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年产量约3.5亿-4亿吨,单产、面积和产量不及三大谷物(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表现。
FAO:2015-2019年大豆产量约占油料总产量的32%,面积占比约39%。
大豆主产国:巴西、美国、阿根廷和中国,四国产量占比超85%。巴西和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两国产量占比约70%,生产和出口非常集中。
全球大豆产量排名第5-9名:印度、巴拉圭、加拿大、俄罗斯和乌克兰。五个国家总产量大约3000-4000万吨,约占全球的10%。
印度自产自销:面积和单产增长有限,大豆产量在1000-1200万吨,其中90%用于压榨,食用量约50-80万吨,进口50-60万吨,很少出口。
巴拉圭主要用于出口:近五年大豆产量约880万吨,其中出口约占62%,国内压榨约37%。
加拿大主要用于出口:与美国接壤,种植转基因大豆,这几年出口超65%,约有25%的大豆用于国内压榨。
俄罗斯产量不断攀升,主要用于国内压榨:俄罗斯与中国接壤,主要种植非转大豆,单产水平低,但受益于中国进口需求旺盛,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攀升。近五年平均产量524万吨,平均进口173万吨,平均出口121万吨,压榨505万吨。
乌克兰主要用于出口:大豆产量400-500万吨,其中约有55%用于出口,约有38%用于国内压榨。近两年出口增加,年出口约有300万吨大豆。
第十玻利维亚:大豆产业迅速发展,主要用于国内压榨,出口较少。与巴西、巴拉圭接壤,年产大豆约330-360万吨,其中超过80%的大豆用于国内压榨,出口很少,基本也不进口大豆。
前11-15产量约800-1000万吨,占全球的2%左右,占比较小。
全球粮食
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谷物玉米、大米和小麦,以及油料作物大豆。
小麦和大米是主要的口粮,必须保障粮食安全。全球作物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玉米最为明显,大豆表现略差。大米单产水平较小麦高出30%,但面积较小麦少33%左右,所以全球小麦产量远高于大米。23/24年度预估全球小麦产量7.85亿吨,大米(脱壳)5.14亿吨。
玉米主要用于生产玉米淀粉、燃料乙醇和饲料,单产增速最快,06/07年以来的面积增长较多,产量快速提高,预估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2.04亿吨,是全球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大豆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几年年产量在3.5亿~4亿吨,单产和面积水平低于玉米、小麦和大米,产量偏低,近些年在养殖需求尤其是中国需求不断攀升下,产量增长较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作物产量的数据比较滞后,与USDA统计范围和方法有些出入。
FAO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30.71亿吨,其中玉米12.1亿占比39%,水稻7.87亿吨占比25.64%,小麦7.71亿吨占比25%。三种作物占全球谷物总量的90%左右,面积约有78%~80%。
2019年全球油料产量11亿吨,其中大豆3.36亿吨,2015-2019年大豆产量约占油料总产量的32%,但面积占比约39%。USDA主要统计全球主要的七种油料作物,23/24年度预估合计产量6.61亿吨,其中大豆占比约有60%。
全球大豆分布主要国家
大豆起源于中国,最早叫“菽”,春秋战国成为主粮,当时北方的土地,曾经40%的面积都种大豆,秦汉唐成为配菜,后因蛋白和油脂含量高,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19世纪初大豆传入美国,美国不断学习研究,培育高产品种,大豆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
20世纪60-70年代,全球的大豆生产一度集中在中美,两国占比超90%。后南美大豆不断发展,两国的占比不断下滑,近十年两国的份额已经跌至33%-36%左右,相对比较稳定。
大豆起源于中国,一般认为,中国大豆在公元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和朝鲜,秦汉时期又二次传入优质的豆种。接下来1000多年,就是这三个国家种大豆。宋朝的海洋贸易发达,之后一二百年,中亚和印尼开始种大豆。到了大航海时代前夕,东南亚国家和尼泊尔印度也开始种大豆,大豆不再是东亚特产。1765年美国开始种植大豆,后不断来华考察学习,1950年培育高油高蛋白抗旱抗虫的大豆。
南美洲的大豆是纯粹的商业化种植的结果。1910年,巴西从美国引进大豆品种,试种获得了成功。50年代开始,大豆在巴西成为大宗商品。当时巴西政府鼓励小麦,夏收之后,种植大豆又能肥田,价值又高是最佳选择。60年代,美国技术进入南美,大豆从巴西扩展到阿根廷。阿根廷应用农业技术非常开放,基本全国都是转基因大豆。到这时,大豆的几个主产地基本稳定了,就是南北美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的格局。
南美属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最快,但近十年年阿根廷基本没有增量,产量占比从20%下滑至12%左右。巴西因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继续大幅攀升,近五年产量占比约有39%。23/24年度南美四国占全球总产量的5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四个国家:巴西、美国、阿根廷和中国,四国产量占比在85%以上。
其中巴西和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国家,两国产量占比约在70%左右,生产和出口非常集中。
阿根廷主要出口成品豆粕和豆油,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主要进口巴西豆和美豆,用于压榨。国产豆用于食用。
大豆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转基因在农业上真正实现商业化种植始于90年代初期,90年开始推广,95年获得批准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和南瓜,96年种植玉米和棉花,97年是番木瓜,99年是油菜籽,06年是苜蓿草和甜菜,16年是土豆,17年是苹果,目前全世界已有26个转基因作物,主要就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大豆是种植面积最广的一个品种,其次是玉米和棉花,还有一部分是油菜籽。
转基因大豆主要在南美和北美,因抗草抗虫和高油高蛋白等特性,转基因大豆单产水平高。近五年全球大豆平均单产2.8吨/公顷,其中巴西约3.42吨,美国平均3.37吨,是全球单产表现最好的国家。阿根廷容易受天气影响,单产波动大,最高单产约3.33,五年均值2.71吨。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种植非转大豆,单产水平偏差。近五年中国平均单产约1.95吨/公顷,历史最好表现也只有1.99吨,远低于全球水平。
03
全球大豆分布:前5-10名
全球大豆产量排名第5-9名的分别是:印度、巴拉圭、加拿大、俄罗斯和乌克兰。五个国家总产量大约3000-4000万吨,约占全球的10%。
巴拉圭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中间,也是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23/24年度巴拉圭产量预估1030万吨,出口约600万吨。
加拿大大豆产量增长慢,出口多。23/24年度预估加拿大产量670万吨,出口就有455万吨。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主要是非转基因大豆。印度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低,低产的原因包括对农业的投资水平很低。印度大豆看不到面积的持续增长,单产的改善也微乎其微。
俄罗斯天气冷,单产较差。
加拿大和巴拉圭种植转基因大豆,巴拉圭易受天气影响,跟阿根廷一样单产波动大。加拿大单产更为稳定,大多数时候单产要好于全球水平,但不及美国和巴西。
印度自产自销:面积和单产增长有限,大豆产量近些年大多在1000-1200万吨,其中90%用于压榨,食用量约50-80万吨,进口50-60万吨,很少出口。
玻利维亚:位于南美洲中部,与巴西和巴拉圭接壤。
大豆产业迅速发展,主要用于国内压榨,出口较少:与巴西一样,近十多年玻利维亚的大豆面积增长较快,近三年基本停滞。年产大豆约330-360万吨,其中超过80%的大豆用于国内压榨,出口很少,基本也不进口大豆。
大豆生长周期:一般需要4-6个月,北半球一般4-5月播种,9-10月收获,比如美国、中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乌克兰等。
南半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一般10-11月开始播种,次年2-3月开始收获。
此外,欧盟、乌克兰、南非、尼日利亚等也生产大豆,四个地区年产量约有2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0.5%左右,占比非常小。
玻利维亚大豆产量占全球比重大多在0.5%-1%之间,占比偏小。
此外,欧盟、乌克兰、南非、尼日利亚等也生产大豆,四个地区年产量约有800-1000万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2%左右,占比也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