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粮食产业链产出更多效益(记者手记)

“三夏”一线,机收、播种茬茬相接,收储、加工环环紧扣,田间连通车间,一粒小麦沿着产业链“旅行”,收获一连串升级增值的喜悦。

这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新主体”“田保姆”涌现,通过农机服务、土地托管、粮食订单等方式,开展专业社会化服务,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把小农户纳入粮食现代产业链条中。越来越多的“大粮仓”变身“大厨房”,粮食产业链效益越来越高,乡亲们务农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新型经营主体有力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沃野田畴,176.5万个种粮家庭农场,54.2万家种粮合作社,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带动功能明显增强,社会化服务年作业面积19.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6万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近1100万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一大软肋是生产成本偏高,解决办法还是要创新经营方式。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要统筹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利益联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从田间到工厂、再到餐桌,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全产业链条,推动粮食生产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要强化粮食经营体系,通过主体联农、服务带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促进“产购储加销”协同联动顺畅高效,让粮食产业链产出更多效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种粮也能够致富。

THE END
1.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走上快车道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虽取得不小进步,但仍存在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质品牌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农村粮食生产和加工分离,农村停留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农民处于收入分配的“金字塔”底部,不利于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应以粮食加工为引擎,推动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zcyt/202410/t20241024_3313251.html
2.集纳专家智慧共谋新区发展my399.com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应该复制128公路模式,带动哈尔滨新区发展,成为哈尔滨城市复兴的一个战略支点。 ——大处着眼: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 能催生128公路模式的一定是区域内有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哈工大在全国理工科院校的地位不言而喻,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应全力推动在哈大学科技成果和人才向园区集聚。http://news.my399.com/local/content/2019-11/04/content_2515996.htm?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