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分类的完整体系,由技术分类、商业编码和煤层煤分类三个国家标准组成。前二者分别属于实用分类,后者属于科学成因分类。技术分类、商业编码和煤层煤分类三者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互为补充、同时执行。以下着重介绍中国煤炭技术分类,中国煤层煤的科学成因分类和中国煤炭编码系统作一简单叙述。
(一)煤炭分类总表
在煤炭分类总表中,根据表征煤化度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将腐植煤划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由于挥发分指标不太适合区分褐煤与烟煤,因此凡挥发分Vdaf>37%时,再用透光率PM(煤样与稀硝酸反应后产生的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的光透过的百分率)来区分烟煤与褐煤。
(二)无烟煤的分类
无烟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煤,并列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两个指标作为表征煤化度的参数,以此将无烟煤细分为3个小类:无烟煤1号-3号。
(三)烟煤的分类
在烟煤部分,采用煤化度和工艺性质两种参数来确定类别(牌号)。表征煤化度的指标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表征工艺性质的指标采用粘结性,并根据粘结性的大小不同以粘结指数G为主,并辅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或奥亚膨胀度b指标,来确定烟煤的类别。烟煤共分为12个大类(不设小类),即: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贫煤、贫瘦煤、贫煤。
四、褐煤的分类
褐煤是最年轻的煤,采用透光率PM作为表征煤化度的指标,将褐煤细分为两个小类:褐煤1号和7号。并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作为辅助指标,来区别褐煤与长焰煤。
类别
符号
数码
分类指标
无烟煤
WY
01、02、03
Vadf/%
PM/%
烟煤
YM
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10.0
—
褐煤
HM
51、52
﹥37.0
②、凡Vadf>37.0%,PM>50%者,为烟煤:PM>30%~50%者,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大于24MJ/Kg,则划为长焰煤。
分类指标Vadf/%
Hadf/%
无烟煤一号
WY1
01
0~3.5
0~2.0
无烟煤二号
WY2
02
>3.5~6.5
>2.0~3.0
无烟煤三号
WY3
03
>6.5~10.0
>3.0
注:在已确定无烟煤小类的生产厂、矿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adf进行分类:在地质勘探中为新区确定小类或生产厂、矿和其他单位需要重新核定小类时,应同时测定Vadf和Hadf按上表分小类。如两种结果有矛盾,以按Hadf划分小类的结果为准。
表1—3烟煤的分类
①、当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定值小于或等于85时,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粘结指数来划分煤类:当粘结指数测定值大于85时,则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mm),或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和奥亚膨胀度b(%)来划分煤类;
Qgr,m,af/MJ.KG-1
褐煤一号
HM1
51
0~30
褐煤二号
HM2
52
>30~50
①、凡Vdaf>37.0%,PM>30%~50%的煤,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大于24MJ/Kg(5700kal/Kg),则划分为长焰煤。
(五)中国煤层煤分类和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中国煤层煤的分类标准(GB/Tl7607-1998),目的是为了便于与国际上煤炭资源、储量统计与质量评价系统接轨,有利于国际间交流煤炭资源、储量信息及统一统计口径,同时对煤炭开采与加工利用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标准是以煤层煤为对象,适用于各煤阶的腐植煤,并按煤阶、煤岩显微组成及品位的有关,数进行分类与命名。煤层煤的煤阶划分是用恒温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作为划分低煤阶煤的指标,将低煤阶煤分为低阶褐煤、高阶褐煤和次烟煤三小类;再以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an%作为区分中煤阶烟煤和高煤阶无烟煤的指标,将烟煤分为低阶、中阶、高阶和超高阶四小类;将无烟煤分为低阶、中阶和高阶一小类。
以无矿物质基镜质组含量,Vtdmmf(VO1)%表示煤岩显微组分组成,按不同组成范围划分为低镜质组、中镜质组、较高镜质组和高镜质组煤。以干燥基灰分表初煤的品位,按灰分高低范围分为低灰分煤、中灰分煤、较高灰分煤和高灰分煤四个位品。具体分类方案详见有关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