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的拼音(精选5篇)

下载一个去视频水印的软件盖住抖音号,例如pr或者快剪辑;解析抖音视频,可以在百度搜索抖音视频在线解析,再把抖音视频链接复制解析就可以了。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声乐;音乐风格

J616

AnalysisonthemusicstyleinBaroquevocalworks

Abstract:BaroqueisaperiodwhenEuropeanvocalmusichighlythrove.Thoughit'sfaragofrommodern-time,theworksarestillpopulartosingersandwidelycirculated.That'sbasedonitsfeatures.Inthebaroquetime,singers'singingskillwasaskedtobewellimproved.ThisarticleisaboutthemusicstyleinBaroquevocalworks.

Keywords:Baroque;vocal;musicstyle

引言

一、巴洛克时期的声乐发展背景

在十七世纪初期歌剧产生之前,声乐艺术以宗教音乐为主。宗教音乐的特点是单调、没有节拍、节奏、对位、和声、曲式和色彩的变化,多以单旋律独唱或齐唱曲形式出现。虽然随后也出现了主调和声的倾向,但由于发声上的缺陷(当时还没有出现具有丰富共鸣、音量宏大的美声唱法),歌唱时的音量较弱、缺乏表现力。在音乐上也存在着创作手法的平庸,缺乏深刻的内在感情等不足。巴洛克时期的最重要的创造之一是对比观念,对比可以存在不同的层次上:喧噪与柔美的、一种音色与另一种音色、独奏与全奏、高与低、快与慢。所以这些以及其他的对比方法,在新的巴洛克音乐设计中都占有位置;原先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的复调音乐被主调音乐所取代;音乐的力度采用层次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音乐情绪变化要比过去丰富和强烈得多。

十七世纪以前,经历了长达十多个世纪的发展,宗教音乐体裁,尤其是大型的声乐体裁,已经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这些声乐体裁主要是神剧、清唱剧、康塔塔与受难曲。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对这些传统的音乐体裁进行最后的改革,使它在音乐内容、音乐风格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些大型声乐体裁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辉煌的鼎盛时期。

二、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1.主音音乐的风格特征

主音音乐是作品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余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陪衬和伴奏。主音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能够融入其中。巴洛克时期,以卡奇尼为首的佛罗伦萨集团的成员和佛罗伦萨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在音乐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创作像古希腊那样质朴的歌剧。他们认为对位法的众多声调不让人听歌词,消灭了思想,破坏了诗歌,时而拉长音节,时而缩短音节,以便适应把诗歌弄得支离破碎的对位。他们想恢复古代(古希腊的)简朴风格,音调富于朗诵性,抛弃对位的繁复手法,使诗歌和音乐紧密相联,使所有的艺术融会贯通,从而产生一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具有巨大效果的艺术作品。

2.歌词同旋律紧密结合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歌词同旋律都结合得异常美妙,歌词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出世俗的而不是把目光投向彼岸世界的斑斓色彩,十分重视通过歌曲的旋律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活动和深刻情感。

威尼斯乐派作曲家切斯蒂的作品《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也体现了当时作品的歌词同旋律紧密结合这一特征。这一作品的音乐柔和、幽雅、富于旋律性,很有魅力。着力发展抒情性音乐旋律的装饰性因素,较其它作曲家的作品相比更为优美、流畅、悦耳。这首《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采用的是3/4拍子,全曲由e小调构成,非常的幽雅、细腻。在两小节分散和弦的“引子”之后,歌声随之而起,全曲的旋律进行极为平稳,一开始的小二度下行和同音反复的进行,音乐显得格外的柔和安宁、象是主人公对恋人娓娓地倾诉着内心的甜蜜,中间几个乐句的重复再现,更是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那种无限赞叹和美好的祝福。抒情的音乐,犹如梦境一般,优美的旋律给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

3.节奏的多样性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题材广泛多样,有的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有的取材于英雄髌妫还有的描写爱情生活以及世俗日常生活故事。因此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节奏十分丰富多样,以适应表现各种题材和故事情节。

《你好久不来折磨我》这是一首表现被爱情折磨得很痛苦又感到甜蜜的矛盾复杂情感的咏叹调。节奏特点是3/4、4/4节拍的交替使用,调性富于变化,中段速度从柔板(Adagio)转到中板(Moderato),情绪也稍为热烈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速度又恢复到原来,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煎熬所感到的痛苦与失望。

三、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特点

1.声音的连贯

声音的连贯(legato)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发声的基础。这意味着从一个音圆滑地接到另一个音,同时要保证音色的统一,音高的准确。控制清楚的连音,好像穿一串珠子,须穿得整齐,有优美的质地,即音色统一与圆润。这要牵涉到全部音的关系,涉及到呼吸的运用与听觉和音量的感觉。以保持音阶上下连贯和均匀。

演唱巴洛克声乐作品注意声音的连贯,这也是作品本身风格和情绪要求使然。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声乐曲《阿玛丽莉》,它是选自于1602年出版的《新音乐》的一首比较古老的情歌。歌中唱道:“阿玛丽莉,我心爱的,你不相信我吗?你是我心中甜美的希望,你是我心爱的人。请你相信如果你害怕犹豫,怀疑对你没有益处。请打开我的胸膛,你可看到写着:阿玛丽莉,我心爱的人。”

2.声区的统一

歌唱技巧训练中的声区的统一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中高声区的衔接(换声)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在没有学过声乐技巧之前,通常在声音变换的地方容易出现破裂音或音色和音量上的不统一,一旦掌握了技巧,声音就能上下统一。好的声音发出之后给人一种“通畅”感,犹如山泉瀑布一泻千里且源源不断,声音从低到高音色统一,转换自如。在一首声乐作品中,不论高、中、低音怎么变化,而始终保持音色的一致性、完美性,是美声唱法的技术的体现。

3.声音的抒情性和灵活性

十七、十八世纪巴洛克声乐作品主要表现诗意的田园风光,骑士对少女的慕恋,典雅的希腊神话等内容。巴洛克时期美声学派重视声音的抒情性和灵活性并强调花腔技巧的训练。这从声乐技巧的发展上来说是十分可取的。因为,它有利于发展音域,巩固头声,使声音流畅通顺、解除用力过度的状态,锻炼气息的控制,并做到起音敏捷、准确,赋予声音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嗓音卫生的要求,能延长演唱寿命。

四、结论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瑰宝,在声乐训练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对于声音训练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的声乐教学,都肯定了巴洛克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浩瀚的声乐艺术海洋中,声乐作品繁杂,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科学的选用声乐作品作为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春:《多姿多彩的巴洛克文化》,北京:中华读书报,2006.81-3

【关键词】萨缪尔·巴伯;钢琴曲;美国音乐

一.巴伯的生平简介

萨缪尔·巴伯,1910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镇,从小受到母亲和姨夫一家在钢琴和声乐上的熏陶,6岁时便能即兴弹奏旋律,7岁时开始在声乐和器乐的创作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0岁时写出歌剧《玫瑰树》的剧本。1924年,14岁的巴伯进入新创校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学习钢琴、作曲、声乐和指挥。毕业后,长期游学欧洲的经历,使传统欧洲的古典、浪漫派音乐和文学深深扎根在巴伯的音乐语言当中。

20世纪50年代,巴伯的专业作曲家生涯进入顶峰时期,此时的巴伯被认为是十分卓越的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传播人,多次代表美国参加国际音乐活动。然而1966年创作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成了巴伯职业生涯的由盛到衰转折点,1981年1月23日巴伯在纽约去世。

二、巴伯的钢琴音乐创作

巴伯一生写过4部歌剧、2部芭蕾舞剧,19部管弦乐作品、14部室内乐、39部独奏乐器作品、20部合唱作品、106部声乐作品等。与此相比,巴伯的6部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显得相对较少,但是这些钢琴作品无论在音乐语言的丰富性,还是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上,都足以代表巴伯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巴伯的音乐创作中享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尤其以《漫游集》、《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另外三部为《纪念》(Souvenris),《夜曲》(Nocture),《叙事曲》(Ballade))。

这三部钢琴作品表现出巴伯过人的掌握多种音乐风格的能力:抒情的旋律、明确的调性、古典曲式结构的频繁运用都体现出传统欧洲音乐风格;大量不谐和和声、半音阶,十二音列的运用又体现出娴熟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富有美国风情的音调节奏不时点缀着乐曲,显示出巴伯对美国民族音乐的挖掘和热爱,三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和谐的融合在巴伯的作品中,最终形成了巴伯特有的音乐风格。

三、美国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为土生土长美国作曲家,巴伯从来不曾忘记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美国音乐,来向世界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美国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许多的音乐风格都来自不同民族,有外来的也有本土,如印第安音乐,拉丁美洲音乐,西部乡村音乐和爵士乐等等。而在美国音乐中又以爵士乐最为突出,而爵士乐又以它突出多变的节奏和与众不同的爵士音调为主要特点。

(一)爵士节奏

巴伯曾说过他对爵士乐的看法“爵士乐对我来说非常简单,你在听爵士乐时更多的时候是跺着脚打着响指,而不是靠耳朵。”这说明了在爵士音乐中节奏的重要性。爵士节奏丰富多变,其特点大多是摇摆,节拍重音交错和即兴。《漫游集》第一首乐曲就采用了典型的“布吉--乌吉”(boogie-woogie)的风格,即一种爵士钢琴风格,最初是为舞蹈伴奏,特点是左手弹奏强有力的固定低音,一般是以双音或是分解八度构成固定低音。而右手则采用大量的切分与不规则节奏与左手的稳定形成对比。(见谱例1)

谱例1

《漫游集》第二首乐曲大量运用各种时值的附点和三连音,营造出一种随意的摇摆的慢速布鲁斯风格,在《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也采用了相同的节奏特点(见谱例5),附点加十六分音连线的组合正是摇摆的爵士节奏风格。《钢琴奏鸣曲》曲第一乐章一开始大量附点节奏则不再是摇摆的风格,而是代表了一种坚定的力量,同时以八度音程加强其力度,具有打击乐的特点,在乐曲一开始就把主题宣示出来(见谱例2)。在《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发展部的节奏特点则充分体现了爵士节奏即兴的特点,从114小节到119小节都是有规律的以三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的节拍,右手先奏出三个音,左手跟随右手第三个音进入,两个手的衔接很有规律。从120小节到126小节则打乱了前面有规律的节拍,把前面的节拍材料加以变化,十六分音符时而两个音一组出现,时而三个音一组,甚至一个音。而左右手的衔接也不再有规律,而是按照各自的节拍进行,交错的节拍加上无规律的音符组合在听觉上达到了即兴的效果。

谱例2

(二)爵士音调

爵士风格的音调是由具有特色的音阶构成,而巴伯多采用布鲁斯风格的音阶。布鲁斯源自于声乐演唱,它的音阶特点是含有“蓝调音”——即降Ⅲ级音和降Ⅶ级音,(见谱例3)“蓝调音”与正常的Ⅲ级音和Ⅶ级音交替使用,Ⅵ有时候也会降,这与声乐中的滑音,颤音有关,其曲调风格忧郁。

谱例3

在《漫游集》第一首乐曲首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蓝调音”,如结尾处反复交替出现的c小调降Ⅲ级音和还原的Ⅲ级音。(见谱例4)

谱例4

在第二首乐曲中更是典型的布鲁斯风格。除了《漫游集》这部爵士风格的乐曲外,在巴伯的其他作品中爵士音调像精灵一样随处可见,时刻给听众惊喜,使人惊讶于他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把握天赋。如《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出现了频繁的半音交替的布鲁斯音调,第二主题的布鲁斯风格与第一主题的德国民歌风格的交相辉映,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和谐的融合在乐曲中。(见谱例5)

谱例5

包含有爵士风格音调的地方还有许多,如《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开始的降A和还原A交替出现(见谱例2),第四乐章中一个固定短小的动机中包涵的布鲁斯音调(见谱例6)等等。

谱例6

(三)其他美国民族音乐

巴伯除了采用了爵士音乐作为创作素材,还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音乐,并在作品中反映出来。《漫游集》第三首乐曲是拉丁美洲舞蹈的音乐风格,伴随着探戈的节奏,其旋律迷人动听(见谱例7)。

谱例7

《漫游集》第四首乐曲一开始就使用开放和弦来模仿口琴的声音,随后的单音旋律模仿的是小提琴,然后两种乐器同时出现,让人领略到了迷人的美国西部风情。(见谱例8)

谱例8

综上所述,《漫游集》(ExcursionsOp.20)是巴伯受钢琴家贞尼·贝伦德(JeanneBehrend)委托而作,通过这部作品,巴伯向世人证明了他驾驭“美国风格”音乐的能力。作品在规模较小的古典形式中融入了美国民间风格,包括拉丁美洲的舞蹈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等等,这些风格非常突出地体现在节奏方面,对民间舞蹈、民歌和民间乐器的描绘和模仿也不少见。这些美国音乐的元素同样也渗透在他的《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中,并将这些特色的民族元素结合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演绎出不失传统欧洲的浪漫情怀。巴伯对美国音乐元素的运用使美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也使巴伯最终成为最受欢迎的美国音乐传播人。

结语

在音乐流派众多的20世纪,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巴伯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唯一运用美国音乐元素创作钢琴曲的作曲家,相比同时代的科普兰(AaronCopland)和格什文(GeorgeGershwin)对爵士音乐的运用,巴伯的的音乐风格则更为多样化,包容性更强,这主要体现他对传统欧洲古典和浪漫派音乐、现代音乐以及美国音乐的完美结合上。

作为现代21世纪的钢琴演奏者,一首近现代作品,包涵的音乐风格往往不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数种音乐风格的融合,这对演奏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好的理解并演奏这些作品就要求我们全面的掌握了解各种时代、地域、个人风格的特殊性,我们只有跟上音乐历史的脚步才能更好的表现近现代作品的音乐内涵。

[1]BarbaraB.Heyman:SammuelBarber:TheComposerandHisMusic(NewYorkOxforoUniversityPress1992)

[2]StanleySadie,NewGroveMusicandMusiciansDictionaryIndex,MacmillanPublisherLtd.2000

一、力度强弱问题的存在和认识

(一)关于强奏

强f,指的是强大并且有足够的力量,通常运用在钢琴作品的部分,同样的强奏标记在各作品中呈现的音强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演奏。例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11首,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作品,需要用特别强的力度去表现,如果在力度上表达不到位,那作品应有的强大感染力就会缺失。比如,末尾的段双手都是七和弦连续进行,力度需要从腰部及全身发出,形成手指和身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正确发力之后整个人是靠全身带来的力量反弹跳起来。

强奏时,除了正确的发力方式外,还要顾及到作品中强与整体音乐环境的匹配和适应。sf就是极强的音概念其实是错误的,首先要给出强的范围值,在这一力度范围值内作出变化。在旋律安静的作品中,sf的弹奏一定要考虑与作品气质相符。如默克尔的《蝴蝶》(参看谱例1),总体上是偏轻快风格,尤如夏日的蝴蝶翩翩起舞,在谱例的第2小节出现了sf标识,描绘的是人们与蝴蝶嬉闹的场景。虽是突强记号,但触键的一霎那,只能靠指尖用力弹下去,不然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

(二)关于弱奏

弱p,指的是弱奏,演奏音量较小的意思。通常出现在作品中抒情安静的乐章。弱奏相对于强奏来说,演奏难度其实更大,是判断演奏优劣的依据之一。力度标记P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演奏时也要顾及整体作品的氛围与风格。弱奏最关键的就是对音點的把控,讲究的是手臂各条肌肉、指尖对琴键的控制能力。如拉赫玛尼诺夫《意大利波尔卡》中(参看谱例2),作品整体速度很快,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用pp的力度演奏,非常锻炼手的控制能力。

二、各个音乐时期作品的演奏力度把握

各历史时期由于钢琴演化和时代风格的不同,对力度的诠释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钢琴制造的进步对音色和音质的影响。随着钢琴制造技艺的进步,音色越发丰富,力度幅度不断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越发多彩。正确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及对力度的理解和表现,对演绎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一)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一般使用的是古钢琴,古钢琴声音比较弱且音色偏暗。受乐器制造技术水平的制约,古钢琴作品很难表现出力度的对比与变化。所以当时的作品一般采用快速、音流延绵不断和装饰音等手法来进行创作。如今,当我们用现代钢琴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时,就要控制力度来演奏出古钢琴的感觉。

例如巴赫,他处于一个受宗教影响的时代,巴赫结合了宗教与启蒙思想、结构与旋律性,使得作品节奏平稳,采用阶梯式力度的演奏方式。但对于慢速和快速的曲子,力度的把控又是不同的。例如他的的《十二平均律》(参考谱例3),是快速的旋律走向,就需要用指尖发力进行非连奏或者是断奏来演奏出击弦钢琴清脆的效果。

又如巴赫的《抒情曲》,该作品是慢速旋律走向的具有歌唱性风格。弹奏时要使力量从肩部传递到指尖,放低手腕,通过指尖贴着琴键来演奏出圆润的音色。

巴洛克主义时期的音乐因为受当时钢琴制造的约束,音色较暗,不能弹奏出明显的强弱变化,而用现代钢琴弹奏古钢琴作品时,同样要表现出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音乐特点,就要平稳严谨的演奏。

(二)古典主义时期

钢琴的演进和文化风尚的转变影响力度运用和情绪表达。莫扎特正处于宫廷艺术和市民艺术的交替时期,所以他的音乐还带有典雅的宫廷气息,追求明快自然有节制的音色,力度也一般控制在f和p之间。在贝多芬时代,宫廷遗风已荡然无存,摆脱了宫廷的束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创作,强调主观感情的表达,将全人类以及社会的情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力度标记不仅数量多,且对比幅度大,具有极端化的力度对比。

(三)浪漫主义时期

(四)印象主义时期

三、结语

关键词:巴赫;钢琴;现代性;创造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是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终身未踏出国门一步,但却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的哥哥师从于意大利的老师,这让巴赫充分接触了意大利与南德的键盘音乐风格。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还研究了法国的古钢琴音乐,意大利的弦乐音乐。可以说巴赫是汇集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传统音乐中的精华。这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的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巴赫去世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消声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现今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额广泛的颂扬。巴赫一生创作了许多键盘作品,有《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意大利协奏曲》等等,其中《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音乐创作中的巅峰之作,曾有人将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全书”。《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一共有两卷,每卷有24首,全部是前奏曲与副歌或者幻想曲与赋格的形式。前奏曲原本是乐曲的即兴部分,并没有明确的形式,所以巴赫在处理这种题材的作品中赋予了其三种形态,即旋律型、创意曲型和装饰音型。赋格曲式虽然丰富,但大致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浓缩型,就是有进入许多次主题,巴赫除了有呈示部以外全部是声部的发展。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严酷的自然法则,更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营造理想中的精神乐园,与自然抗争,与宗教抗争,与统治阶级抗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艺术创新之火一直不曾熄灭,艺术家正视从这一不竭的源泉中不断汲取力量、灵感,来进行美得创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除了新的思维、理论而引发的创新外,把心的表现载体,即形式、技法、乐器工具等等作为艺术创新地突破点,也是艺术家们通常的选择,同样也是符合时代的需求。音乐作品的时代性特征并不是指现今创作的作品,而是指作品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总体面貌和社会主旋律,反映所处时代的人们的演绎方式、思想情感,表达出作品在现代的状态与存在的面貌。

音乐作品的是否具有时代性和创新精神,应当从“内容”、“表现”、“功能”几方面去判断,‘内容’也就是所演绎的作品曲式,它是反映时代特征的切入点和生活断面;“表现”是作品表达的工具媒介,实际上就是随时代进步而发展的钢琴器械,它的运用对音乐创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功能”是音乐作品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他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而应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风格来陶冶听众,引发其心灵的共鸣。

巴赫所处的17世纪发展至今,三百年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给音乐表演带来了多重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全新的表现语言,这种艺术语言的探索,其本质就是用一种既能与时代特征体验相吻合,同时又具备传统文脉传承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表演者对当今时代的体验和思考,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位表演者的使命和责任。演绎以前的作品需要积极地去体验和融入现代的种种,而且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才可能真正地把作品演绎的深刻动人。(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焦元溥著.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谈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2]保·朗多米尔著.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余志刚著.音乐的大海—巴赫[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THE END
1.扒,扒字,扒字拼音,扒字部首,扒字笔画,扒字含义,扒字解释,扒字典故【扒拉】1(bāla)拨动:把钟摆~一下|把压在苗儿上的土块~开。 【扒拉】2(pála)<方>用筷子把饭拨到嘴里:他~了两口饭就跑出去了。 【扒搂】<轻><方>用手或工具把东西归拢在一起。 【扒手】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的小偷◇政治~。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http://www.98655.com/show.asp?q=%E6%89%92
2.扒扒拼音扒怎么读扒部首扒意思扒 扒的拼音 ba pá 扒的笔画5 扒的部首扌 注音 a ㄆㄚˊ 部首笔画 3 繁体字扒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扒的笔顺横竖横撇捺扒的词语 扒的成语 扒的组词 扒的造句 扒的谜语 扒的诗句 扒的歇后语 扒的笔画顺序 扒的意思、基本意思 扒五笔98RWY UniCodeU+6252 五行水 扒五笔86RWY 四角号码http://hjz4.com/%E6%89%92_zi/
3.扒字的拼音扒怎么读音部首解释字义是什么意思【组词】:「扒衣裳」。 动词 挖开、刨开。 【组词】:「扒土」、「扒堤」。 动词 用手攀住东西。 【组词】:「扒着栏杆」、「你扒住,不然会掉下去。」 其他字义 扒 读音: pá 怎么读: 动词 掘、挖。 【组词】:「扒土」、「扒洞」、「他在地里扒出土豆儿来。」 动词 拾。《西游记.第一四回》:http://www.yuwenke.com/pinyin/ba4.html
4.扒拼音bā,pá 笔画5 结构左右 部首扌 造字法形声字 拆分扌八 等级一级 Unicode6252 笔顺一丨一ノ丶 字义 bā 1. 抓住,把着:扒车。扒墙头儿。 2. 刨开,挖:扒坑。扒堤。 3. 剥,脱:扒皮。扒掉伪装。 4. 拔:勿剪勿扒。 5. 拨动:扒拉。扒开草棵。 pá 1. 用耙搂,聚拢:扒草。 2. 搔,https://www.koudaihanzi.com/char/%E6%89%92
5.扒是什么意思扒的拼音扒怎么读拼音:[bā,pá] 怎么读: [ bā ] 1.抓着;用手指紧紧扣住组词:扒着栏杆 2.刨;挖组词:扒土 3.剥;脱掉组词:扒羊皮 [ pá ] 1.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组词:扒草。扒土 2.用手搔、抓组词:扒痒 3.一种烹饪方法。先将原料(整块或整只的鸡鸭等)煮至半熟,再放到油锅里炸,最后用文火煮酥。 http://zidian.gjcha.com/6252.html
6.扒字解释扒的意思拼音部首笔画笔顺五行汉程字典提供“扒”的意思、部首、拼音、读音、笔画、笔顺、繁体、异体、五笔、五行、结构、部件构造等关于“扒”的详细解释。https://hy.httpcn.com/html/zi/26/PWUYCQMEAZTBPWUYPW/
7.扒拼音扒的拼音读音意思组词扒的拼音、意思、组词 扒,扒拼音:bɑ、pá,笔画数:5画,部首:扌。动画:扒的笔顺。中国一级汉字,编号201。 ■ 基本字义 ? 扒 bā ㄅㄚˉ ? 抓住,把着:扒车。扒墙头儿。 ? 刨开,挖:扒坑。扒堤。 ? 剥,脱:扒皮。扒掉伪装。 ? 拔:勿剪勿扒。 ? 拨动:扒拉。扒开草棵。 ■ 其它字义https://bajiu.cn/zidian/?id=5899
8.扒的拼音我帮妈妈扒耳朵正文:我帮妈妈扒耳朵我帮妈妈扒耳朵江苏省 海安县南莫小学 三(1)班 马姗姗晚上,妈妈说她的耳朵里痒痒的,比较难受。我听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扒耳朵吧!”“你?你行吗?”“准行!”妈妈还是犹豫,摇摇手说:“算了吧,不扒不扒。”我一听,笑了:“妈妈,你别担心,我会 https://www.unjs.com/h/b/56742.html
9.扒的拼音是什么扒的拼音是什么 扒bā,pá 怎么读 扒〈动〉刨,挖扒了好几天,才扒出来这个大洞子。——《高玉宝》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蝉》又如:扒坑;扒开浮土;扒土;扒堤攀援他明朝就扒在我头上来哩。——明·朱京藩《风流院传奇·投罗》又如:扒车;扒得[查看更多]https://m.hao86.com/zi_ask_9b846743ac9b8467_py/
10.扒的拼音(关于扒的拼音的基本详情介绍)爱问知识人1、“扒”,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ā、pá,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https://iask.sina.com.cn/b/new9FZzg9XnXFv.html
11.扒的拼音奇幻玄幻扒的拼音无弹窗全文阅读《扒的拼音》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奇幻玄幻小时,知之传文学']?>转载收集扒的拼音最新章节。http://www.zzcucc.com/novels/1uSgDelJ1R.htm
12.扒的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繁体扒墙头儿。刨开,挖:扒坑。扒堤。剥,脱:扒皮。扒掉伪装。拔:勿剪勿扒。拨动:扒拉。扒开草棵。扒pá用耙搂,聚拢:扒草。搔,抓:扒痒。炖烂,煨烂:扒羊肉。笔画数:5;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4扒的笔顺详解:共5画扒笔顺第1画横第2画竖钩第3画提第4画撇第5画捺http://www.hzhmky.com/zi1105.html
13.扒的拼音扒怎么读扒的部首笔画扒的拼音-扒怎么读-扒的部首笔画 扒 拼音:pá,bā 部首:扌 笔画数:5画 扒的笔顺 扒的繁体字 扒字是多音字,读音有:pá,bā。 扒的解释: 扒 bā 抓住,把着:扒车。扒墙头儿。 刨开,挖:扒坑。扒堤。 剥,脱:扒皮。扒掉伪装。 拔:勿剪勿扒。https://www.tatiao.com/zidian/zi_590.html
14.扒的部首扒的拼音扒的组词扒的意思扒的笔画顺序 拼音:bɑ pá 注音:a ㄆㄚˊ 部首笔划:3 总笔划:5 繁体字:扒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扌 造字法:形声 笔顺:横竖横撇捺 基本解释 ●扒 bā ㄅㄚˉ ◎ 抓住,把着:扒车。扒墙头儿。 ◎ 刨开,挖:扒坑。扒堤。 ◎剥,脱:扒皮。扒掉伪装。https://www.chazidian.com/r_zi_zd6252/
15.扒掱的意思拼音读音及词语扒掱的解释汉语词典扒掱的解释 词语扒掱 拼音bā pá 注音ㄅㄚㄆㄚˊ 引证解释扒手。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我今天出去……不买一物,而被扒掱窃去二元馀。” 相关汉字 扒 掱 汉字组词 扒的组词 掱的组词扒掱相关词语 扒手 扒窃 扒拉 吊拷棚扒 棚扒吊拷 揪心扒肝 掤扒吊拷 绷扒吊拷 吃里扒外 扒拉不开 扒https://m.99cha.com/cidian/ci_d3VXOA==.html
16.掤扒是什么意思掤扒的解释怎么读拼音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谁知命运遭乖蹇,今朝受刑宪,免教受掤扒,感恩即非浅。」《水浒传.第五一回》:「知县相公教你们掤扒他,你到做人情!少刻我对知县说了,看道奈何得你们也不?」也作「绷巴」、「绷扒」、「絣扒」、「棚朳」、「拼扒」。http://dict.puchedu.cn/cidian/311ce4d862f774890912.html
17.扒字的拼音(读音)怎么读拼音bā,pá扒字的拼音怎么读?点击听扒字读音发音。 注音ㄅㄚ,ㄆㄚˊ 《说文解字》古代音韵 『別聲』,即形声字中【別】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 反切注音:『百轄』切。 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https://www.hancibao.com/zi/pinyin/6252
18.扒扒的拼音扒的解释扒念什么汉语字典> 汉字:扒 拼音:bā,pá四角码:58000 部首:扌总笔画:5部首外:2 98五笔:rwy86五笔:rwy郑码:dov 统一码:6252仓颉:qc笔顺:12134 异体字:捌 汉字:「扒」基本解释 ●扒 bā ㄅㄚˉ 1. 抓住,把着:~车。~墙头儿。 2. 刨开,挖:~坑。~堤。 https://www.guoxuemi.com/zidian/6252.html
19.“扒”的拼音笔顺笔画部首和意思拼音 部首 扒 扒 [bā,pá] 笔顺:一丨一丿丶 笔画:5画 部首:扌 基本释义 扒 bā 抓住,把着:扒车。扒墙头儿。 刨开,挖:扒坑。扒堤。 剥,脱:扒皮。扒掉伪装。 拔:勿剪勿扒。 拨动:扒拉。扒开草棵。 扒 pá 用耙搂,聚拢:扒草。 搔,抓:扒痒。 https://zidian.52cha.com/chazi/5899.html
20.扒的笔顺笔画扒字怎么写部首扒的笔顺、笔画“扒” 字共有 5 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钩、提 、撇、捺 扒字怎么写扒的笔顺详解 共5画扒笔顺 1横 2竖钩 3提 4撇 5捺【扒】的拼音及解释 汉字 扒 拼音 bā 笔划数 5 部首 扌 解释 动词 剥开。【组词】:「把橘子扒开来吃。」动词 扯掉。【组词】:「扒衣裳」。动词 挖开、http://www.zooee.cn/bishun/ba4.html
21.扒扒拼音扒怎么读扒部首扒意思扒 扒的拼音 ba pá 扒的笔画5 扒的部首扌 注音 a ㄆㄚˊ 部首笔画 3 繁体字扒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扒的笔顺横竖横撇捺扒的词语 扒的成语 扒的组词 扒的造句 扒的诗句 扒的笔画顺序 扒的意思、基本意思 更新时间:2025-01-03 18:43:11扒http://zidian.q821.com/%E6%89%92_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