伴交谈的不同方式与农民阿姨交谈。
(2)引导幼儿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苦。
3、幼儿分组进行交流。
(1)分组讨论:你知道的粮食在哪些粮食从哪里来农民是怎么种粮食的,辛苦吗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
(2)每组推选一名同伴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1)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同伴介绍如何节约粮食。
(2)小结: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爱惜粮食。
培养幼儿对粮食的珍惜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激发幼儿对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
幼儿能够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常见粮食作物的种类。
在幼儿园的日常用餐中,幼儿能主动做到不挑食、不剩饭,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整洁。
在家庭用餐和外出就餐时,也能自觉珍惜粮食。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如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参与游戏等。
引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节约粮食的方法,如按需取餐、吃干净碗里的食物等。
如何让幼儿将爱惜粮食的意识转化为长期稳定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中。
针对幼儿可能存在的挑食问题,如何引导幼儿认识到各种食物的重要性,避免浪费。
2.游戏教学法
3.讨论法
4.实践法
在幼儿园的用餐环节,引导幼儿实践节约粮食的方法,如适量取餐、保持桌面整洁等,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1.资料准备
2.物资准备
准备一些常见的粮食作物实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制作游戏道具,如不同粮食作物头饰、小推车等;准备一些奖励贴纸。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教师拿出一小袋大米,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出今天的主题——爱惜粮食。
播放农民种植粮食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从播种、施肥、除草、灌溉到收获的整个过程。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暂停视频,向幼儿讲解每个环节,如:“小朋友们,你们看,农民伯伯在把种子种到土里,这是播种,就像我们种小花朵一样呢。”
展示粮食作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更清晰地观察粮食是如何一步步生长的。教师可以提问:“在图片里,你们看到粮食在长大的时候,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呀?”引导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回答问题。
2.粮食的种类(4分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常见粮食作物实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红薯等,向幼儿一一介绍:“这是大米,我们吃的米饭就是用它做的;这是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做面包、馒头。”让幼儿观察这些粮食作物的外观,闻一闻味道,摸一摸质地。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粮食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拓展幼儿对粮食种类的认知。
3.粮食的重要性和浪费现象(4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述粮食的重要性:“粮食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东西,如果没有粮食,我们就会饿肚子,就没有力气玩游戏、做运动了。”
展示一些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如餐桌上剩下很多饭菜、倒掉吃不完的食物等,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浪费粮食的坏处。
4.节约粮食的'方法(4分钟)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节约粮食的方法,教师可以先引导:“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浪费粮食呢?”鼓励幼儿发言,如“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等。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方法总结并写在黑板上,如:
按需取餐,不贪心多拿。
认真吃饭,不边吃边玩。
吃干净碗里的食物,不剩饭。
如果不小心把饭粒掉在桌上,要捡起来。
1.粮食蹲(8分钟)
游戏准备:制作几种常见粮食作物(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的头饰,每种头饰准备3-4个,让幼儿戴上头饰。
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个幼儿代表一种粮食。先由一名幼儿开始说:“大米蹲,大米蹲,大米蹲完小麦蹲。”代表小麦的幼儿接着说:“小麦蹲,小麦蹲,小麦蹲完玉米蹲。”依次类推,说错或者反应慢的幼儿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幼儿获胜。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重复几次每种粮食的名字,加深幼儿对粮食种类的记忆。
2.运粮食(7分钟)
游戏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一个小推车或小篮子,在教室的一端放置一些用沙包或其他物品代表的“粮食”,另一端设置为“粮仓”。
(四)儿歌学习(10分钟)
2.教师先一句一句地教幼儿朗诵儿歌,让幼儿跟着念几遍,然后播放儿歌音频,让幼儿跟着一起唱。在幼儿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如模仿农民伯伯锄地的动作、擦汗的动作等。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1.总结
2.延伸
六、教学反思
1.认知目标
理解粮食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懂得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2.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的意识,激发幼儿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3.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进餐方式,尽量做到不挑食、不撒饭。
1.重点
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建立珍惜粮食的意识。
2.难点
将珍惜粮食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粮食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艰辛,让幼儿有更直观的感受。
组织幼儿讨论粮食的重要性以及浪费粮食的现象,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收集各种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等)的实物或标本,以及粮食生长过程的图片、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视频资料。
2.道具准备
制作“节约小明星”和“浪费小恶魔”的卡片若干。
1.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口袋,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着一些特别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然后请几位幼儿上来摸一摸口袋里的东西,并猜猜是什么。
2.当幼儿猜出是粮食后,教师拿出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实物,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爱惜粮食。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粮食图片,向幼儿介绍粮食的名称和特点,如大米是白色的、小小的,煮成饭香香的;小麦可以磨成面粉,用来做面包、面条等。同时,拿出实物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喜欢吃的粮食制品,如饺子、蛋糕等,让幼儿了解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播放农民伯伯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辛勤劳作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粮食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结合PPT图片,教师向幼儿讲解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如春天农民伯伯要耕地、播种,夏天要在烈日下除草、浇水,秋天才能收获成熟的粮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问,如:“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农民伯伯辛苦吗?”引导幼儿思考粮食的来之不易。
3.讨论浪费粮食的现象(7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如餐桌上剩下的大量饭菜、垃圾桶里的馒头等,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样浪费粮食对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强调浪费粮食是不好的行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
1.游戏名称:粮食大丰收
游戏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在教室的一端放置一些粮食头饰(如稻穗、玉米棒等),另一端放置几个篮子。
游戏玩法:每组幼儿依次从教室一端出发,跑到放置头饰的地方,选择一个头饰戴在头上,模仿农民伯伯收割粮食的动作,然后跑回将头饰放入篮子里。下一位幼儿重复这个过程,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体验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同时强调粮食的珍贵。
2.游戏名称:我是节约小明星
游戏准备:制作“节约小明星”和“浪费小恶魔”的卡片若干,卡片上分别写有珍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的行为,如“把饭菜吃光光”“挑食不吃青菜”等。
游戏玩法:教师将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幼儿上台抽取一张卡片。如果抽到“节约小明星”卡片,幼儿要说出卡片上的行为是珍惜粮食的表现,并模仿这个行为;如果抽到“浪费小恶魔”卡片,幼儿要说出卡片上的行为是浪费粮食的表现,并说出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其他幼儿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强化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和行为。
(四)总结部分(5分钟)
2.再次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不能浪费粮食。以后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要把饭菜都吃光光,不挑食、不撒饭,大家能做到吗?”引导幼儿齐声回答:“能!”
(五)延伸活动(5分钟)
1.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一些材料,如彩纸、废旧物品等,让幼儿制作“爱惜粮食”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幼儿园的宣传栏里,向其他小朋友宣传珍惜粮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