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风大过卦之后,我们开始学习坎为水卦。从乾坤二卦开始,到坎离二卦,其为天地和日月之象。乾坤,天地万物之始。坎离,日月照万物之生。所以,《周易》上经至此。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乾卦是纯阳之卦,坤卦是纯阴之卦,六十二卦都是阴阳交感的结果。那么,阴阳变化的最大现象就是阳性的陷入阴性之中,阴性的出于阳性之中。我们看坎为水卦,上卦为坎和下卦为坎之象。九二爻和九五爻为阳,其余四爻为阴。离卦呢?六二爻和六五爻为阴,从四个阳爻生出,前途一片光明。那么,从大过卦到坎为水卦,坎卦表达的就是超越过程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辞》:“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子夏易传》“习,重也。水重至,流而不盈乎,两坎也。为其嫌於止水也,故以习坎名之。刚中而有孚,浚jùn之斯流,流之斯止,浮之斯济,沈chén之斯溺。不违於人,而人不可欺,不失信於险也。夫行险而自能通者,固系於心乎?能刚中,志果济乎?险而得其道者,则行险而有功也。天险,绝其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天地犹险以成,而况於人乎。王公设城池以险国也,刚中藏用,以应险也。物之情而为险之用,非知者不能用,而终於正也。”
对于坎卦的卦辞,其表达方式是不同于其他卦辞的。其他卦辞,开始基本是卦名,然后是卦辞的内容。实际上,因为坎卦的内卦和外卦都是“坎”,“习坎”就是用来表达这种状态的。坎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坎,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两个阳爻,九二爻和九五爻。这就好比说,整体的环境陷入了一个危险的、艰险的状态,但是,阳爻所代表的最初的梦想和最终实现的理想,一直在那里坚守着。在这种状态中,所面临的心理的、现象的,包括当下所面对的,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卦辞所表达的内容,就在这里。坎卦的卦辞,分为四部分。第一,习坎,表述的是处于险境的具体状态。第二,有孚,尽管处于险境,无论是从一开始,开始到最后,是有希望的。第三,维心,亨。强调的是信念的力量,只有意识坚定并且痴心不改变志向的人,才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第四,行有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境,要想改变,必须把天道的规则弄明白,结合现实遇到的情形,最终会顺利通过。
习坎。坎,所表达的现象,是阳性的陷入阴性的之中,就好比说,人在水中,落入河流之中,或者说,渡过河流的状态是充满艰险的。针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或者是众人一起完成的重大事业,从阶段性来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而从整个过程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就像度过重重难关一样,一步一个坎儿。这就是说,世间的事业,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完成的。遇到这样的险境,怎么做呢?就是“习”。习,《说文》:“习,数飞也。”即幼鸟一次次尝试起飞。反复实践。在这里是“一重接一重”的意思。习,所表达的是一个反复去突破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一个解决的方法来说,面对的都是重重的障碍。这就是度过重重艰险的过程。《彖辞》说,“习坎,重险也。”重,chóng,即“重重”,一重接一重。险,《说文》:“险,阻,难也。”即阻碍、难以通行的山崖。本义是陡峭如剑、不易通过的崎岖地带。这里泛指一切艰难度过的险阻。“习坎”的含义,就是遇到重重险阻,并且要度过重重险阻。
我们看《子夏易传》对“习坎”的解释,“习,重也。水重,至流而不盈乎?两坎也,为其嫌於止水也,故以'习坎’名之。”习,就是“重”的含义,出现重重的困难,也要重重去面对,更要重重去度过,最终完成重重的超越。而当下的现状,就是困难重重,艰险重重。水重,至流而不盈乎?水重,就像夏季的暴雨季节,大雨一直下不停一样。至流,水一直往河里流。盈,《说文》:“盈,满器也。”即液体装满盛器。这里指满溢,装满。意思是说,这就像大水不停地流入河中,使得河水暴涨,最终四溢。两坎也,为其嫌於止水也,故以'习坎’名之。嫌,《说文》:“嫌,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即内心不平静。另一种说法认为,“嫌”是“猜疑”的意思。嫌,对现状的嫌弃,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就像流水不停流进河流里。止,止住,结束,控制。止水,就是止住水继续流到河里来。也就是说,要控制住当前的局面,突破当前的障碍,让困难减小并且渡过难关。因此说,遇到重重险阻,就用“习坎”来表达,坎卦的卦象所表达的就是这个含义。
有孚。遇到了重重险阻,是很容易失去信心的,也很容易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打起了退堂鼓。孚,信息和诚信的含义。遇到任何陷入其中的状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能够走出这个困境,然后有一个走出困境的目标。所以,整个过程支撑信念的力量是什么?九二爻和九五爻就是支撑整个过程的两个支撑点,有最初的计划,有最终的结果。在计划和结果之间,一定是有着成功的信息,最终就像开始和结果之间彼此诚信、守信一样,顺利完成了这个过程。那我们理解这个“孚”字,究其实就是自己的那颗永远相信成功的心,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重重险阻的时候,得到了心中想要的结果。
我们看《彖辞》的解释,“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这里用水流入河流的过程,代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盈,河流里的水暴涨到往外流水的泛滥成灾的状态,代表人们所面对的无法承受的现实。就好比说,过河的过程就是遇到艰难险阻要渡过去一样,但是河水暴涨就无法渡过了,就成了绝境。我们看,坎卦所表达的,虽然有重重险阻,都是可以渡过去的。水流而不盈,意思是,河里的流水虽然增加,对于那些能够渡过重重艰险的人来说,永远不会达到满盈到无法渡过的状态。这是用来比喻我们人生的经历,所有的艰难险阻我们怎么去面对它,能不能度过去,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同样一个困难,有的人在困难面前就倒下了,有的人面对困难却是充满信心。
同样的困难,同样的艰险,不同的人,面对它却是不同的结果,差别在哪里呢?都在自己所面对险阻的那颗心。行险而不失其信。行险,是面对险阻而做事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会去想该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结果,理想都是丰满的,但是现实并不那么如意。在现实面前,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对未来的信心。是做一个倒在现实面前的人,还是做一个逃兵,都是没有成功结果的人。实际上,所有的事情的发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有一个成功的结果,这就是志向和理想之间的互相诚信。志向和理想之间,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有多自信,就有多成功。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人生,全在自己的那颗心,还有不一样的心表现出来的不一样的智慧和德行,人生的经历就不同了。所以,我们就要相信,成功从来就不会失信。失信的,是我们的心,在困难面前放弃了。
无论是个体的我们自己,还是群体的共同事业,都会遇到各种艰险。凡是有自信能够度过艰难险阻的情形,最大的依靠,还是依靠人。这世界上没有披荆斩棘、突出重围的孤胆英雄。子夏针对这种情形总结说,“不违於人,而人不可欺,不失信於险也”。不违於人,不要与他人相违背。违背什么呢?这就是说,只有与他人荣辱与共、生死与共,才能不落入艰险之中。那我们反问一句,什么样的人才会不违背他人的意愿做事业呢?就是把众人放在心中,为了众人而做事业的人。而人不可欺。并且他人是不能够欺骗的,这话说的实在是绝对的正确。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做到了“诚”,就不会欺骗他人了。这就是圣人的精神,天地的情怀。遇到什么样的艰险,还不能度过吗?我们看看人类的历史,凡是私心的事业,都落入了艰险的深渊。不失信於险也。艰险是不失信的,前路总会有艰险。能不能度过艰险,那要看我们是“诚”,还是“欺”。
维心,亨。人生事业的发展过程,无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这都是外境的变化过程而已。孔子在《易·系辞传》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而人生的吉凶又从哪里感知呢?就是自己的那一念心而已。所以,从坎卦的重重艰险,到至始至终不变的信念和信息,那这里再看看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在那里。亨,人生事业的亨通,是能够表现在外的,也可以看得到的。从现象上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有着顺逆的区别。而从心的认知上,本质上来说,顺逆只是现象而已,自己的那颗心对什么境界,就是什么样的现象。这里谈到亨通,在处于险境重重的时候,如何能做到亨通呢?就是“维心”。维,系、绑、连接。把一种东西牢牢地和自己的心系在一起。对于事业的结果存亡来看,违背天道的事业,即使有成功的存在也是暂时的,最终走向消亡是必然的。而符合天道规则的事业,虽然出现起伏的变化,阴阳消息的变化,亨通是永恒的。所以,把天道的事业放在心中,对其充满信心,绝对相信,这就是“维心”。卦辞的意思是,把天道牢牢地系于心中,一切都会亨通。那我们再看,我们走不出困境的原因,根本上来说,是我们的心困在了那里。心若不被困,一切都是洒脱的。
我们看《彖辞》的解释,“'维心,亨’,乃以刚中也。”乃,这样,如此。以,能够。这是指把尊崇天道规则贯穿始终,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信心,如此做了就是能够做到“刚中”。对于这里所说的“刚中”,对于面对重重险境,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和现象上来理解。心理上就是坎卦的九二爻所表达的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九五爻所表达的成功一定会在未来等待。从现象上来看,就是一开始去奋斗的时候,和最终获得成功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不畏艰险的表现。也就是说,心若在,梦想就在,成功一定就在。
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夫行险而自能通者,固系於心乎?能刚中,志果济乎?”子夏用了两个反问句,来表示肯定的结果。夫行险而自能通者,这是指处于重重艰险的境地,却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行为最终顺利通过的人。一般来说,遇到重重艰险,会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第一位,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一定不是方法。固系於心乎?固,坚定,牢固。有一种东西能够牢固地与自己系在一起。是什么呢?对天道的尊崇,和内心坚定的信念。能刚中,志果济乎?志,志向、理想。果,确实、的确。济,成就。能够把理想坚定地守在心中,理想确实能够最终获得成就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一切都是那颗心决定的,由此向外而形成理想、信念和必然的成就。
对于艰险,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明白其属于什么性质的。《彖辞》将“艰险”分为三种,天险、地险和人险。并且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不同性质的艰险。我们结合《彖辞》和《子夏易传》来了解这三种不同的险境。天险,不可升也。升,登、上。天险,属于高高在上的东西,人类是不可以登上去的。那我们看现在的人类,利用科学的手段,宇宙飞船呀,借用这些力量不是可以登天了吗?怎么又说不可以登上呢?实际上,人类所能登上的天险,也是有限的,对于高高在上的天,人类的能力永远也无法达到。子夏说,天险,绝其升也。人类对于天险来说,断绝了这个想法吧,是不可能登上去的。天险,就是每个人生命的极限,也是人类所能到达的极限。地险,山川丘陵也。山川丘陵,属于地险的范围,是可以度过的。站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天险和地险的区别,很容易认知。但是,对于天险和地险所包含的内容,天险属于人类不可及的,地险是人类可及。那么,对于来人来说,有的险境是不可以度过,比如说自绝于天的事情,只有是绝路。其余的,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予以解决。
人类如何面对艰险而越过层层艰难险阻,或者如何利用艰险而保护和提升自己,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彖辞》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圣人观察天险和地险的特点,以山为城,以沟为险,设立险阻用来守卫国家。对于险阻来说,虽然从表象上影响人类顺利生活,但是,反过来也可以为人类所用,这其中的智慧太大了。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对于人生吉凶的现象,无论是吉利的,还是凶险的,不要因为是吉利的就认为是好的,凶险的就认为是不好的。智慧的人,能够站在为人类所用的角度来观察,正如“险之时用”所包含的道理,险阻也是有益于人的。我们看《子夏易传》的解释,“天地犹险以成,而况於人乎?王公设城池以险国也,刚中藏用,以应险也。物之情而为险之用,非知者不能用,而终於正也。”天地有险阻,就有险阻的作用,更何况人类所遇到的险阻,也能够化险为用,难道不是这样吗?王公设立城池之险阻,能够利用险阻守护自己。凡是刚性的东西,其中蕴藏的作用,就像用险阻为人类所用一样。万物皆有情,比如说高山丘陵,大江大河,这些都是险阻,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不是智慧的人不能够明白其另一面的作用,并且最终使其归于正道。
王宏杰(平原儒生)
河北沧州人。
钟情于先秦诗文,尤其《诗经》之文风。自少年起,喜欢用诗词记录人生足迹,自诩为用诗词记录人生历程的写诗之人。
数十年来,深入研究传统经典,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皆有修学。
研究古今对《论语》解读的版本,采用从“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学路径,“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前后历经九年,完成100多万字的“《论语》溯源”。“溯源”之含义,即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直接回到源头上,去寻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编辑《论语》的本义。对《论语》的注解,不以汉儒以后注解为准确答案,只是作参考,直接回到先秦的语境,参考先秦诸家经典,结合历史进行解读。走进《论语》,自觉:波澜起伏,荡气回肠。
数十年来,深入学习和实践《周易》学问的理论与外用,对传统相学、天干地支四柱学、梅花易数,皆有深入学习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六年前,重新解读《周易》,通过“十翼”结合卦辞和爻辞,主要以被后人称为伪书并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子夏易传》为金钥匙,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逆流而上,直接回到源头上,去寻找和发现《周易》的本义和传承,即名曰“《周易》溯源”。走进《周易》殿堂,自觉:开天辟地,惊天动地。
现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东林净土学院儒学课教师、儒学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