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粮储: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位于陕西大荔的丰图义仓是一座建于1882年的民办粮仓,总面积1.1万平方米。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

粮仓封囤用的粮印

唐代含嘉仓

仓窖复原示意图

珍惜粮食,作为一种作风,和其他很多老派人谨慎入髓的习性一样,可能会让二十几岁的人感到不适应。食物吃不了就直接扔了可能是年轻人的日常。冷不丁谈起节约粮食,年轻一代确实可能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历来谈粮食都是谈安全感问题。号召节约反对浪费未必意味着就要没米下锅,更可能的意思是提醒你注意居安思危,不要把安逸和顺境当成天然。

一口吃的还能把人难住吗?太能了。缺吃少穿才是人类历史的绝对主流。重提珍惜和节约没什么奇怪的,储备粮食是个必须学习的传统技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敖仓在古代历史中就是粮仓的代名词。它最初指的是河南荥阳附近的敖山,这里靠近黄河岸边,非常适合船舶停靠,同时在战国时期是魏国重要的粮仓。魏武侯时期,魏国经过李悝变法拥有了大量的粮食,绝大多数的粮食就存储在敖仓这个地方,在六国攻秦的时候,敖仓也成为了六国重要的粮食中转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保证北方军队抗击匈奴,将敖仓建成了当时最大的粮食存储基地,把山东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秦国。但是因为敖仓以上的水路运输不便,运来的粮食就在敖仓集中然后再通过陆路转运。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刚开始势如破竹,还想要一举攻入函谷关,然而到了荥阳敖仓附近的时候,就遭遇到了李由大军的阻击。陈胜吴广在敖仓遭遇了大败。因为敖仓是整个秦王朝最重要的保障,不容有失,所以秦朝坐镇敖仓的是李由大军,以此来保障秦朝的粮食供应。

另外一起关于敖仓的也是秦末的战役。项羽率兵攻击秦军,这个时候的秦军已经没有多少猛将,剩下章邯苦苦支撑,然而章邯也有自己的软肋,就是敖仓。项羽军占领敖仓之后,章邯向秦二世要粮,得到的却是秦二世的拒绝,在大军被围、粮草无继的绝境下,章邯选择了向项羽投降。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项羽对峙,双方就在荥阳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当时刘邦已经占据了荥阳的敖仓,而项羽兵力强盛,也明白敖仓的重要性,于是就派兵攻击敖仓,占据了当时最大的粮食中转地。也正是这一战,让刘邦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中,被项羽打得四处逃跑。

这个时候,郦食其发现了项羽的弱点——在占据了敖仓之后,项羽并没有重兵驻防敖仓,这就给了刘邦可乘之机,一举拿下成皋、敖仓!之后的形势立马发生反转,项羽没有了敖仓,处境每况愈下,军心也开始涣散……

说动刘邦拿下敖仓的郦食其,留下了千古名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隋朝建立的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洛河入黄河之口的地方。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洛口仓距秦汉敖仓很近,洛口附近的地质、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窖藏式仓储的修造。洛口仓位于洛水东岸高原之上,地势高,土层厚,水位低,“北方土坚燥,掘土为窖,藏粟至百余年不坏”。

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洛口仓成为了隋军、瓦岗军、王世充等不同势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王国维《观堂别集》里说:“故李密一据洛口仓,而旬日之间,聚众数十万。李绩袭黎阳仓,开仓恣食,一旬之间,得胜兵二十万余。唐高祖入长安,亦发永丰仓以赈饥民。”真是“粮在手,跟我走”。

存粮的意义古人早就有总结。《礼记·王制》里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古代粮仓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地上粮仓,一种是地下粮仓。地上粮仓是一群仓房组成的仓城,它们远离农舍,注重防火防盗,不让人员和牲畜靠近,仓内用木板和草来隔绝潮气。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地下储粮仓窖技术最为完善的阶段,这些粮食窖藏不仅要选择建在干燥的缓坡地上,还要濒临水运通道,以便大规模集中和转运储藏粮食。宋代以后地下储存粮食方式衰落,几乎都改为地上。

地下粮窖,一般是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缸形土窖,窖壁和底部经夯打坚实,达到光洁、平整,再用木柴把窖壁烧变色,使其难于渗水,在窖底铺设一层杂有黑灰色混合物的红烧土碎块层。在窖壁下半截还涂一层类似沥青的黏液,高约1米。窖壁内铺一层厚约2~3厘米的木板,并衬以草席和谷糠。

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洛阳市老城北的唐代含嘉仓,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天宝年间含嘉仓的储备量占全国储备的一半。发掘时,数百个粮窖都是空的,但其中160号保存了一窖粟(谷子),约有50~60万斤。

当考古人员挖开160号仓窖上面的土层时,发现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一吹,只剩下米粒,只是颜色有所不同,有的为棕色,有的则明显发黄。后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炭化,52%是有机物。

现代各国的粮储

目前粮食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但这些国家(地区)大多自身储备量较低,它们的余粮主要由世界市场吸收。

加拿大储备仅占世界储备量的5%,澳大利亚仅占3%。阿根廷仅占1%,巴西粮食储备量规定为国内1个月消耗量。

美国政府主导的储备量约500万吨,约为国内年产量的1.4%。美国的联邦储备,主要由政府支持下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完成,同时鼓励农场主自主储备。

1974年,国际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要求,一国的粮食安全储备量是一国年消耗量的17%~18%。

相比欧美主要是由民营机构储备粮食,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是政府直接进行粮食储备。印度存得多的时候每年要储备粮食8000万吨。

中国粮食储备的具体数目并不公开。据2011年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李国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中国的粮食储备已超过国际通行标准一大半。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时隔23年再次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粮食年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但白皮书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THE END
1.2023年古代节约粮食的名言(五篇)古代节约粮食的名言篇一 2、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4、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5、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6、爱惜粮食,节约资源 7、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8、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9、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0、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11、一斤粮,千粒汗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895408/
2.节约粮食的名言粮食是百姓之本,所以,节约粮食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你知道有哪些节约粮食的名言警句吗? 1、一粥—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饱时省一口,饿时得—斗。 3、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4、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5、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https://www.zupu.cn/daodu/jylsdmy
3.关于不要随便浪费粮食的名言警句1、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朱柏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3、左丘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4、司马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5、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诸葛https://m.edu.iask.sina.com.cn/jy/eUs2HvwfeF.html
4.3年级勤俭节约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3篇)让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做好吗? 这些行为就是巨大的浪费。这同样不利于我们形成节约的习惯。应该怎么做?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怎样做才是好的、对的? 四、交流评价 归纳总结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节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节约粮食、水电,不随意浪费和抛洒粮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w3tfq66.html
5.关于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名人名言是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 二、关于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 节约粮食,造福人类。有哪些名人名言关于节约粮食呢?今天小编分享的是关于节约粮食的名人名言(精选100句),希望你会喜欢。 https://www.ruiwen.com/word/jieyueliangshidemrmy.html
6.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11篇(全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使同学们懂得一粒米的来之不易,结合此次《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并通过相关数据,宣讲我国粮食情况,教育学生明白节约粮食的道理。通过班干部在学生食堂内部进行调查,总结学生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让同学们养成物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yzpjf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