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挣、没。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15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书写“浇、恢、翼、番、迅、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理准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课件展示蚂蚁图片。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儿见过它?

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蚂蚁”两个生字。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是啊,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互相救助的。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序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小组代表反馈学习情况。

4、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一)检查读音。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挣”的读音。

(二)说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

(三)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字,说说书写要领。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难写的字,如“翼、番”等。

3、学生练习书写。

(四)才艺展示。

小组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小才艺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字组多词”、“词语接长龙”、“组词说句子”、“我会查字典”等。

【设计意图:通过读字音、说发现、写生字三个小环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才艺展示一环节,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里。

2、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采集词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书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

2.利用吸铁磁的磁性进行玩色活动,玩色时用手部的平移、转圈等动作控制吸铁磁,表现蚂蚁洞的各种形状,体验大胆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卡纸、颜料、装有磁铁的“蚂蚁”、小蚂蚁贴纸、食物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感知蚂蚁洞的各种形状

(1)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出示图片:一群蚂蚁)

(2)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出示图片:蚂蚁的家)

你知道小蚂蚁的家会在哪里呢?

(3)观察蚂蚁洞的各种形状,感知通道特点。

看,这群小蚂蚁家里都有些什么?原来这都是小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它们把它藏在一个个小房间里,这些小房间都是什么样子的?

那接下来,让老师带你们仔细地参观一下小蚂蚁的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圆圆的储存食物的“房间”,直直的、像波浪线一样的、像锯齿线一样的各种“小路”特点,并随着观察的`路线进行徒手练习

2.学习蚂蚁挖地洞、造新家的方法

(1)有一只小蚂蚁也想造新家,它是一只特别的蚂蚁,看看它的肚子底下有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只特别的蚂蚁动起来。(幼儿根据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

(2)蚂蚁挖地洞、造新家的方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演示:小蚂蚁喝点水(蘸颜料),然后让小蚂蚁从洞口开始挖,“挖挖挖,挖挖挖,挖条直直的小路;挖挖挖,挖挖挖,挖个圆圆房间放大米;挖挖挖,挖挖挖,挖个圆圆房间放树叶……”小蚂蚁家造好后,把蚂蚁、食物(贴纸)搬到圆圆的“房间”里。

3.幼儿操作,帮小蚂蚁造新家

(1)提醒幼儿注意手部控制磁铁时,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要慢,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颜料流出来出现不均匀的现象;提醒幼儿路线看不见了,再蘸点颜料。

(2)幼儿自己动手绘制蚂蚁的家。

4.欣赏作品,体验成功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5、是呀,小蚂蚁非常辛苦,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4、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蝈蝈看见蚂蚁在搬粮食,不但嘲笑蚂蚁是傻瓜而且自己都躲到了大树下乘凉。你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六、课外作业,延续语文的快乐

1、背诵课文。

2、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我的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识字、读书、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注意本文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听,它来了!(师播放音乐《小鲤鱼吐泡泡》)

(生跟唱)

师:谁能说说小鲤鱼泡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生1:泡泡很勇敢。

生2:泡泡为了找到龙鳞,经历了很多困难,但都不害怕,努力向前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带来的另一位朋友也和泡泡一样,有着令人佩服的品质它就是——(师板书:蚂蚁)

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蚂蚁”都是“虫”字旁。

师:蚂蚁是什么类的动物?

生:昆虫。

师:昆虫类的动物一般要用“虫”字旁。

(板书上天的)

齐读课题:上天的蚂蚁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书,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

2、自己指认生字表上的生字,组词。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1、学习第1、2段。

请看黑板上的`通天树

师:这是一棵什么树?从哪儿知道的?

生:通天树。从课文第2段知道的。

师:自由读一读。

师读:“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生:我发现了你漏了一个词“一直”。

师:“一直”什么意思?漏掉这个词行不行?

生:“一直”就是“永远不停下”,漏掉这个词,树就不高了。

师:好,老师改正。“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这棵树很高呢?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云霄

什么意思?看图黑板或书中插图理解。

仰望

做个动作,向高处看就是“仰望”。

身材魁伟

谁可以说是身材魁伟?(巨人)还可以用哪个词来说?生:身强力壮。读:身强力壮身材魁伟

2、学习3—7自然段。

巨人怎么做的?自己读3—7段,看看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读书。

指名读书,师:如果能想象着加上动作和表情读就更好了。

再指名读书,师:爷爷听了巨人的话还会怎么鼓励他?

生:你再试一试,也许能爬上去。

生:你勇敢点,再试一试,也许能爬上去。

生:你这么有力气,快试一试吧。

师:这就是“鼓励”。(师贴词卡,齐读“鼓励”)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年段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认读词语。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2是重点。

四、教学媒体:

1、传统教学媒体:彩色粉笔、黑板

2、现代教学媒体:电脑、电视机、课件

五、设计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情境中品读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上节课我们学了许多词语,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呢?

二、精读训练

(一)体验想象,感悟蚂蚁的勤劳

1、词语读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认真读读课文第一段,你会找到答案的。

2、这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出示句子:夏天真热。

3、天气可热了!一说起夏天,我们都会说“夏天真热”,你能说说夏天到底有多热吗?

4、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蚂蚁们在干什么呀?指名交流——“搬粮食”

5、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师: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吧。

(2)师:蚂蚁们除了用“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搬粮食,他们还会采用哪些动作搬?

(4)投影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有的(),个个()。学生练习说话。

(5)小结:是呀!在这么热的夏天里,蚂蚁们还在搬着粮食,多辛苦呀,难怪个个——满头大汗。(相机板书:满头大汗)

(6)师:蚂蚁们热得直流汗除了用“满头大汗”这个词来形容,还可以用“浑身是汗”或“汗流浃背”来形容。

6、看,这就是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动画)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小朋友,你想对这些小蚂蚁说些什么?你们喜欢这群蚂蚁吗?就让我们带着喜欢的语气来读好这一段。读的最好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来当一会小蚂蚁带上头饰到台前来演给大家看,好吗?

7、带头饰演一演小蚂蚁。

(1)指名学生带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学生评一评。

(2)再次表演。

(二)扣图品词,感受蝈蝈的懒惰

1、过渡:蚂蚁们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他们多辛苦呀!可这时候蝈蝈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段。

2、学生读后交流: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出示图片)我们来看,这只蝈蝈在唱歌,这只在干什么?这里用了一个“躲”,他们怎么会躲到大树下呀?

是的,天气多热呀!只有这树阴下才最舒服。看他们个个“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指导朗读词语

3、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蝈蝈们自由自在,他们看到蚂蚁们在搬粮食,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傻瓜”他们都在笑蚂蚁!

5、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一想:蚂蚁搬粮食的时候,蝈蝈在做什么?

(2)投影图画:蝈蝈们对蚂蚁们会怎么说呢?

(三)对比反思,感悟文本主旨

1、过渡:虽然蝈蝈在笑着蚂蚁,可是蚂蚁还是在快乐的搬运着粮食,就这样各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紧接着秋天过去了,寒冬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多媒体出示冬天的景象)

2、板书:冬天。看后你有什么感觉?天可真冷啊,谁能说一说冬天到底有多冷?

3、相机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指名读,齐读。

4、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生活的怎么样呀?自己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后和同桌说说。

5、指名交流,感受蚂蚁生活的幸福、快乐:

(1)我们来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洞里的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呀?

6、在冬天,勤劳的蚂蚁是这样幸福快乐,那蝈蝈呢?指名交流:

(1)看看图,蝈蝈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2)他们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呢。可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冬天,蚂蚁和蝈蝈为什么过着如此不同的生活?

(3)指名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夏天、冬天里蝈蝈和蚂蚁的不同生活),前后对比。

7、练习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刚才小蚂蚁对我说了句话,他要小朋友认真去读读整篇课文,读好了,再让我把这句话转告给你们。(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齐读)

3、学完了故事,你认为到底谁傻呢?

4、现在老师这有两只又冷又饿,快要不行了的蝈蝈,他们十分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想帮他做些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想象延续

1、现在小朋友们就是蝈蝈了,你们四人一组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表演:今年夏天,我们要——

3、课后请你把他画出来,送给你的伙伴,或者你就新编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2、学生展示捉到的蚂蚁.

3、师: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

4、学生汇报

5、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蚂蚁。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初步观察

(1)师:同学们的蚂蚁都放在桌子上了,我们怎么观察它们?放在什么地方能观察的更清楚?

(2)学生说出观察方法。

(3)小组开始观察蚂蚁的身体。

(4)师:老师看到许多小组在观察的时候很认真,很仔细,你们在观察蚂蚁身体时都发现了什么?

(5)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界。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

2、探究观察方法

(1)师:刚才你们在观察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学生想办法、提建议。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把蚂蚁放在白纸上,用小木棍挡住;把蚂蚁放在木块上、小盒里等方法。

(4)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要想将一个事物观察清楚,观察位置和方法很重要。前不久我们曾观察过蜗牛,观察方法和顺序大家还记得吗?

(5)学生复习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6)师:不错,只有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介绍准备好的实验用具)这些都是大家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看看蚂蚁到底有多少节,多少只脚,脚长在哪里,观察的时候,每组一边观察一边说,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并标上名称。

3、再次探究观察

(1)各组派代表领取观察器材。

(2)学生分组观察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随机发现解决一些个别问题。

(三)做出结论,课外延伸

(2)各小组整理观察器材,汇报观察结果。

(3)师:蚂蚁会不会想家呀?我们应该怎么办?(课后送小蚂蚁回家)

(4)师总结: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但我们平时并没有注意它们,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同时我们更要爱护它们,珍爱它们脆弱的生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蚂蚁和蝈蝈夏天不同的生活态度导致冬天不同处境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生齐读课题。

2、最近,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中午,有的就穿起了短袖和裙子,是的,现在已经到了——[板书:夏天]。再往后啊,这天气还会越来越热,等到大热天,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时。

3、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夏天真热。]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评读:你读得有点热了,谁还能读得更热!——真不错,你把夏天热得不得了的感觉读出来了!一起来学学!齐读。

二、夏天的蚂蚁和蝈蝈。

(一)夏天的蚂蚁。

1、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播放蚂蚁搬粮食的动画]

2、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

1)不错,你会用“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图,还有的蚂蚁——(推)。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还有谁能说?

3)想想看,这后面的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呀?——(抱、扛、拎……)

是啊,没有一只蚂蚁在休息,个个都在卖力地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

3、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蚂蚁搬粮食。

1)老师读,小朋友们在下面表演。

2)这次,大家一边看大屏幕读,一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谁来接着把蚂蚁又累又饿的样子读出来。[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评读:这只蚂蚁刚开始背,还没怎么出汗。谁再来读?——这只蚂蚁干得真吃力,我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把了!——谁再来象他这样读?——齐读。

5、能不能把整个第一自然段都读好了?[出示第一自然段]

6、天这么热,小蚂蚁还在这么起劲地干活,想不想夸夸他们?

(二)夏天的蝈蝈。

1、正当小蚂蚁干得满头大汗的时候,蝈蝈上哪儿去了?(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不但不夸蚂蚁,反而笑他们是——(傻瓜)。

[播放蝈蝈乘凉动画]瞧,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有的弹琴……)看看,一个个多会享受呀!

2、[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谁愿意来读这句话?——能不能再神气一点、轻松一点?

3、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一边自己这样快活着,一边是怎样笑话蚂蚁的吗?

这只唱歌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旁边这只弹琴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还有那只躺着睡觉的蝈蝈会对小蚂蚁说……

4、你们看看,这几只蝈蝈不仅自己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而且还笑话别人是傻瓜。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蝈蝈自由自在、得意的样子读出来?[板书: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一个人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6、蝈蝈和蚂蚁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二、冬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处境。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蚂蚁继续搬着他们的粮食,蝈蝈呢,还是自由自在地过着每一天,很快冬天到了,[板书:冬天]你听——[播放风声]

你听到了什么?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你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冷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封面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你们看,外面西北风呼呼地吹,雪下得很大,蚂蚁们围在火炉旁,有的吃着香喷喷的饼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说有笑,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谁来读?——齐读。

3、再看看这时候蝈蝈怎么样了?[出示封面图: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来说一说?

你看,这只蝈蝈哭得多伤心啊,他一边哭可能会一边说些什么?

他现在要是想起蚂蚁夏天搬粮食的情景,还会笑他们是傻瓜吗?

你能把蝈蝈这时伤心、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

4、这个时候,蝈蝈和蚂蚁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不一样啊![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小朋友,为什么到了冬天,蚂蚁过得舒舒服服[板书:舒舒服服],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呢[板书:又冷又饿]?

指名说。

6、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二、小结。

1、[出示封面图][看板书完成箭头]小朋友,在夏天不肯劳动,成天自由自在的蝈蝈,到了冬天就——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而在夏天不怕吃苦,辛勤劳动的蚂蚁,到了冬天就过上了——舒服、幸福的日子。所以啊,——[出示: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齐读。

2、课文学完了,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更想和谁交朋友?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或小木块,搭"桥"用的小纸条,记录用的纸和笔。

一、引入。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大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观察哪一只蚂蚁。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三、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好一些?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瓶盖上去呢?

四、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五、讨论蚂蚁身体的特点。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六、试一试。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七、送蚂蚁回家。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在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八、发布下一节课举行“我的观察研究”报告会的信息。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常、试、抬”3个生字,理解“插入云霄”、“身材魁伟”、“俯下身子”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开始学习默读。

3、通过朗读、交流、讨论,体会巨人的胆小,怕苦怕累,不肯努力,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巨人的胆小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

课前“热身”: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里,生活着许多的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教师板书“蚂蚁”,学生读。你们见过蚂蚁吗?说说它的样子。

2、认真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什么?【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和昆虫有关;右边的“马”和“义”分别表示字的读音,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3、引课题,读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补足课题】

谁来读读课题?全班齐读。

4、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想办法解决。

2、多种形式检查读准词、句。

A、师:孩子们,瞧,淘气的生字词宝宝都迫不及待地跑出来想和大家见面了,谁来读读?(鼓励、连连告退、自信、云霄、好高哟)

B、师:下面这组词有点难读,谁来?(常常、充满、试一试、终于、酸)这组词除了“酸”是平舌外,其他变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课件变色】(指导书空“常”、“试”)

C、师:第三组最难,谁来读?

树干:注意干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怎么组词?

抬头仰望——俯下身子:你发现什么?(“仰”和“俯”都有单人旁,都是人的动作;两个字是反义词)请大家“抬头仰望”,“俯下身子”。(指导书空“抬”)

身材魁伟:你见过什么人身材魁伟?这位同学有没有身材魁伟?出示课件。文中还有一个描写巨人身材的词语是什么?【点击出示“身强力壮”】

3、生齐读所有词语。

4、长句、难读句子的训练。

【设计意图】:二年级识字是重点,此环节的识字教学,有面有点,根据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或随文,或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作演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轻松地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课文中有几个人物。[贴图]

【设计意图】:学习默读,是本单元的一个“金钥匙”,此环节将默读方法的教学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默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树高,路长,困难大:(1—4自然段)

1、这棵神奇的通天树实在是太高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树很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A:“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与“有一棵树,很高很高。”比较。

师问: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更表现出树高?

说话训练: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蚂蚁,小得。

B:“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师:同学们,这句话你能看出树高吗?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望到了小鸟,他望到了大雁,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他就这样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C:“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我想把“根本”这词删掉,你觉得行吗?

【设计意图】:借助板贴,借助关键词,突出描写“树高”指导朗读,体会上天之难,为后文理解小蚂蚁的精神作一个铺垫。

(二)巨人的害怕胆小(2—7自然段)

1、面对这样一棵神奇的树,巨人爬上去了吗?我们来听一下巨人和白胡子爷爷是怎么说的?

2、孩子们,现在老师要变成巨人,谁来当老爷爷呢?【出示无提示语的对话】(教师加上动作表情,示范指导)

3、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巨人?【师相机板书:害怕胆小、不自信】

4、现在老师要变成老爷爷,谁来当巨人呢?课文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巨人这种表现?【板书:连连告退】

5、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刚才读的样子,同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巧妙理解“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也为后文烘托小蚂蚁的品质再次作铺垫。

6、通天树下如果有你和同学们,想想你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7、创设语境进行句式训练。(课件出示)鼓励:“试一试吧!”

五、指导写字。(常、抬、试、)

1、学生自主写字。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互相欣赏。

3、学生再次练写。(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生字卡多媒体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

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

(猜出谜底后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童话王国里有一棵知识树,树里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这棵知识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听说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爱动脑筋,所以今天它就来到了我们班上,给我们讲一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板书:蚂蚁和蝈蝈,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虫子旁),蝈蝈的二个字年轻声。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听故事

2、喜欢这个故事吗?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宝宝的帮忙把字音读准。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学生自读。

傻瓜满头大汗神气

乘凉又冷又饿呼呼地

冬天躺在洞里刮起来

自由自在装满粮食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个别词语正音。

(3)去掉拼音同位互相检查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解释:“神气”“呼呼地”词义。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1、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和词语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带着他们再次回到我们的课文中读一读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什么季节?

3、学习第一,二段

指名读课文一,二段,思考:夏天里,蚂蚁和蝈蝈都在干什么?

4、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思考题。

(1)小蚂蚁在干什么?(搬粮食)

(2)他们是怎样搬的?

(3)读中感悟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

(4)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用“有的背,有的拉,还有的……”说一句话。

是啊,太阳像个大火炉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枝都要被烤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搬运粮食真的很辛苦。

(5)指导朗读:读出小蚂蚁的辛苦,读出天气的炎热。

那你认为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小蚂蚁?(勤劳)

(6)老师读,学生表演。

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正在辛苦搬粮食的小蚂蚁,那小蝈蝈呢?他们在干什么?

(7)课件出示第二段文字,指名读

(8)相机解释“自由自在”

(9)小蝈蝈对小蚂蚁是怎么看的?

小结:在炎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满头大汗的搬粮食,而小蝈蝈只顾着享乐。

过渡:小蚂蚁真的是傻瓜吗?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5、学习课文第三段

(2)指导朗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心情来。

(3)学生对比交流:说出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蚂蚁为什么过着幸福的生活。

6、揭示成语

夏天,蝈蝈只顾着乘凉、唱歌、睡觉,根本就不去想冬天到了该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过冬的粮食,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四、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五、总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勤劳和懒惰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就让我们用动作来体会一下吧!你可以边读课文边加上动作,看谁表演的最形象。

六、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把课文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七、板书设计

蚂蚁和蝈蝈

夏天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幸福又冷又饿

(勤劳)(懒惰)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的方法。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3.在同主题的拓展阅读中扩展视野,训练表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2.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挫折是教学的难点。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认读。随意抽读。教师重点点拨

蚂蚁常常身材魁伟酸痛抬头仰望试一试好高哟

鼓励身强力壮连连告退终于充满自信俯下身子

(积累酉字旁的字、换偏旁的归类练习)

2.指导书写易错字:试

3.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

生:巨人和蚂蚁。(板书:巨人、蚂蚁。)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人的身材?

生: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膀大腰圆。(板书:身材魁伟)

师:那蚂蚁的身体呢?

生:很小很小。(板书:很小很小。)

(二)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1.师:文中还有一棵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我们来读一读。

1)有一棵树,很高。

2)有一棵树,很高很高。

3)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借助简笔画,有步骤地理解“高得插入了云霄”。

2.默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巨人面对通天树时的表现。

师: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可见他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敢去爬这棵树吗?他在树下说了些什么呢?

1)先由学生自由读文,再交流巨人的表现。

巨人当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能不能找到一个词,补充到句子里再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地)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指名填读。

2)指导读老爷爷对巨人的鼓励。

完成“语文天地”里的说话练:()鼓励():“试一试吧!()。”

3)师:听了别人的鼓励,我们常常信心百倍,可巨人却仍然说……

生: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试一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

……

师:面对通天树,身材魁伟的巨人就这样连连告退,连试都没试就跑掉了。

3.默读课文8—13自然段,交流蚂蚁的表现。

师:面对同样的困难,很小很小的蚂蚁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对话。

出示蚂蚁说的话:

“我能爬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我能行!”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1)仔细读一读这三句话,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充满自信)谁来当一只自信的`小蚂蚁?指名读第一句。

师:你能行吗?

生:我能行!

师不断地问,让学生大声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2)师:你为什么这样有信心呢?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小蚂蚁想爬到天上去,它已经树立了目标,并且立刻开始爬树,用行动去实现目标。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它告诉自己……

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的力量那么弱小,它甚至听到了巨人对它的嘲笑,但是它告诉……

(三)欣赏读文,体会主题

1.议论:巨人和蚂蚁都想上天,你觉得最后谁能成功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功到自然成。小小的蚂蚁要向世界证明:出示: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成功!(齐读)

3.学生分角色读文。

(四)拓展朗读,总结升华

1.蚂蚁想上天,青蛙想看海。出示《青蛙看海》说说青蛙看到大海了吗?他是怎么看到大海的?引导学生说说青蛙的努力。

2.师: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像小蚂蚁一样,做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说:“我能行!”

3.读背关于努力的名言。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小蚂蚁在漫长的爬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请你写在日记本上。

《蚂蚁的救助》是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寻访蚂蚁》一课属大象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1)科学概念:认识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

(2)过程与方法:课前寻访蚂蚁;利用已初步形成的蚂蚁外部表象做蚂蚁;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蚂蚁的形为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蚂蚁的兴趣;体会借助工具进行观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生活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课前准备:

课前进行“请”蚂蚁来做客的寻访活动。昆虫盒、牙签、橡皮泥、水果糖、米饭、树叶等;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生谈话,畅谈捉蚂蚁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的把“小客人”蚂蚁请来了吗?能讲一讲你请小蚂蚁的过程?

学生叙述捉蚂蚁的过程

2、课件出示:蚂蚁录相,增强学生对蚂蚁的好奇心。

3、学生质疑,导入课题

蚂蚁可爱吗?你了解吗?想了解哪些关于蚂蚁的知识呢?

学生提问,引出新课:寻访蚂蚁

二、自主观察,认识蚂蚁

1、自主观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蚂蚁

要想真正了解蚂蚁,我们就先得去看看蚂蚁长什么模样?提醒学生在进行观察时要多借助工具。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的形态

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小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

2、猜一猜:蚂蚁吃什么?

学生猜测

做实验验证猜测

师生交流

3、认识蚂蚁其它的形为特征

课件出示:蚂蚁用触角传递信息、搬比自己大很多的东西等。

三、动手操作,制作蚂蚁

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做一只做蚂蚁,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师生评比,纠正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对蚂蚁的认识。

四、课堂自评,知识拓展

1、其它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2、师生小结课堂:这节课有趣吗?你觉得自已表现怎么样?你有哪些收获了?

THE END
1.珍惜的意思珍惜的解释拼音甄晰zhēn xī 珍锡zhēn xī相关组词 珍组词 珍贵 珍禽 珍藏 袖珍 珍重 珍奇 珍珠 珍惜 珍宝 珍羞 惜组词 可惜 惋惜 惜售 爱惜 不惜 吝惜 痛惜 惜别 惜力 贪惜 拓展查询 zhen开头的词语 zhenxi 珍惜是什么意思 珍惜读音 怎么读 珍惜,拼音是zhēn xī,珍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珍惜造句子最新http://mcidian.gei6.com/zhenxi__f129b50e.html
2.珍惜粮食谜语谜底灯谜猜谜语大全及答案灯谜_谜语查询 谜语搜索: 全部谜面谜底谜目精确 谜语:珍惜粮食 谜面:珍惜粮食 拼音:zhēn,xī,liáng,shí 注音:ㄓㄣㄒㄧㄌㄧㄤˊㄕˊ 类别:穴位 谜底:http://www.esk365.com/miyu/myshow.asp?k=edmihsgv
3.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扫清障碍,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熟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长句子要注意读准节奏和停顿。 https://www.360doc.cn/mip/1045640506.html
4.第8单元粮食知多少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二)讲故事《七颗钻石》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要向小女孩学什么? (三)公布调查结果,并讨论 将学生在学校内拍到的浪费粮食的照片进行展示。也将一些拍到的一些珍惜粮食的照片拿出进行对比。 公布调查结果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eb8ljje.html
5.种为粮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解种子,珍惜粮食”的主题学习(3)同学们在了解关于种子的知识后有很多感慨。请你写一段话来表达“了解种子,珍惜粮食”主题学习的感受。要求:写作中引用下面名句中的一句。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代李绅)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清代) https://zujuan.xkw.com/1q22182378.html
6.糟的意思,怎么组词,怎么读,糟的读音,糟的拼音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abuse〗∶不珍惜,随便丢弃或毁坏 糟蹋粮食 糟心zāoxīn 〖annoyed〗因事情弄坏或情况不好而着急 真糟心,又写错了 相关词语、组词(糟组词、糟字组词、糟怎么组词): 糟改 糟糕 糟害 糟践 糟糠 糟粕 糟踏 糟蹋 糟心 糟行 酒糟 醪糟 乱糟糟 稀糟 一团糟https://www.netshop168.com/article-237798.html
7.糟怎么读,糟的发音,糟的成语/组词/笔顺,糟的拼音,糟是什么意思,糟居富贵者不易糟糠。——《东坡志林》卷三 遗其糟糠,别婚士族 糟粕zāopò 〖dross〗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糟蹋,糟踏 zāota,zāota 〖defile〗∶凌辱;损毁 〖abuse〗∶不珍惜,随便丢弃或毁坏 糟蹋粮食 糟心zāoxīn 〖annoyed〗因事情弄坏或情况不好而着急 真糟心,又写错了https://www.chacihai.com/zidian/15437.html
8.糟怎么读糟怎么念糟怎么拼音糟字组词糟 拼音zāo 部首米部 五笔ogmj 笔画17 画 组词糟组词 糟字基本解释 糟zāo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糟。糟粕(亦喻无价值的东西)。糟蛋。糟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腐朽,腐烂:糟烂。糟朽。坏:事情办糟了。糟糕。作践,损害:糟蹋。糟践(“践”读轻声)。好笔画数:17;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12512212511https://m.xsok.com/dictionary1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