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古代如何维护粮价稳定?入手汉朝,看看古政府的手段社会自耕农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口粮,关乎着全人类的命运。当今社会虽然生产力发展迅速,但是粮食的产量和价格仍旧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和平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是农产品走向商品化的今天,粮食依旧不能简单地视为大宗商品的一类,而粮食的价格不单单是一道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

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支柱较为单一,就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古代社会占据决定性地位的生产部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耕农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石,所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因此在古代,粮食的价格直接关系到一个封建王朝的国祚。

但是基于古代的粮食种子质量和品类,以及气候变化、战争等原因,粮食的产量一直是不固定的,这就导致如果缺乏干预,那么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将随着供需变化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朝廷维持国家稳定。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中储粮这样的国有企业负责参与粮食价格的调控工作。那么我国古代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粮价波动的问题呢?在战国时期,魏国首先采用平籴的方法来稳定粮价。主要做法是以国家作为主导力量对粮食进行收购和卖出,以此平抑粮价。而到了汉代,常平仓的出现使得古代粮食价格调控逐渐形成体系。

一、从春秋战国平籴制度到西汉常平仓

1、平籴制度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在春秋晚期,政治家计然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平籴理论。而到了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李悝就制定了属于魏国的平籴政策。《汉书·食货志》就记载了李悝平籴政策的指导思想:“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平籴政策主要是将每年粮食的收成分为两个大类:丰收年与歉收年。再运用政府的财政资金在丰收年粮贱时以一定价格收购粮食,等到了歉收年再将丰收年收购的粮食在市面抛售。同时政府抛售粮食的价格必定高于原先收购的价格。这种政策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古代粮食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政府收购与抛售粮食的行为,使得不论是丰收年和歉收年,国内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合适的平衡状态,从而能够稳定粮食价格。

第二,政府运用资金在进行粮食收购和抛售的同时能够基于买卖价差获得收益。在利益的趋势下,这项政策的持续运行能够得到保障,而中央政府也能自身持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来应对未知的天灾人祸。

第三,自耕农作为国家的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而自耕农的生存主要依赖于自己私有土地的产出。因此粮价的平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耕农免于破产,从而抑制土地兼并,维护了王朝的社会稳定。

2、常平仓制度

到了西汉,平籴制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秦朝时期,粮食作为军需物资,是不允许被作为商品自由买卖的。当时粮食价格由朝廷规定。但是随着秦朝灭亡,汉代的粮食价可以在市面上流通,其价格波动巨大。武帝时期,桑弘羊继承了李悝的理念并将平籴法发展为平推法。

但是不论是平籴法还是平推法,其本质依旧是利用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对全国各地的粮价进行宏观调控。政府收购的粮食被存放在京城粮仓进行同意调配。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个缺陷:那就是粮食运输和中途存储问题。粮食这类农产品,如果存储不当极易发生霉变。并且如果路途遥远,那么运送的粮食在途中就会根据押运人员和牲畜配给产生更大的损耗,从而使得政策的施行成本上升。

这个问题在李悝的魏国时期并不明显。但到了西汉时期,经过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并且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疆域版图得到了极大地扩张。秦灭亡以后,汉承秦制,汉帝国疆域辽阔,郡国并行,地形复杂,因此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被放大。

到了汉昭帝宣帝时期,基于当时汉朝的社会环境和军事战略,大司农耿寿昌奏请朝廷在边郡筑仓。并提出:“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从而标志着常平仓制度的诞生。这一制度的诞生对整个汉朝的国运乃至整个两千年封建社会的运行都产生了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二、常平仓制度是汉朝社会发展的选择

一项制度的诞生、发展和消亡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整个国家的需求来决定的。制常平仓制度对汉朝来说也是如此。

从历史和社会背景来看,西汉时期从刘邦开始就在奉行“强本弱末”、“强干弱枝”的政治思想,实行徙陵政策。即迁徙六国贵族前往长安,迁移地方的豪强、贵族、高官、大商人、大地主的家族到陵县。同时还要进行移民实边,鼓励内地一些失去生计的百姓去边郡落户。

汉朝向来视长安所在关中地区为根本。因此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和社会的安定,朝廷向关中地区迁移了大量人口。关中地区的边界也被向外拓展了好几次。这些移民政策的实施导致单凭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难以满足关中人民的需求。此时就需要从关东向关中地区用漕运和陆运的方式运送粮食。

但是基于技术限制,加上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这些粮食运送的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在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就提出用低价在关中周边地区买入粮食,从而在周边地区建造了许多方便运输的粮仓。

而从军事背景来看,昭宣时期的汉朝与北方匈奴之间依旧存在战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朝的强盛军力也需要优秀的后勤保障,将士们不可能饿着肚子去面对草原的控弦之士。但是由于边郡路途遥远,由中央运粮的成本过高,所以在边郡就地存储粮食,就能使得后勤的压力得到大大的缓解。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常平仓制度对当时的朝廷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一项选择。但是正如开头提到的那样,常平仓制度也会迎来自己的黄昏。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并且在设计之初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在耿寿昌提出常平仓制达成获得平稳粮价维护农民利益,减少中央调配粮草成本的双赢目的。

但是到了元帝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减产,粮价飞涨,常平仓中的仓储难以维持,而当时的仓储体系并没有关于从中央向地方常平仓支援粮草的部分,从而使得常平仓制度逐渐走向消亡。

三、汉代仓储制度与现代粮价调控的对比

西汉时期的常平仓制度为后来的封建朝廷设计建立自己的仓储体系提供了基础,并且为现代粮食价格调控体系的建立也提供了思想指引。但是自秦汉直至明清时期的粮价调控制度,其实只是当时封建朝廷为了降低自身费用和损耗,为了维护中央朝廷的统治而制定的粮食仓储制度。

自汉代以来的以常平仓制度为蓝本的粮食仓储制度,是为了中央朝廷和地方官府便于运输粮秣,便于粮食管理而设立的。其开创的思想是令人惊艳的,但是在制度的发展上依旧没有跳出封建剥削的樊笼。其制度设立的初衷便是为了当局者服务,而不是真的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就如当粮价飞涨而常平仓粮食储量不足时,就难免会发生官员为了维持仓储而强买强卖的现象。

THE END
1.兄弟何以交换麦子?——深度探讨一种特别的交换方式背后的故事与这种精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成长。 “兄弟何以交换麦子?”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光辉。我们应该珍惜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通过互相帮助、关心和体谅,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http://www.chemdoctor.cc/cdgl/60946.html
2.枵腹从公“枵腹从公”出自《新唐书·殷开山传》:“公等毋与争,粮尽众枵,乃可图。”意思是指“饿着肚子办理公务”,作为成语使用则是赞美一心为公的人。 “公”,会意字。《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从公”,谓“犹秉公”,意即“仍然秉持公正之心”,强调在任何https://qinfeng.gov.cn/info/1064/232972.htm
3.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读书笔记——问题视角第九章①利息的本质和它同企业利润的关系? 由于职能资本家向借贷资本家借得货币资本以后,无论他经营什么业务,都不能独自占有获得的所有利润,而必须把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交给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当然,职能资本家也不能把全部利润都交给借贷资本家,因为如果这样,他就不能从运用借入资本当中获得任何好处,从而他也就不会https://zhuanlan.zhihu.com/p/16724834890
4.户口属性什么意思目前我国已经取消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性质之分,以家庭户口、集体户口为替代,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可以视为集体户口。 房屋属性是什么意思? 户口属性,就是指户口性质分类。户口按户粮关系分为农业户口、非农户口。其中,非农户口包括城镇居民户口、农村居民https://mip.64365.com/tuwen/gveyz/
5.户粮关系是什么意思?户粮关系是指农村家庭成员的人口数量和粮食人均消费量之间的关系。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户粮关系则关系到家庭的经济收支、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对户粮关系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调控。在当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乡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下,户粮关系面临很多挑战和矛盾。一方面,大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2063264703313540.html
6.对关于不迁户粮关系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一次性生活补助计发的复函穗劳社函[2000]296号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你中心《关于不迁户粮关系的合同制工(农村户口)的失业保险一次性生活补助如何计发的请示》(穗社保中报[2000]40号)收悉,现函复如下:对此类农村户口的农民合同制职工,其一次生活补助金,在省人民政府未作出规穗https://www.lawtime.cn/info/laodong/laodongbaoxiantiaoli/20110624104935.html
7.关于毕业:三方协议派遣证干部身份等常识98年中专毕业派遣证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粮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第三十八条 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https://blog.csdn.net/u010707315/article/details/78633528
8.毕业生必须知道的事求职技巧第三十八条 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要在七月一日后派遣毕业生(春季毕业研究生例外)。? https://www.jobmd.cn/article/145589.htm
9.退休后户口迁移到深圳退休金?父母退休后户籍社保关系可以转入深圳肯定有,而且关系很大。上世纪80年代前,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差别是很大的,不论是企业招录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安置录用,都要办理户粮关系,不办理户粮关系,退休手续也无法办理,所以在当时,退休金和户口关系很大,是密不可分的。 之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安置,不再受户口影响,户口https://www.hezhunruhu.com/12068.html
10.户粮关系户粮关系怎么念户粮关系的解释户粮关系 首页>汉语词典 《户粮关系》 词语户粮关系 拼音hù liáng guān xì注音ㄏㄨˋㄌㄧㄤˊㄍㄨㄢㄒㄧˋ 解释户口和粮油关系的简称更多:https://www.bmcx.com/。 其它“户”字典“粮”字典“关”字典“系”字典https://cidian.bmcx.com/5262535987599061105025257__cidianchaxun/
11.关文件毕业生必须知道:干部身份三方协议派遣证人事代理第三十八条 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要在七月一日后派遣毕业生(春季毕业研究生例外)。 第四十条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3678_23372430.html
12.城市户口怎么填户粮关系法律分析:是否非农业户口应该按照本人户口信息填写。农业户口填否,城镇户口填是。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来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121190.html
13.关于自理口粮户口人员“农转非”办理户粮关系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凡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进入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及其家属(不含其他自理口粮户口人员),符合国家“农转非”政策,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农转非”,需办理户、粮关系的,凭“农转非”批件,由进入集镇前户口迁出地的粮食部门按规定开具农村粮食供应转移证。迁入地公安机关凭其自理口粮户口所http://www.110.com/fagui/law_170040.html
14.关于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档案管理和户粮关系上述毕业生在毕业后第二年6月30日以前落实工作单位的,由省毕业生调配部门办理派遣手续;在第二年6月30日以后,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由学校统一将毕业生档案及户粮关系转至生源户口所在地的县(市)级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户粮关系自愿落在原籍家中的可迁回家中落户,保留非农业户口)。https://www.cbi360.net/gov/a189020.html
15.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户粮关系党团组织关系转移问题的通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户粮关系党团组织关系转移问题的通知 万州、黔江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区县 自治县、市 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大型企业: 随着我市再就业工程的推进,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逐渐增多。为了保证再就业工程的https://code.fabao365.com/law_40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