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狼》教学设计10。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三、课型及课时:

阅读探究型一课时,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教学设计10》。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老师提示】

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

【教学设想】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也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我们都学过《狼与小羊》,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狼》,看看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注意: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尻寐。

2、个别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听,评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

三、品读

1、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的屠户”来回答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四、分析主题

1、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没有进行点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3、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4、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生思考,回答。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结合这些文字,来回答我们刚才的问题,看看从中会有什么启发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全文

【教学反思】

1、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

2、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言文

一、巩固复习《狼》(第二则)字词含义

朗读、互考互批、点评

二、导入《狼》第三则

在没有注解的帮助下,学生来做一回注解者。

三、学习《狼》第三则

1、默读短文,圈划出你认为需要注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为你所圈划的字词加上注解。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加上的注解,综合出一份代表小组集体智慧的注解。

4、小组展示注解成果。可补充或表明不同意见。

5、以不同形式朗读。

6、教师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再朗读。

7、整理原先忽略或注解错的'字词。

四、总结阅读方法

借助注解、借助工具书,我们能很好地阅读文言文,能读到很多有意义或很有趣的文言故事

五、扩展阅读

发放《狼》第一则,课外阅读,并思考:蒲松龄为什么要连写三则《狼》

一、活动目标

1.尝试与朋友合作进行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2.运用已有经验,用兔跳、手腕转动等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在游戏时,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相互碰撞。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兔和狼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合拍地随音乐做拍手动作。教师:这段音乐说的是什么动物?让我们仔细地听听,边听边拍手。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讲述故事情节。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师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

2.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幼儿带上头饰,玩游戏“小兔和狼”。

(1)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一名幼儿或教师扮演狼,躲在场地边。其他幼儿扮演小兔,站在场地中间。音乐起,“小兔”边演唱歌曲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小兔”要赶快蹲下不动,“狼”随音乐走到场地中间寻找还在动的兔子。如果“小兔”动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戏一次。

(2)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强调游戏规则。

四、活动提示

1.教师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将学唱歌曲和游戏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如将学唱歌曲单独列为一个活动,还可以加入多声部演唱的环节。

2.教师可结合小兔和狼的.主题,带孩子玩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狼、脏、汹、怜、嚷、辩、逼、讨、厌”等九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和记忆“狼、怜、脏、厌、讨”。认读并积累“故意、借口、温和、弄脏、可怜、逼近、讨厌、争辩”等词语。能听写课后练习中的句子。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按要求读出带点字词语的语气,并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读准“脏、嚷”字的读音。

2.按正确的笔顺描摹和记忆四个生字“狼、怜、脏、厌、讨”。

3.按要求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瞧,谁来了?(出示狼和小羊的图片)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吗?

狼:恶狠狠、凶恶、残忍……

羊:温和、胆小、温柔……

2.凶恶的狼遇到温和的羊会发生什么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20课。

(出示:狼和小羊)齐读课题

3.看书听课文录音,想一想,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听了课文录音后,请你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想一想:什么叫“借口”?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课文的'哪几节?

(第一个借口:2、3节第二个借口:4、5节第三个借口:第6节)

3.学习2、3节

(1)同桌一起读,再说说狼的借口是什么?羊是怎么解释的?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4-6节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A.气势汹汹:是一种生气时的样子。

B.龇牙咧嘴:“龇、咧”都是形声字,注意“龇”的书空,做动作理解。

C.逼近:注意“走之底”的字的笔画规则。

D.嚷:注意右半部分的书空,近义词是“叫”

(2)小组合作学习:狼又是如何找借口的?小羊又是怎么说的?

(3)朗读指导

(4)找合作伙伴演一演。

三、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复习生字和词语

游戏:摘苹果

2.找好朋友合作,读读课文

3.小结:看来,对于像狼这样不讲理的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编故事:小羊应该怎样对付这只狡猾的狼?

教学反思:

《狼和小养》是“读短文了解内容”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通过阅读,要懂得寓言的寓意跟狼这种蛮不讲理的坏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来反复阅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不断加深理解。

【教学目的】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眈眈相向目似暝意暇甚止露尻尾前狼假寐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止增笑耳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弛担持刀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之以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③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

师: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

3、师: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谁?(出示小兔子)

师:小兔子在那里玩?

师:小兔子到森林之后怎么样了?为什么?

师:它听到了什么?

4:学念歌词,熟悉歌词,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老师还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你们想学吗,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孩子们唱的可真棒,声音真好听,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试试,好吗?(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

2、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大灰狼)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你们听到谁来了?(大灰狼)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

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熟悉歌词的环节当中,幼儿没有很好的掌握歌词,导致在学唱中,有好多幼儿没能完整地演唱。还有在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创编动作时没有做到位,孩子的想象空间不怎么开阔,让他们自己创编动作时,他们都是按照我的动作来模仿。在创编动作时,应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这样他妈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创编。

鹿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

二、对比质疑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四、汇报交流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

(2)、生物链;

(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什么故事或看到课外读物,说明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

六、延趣拓展升华主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狼贪虎视)

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豺狼成性)

10、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我们所熟悉的“画皮”就是出自《聊斋志异》中。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准字音。

缀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读懂字词、句子。

止:通“只”;缀:紧跟。

段2:写屠户惧狼。这是故事的发展。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

从:跟从。并驱:一起追赶。

思考下面问题:

1、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内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把骨头扔给狼。)

3、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迁就安抚。)

4、“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妥协退让。)

5、“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贪婪凶残。)

段3:写屠户御狼。故事进一步发展。表现屠户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窘:危急。顾:回头看。薪:柴草。苫:盖上。弛:放下。敌:攻击。

段4:写屠户杀狼。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少时:一会儿。去:离开。暇:空闲。洞:钻洞。

隧:钻洞股:大腿。盖:原来。暴:突然。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户“弛担持刀”准备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罢休、耍弄阴谋。)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狡诈阴险。再狡诈阴险,还是被屠户杀死了。)

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多少。

1、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3、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狡猾、狡诈。)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驰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结语: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类的对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止增笑耳”。这样说来,动物们又如何算计过人类呢?因此,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类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类必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水牛为什么怕农人,水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根据音乐创作连环画,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难点: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复习学过的乐器知识,听赏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

1、导入:(师)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大家什么呢?请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森林中一片美丽的草地上。

2、认识乐器:(师)在这儿马上要举行一场器乐演奏会,参加演出的乐器有很多,你认识他们吗?

(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请说说它们的名称?属于哪一类乐器?生回答……

3、听赏七个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师)演奏会开始了,同学们想先听听谁的演奏呢?听后,请说说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明快的还是暗淡的?(明快的把手举起,暗淡的把手放下)生听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器乐演奏会"这一形式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学习了新知识)

三、熟悉、选择不同音乐所代表的不同形象。

1、认识各角色。

(师)七个乐器给我们演奏了七段精彩的音乐,这音乐分别代表着乐器主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主人分别是谁?(多媒体出示角色)——生回答……

2、复听七段音乐。

(师)现在要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音乐分别代表谁?老师把七段音乐重播一遍,同学们在心中做好选择。——听赏选择

3、选择乐器所代表的角色。

(师)选择开始了!假如正确了,乐器在会奏响音乐;假如错误的,乐器会飞回原地等待!

——乐器们都找到主人了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运用新颖适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游戏"找一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为各乐器找到了它们所代表的各角色,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愉悦中掌握知识。)

四、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回答……)

3、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4、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整听赏乐曲的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故事,在这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五、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童话音乐创作连环画,是一个大胆又创新的尝试。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当然这些画并不象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六、小结。

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了我们什么呢?(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欢迎大家下次继续光临音乐教室,同学们再见!

(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羙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认识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象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8、老爷爷和彼得。

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9、欣赏描写狼的乐段。

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

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10、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11、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四、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五、表演

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六、小结

教学目标:

2.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

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

缀行从并驱如故大窘顾耽耽相向弛担持刀少时径去目似瞑

意暇甚方假寐黠顷刻诈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

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A设置环境。B添加动静。C加上声色。D安排远近。E配上衬景。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一、课型设计: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三)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四)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读出轻重。

②读出快慢。

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1、正确、流畅地朗读。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4、拓展延伸: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并开展成语接龙(带狼的成语)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课文《狼》。

二、朗读并熟悉课文

1、听范读,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仿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关键字词句考察。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逐步引导疏通文意,明确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讨论赏析

1、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明呢?

请用:我认为,更聪明,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小组活动:文中有两个形象,请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表演一段情节。(注意行动和心理)

3、根据同学的表演,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4、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思维拓展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业布置

1、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字词句巩固练习。

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⑴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⑶“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⑴开端:遇狼。

⑵发展:俱狼、御狼。

⑶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⑴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交流后归纳:

⑴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⑵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预习短文两则。

3、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

THE END
1.经常读错的124个字,小学到中学都会考到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天下没有不散的“厌”席。 11.禅让的“禅”:读shan(同“善”),佛教坐禅当读chan(同“蝉”); 12.自怨自艾的“艾”:读作yi(四声); 13.呱呱坠地的“呱”:读gū(一声),不读guā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Tc3MzkwMw==&mid=2247515558&idx=5&sn=37876bfb1b42f0d01f6253c42ef40f94&chksm=fd879b86caf012904e11637c169b85640e9bde4a2bacee9ff57193230906c17058b88067ad08&scene=27
2.国语自产的简单介绍1、自忖的读音是:zìcǔn。自忖的拼音是:zìcǔn。注音是:ㄗ_ㄘㄨㄣˇ。结构是:自(独体结构)忖(左右结构)。自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国语自产,国语自产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自我忖量、思考。国语词典自我忖量、思考。 https://wap.123668.cc/504174.aSp
3.多音字大全据初略统计,《新华字典》中所列多音字有六百多个,个别字的读音有五个之多(如“和”字有h?、ha、hú、hu?、hu?五个音)。因此,不少人难免读错。怎么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呢?多音字的读音有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呢? 我们学习文言文也会遇到多音字,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叫做“异读”。人教版全国高中语文课本把文言https://m.360docs.net/doc/d1cfb46527d3240c8447efbe.html
4.作文女娲造人几个小人儿跳到女娲腿上,兴奋地叫着他仅会的语言“妈妈,妈妈”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也可以自己繁殖了,又迎来最大的问题——语言。 女娲看着自己的生灵,微笑着说:“你好!”那个小家伙也跳着叫:“你好!你好!”,女娲开心极了,传授给人们语言。 可惜自然无情,先是下起鹅毛大雪,持续了3个月。小人从黄色变成了白色https://www.unjs.com/zuowen/xiaoxueshengzuowen/xiaoxue3/20120722110126_849983.html
5.毓的拼音(繁殖的拼音)商务百科毓的拼音(繁殖的拼音) 一、“毓”字的读音 毓拼音:yù ,笔划:14部首:母五笔输入法:txgq | 有关毓的汉字演变 | 有关毓的谜语 基本解释: 毓 yù 同“育”,多用于人名 姓。 笔画数:14; 部首:母; 笔顺编号:31554144154325 详细解释: 毓 yù 【动】http://m.ktv1258o.com/show-98160.html
6.嘉兴教育学院教学评价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跟去年不同之处则是考查内容改为对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要求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出这类题目的目的除了考虑到每年语音试题的题型应有一定调整外,主要还是因为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同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http://www.jxjy.com.cn/art/2004/9/13/art_1121_238828.html
7.繁殖鸟类,Breedingbirds,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繁殖鸟类1.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rom the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uoliang and Yehe,the breeding birds in this region add up to 64 species,30 families,12 orders. 据该流域驼梁山地和平山县城西冶河河滩两个观测点统计,本区域繁殖的鸟类共计12目30科64种;对繁殖鸟类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http://dictall.com/indu/172/1712270699A.htm
8.最新最全杀菌杀虫全攻略噁(读音:ě)霉灵(怕你们读不来(#^.^#):是新一代新型农药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消毒剂。绿色|环保|低毒|无公害产品。 特点:噁霉灵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死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噁霉灵的渗透率极高,两个小时就能移动到茎部,20https://www.meipian.cn/t5iw20g
9.小学语文模拟授课稿(通用6篇)奥,你查过资料了,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是呀,干旱的时候连续几个季节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是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一株柳树不但生存下来,还长得这样粗壮,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读出你的感受吧!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高原柳在持久的干旱和寒冷中保存了生命,是多么的神奇! ④你还找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7xakqqj.html
10.繁殖的读音词语繁殖的读音高中知识1、繁殖fán zhí,是一个汉语词汇。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2、造句:知了的繁殖都是将卵产在树皮的下面,到了第二年卵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82242.html
11.古今393个汉字读音及注释(包括生僻字难写字笔画最多的字1 古今393个?汉字读音及注?释 (包括生僻字、难写字、笔画最多的字?)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搜集整理 读音l?i,由四个古字“”组成,160画, 是中国古今汉?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集韵》中解释,是 “雷”的古字。 读音hou·you,也是“雷”的古字,由16个田 字和8个回字?组成https://www.docin.com/p-1985184164.html
12.高中字音字形汇总大全100个字音字形A 挨次ai1 挨打ai2 方兴未艾 ai4 [自怨自艾 yi4 ] 谙熟an1 黯然销魂an4 [喑哑yin1] 鏖战ao2 拗口ao4 拗断ao3 [执拗niu4] 翱翔ao2 嗷嗷待哺ao2 狭隘ai4 癌症ai2 白雪皑皑ai2 B 扒车ba1 [扒草 pa2] 绊脚石ban4 臂膀bang3 [膀胱 pang2]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4204022/article/details/133580563
13.2015下半年合肥事业单位《综合知识》真题D. 老年活动室里,大爷大妈们凑在一汽跳着舞,有跳华尔兹的,有跳探戈的,可谓是群魔乱舞。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悖逆(beì) 思忖(cǔn) 各奔前程(bēn) B. 账簿(bù) 禀赋(lǐng) 处之泰然(chǔ) C. 摒弃(bing) 皴裂(cūn) 不落窠臼(kē) http://ahbxgwy.com/item/3681.html
14.繁殖繁殖(英文:breed),读音fán zhí,汉语词语,指的是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例句“所有这些提到的鸟类都是笼养状态下繁殖的。”相关诗句有:“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透过生物的方法制造生物个https://baike.sogou.com/v123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