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

尽管教学是个不完美的艺术,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就可以把缺陷减少一点,再减少一点。把文本与孩子的生活拉近,孩子就会喜欢,就会爱上语文。

一、教学内容

语言艺术需要理解、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目标:

2、识记并理解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积累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培养对文化艺术的体验和感悟能力。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

1、积累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培养对文化艺术的体验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6社戏

鲁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

2、品味语言,感知美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研讨

学生发言,教师归结:

(1)词语方面如“茂腾腾”好,好在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铿锵短句的运用好,好在营造了激越的气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等。

(3)写法修辞方面: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好,好在增强气势,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对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乡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结构方面: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复叠咏叹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文的美点等

五、综合训练

2、仿写: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蜓、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教材中的儿歌一共六行,四十二个字,短小易读。同时,教材安排的认读字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有十一个是带有虫字旁的字,可见,虫字旁是这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6个会写字,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田字格,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所以在课堂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引导他们的学习。

此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他们已经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一些表达的能力。加之小学生对动物是极感兴趣的,对周围事物存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识字4》的内容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音节认识汉字的能力,且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已经不成问题。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学生字。

但是,如果课堂上仅仅是利用识字卡片干巴巴地认字,利用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这样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采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积累和感悟语言,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蜻、蜓、蜘、蛛、展等14个字,认识虫字旁,并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能够正确书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观看录像、自我体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自由表达,略。)

师:看,你们多会观察。你们知道吗,很多小动物也都跑出来,感受夏天带给大家的快乐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咱们要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有些小动物也许你早就认识了。快看──

(出示课件: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再分别出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认识这6种小动物。词语带音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喜爱图画的特点,开课伊始,通过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利用图片学习生字、词语,是从图片自然过渡到识字学词,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的联系,为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带有虫字旁的汉字进行预热。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小动物名称,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读书减少部分文字障碍,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产生促进作用。]

二、巩固认读,认识虫字旁

(出示课件:教师将6种小动物的名字集中出现。)

师:小动物们都去休息了,但是你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快来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

(自由拼读→指名读。)

师:认真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啊?

(学生答:都带有虫字旁。)

(所有的字中的虫字旁均变成红色。)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体形很小的动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如蜻蜓、蚂蚁、蜘蛛、蝴蝶。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带有虫字旁的汉字,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它哟!

[设计意图:本课的内容看起来与集中识字比较相似──学习带有虫字旁的.字;但又有很大区别──这一课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理解和巩固识字提供了条件。

而学习汉字的关键是要掌握偏旁部首,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和记忆字形。利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虫字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偏旁与其含义建立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自读儿歌,检查读音

(一)初读课文

师:书中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这些小动物可有意思了,它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它们那里看一看吗?

师:请你打开书57页《识字4》,先来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准音节,争取把字音都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范读儿歌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师:请大家认真看书,用心听老师读,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了。

(三)学生再次读书,巩固读音

师:这一次,相信你有信心把儿歌读好了,对不对啊?

师:请你再把儿歌读一遍,这一次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好不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来,带领他们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虽然儿歌中有很多的认读字学生可能不认识,但是有了前面环节识字读词的基础,相信学生们已经在内心中产生了读书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一旦被激发,读儿歌的难度就会相对降低。同时,让学生尝试独立读书,对巩固识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但是,从实际出发,这首儿歌中的生字的确很多,加上带有虫字旁的字比较集中,一旦学生大面积接触后,就很容易产生混淆,继而为读书带来困难。也许在自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兴奋点会逐渐降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范读儿歌,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带领学生走过生字读音的这个坎,帮助学生加强读书的信心。]

四、认读词语,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书真棒!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都读得特别好了!

(出示课件。)

展翅飞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大家都来展翅飞一飞,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师:儿歌中说谁展翅飞?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蝴蝶飞时的美,感受美,读出美。)

捉迷藏

师: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师:儿歌中说谁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捉迷藏的有趣。)

造宫殿

师:谁见过宫殿?

(出示宫殿图片帮助理解。)

师:儿歌中说谁也住在宫殿里?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蚯蚓的了不起。)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蚯蚓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知道蚯蚓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运食粮

师:这个词语要看准后再来读啊!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知道食粮就是粮食。)

师:儿歌中说谁运食粮?

(蚂蚁是个大力士,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

师:我想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忙忙碌碌搬运粮食的。

(播放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蚂蚁的辛苦能干。)

游得欢

师:儿歌里还写了一种动物,大脑袋,小身子,身穿黑衣裳。

(生答小蝌蚪。)

师:你见过蝌蚪在水里游泳时什么样子吗?

(放一段录像:小蝌蚪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师:看完录像,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蝌蚪在水里的样子?

(自由表达,略。)

(出示游得欢,指名拼读。)

师:谁能够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快乐。)

结网忙

师:看完了水里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空中的?

(出示蜘蛛织网的图片。)

师:谁能直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找个词语相信大家都能读正确了。

(出示词语指名读。)

师:蜘蛛多能干啊,能在空中结网,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再次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勤劳与能干。)

[设计意图:以上词语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是本课生字相对集中的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同时借助文本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为读好儿歌奠定了基础。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提供帮助。]

五、再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

师: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儿歌读好!请你们拿好书,再把儿歌读一遍,一会儿老师要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对读,齐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后,学生再次自由读儿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或师生对读、齐读、个人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朗读,帮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同时,认读字以及生字词语多次复现,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记忆。]

六、巩固识字

(一)用游戏方式巩固识字

师:儿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教师将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上,先请学生将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请另外的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在音节下面。)

(二)检测学生认字情况

(师出示认读字卡。)

师:这些字你能很快记住它们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及时总结记字方法。)

(师出示无音节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识字展开教学。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识字方法,为学生未来的独立识字提供更多的借鉴。同时,识字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进行巩固,使学生在乐趣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汉字。]

七、指导写字

(一)引出蚂蚁两个字

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如果让你写出来,你会吗?

师:今天我们先来写写蚂蚁这两个字。

(二)观察字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部件之间的避让关系。

(指名回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但左右都有交叉与避让──利用闪烁、变红等手段进行强调)。

师:注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撇捺点。

(三)练习书空

师:请你把蚂蚁两个字在桌面上写一写,注意笔顺要正确。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四)教师范写

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交叉与避让。

(教师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五)自我练习

师:请你打开书第58页,把这两个字描一遍,再写一遍。

(古筝音乐做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习字。)

师: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教师巡视指导。)

(六)写字评改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即时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低年级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自我练习以及及时评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感受写字的过程,感受运笔,感受汉字间架结构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水平和写字的能力,最终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漂亮的汉字。]

八、作业

师: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也很有趣。回家以后,你可以买有关的书读一读,或是买几张光盘看一看。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去浏览。当然,最好是能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略)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识字四》。《古诗两首》。《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五课和语文园地四。他们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些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知识的。学生可在本组教材学习过程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这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和对本组教材的兴趣。

《识字四》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古诗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美好。教学中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充满童趣的夏天,让孩子们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来体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语文园地四》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大课堂,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象。气候;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提醒学生留心街道两旁招牌上的字,主动识字,注意积累。

另外,注意培养学生逐渐养成预习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2、会认72个生字,要求认清字形,会口头组词;会写36个生字,要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单元总体目标

3、通过看、找、画、说、演等各种有趣的方式,积累词语。

4、初步了解动物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单元教学建议

1、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2、教给学生如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让学生朗读儿歌和童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本单元安排15课时

识字四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荷叶圆圆2课时

夏夜多美2课时

要下雨了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1、正确书写并认识本课出现的5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5个要求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5--1)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看课件。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井”字,请同学来读。同学们,也许你们曾经在农村、公园里或一些旅游景点中见过井,你能说说吗?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静。有一个年纪和你们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着,看着,他就被吸引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课题,读题。课件出示课题“古井”,我们都看过“井”的图片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井”吗?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井,很神秘。这个小朋友感觉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

3、再读题目。你们想去看看这好像古井的夜空吗?

二、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看清每个字,用心听。

2、给同学机会,让你们亲自去看看古井,感受它的神奇与魅力。

三、识字、解字并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朗读。

本课识字教学量小,要求会写生字为2个,会认生字只有“很”,运用随文识字法学习本课生字。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先来认识三个字宝宝。

1、“夜”夜晚的天空。

谁找到这个字宝宝藏在哪行诗句中了吗?你能读一读吗?

出示生字字卡,一组开火车读字音,整读音节。

谁能组词?再读诗句“夜晚的天空”

说话训练:你能说说,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吗?

2、“很”,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这个小朋友看到夜晚的天空觉得它像什么呢?找到这行诗了吗?谁来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诗句: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

出示字卡“很”,拼读字音,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再来读读这行诗吧。

4、“久”,“可惜,我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它们的回音。”

四、再读古诗

1、生自己练读。

2、指生读全诗。

3、男女生合作读诗句。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5--2)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诗歌。

4、说一说“你觉得夜晚的天空像什么呢?”

二、指导书写生字。

“夜”为上下结构,“久”为独体字,教师要范写。

三、完成课后题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读一读,诗歌《春雨》

注意读好植物们说的话,认识表示说话的标点。冒号,引号。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种子、桃树、麦苗渴望成长的急切盼望心情。省略号的停顿要处理好,给人留有遐想的空间。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背诵诗歌。

3、课后题:涂一涂。

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生字书写较漂亮。

看地图的乐趣

1、认识13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5--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5--4)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3、学习查字典。

教学反思: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悟了课文的大意,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生字书写较漂亮。

学习查字典(5--5)

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兴趣,会正确使用字典

学习查字典

教学过程:

1、背诵拼音字母表。

2、读读拼音表。

3、做找朋友的游戏。

4、唱拼音歌。

5、在电脑键盘上做找拼音的游戏。

6、学习查字典:京、机、加、尖、江、交、阶、今

7、做拼音字母游戏。

第四单元测试题1(5--6)

一、读拼音写词语

rìrìyèyèchàngchàngjiǔjiǔhuíyīnxīngkōnggǔjǐng

()()()()()

二、照样子写一写

很深很深、长长久久、黑漆漆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夜空()的水井

()的石子()的星星

四、试着把成语补充完整

春回()地()()齐放

泉水()()()()争鸣

第四单元测试题2(5--7)

yèkōnghěijiǔfāyīngōngpíng

()()()()

běijīngjiānghébǎoshílìyòng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春天(chūncūn)世界(shìsì)

乡村(xiāngxāng)宝岛(bǎodǎo)

三、读一读,组成词语

工()乡()夜()九()立()名()

公()相()叶()久()利()明()

四、读一读,填一填

一头()一本()一只()一把()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一片()一条()一棵()一座()、

五、按要求填空

1、“利”一共有()画,第五笔是()。

2、“音”字是()结构,共有()笔。

3、“江”字的偏旁是(),表示与()有关。

教学设想:

这首古诗语言平淡,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这首诗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踊跃背诵古诗)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

2.教师点拨: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学习会认字。

1.教师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请学生圈画本课的会认字。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夜”的拼音是“yè”不是“yiè”,不要写错;“举”的拼音是“jǔ”不是“jǚ”;本课的三拼音节字有两个“床”和“光”,韵母都是“ang”,本课的韵母是“ang”的字还有一个是“望”。

三.品读古诗,深入思考。

1.教师活动:(理解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学生回答)

2.教师讲解: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4.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5.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6.理解第三行诗句: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7.理解第四行诗句。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8.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9.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

四.细读感悟,朗读比赛。

1.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3.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七个:思、床、前、光、低、故、乡。(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七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可以记为: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床”字,可以记为:广西有根木头;猜字谜“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是“低”;等等。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床”字在书写时“广”要把木包住;“前”第三笔横要写长一些;“光”的中间一横要写的长一些,最后一笔不是不是捺,是竖折勾;等等。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七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七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李白

一、会写字

思床前光低故乡色外看爸晚笑再午节叶米

真分豆那着到高兴千成

二、易写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光:上面是“”,不要把第二笔写成“丶”。

低:右面是“氐”,不要写成“氏”。

外:左边是“夕”,不要写成“夂”。

看: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晚: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午:最后一笔“丨”不出头,不要写成“牛”。

真:里面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分:上部是“八”,不要写成“人”。

到: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千:第一笔是“

”,不要写成“一”。

三、会认字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

微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虹座浇提洒挑兴镜拿照千裙眉鼻,嘴脖臂肚腿脚

四、多音字

散都可间

剥分兴挑

提地

五、辨字组词

六、近义词

裹——包从前——以前原来——本来

从此——此后纪念——怀念

美丽——漂亮美滋滋——喜滋滋

瞧——看(瞅、望)如果——假如(假设)

勇敢——英勇(无畏、果敢)

掀开——揭开(打开、翻开)

七、反义词

从前——今后掀开——覆盖

美丽——丑陋勇敢——怯懦(胆怯、懦弱)

纪念——忘记(忘怀)

八、词语搭配

勇敢的故事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

再黑再黑的夜晚寂静的夜晚

美丽的夜晚青青的箬竹叶青青的小草

青青的小苗白白的糯米白白的哈达

白白的积雪红红的枣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脸蛋一座美丽的桥

一座陡峭的高山一座高大的宫殿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镜子圆圆的荷叶

九、好句积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THE END
1.食粮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食粮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71条食粮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食粮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食粮造句 1、充饥的食粮不能缺,精神食粮缺少了也不行。(好工具hao86.com)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2.丰衣足食的拼音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愁吃喝,生活层面得到满足,有衣服暖身,有饭暖胃,得到很大的满足。 丰:丰富的意思。 衣:衣服的意思。 足:满足、充足的意思。 食:食物、粮食的意思。 例句如下: 1. 经过多年打拼,他终于让一家人丰衣足食,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2. 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丰衣足食的百姓。 3.https://wenku.baidu.com/view/ba6c96bf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8.html
3.食粮是什么意思拼音读音词语解释食粮的英文翻译近义词食粮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 1.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2.比喻其他赖以生存或必不可少的东西。3.吃公家发给的粮食。 食粮的详细释义 亦作“ 食粮 ”。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唐 元稹 《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 郭小川 https://m.qqlqq.com/cidian/%E9%A3%9F%E7%B2%AE.htm
4.食粮词语解释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词语】 食粮 【全拼】 shíliáng 【释义】 亦作“食粮”。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唐元稹《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郭小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一切生产谷物的地区,都为自己的战士和人民准备好了食粮。” 比喻其他赖以生存http://m.46644.com/cidian/word/%CA%B3%C1%B8
5.食粮的解释及意思汉语词典词语解释 食粮[ shí liáng ] ⒈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例煤是工业的食粮。 英grain; food;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食粮”。 ⒉ 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引《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 https://www.9527217.com/cidian/ci/%E9%A3%9F%E7%B2%AE.html
6.食粮食粮的意思食粮是什么意思◎ 食粮 shíliáng[grain;food] 指供食用的粮食 ,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煤是工业的食粮亦作“ 食粮 ”。1.吃的粮食 ,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唐 元稹 《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一切生产谷物的地区http://cd.025773.com/%E9%A3%9F%E7%B2%AE_ci/
7.食粮的解释食粮的意思汉典“食粮”词语的解释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食粮词语解释 解释 ◎食粮shíliáng [grain;food]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煤是工业的食粮 --- ? 汉典 食粮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食粮 食粮,出自《墨子·鲁问》,意为食物,粮食。 ? 汉典https://www.zdic.net/hans/%E9%A3%9F%E7%B2%AE
8.“食粮”的意思“食粮”词语解释首页>词典> 食粮 广告x 词语名称:食粮 词语读音:食(sìshíyì)粮(liáng) 词典解释: 1.见"食粮"。 相关词语: 食鱼遇鲭食案方丈食马留肝食官令食菜事魔食租衣税食茱萸食味方丈食品污染食地食母食加食必方丈食用食白食生不化食田食古如鲠食古不化食甘寝宁 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59/92962259171.shtml
9.食粮煮书 课文词语听写 正文No.A107229 开始听写 文章品茶食粮所以语文否则牢记犯愁忽然开朗 食粮拼音[ shí liáng ] 释义人吃的粮食。例句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笔顺演示亲,发现文中的错误不要不好意思告诉我们,纠错成功,你将获得50~200个金星币的奖励哦~ 我要纠错 声明https://www.taozhi.cn/a/107229.htm
10.文明古国尊称雅称词语集萃传统文化茶余饭后罗氏文化网文化大餐 精神食粮 古代文明先驱 当今礼仪楷模 古代有关尊称 男子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http://www.zhlswhw.net/news/?1400.html
11.口糧是什么意思,口糧的意思解释,拼音怎么读词语注音ㄎㄡˇㄌㄧㄤˊ 繁体字形口粮 基本解释 口粮 口粮:词语 口粮:重装武器中术语 口粮:免费流量APP 口粮 (词语)口粮,泛指一切入口的食品。1、居民日常生活食用的食品。2、指薪饷。3、 军队、官府按人发给士兵、夫役的食粮。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https://www.zhzidian.com/cidian/0321116423R023.html
12.十里乡愁主群楹联集粹对句: 印象百期秀词语 一一张建芳 出句;乡愁一抹融诗句, 对句;柳絮三千触景情。 一一梁红会 出句;乡愁一抹融诗句 对句;白衣四海守獈关 对句: 玫瑰千朵盛装迎 ——王向东 出句:乡愁一抹融诗句; 对句: 远信千行寄笔锋。 对句: 十里千峰汇笔笺。 ——王秋霞 https://www.meipian.cn/2qhgnu00
13.描写民食的词语民食是什么意思读书周词语解释 民食[ mín shí ] ⒈ 人民的食粮。 引证解释 ⒈ 人民的食粮。 引《论语·尧曰》:“所重民食、丧、祭。”《汉书·文帝纪》:“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晋 束晳 《补亡诗·华黍》:“稸我王委,充我民食。” 国语辞典 民食[ mín shí ] ⒈ 人民的食粮。 https://www.dushuzhou.com/ci/182185/
14.《汉语新词语》词典11篇(全文)新词语, 顾名思义, 就是新产生的词语。新词语的产生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是各种语言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新词语的产生是以适应人们交际需要为前提, 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是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词语从来源上看, 大部分是汉语利用原有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qpdp9ds.html
15.描写糇粮[餱糧]的词语糇粮[餱糧]是什么意思词典大全拼音hóu liáng 注音ㄏㄡˊ ㄌ一ㄤˊ 繁体餱糧 词语解释 糇粮[ hóu liáng ] ⒈ 干粮;食粮。 引证解释 ⒈ 干粮;食粮。 引《尸子》卷下:“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絶糇粮者賑之。” 《晋书·李寿载记》:“寿 大悦,乃大修船舰,严兵缮甲,吏卒皆备糇粮。” https://cidian.52ranwen.net/ci/32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