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大米么?了解了解关于水稻的一些常识吧

这几天准备讲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看到了好多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整理一下,曾送给各位条友。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稻的国家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然后像波浪一样,逐级地扩充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最后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

水稻在我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了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国水稻北传朝鲜、日本,南传越南。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新大陆被发现后,再由非洲传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二、初中历史学过的“占城稻”是啥意思?

宋代占城稻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外来农作物品种。其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随后在宋政府的主导下向北扩散,出众的优良品性使其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粮食作物,而伴随着地理环境不同,相继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种。所以,占城稻对长江流域稻作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占城稻引进无疑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关于占城稻的资料,以《宋史·食货志》的记载最广为人知,以《宋会要辑稿·食货》的记载最为详尽,以《淳熙三山志》的记载最为具体(早、晚占城)。占城稻并非仅指占城国种植的稻,而是印支各国普遍有的稻种。占城五谷,以稻为首。该卷《真腊国》条亦云:“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视力所及而耕种之,米谷廉平。”

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真腊盛产稻米,由于耕作粗放,无灌溉设施,稻米任其自然生长。这和广西地区的情况差不多,直到南宋,岭外的水旱稻种植方式就是如此,《岭外代答》卷三《惰农》条云:“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占城稻耐旱、耐涝的特性可能就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中形成的。占城稻虽以占城为名,但在广西地区和安南、占城、真腊等国普遍种植。

占城大使曾将占城稻作为进贡献给宋朝,由于占城稻的生长期短等特点,在宋朝迅速普及,提高了作物产量。

三、水稻的分类

(一)一年能种几季稻?

在我国,海南省,云南的西双版纳属热带,一年三熟(五一节时已收第一季)。长江南北亚热带地区,一年二熟。东北因气温低的原因,一年一熟。

(二)早稻和中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170天。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早稻生产的大米称为早籼米或早米,口感较差,一般作为工业粮或储备粮。

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多为一年两季,即早稻和晚稻,或者早稻与中稻。海南,以及广东,广西少数地区为一年三季,分早稻,中稻,晚稻。

(三)籼稻、粳稻和糯稻

籼稻,栽培稻的一个亚种,高100厘米左右,叶色淡绿,剑叶长37.4厘米,宽1.7厘米,株型松散适中。穗长20厘米,每穗粒数120左右,结实率80%以上,成穗率80%以上,平均千粒重25.6克,谷粒狭长,颖尖无色,问有短芒。米粒洁白光亮,精米率70%左右,糙米率80%,垩白粒率低于30%,直链淀粉含量15.42%,蛋白质含量8.2%,赖氨酸含[1]量030%。腔稠彦软,食昧,品靥捍。

粳稻,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粳稻籽粒阔而短,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籽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

糯稻,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

糯稻与其它稻米最主要的区别是它所含的淀粉中以支链淀粉为主,达95~100%。其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脱壳后称糯米,又名“江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

糯米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四)怎么分辨籼米、粳米、糯米?

糙米是稻谷的胚乳部分,并带着一个小小的胚。加工后的白米只留下胚乳部分,胚乳细胞里面有淀粉;淀粉是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这种淀粉的成分有两种:一种叫直链淀粉,大约由500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连接起来排列成直线状;一种叫支链淀粉,大约由1000个以上的葡萄糖分子组成,排列成分枝状。米里的支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大。相反,米的直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黏性小。拿糯米来说,就有80%以上或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成分极少,只占1%左右。籼米只有直链淀粉。粳米的直链淀粉成分比籼米要少。

米的透明度也不一样,籼米和粳米是半透明的,而糯米不透光,看上去呈乳白色,像蜡一样。有一种糯米叫“阴糯”,也像粳米或籼米,半透明,但一经烘干就变成乳白色不透明。因此,国外把不透明的糯米称为“蜡质”米,把半透明的籼米和粳米称为“非蜡质”米。

从米粒的形状看,籼米和粳米有区别,而籼米、粳米同糯米没有多大区别。籼米是狭长的,一般是扁平的;粳米则短阔些,浑圆些;而糯米的形状,有的像籼米,有的像粳米。

(五)巨型稻和海水稻

巨型稻,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稻穗的粒数多的可达800粒,每千粒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

2017年10月16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宣布,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株高可达2.2米、亩产可达800千克以上、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DNA指纹检测,以及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检测,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

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kg/667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

1986年,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日胜在湛江海边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申请了原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专利,定名为“海稻86”,这被袁隆平院士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2016年,袁隆平院士团队与陈日胜合作,次年10月测产,海水稻开始广为人知。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2020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起,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四、袁隆平先生对水稻的贡献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虽然他人以去世,但留给人类财富却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袁隆平曾说,他曾经做过一场梦。他说,他梦到和同事看见了巨大的水稻植株: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稻粒如同花生一样大。在梦中,他们躺在这些巨型水稻的阴影下。把这个梦变为现实成了他们的目标,为此他一直在努力。他是当代神农。

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五、我国建国以来在水稻种植上取得的成就

1.稻谷单产(单位:hm2,公顷;t:吨)

1949年仅1.89t/hm2,在1950、1966、1979、1983和1995年分别跨过2、3、4、5、6t/hm2,单产最高为1998年达到6.366t/hm2。单产自2t/hm2到跨过6t/hm2,每跨越一个台阶(1t/hm2)分别经历了16、13、4和12年。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是我国政府正确实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体现。在科技上应归功于现代改良品种(常规矮秆品种与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病虫防治以及不断改善灌排设施等因素。

2.稻谷总产

稻作历史上总产量最高的3个年份为1997、1998与1999年,分别达到2.007亿t、1.871亿t和1.849亿t,分别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6%、38.8%和39.0%。1997年的稻谷总产量为历史最高纪录,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6%。

3.播种面积

自1949年起,经历50余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到20%。1966—2000年除1968年外,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以上,而以1976年为最大,达3621.73万hm2,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为历史最高纪录。

六、水稻单产提高的意义

先看下图,2006---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

再看下图,2006---2016年水稻产量

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2894万公顷,总产量18172万吨,亩产量837.23斤;

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3016万公顷,总产量20693万吨,亩产量914.81斤;

2020年全国水稻单产为7044.0kg/h㎡,比2019年略降(亩产量939.2斤),主要是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和寒露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但仍为历史次高水平。

从2006年到2020年,水稻亩产增加了102斤,那么3016万公顷土地上就一共增加了23072400000公斤,而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为人均400公斤,也就是说可以多养活5768万1千人。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山西省人口为3491.56万人,北京市人口为2189.31万人,合计5680.87万人。

也就是说,这14年增加的粮食完全可以养活全山西省和北京市的人口,还有富余!

THE END
1.籼,籼字,籼字拼音,籼字部首,籼字笔画,籼字含义,籼字解释,籼字典故查询的字:籼 籼 音节:xian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3总笔画:9 笔顺:431234252 浏览:1598 xiān见〖籼稻〗。 【籼稻】水稻的一种,茎秆较高较软,叶子黄绿色,稻穗上的子粒较稀,米粒长而细。 【籼米】(xiānmǐ)籼稻碾出的米,黏性小。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1%BC
2.株两优211水稻种子简介,种植密度16.5×20厘米该组合属两系杂交中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5天左右。 3月25日左右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2-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 该品种达到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一、株两优211水稻品种基本信息 https://www.nongbaotong.com/a/f937d8.html
3.五常大米是什麼字體?眾識社區識字體網汉仪秋实 繁 88.4% 商用须授权 汉仪秋实 W 88.4% 商用须授权 I-OTFミンゴPro H 76.2% 商用须授权 点字美玲体 75.3% 字由客户端可商用 I-OTFミンゴPro E 74% 商用须授权 FOT-スキップ Std B 72.9% 商用须授权 FOT-ハミング Std E 72.8% 商用须授权 iYuanTi Bold 72.8% 商用须授权 https://hant.m.likefont.com/community/113545830/
4.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教学反思11篇(全文)(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21eqjho.html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 1979年,作为中国首个科研技术,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被介绍到美国。 1981年,袁隆平因成功育种中国籼型杂交三系水稻,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https://www.meipian.cn/26ftiy99
6.籼籼(2) 籼,水稻的一种,又叫旱稻,颗粒比粳更小,温暖气候下种植,种子可食用,颜色有红、白两种。 中文名 籼 注音 ㄒㄧㄢˉ 笔顺编号 431234252 释义 水稻的一种 总笔画 9 U 7C7C 拼音 xiān 属性 汉字 郑码 UFLL 部首 米 结构 左右结构 GBK https://baike.sogou.com/v409104.htm
7.衣冠禽兽的读音,拼音是什么,衣冠禽兽怎么读银行通过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为企业备案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信息时,可通过查看“存款人基本信息”界面中( )栏,判断企业基本存款账户是否取消开户许可证核发:( )栏中显示“(取消开户许可证核发)”字样的,表示该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取消了开户许可证核发,否则表示未取消。https://www.shuashuati.com/ti/86bc45949c2469d568c7a1c67fb6d276.html
8.袁隆平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053456/?author=1
9.新中国档案: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这是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 1964年,袁隆平在水稻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并在国内首次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开创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的研究。 经历了6年的探索,袁隆平提出了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该设想的指导下,他和助手于1970年https://www.gov.cn/test/2009-09/21/content_1422550.htm
10.地方文献籼型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的推广 383 杂交稻父本散粉高峰期的发现及其应用研究 383 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研究 383 两系杂交高梁育种研究 384 籼型水稻衡农S一3低温不育系的选育 384 湘研系列杂交辣椒品种的选育 385 苎麻控花技术研究 385 湖南柑桔良种亩木脱毒与检测研究 385 湖南省荒地开发与耕地治理经济http://www.library.hn.cn/tszy/dfwx/gcdfnj/200911/t20091113_3548.htm
11.籼型杂交水稻的翻译是:InIndicahybridrice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结果1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Indica Hybrid Rice 翻译结果2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正在翻译,请等待 翻译结果3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In Indica hybrid rice 翻译结果4复制译文编辑译文朗读译文返回顶部 籼型杂交水稻Recession-type hybrid ric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753213
12.籼型杂交水稻,Indicahybridrice,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 3. The grain quality of the existing three line indica hybrid rice was studied with widely used 6 A lines, 9 R lines and their 54 hybrids as the materialshttp://dictall.com/indu/160/1597438BF61.htm
13.籼型杂交水稻的英文籼型杂交水稻翻译籼型杂交水稻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籼型杂交水稻的英文,籼型杂交水稻翻译,籼型杂交水稻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7%B1%BC%E5%9E%8B%E6%9D%82%E4%BA%A4%E6%B0%B4%E7%A8%BB
14.籼型杂交水稻标准国际标准分类中,籼型杂交水稻涉及到农业和林业。在中国标准分类中,籼型杂交水稻涉及到。江西省标准,关于籼型杂交水稻的标准DB36/T 1356-2020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 DB36/T 1797-2023 籼型杂交水稻父本移栽母本机插制种技术规程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籼型杂交水稻的标准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sp/551382.html
15.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水稻,籼型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5MDLA00514R9KE.html
16.[视频]新中国档案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分享 手机看 收藏 [视频]【新中国档案】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来源: 央视网 2011-01-19 12:57 内容简介 新闻联播 热播榜 更多> TOP 1 应对日本弧圈球的“秘密武器” 面对面 TOP 2 新中国第一份“国旗红”诞生记 人民的珍藏 TOP 3 黎真主党领导人身亡细节披露 今日关注 4美https://tv.cctv.com/2011/01/19/VIDEJeWVpHu6wv2aEd6eBMM5110112.shtml?srcfrom=baidualading&event2=bdtg_pc_hkafjzpq
17.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院士天团”祝福来了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 “院士天团”祝福来了2023-10-12 16:44:12 字号:小中大 Play % buffered00:00 00:00Enter fullscreen Play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位倩倩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646754/56/13151495.html 0 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646754/56/13151495.html
18.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背后的故事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背后的故事】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我国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大大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它的应用被称为“新的绿色革命”,为改善人类的粮https://m.gmw.cn/baijia/2021-03/22/130218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