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听课记录(精选14篇)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写朱德形象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拓展: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

(3)后来,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起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现在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

(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

二、总结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三、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我的听课反思: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朱德朱德同志

(2)粮食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围攻粉碎敌人红军山高路陡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加深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这一课相较于《要好好学字》更加难理解,出现了许多远离孩子生活的词语,如“同志”“围攻”“坚守”“会师”“储备”“越发”等等。部分词语放入课文反复朗读,能感受到它的意思;有些词语,通过背景的介绍也懂了;“同志”一词,我是这样帮助孩子们理解的:小朋友们在学校里一起学习,所以你们是“同学”,那些八路军战士们,有相同的志向,为共同的理想而在一起工作,他们就是“同志”。

在疏通了课文的字词后,对课文的教学思路是:朱德的扁担用来作什么用的?为什么去挑粮?去挑粮,就得面对这样危险重重,十分难走的路,战士们和朱德都是什么态度?他们怎么做的?具体诵读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先看图,再找到描述画面的句子,朗读感受这是()的朱德?当同志们藏掉朱德的扁担后,朱德又是怎么做的?你又看到一位()的朱德?在这样的看图,找句子,朗读感受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能比较容易的感受到朱德不怕苦、不怕累,作为军长,他能工作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是值得尊敬的。这个时候,给出“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就水到渠成了。

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学写“必、守”。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通过朗读,会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人物的品质的能力。

情意:通过朗读理解,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一、读题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谁来读一读课题?是谁的扁担?在读“扁担”一词是应改注意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复习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你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吗?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小节

⑴出示井冈山会师图,介绍: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我们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这一节)

放大: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抓住词语:储备(理解词语)

⑵自由读读剩下的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

抓住词语: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理解词语)(出示图)

尽管这么困难,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2、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我们都知道,朱德爷爷可是我们解放军的……(总司令),可是,他却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找一找。

⑴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这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满满的”一词读懂了什么?)

我们能不能怀着一种对朱德爷爷敬佩的语气读好这句话呢?齐读。

⑵战士们看到朱德爷爷这样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让我们代替战士们劝劝朱德爷爷吧,谁愿意先来劝的?指名说。

师: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劝,他总是不肯,坚持要去挑粮食。

实在没办法了,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这个办法行不行呢?(不行)

为什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⑶过渡: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⑷是的,你们看,这就是朱德爷爷当年用过的扁担,据说朱德爷爷在刻完了“朱德记”这三个字后,还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要是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了。这话引得战士们都笑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战士们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见了,心里想:。

⑸是啊,朱德爷爷这种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谁来读一读?

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过渡: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爷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小节。

3、拓展延伸

⑴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⑵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等课外书。

三、生字教学

必:心上一撇。第三笔点偏左一点,第四笔撇要重笔轻收。

守:家内空空寸来守。上大下小,宝盖头稍宽,“寸”的横画短,写在横中线上

开发区实验小学王亚

《朱德的扁担》是继《要好好学字》又一篇介绍国家领导人的课文,它围绕“扁担”这一种常见的器物写出朱德的故事。

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全篇课文围绕“挑粮”这一中心展开,突出了“扁担”的故事,给人深刻启发。

生:想。

师:那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生1:是扁担

(出示投影,老师板书:扁担)

师:你见过扁担吗?

生1:见过,我爷爷用扁担挑草。

生2:见过,我奶奶用扁担挑水浇菜。

……

师:看来,我们现在还有时候离不开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我们一齐来读课题。

生:(齐读)朱德的扁担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1:朱德的扁担与别的扁担不同吗?

生2:朱德是个什么人?

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他们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师:那么课文写朱德的扁担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有不会读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真的吗?刚才老师可是看到有几个同学不敢大声回答。可能他有困难,那么没有困难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他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可以吗?

生:好。

师: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学生听录音)

生:我认识了“德”。

生:我认识了“朱”

师: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课文,有谁愿意的?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声音很低)……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投入。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读得也很好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读的都很棒。

师:你们有哪些不懂得词语吗?

生:陡

师:你们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吗?

生:山很高。

师: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师:你看看课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生:粉碎、储备、围攻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1:围攻就是包围起来打。

师:对,你真聪明。就是包围起来消灭掉的意思。

生2:储备就是储存起来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敌人的愿望破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

师: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解决浩浩荡荡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诉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自由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1:朱德的扁担是干什么用

生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带着疑问学生再次阅读全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来交流,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

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生1:因为敌军严密封锁,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师:严密封锁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2:敌人把井冈山都包围了。

生3:把每一个能够下山的出口都埋伏了。

师:所以才会有——生:挑粮运动。

师:正因为严密封锁,所以革命地所需的奇缺,缺少了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生4: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生5: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书中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师:请大家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又读懂了什么?小组里进行交流。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说,读了这两句话我读懂了朱德是怎样挑粮的。穿着草鞋,挑着满满一担粮食。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生2: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生5: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师:朱德挑粮和战士们一样多,一样的艰难,也正是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表现。

师:请大家用因为……所以……(课件展示)红军储备粮食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小组活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反思: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文,从读懂了什么迁入课文的第二段,“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学生质疑的答案。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遗憾在教学中还漏掉了一个“穿着”的引导,因为穿着草鞋的朱德和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描红,并认读。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板书:挑

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

板书:做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守、攻、必、

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4、学写生字:攻、必、产、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

⒈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复习生字词,进入课内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带()记()桃()

戴()纪()挑()

(2)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3)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题:

(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2)你能用更加说一句话吗?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路远)

穿草鞋挑粮戴斗笠

山高路陡(难走)满满

藏连夜赶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我们紧扣住“朱德的扁担”这一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扁担,从学生的好奇入手,以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着眼,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到红军战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二,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学习1、2自然段

3、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朱德的扁担与别的扁担不同吗?

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他们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生说出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井冈坪战士脱肩)

师: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说出好的办法)

(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师:“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德攻粉碎陡越)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以中间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师:你们都会读课文了,而且读得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写好呢?

(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并战士肩劝)

师: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生: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生: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生: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生: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生: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学着写两个,老师看,看谁写得最好。同时要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价)

师:作业是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

一、课文简析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会合。红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一般是指军事指挥的中心地。斗笠:是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研究:商讨;考虑。不料: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敬爱:尊敬热爱。

带领——率领、会师一会合、非常——十分、研究一探讨、越发一更加、敬爱一爱戴

六、反义词

敌人——朋友、常常一偶尔、不料一果然、敬爱一厌恶

七、多音字

担:dān(担当)(担任)、dàn(担子)(重担)难::nán(难道)(难处)、nàn(难民)(责难)

八、段落大意

九、课文分析及提问

1.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分析:朱德同志知道战士们是怕自己辛苦,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他在又找来的扁担上写上这五个字,表明了他挑粮的决心,也表现了他跟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2.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分析:大家被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所以更加敬爱他了。

3.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同志的扁担藏起来

因为战士们关爱朱德同志,不想让他过于劳累。

4.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同志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这是自己的扁担,不让战士们再藏起来,这样他就又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了。

5.你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我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6.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因为战士们通过“藏扁担”的事,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爱兵如子、不搞特殊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十、练习

给下列字注音: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难、争、仗、疼、料、敬。听写词语:扁担、同志、队伍、会师、红军、战土、带领、来回、白天、起来。形近字组词:伍(队伍)、五(五个)、战(战士)、站(站立)、士(护士)、土(土地)。词语搭配: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藏扁担。

THE END
1.粮粮拼音粮怎么读粮部首粮意思● 粮 (糧) liáng ㄌㄧㄤˊ◎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英文翻译 ◎ 粮 grain provisions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 男女 出生日期: 立即测算粮的诗句 更多> 污http://zidian.025773.com/%E7%B2%AE_zi/
2.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3.粮拼音粮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粮的拼音、意思、组词 粮(糧),粮拼音:liáng,笔画数:13画,部首:米。动画:粮的笔顺。中国一级汉字,编号2998。 ■ 基本字义 ? 粮 (糧) liáng ㄌㄧㄤˊ ?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 粮组词 五粮液、粗粮、粮食、杂粮、粮票、寅吃卯https://bajiu.cn/zidian/?id=15308
4.粮的部首粮的拼音粮的组词粮的意思兵精粮多。——《资治通鉴》 (4) 又 多载资粮。 赢粮而景从。——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粮仗(粮草和兵器);粮台(清代经理部队粮饷军需的机构) (6) 引申指谷类;粮食 [grain] 在陈绝糧。——《论语·卫灵公》。释文:“糧,郑本作粻。” https://www.chazidian.com/r_zi_zd7CAE/
5.磨字的多音字怎么组词啊,呆呆宠物粮宠物店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呆呆宠物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呆呆宠物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磨字的多音字怎么组词啊? 组词:折磨,磨房、磨坊、磨牙,磨炼,磨砺,打磨 例句: (1) 主楼是用一色青石起座,直上七层,石条又故意不打磨平整,粗犷凝重,像一个巨人敞露出结https://www.jydogs.com/post/136632.html
6.粮的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繁体粮 拼音:liáng 部首:米 笔画数:13画 笔画:点、撇、横、竖、撇、点、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笔顺: 繁体:糧 多音字:不是多音字 粮字的解释: 粮 (糧) liáng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http://cshijian.com/zi11662.html
7.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更多“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腐败分子(不包括犯错误的同志)是执政党( )。 A.最危险的“敌人” B.新时期“不拿枪的敌人” C.老百姓最可恨的人 D.内部最主要成员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相传某市一条大街上开有两家百货商店,从一开始,这两家https://m.shangxueba.com/ask/17456409.html
8.初中多音字组词总汇初中多音字组词总汇 A: 挨1.āi挨次挨近挨门挨边一棵挨着一棵 2.ái挨说(受责备)挨打挨冻挨骂挨时间 熬1.āo熬白菜熬豆腐熬心 2.áo熬药熬粥熬夜煎熬熬不住 拗1.ǎo拗断拗开拗过去 2.ào拗口拗口令违(w?i)拗[注意:“违”在东北多误读作第三声] 3.niù执拗拗不过这人脾气真拗 B: 扒1.bā扒开扒https://www.360docs.net/doc/d0431153.html
9.粮食的意思拼音词典词语 粮 食 拼音 liáng shi 近义词 食粮 【粮食】的意思 泛指一切米谷及食物。《三国演义》第六回:「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儒林外史》第二回:「像这荀老爹,田地广,粮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们各家照分子派,这事就舞起来了」也作「食粮」。 来源:-- 词典修订版 【https://m.zcdian.com/ci/dq5r3m.html
10.粮组词粮的组词粮字怎么组词组词“粮”字在开头的词语 粮糒 粮行 粮餉 粮糗 粮饟 粮重 粮食 粮票 粮石 粮站 粮秣 粮甖 粮栈 粮户 粮食危机 粮斛 粮料 粮长 粮囤 粮涂 粮油 粮馈 粮饷 粮饩 粮尽援绝 粮台 粮廪 粮店 粮库 粮道 粮运 粮多草广 粮草辎重 粮草 粮料使 粮食作物 粮仗 粮仓 粮农 粮料院 粮草先行 粮串 https://m.027art.com/xiaoxue/HTML/13855810.html
1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1)几个老农商量()着怎样提高今年粮食的产量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几个老农商量( )着怎样提高今年粮食的产量( )。 (2)街坊( )邻里都夸他家的油坊( )榨出来的油味道好。 (3)尽( )管工作很忙,妈妈依然尽( )职尽责地照顾我们。 23-24二年级下·湖北黄冈·期末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4/07/05 21:39:57 https://zujuan.xkw.com/24q23421663.html
12.粮组词大全● 拼音 “liáng”粮组词: 粮食 口粮 “粮”字组词大全(其他含有粮的词语) 积草屯粮 催粮 粮行 倍还羊粮 见粮 行粮 兑钱粮 官粮 商品粮 粮饷 钱粮 打粮 皇粮 芻粮 裹粮 打衣粮 化瓦粮 粮食作物 粮草 嬴粮 粮站 食粮 白粮 转粮 禄粮 http://www.cihai123.com/xiaoxuezuci/liang5.html
13.粮字的拼音liáng笔顺意思词组粮字的成语同音字繁体粮食粮饷陈一男个人学习网站-语文基础-识字表-多音字-笔顺-字典-成语-诗词-猜诗 汉语字典:粮字的繁体字:糧 部首:米 笔划:共 13 笔 1.粮食:杂粮。口粮。粮仓。 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粮。公粮。完粮。 3.姓。 粮的成语 弹尽粮绝 兵精粮足 馈贫之粮 http://chenyinan.com/zi-2994.html
14.粮尽援绝出处解释,拼音,造句,近反义词※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粮尽援绝解释: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粮尽援绝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粮尽援绝例句:https://www.bmoook.com/gushici/chengyu/6301.html
15.“粮囤”不能读成“粮tún”【摘要】:<正>2013年6月2日央视13套的《东方时空》节目,在报道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时,涉及着火或过火粮囤,主持人张羽都说成"粮t6n"。这就读错了,正确的应是"粮dun"。"囤"是个多音字。用来指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时读dun,如"粮食囤"等。而用来表示储存(如囤积、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JZ201309015.htm
16.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shangxueba.cn/7180349.html
17.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a4a3dece4344beebd75ebe599509517.html?fm=bd37d082f6085e6023577954ffb3736afc
18.荣为粮名字打分荣为粮姓名免费测试生辰八字五格分析名字多音字,也读wèi。指替、给、为了、卫护。取名寓意为年轻有为、委以重任、丰功伟绩之意。 粮读liáng,粮字本意指粮食。取名寓意为丰衣足食、幸福美满、财源滚滚之意。 荣为粮名字的寓意:寓意财源滚滚、丰衣足食、建树、务实。给人感觉建树、自信、幸福。 为粮名字寓意详解 荣为粮这个名字怎么样?荣为粮名字https://m.mzi8.com/ceshi/xm_%E8%8D%A3%E4%B8%BA%E7%B2%AE.html
19.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挨:敌人挨()家挨户抢粮食,老百姓只得挨()饿。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2339799512.html
20.石表示粮食的量,这个字到底怎么念?dan 四声。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32339/answer/41539430
21.16朱德的扁担说课(精选8篇)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337wq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