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A、陆游;B、岳飞;C、辛弃疾;D、李清照。
1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一、楷书;二、小篆;三、鸟虫文;四、行书。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A、妻子;B、兄弟;C、朋友;D、父亲。
行测文化常识题1.题目: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2.题目:《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3.题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哪三部分?答案:风、雅、颂。
4.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答案:状元。
5.题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案:《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6.题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哪些?答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7.题目:中国书法的“四体”是指什么?答案:楷、行、草、隶。
8.题目:《史记》的作者是谁,它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答案:司马迁,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9.题目: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案:礼、乐、射、御、书、数。
10.题目:中国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角色?答案: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花脸角色,末指年轻男性角色,丑指滑稽角色。
11.题目:《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书籍?答案:孔子。
12.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3.题目: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答案:魏、蜀、吴。
14.题目: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15.题目: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三部?答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16.题目: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唐代。
17.题目: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什么形式?答案:一种固定的文体。
18.题目: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指的是哪四位艺术家?答案:梅兰芳、尚小云、程硕英、荀慧生。
19.题目:中国古代的“五音”是指什么?答案:宫、商、角、徵、羽。
20.题目:中国书法中的“草书”是由哪位书法家发展到高峰?答案:张旭。
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七十二贤”的是有多少个学生?72个。
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4.《西游记》中的唐僧本名是什么?陈玄奘。
5.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6.《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施耐庵。
7.《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风”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8.屈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离骚》、《天问》、《九章》。
9.李白的字是什么?李太白。
10.杜甫的字是什么?杜子美。
11.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兰亭序》。
12.颜真卿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颜勤礼碑》。
13.柳公权的著名书法作品是什么?《玄秘塔碑》。
14.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清明上河图》。
15.顾恺之的著名画作是什么?《洛神赋图》。
1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18.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李渊。
19.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赵匡胤。
20.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朱元璋。
2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努尔哈赤。
22.《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23.《汉书》的作者是谁?班固。
24.《后汉书》的作者是谁?范晔。
25.《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
26.《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
2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8.《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哪五本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9.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是什么意思?第一名。
30.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榜眼”是什么意思?第二名。
3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探花”是什么意思?第三名。
32.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人民日报发布,中国文化知识100题(附答案),确实长知识!《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杀青”原意指什么?“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100个文化常识,带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让你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充实你的知识库,扩展你的视野。
快来测试一下吧,看看能答对多少?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B)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C)屠苏,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附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神农。
24.“三教”指儒教、()、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传统文化常识100题1.传说春节的来由是为了驱赶一个怪兽,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
这个怪兽是A.麒麟B.蒲牢C.年(正确答案)D.龙3.新年伊始人们都喜欢张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如意。
以下哪项不属于“福”字的传统含义()A.“寿”,即长寿,长命百岁B.“富贵”,即财多物丰C."靓",即美丽俊俏(正确答案)“康宁”,即健康无疾患2.“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这说的是春节哪项习俗A.守岁(正确答案)B.拜年C.馈岁D.别岁4.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A.大年朝B.小年朝(正确答案)C.顺星节D.破五5.以下哪项不是古代春节的习俗A.洒扫除尘B.贴门神C.守岁D.吃巧果(正确答案)6.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以下哪项不是“破五”的习俗A.吃饺子B.迎财神C.赏花灯(正确答案)D.送穷土7.2023年春节是农历什么年A.丁卯年B.己卯年C.癸卯年(正确答案)D.辛卯年8.在我国传统习俗中,以下关于春联的正确说法是A.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B.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C.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正确答案)D.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左手在外(正确答案)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0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饴糖)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个国学常识题100个国学常识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0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0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________。
100道中华文化常识题(附答案)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石头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长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李煜写的。
4.“滥竽充数”出自《庄子》。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22条龙。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8.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朱仙镇。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酒。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右手在外。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黑色一般表示神怪形象。
12.耀州窑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刀工的。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305首完整的诗。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面部表情。
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时不再来”。
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仲夏的景色。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七夕节。
20.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诗句。
2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不包括嵩山。
23.下面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的字是戌。
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25.被后世称为“梅妻鹤子”的是晏殊。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李清照。
27.指鹿为马与秦始皇有关。
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秦始皇有关。
29.西湖白堤的得名与白居易有关。
30.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是辛弃疾。
31.“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淡泊名利的品质。
3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为令正。
33.褚遂良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34.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三位女性。
35.苏轼以“羽扇纶巾”形容周瑜。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9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岱,指黄山B.崤,指崤山C河,指黄河D.江,指长江9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兰亭集序》D.《滕王阁序》9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哪部书?A.《孟子》B.《荀子》C.《庄子》D.《论语》98.下列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维B.王勃C.韩愈D.柳宗元99.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下列哪项不属于酒器?A.尊B.簋C.觚D.壶100.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答案:1-10:BBACCAACCA11-20:ABBBABAABC21-30:ADABDCCBAA31-40:ABBBBBBCBB41-50:ABCCACABBB51-60:CBABBCBABA61-70:BBACCAABAB71-80:CABABACBBC81-90:ABBCADCBDB91-100:AADABBBBBC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