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有一个重要训示:灭种先灭文。
在中国,坚持“汉字落后论”崇洋媚外的“文改佬”,推行“去汉字化”和“用拼音代替汉字”,由来已久。周有光先生早在1952年6月就出版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一书。该书由上海东方书局出版,在155页就有如下论断:
“中国文字必须改革,改革的途径最后必须走拼音文字一条路,这是无疑的。”
为了让汉字“走拼音化道路”,最终消灭汉字,周有光先生在该书中,制订了后来成为“国策”的“去汉字化”三大步骤:
第一步:用“拉丁字母”作为汉字的注音符号,废止中国汉字特色的“注音字母”(勹攵冂匚……),首先实现“汉字注音”的“拉丁化”;(见该书13页)
注释:台湾就没有上这个当!为防止注音符号“自然而然”地滑入“拼音文字”的轨道,台湾从一开始就不采用“拉丁字母”作注音符号,而是用专门为汉字设计的“勹攵冂匚……”作为汉字的“音标”。这正像英文有"音标"一样,“音标”与文字是两回事。事实证明,这正是台湾不曾发生“汉字危机”的根本原因。
第二步:小学生们,一但学会了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实际上就为拉丁字母的新文字打下了基础”,还“便于与汉字混合书写”(见该书14页);
注释:强调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目的是可以方便地把“注音”与“文字”混合使用,并由“注音”自然而然地变成“文字”。
这个预谋,实在是把汉字推入“拼音化”轨道的一着“妙棋”!虽然后来的“汉语拼音”在推广普通话和普及认字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正像英文的“音标”一样,“拼音”并不是我国法定的文字。(至于“拼音”能不能代替汉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容另文论述。)
对此,周恩来总理1956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强调:“汉语拼音是给汉字作注音用的,汉语拼音不能代替汉字”。
然而,按照周有光先生的设计,国家教育部门一直有意将汉字的“注音”升格变成“文字”。国家语委前负责人林炎志,就在国家语委全体人员大会上,公然提倡“一语双文”,把“拼音”等同于法定文字,主张汉字与“拼音”混写——能写汉字就写汉字,不能写汉字就写“拼音”,声称要成为“政策”!(见《吉林日报》2005年11月30日第2版)
第三步:“开始阶段,拼音文字对汉字的竞争是处于劣势的。这时候,拼音文字只能取得‘辅助文字’的地位,而汉字仍是‘法定文字’。……其中最重要的战术,是把文字的实用领域掌握在拼音文字的手中。最后必定有一天,活的拼音新文字成为中国的‘法定文字’,而汉字宣告死亡。”(见该书第5页)
注释:周有光先生是非常注意“去汉字化”的战略战术的一一得陇望蜀,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这不是“谋杀汉字的三步曲”吗?这不是一整套巧妙蓄谋,“用拼音取代汉字”,置汉字于死地的“实施方案”吗?
现在,周有光先生“去汉字化”的三大战略目标,前两个已经实现了。第三个能否实现呢?从他的学生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周有光为之写《序》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一书中,周有光的真传弟子王开扬在283页写道:
“汉字和汉语拼音文字可以相互补充,此消彼长,未来将是汉字逐渐缩小使用范围、汉语拼音文字逐渐扩大使用范围的过程。”
请注意,国家《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的法定文字是汉字。可是,"文改佬"们在这里发明了一个新词:“汉语拼音文字”!
必须强调的是,周有光先生"去汉字化"的“三大步骤”,总目标是一致的,核心意旨就是谋杀汉字。
为什么叫“谋杀”?是因为,一开始并不让你知道真实目的,让你一步步进入“轨道”,等你发现情况不妙了,汉字危机了,汉字衰萎了,已经为时过晚了!
用周有光先生自己的话说,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目的是为“拼音文字”埋下伏笔!小学生们必然会“顺其自然”地把“注音”当作“拼音文字”,久而久之,“此消彼长”,汉字便被取而代之,“宣告死亡”。
整个过程,难道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企图谋杀汉字的圈套吗?全中国人民上了一个大当!
按照周有光先生的"战略和战术",到1986年,新中国推行了30多年的“文字改革”,"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无论围绕着汉字作了多少工作,其主要作用都是按照周有光先生的既定方针一一"把文字的实用领域牢牢地掌握在拼音文字的手中",一步步实现"去汉字化"!这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事实!
若是说,周有光先生逐步废除汉字的"三步曲"是个阴谋,的确是有些不妥。因为,人家早在1952年就把废除汉字的“战略战术”,白纸黑字,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啦!怎么能说是阴谋呢?准确地说,是阳谋!
然而,国人和国家,对周有光先生旨在废弃汉字的"战略和战术",居然听之任之!是糊涂?是麻木?是轻信?以致于按照周有光先生的设计,形成"国策",成立"文改会",并且从上到下,对文字工作的“伟大成就”,歌功颂德,全民在为汉字送终的哀乐中载歌载舞,浑然不觉!
同胞们!如果你还热爱中国文化,如果中国人民还不愿丢弃汉字,那你就必须承认:整个国家60多年来的语文政策,实际上是在崇洋媚外的"汉字落后论"思想的笼罩下,在“文改佬”们的操控下,走入了“去汉字化”、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归路!
事关汉字存亡,事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存续和发展,这决不是一项简单的学术争论。因为60多年来,国家的语文政策,在汉字问题上,正是如此这般,按照周有光先生精心预设的“轨道”,一步接一步地经过“注音"、"拼音"、"拼音文字"这三个阶段,让汉字走向危机,再走向“去汉字化”的。
令人不解的是:“文字改革”早于1986年就被中央正式叫停了,可是大批“文改佬”还照样从事着“汉字拼音化”的研究,国家高薪供养着一大帮骂汉字的“专家权威”,在全国的大中小学校里大力推行“一语双文”,鼓励“用拼音代替汉字”!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中国汉字不产生危机,绝对是不可能的!
【结论和预言】
为了挽救汉字,必须以高度的警觉呼喊:让“拼音”止于“注音”!必须强调明确,"拼音"不是法定文字!“拼音”不能够、也根本无法代替汉字!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旗帜,是中华文化的肌里骨干。”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责令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要认真反思并全面检讨建国以来的语文政策,检讨对汉字的感情和态度;及时地把那些“为人师表”占据着大学讲坛,却一直在讲授“去汉字化”的文化汉奸,从全国的教育系统中清除出去,正像不信仰共产主义,就没资格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样!
起来!不愿汉字灭亡的人们!揭穿把汉字引入绝境的阴谋!让“拼音”的功能止于“注音”,坚决反对并清理亡我文化的“一语双文”,彻底清理并纠正“拼音代替汉字”的行为!
当前世人公认的“汉字危机”,仅仅是“去汉字化渐入佳境”的序曲。只要继续在中小学校推行“拼音代替汉字”,只要不把“按照汉字的‘字形’输入汉字的输入法”纳入全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们在认字的同时,就会按照“字形”打字,那么,认定“汉字依旧是文化发展的包袱”的周有光先生,其“精准预言”就一定会逐步实现:“汉字宣告灭亡!”(“包袱”一说,见2004年8月20日周有光为王开扬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一书写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