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逻辑填空这部分的准确率,除了理解文段语境外,还需要有实词和成语储备。实词的辨析更是大家的痛点和难点。为此,图图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组在省考中考察频率较高又易混淆的实词,供大家学习:
一、词语释义
凝结: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纠结;集聚。
凝聚: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聚集。
凝集:指凝结;聚集。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固定不变。词语辨析“凝结”是侧重于物质由气态或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伴随的物理性质变化;“凝聚”是指积聚,多用于比喻;“凝固”强调的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结果。综上所述,这三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都与物质的状态变化有关。“凝集”通常指的是凝结在一起或聚集,这个概念多用于物理领域,比如指物质状态的聚集。
三、例句
①通常形成“冻雨”时,大气由上而下垂直方向气温存在“冷-暖-冷”的结构。在高空由于气温较低,水汽凝结形成冰晶或雪晶,或以过冷水滴形式存在。
②瞄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更多“田间地头”的智慧和力量,一幅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壮美画卷将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③当涂地区做羊糕非冬天不可,这是因为羊糕制作始终坚持低温自然凝固,制作手法传承了百年。
四、例题
【例1】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________的民族文化。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________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________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脍炙人口凝集
B.博大精深喜闻乐见凝结
C.包罗万象喜闻乐道凝固
D.绚丽多姿津津乐道凝聚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________的民族文化”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民族文化”搭配。A项“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B项“博大精深”形容广博高深;C项“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情况复杂,应有尽有。均可以修饰“民族文化”。D项“绚丽多姿”形容色彩艳丽,姿态多,与“民族文化”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群众________的娱乐形式”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群众”“娱乐形式”搭配。A项“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主语是“物”,不能是“人”,排除A项。B项“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C项“喜闻乐道”喜欢听,乐意看。二者均形容受欢迎,符合文意。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第三空应与“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搭配。B项“凝结”比喻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集聚在一起,符合文意。C项“凝固”指固定不变,停滞,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认知文化系统,________着中国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信仰,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________和粘合剂。二十四节气中________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凝结连接蕴藏
B.聚集桥梁隐藏
C.凝聚纽带蕴含
D.粘合枢纽暗藏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第一空所填词语要顺应前文“共有的”并搭配后文“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和信仰”,A项“凝结”指集聚,B项“聚集”指围聚、集合、会合,凑在一起,C项“凝聚”指聚集,积聚;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粘合”指用黏性物质使物体粘在一起,搭配不当,且与后文“粘合剂”形成语义重复,排除。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第二空所填词语主语是“二十四节气”,要表达的作用是“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起到的作用。且要与后文的“粘合剂”形成并列,所填词语为名词,且含有比喻义。A项“连接”属于动词,且无比喻义,排除。B项“桥梁”多用于表示在沟通交流中的作用,与前文“命运共同体”搭配不当,排除;和C项“纽带”指起到联系作用的东西,比喻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C项“蕴含”指包含在内,填在此处表示二十四节气中含有尊重自然等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大家在临考前,一定要注意多记忆易混淆实词或成语的辨析,才有更有把握做对逻辑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