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走来的“五谷”

“五谷”,古代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周礼·天官·疾医》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楚辞·大招》载:“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孟子·滕文公上》载:“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对应到现代农业中则分别指大米、糜子、小米、小麦和豆类的总称。麻,其籽可食,但不是主要粮食作物,后渐淡出。一般认可《孟子》的说法,即“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为五谷。

稻一般指水稻。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米的烹调方式多种多样,米粉、米线、年糕、寿司、萝卜糕、肠粉、粽子、糍粑、酒酿等各地特色小吃都是用米制成。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现在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在食用稻。中国是世界上水稻品种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国家。《管子·地员》篇中记录了10个水稻品种的名称和它们适宜种植的土壤条件。以后历代农书以至一些诗文著作中也常有水稻品种的记述。

黍果实叫黍子,碾成米称黄米,比小米稍大,性黏,可作制年糕、酿酒的原料。古代是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至今山西、陕西一带仍有农民用黍蒸馍到集市上卖。

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本草纲目·稷》中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古人尊稷为五谷之神,帝王在皇宫的右翼设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将“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足见其重要性。

麦,子实磨成面粉可供食用,也可以用来制糠或酿酒,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并逐步地取代了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来牟”亦作“麳麰”。以后的古代文献中,将小麦简称为麦,其他麦类则于“麦”前冠以“大”“穬”等字,以与小麦相区别。根据《诗经》中提及的“麦”所代表的地区,说明公元前6世纪,我国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

菽是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一直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有人可能会问,五谷中怎无重要秋粮玉米、高粱?玉米又称棒子、苞谷,原产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才与地瓜、烟草等一起传入中国。玉米属“晚辈”,自然无缘于“先辈”行列。高粱最早种植于四川,约在晋代时传至北方,也比较晚。高粱米(即秫米)可食,但不易消化。《三字经》中有“稻粱菽、麦黍稷”句,但粱不是高粱,而是稷的良种,古指精美的膳食,如稻粱、膏粱并称。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可用于栽培的粮食作物种类的增加,五谷已不再是具体的五种谷物,而是粮食作物的泛称。但想要区分开所有的粮食作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HE END
1.中国古代粮食作物及水果菜蔬(辑)点滴之间聚沙成金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https://www.path8.net/tn/archives/5976
2.古时称它为“五谷之王”,缺粮时才吃,如今大力种植,既是粮食又是药材粗粮是啥?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其种类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杂粮。 但大家知道吗?现在很多人觉得不起眼的粗粮,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可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例如苦荞麦,在古时候人们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104A06U6D00?no-redirect=1&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3.子野科普丨中国古代食物有哪些种类?稷是古代黄河流域人民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它和社神(土地神)合称社稷,并以此作为国家的代称,可以想见稷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黍就是黄米。《诗经》里常把黍和稷连称,可知黍在上古也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麦有大小麦之分。古代大麦称连,小麦叫“耒”。菽是上古的称谓,汉以后叫豆。麻指大麻子,古时https://zhuanlan.zhihu.com/p/394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