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粮食日”!关于珍惜粮食,请告诉孩子这4件事劳动赏析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很多人已经不了解农业生产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以至于浪费食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个拥有漫长农耕文化历史的国家,珍惜粮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相信我们从小都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接受过节约粮食的教育。

今天我们通过更多古诗,一起带孩子感受粮食生产的不易,领悟勤俭节约的道理。

农忙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的劳动气氛。

《观刈麦》(节选)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其乐融融的劳动场景: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农事

在古诗中体会农事的艰辛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节选)

【东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这首诗开篇直接议论,表明了诗人以劳动为立身之本的劳动观。中间几句下笔若不经意,却道出了春种秋收、稼穑一年的辛苦。然而农事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这首诗重点在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以及诗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

《农家》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苦,后两句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强烈,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耽于吃喝玩乐的人。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首诗描写农民在雨天半夜辛劳耕作的情形。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勤俭

在古诗中领悟勤俭的美德

《度关山》(节选)

【东汉】曹操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这首诗指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应该将节俭奉为社会公德,表现了诗人提倡节俭的思想。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首联开门见山,从前贤治国理家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为家国兴亡之关键。“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倡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四)》

【北宋】苏轼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淳朴的农人邀请诗人吃荔枝的场景。诗人吃饱后将剩下的荔枝“打包”带回家给孩子继续吃。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勤俭之风,外出就餐不妨多向苏轼学习,“饱食携其余”,吃完以后将剩余的饭菜打包带走,减少餐饮浪费。

THE END
1.世界粮食日一稻一粟,当为之珍惜!粮食是生命的基础,节约是对未来的承诺。据《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3年全球有7.13亿至7.57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估计,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可养活12.6亿饥饿人口。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让我们从珍惜每一粒粮食做起,杜绝浪费,用行动守护每http://www.aqzyzx.com/guonei/202410/t20241016_7925843.html
2.世界粮食日一稻一粟,当为之珍惜!新闻活动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北大新世纪的同学们践行光盘行动,做到不挑食,不浪费,文明用餐,不剩饭。人人争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小模范,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口饭,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一菜一饭来之不易,爱粮节粮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树立节约意识,从我做起,从http://www.pkuzc.cn/index.php/cms/item-view-id-5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