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古诗词14首常考问答全诗感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黄鹤楼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答:岳阳楼、滕王阁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寂寞、惆怅

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三)使至塞上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燕然

(四)渡荆门送别

1、“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2、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3、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4、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答: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五)钱塘湖春行

1、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2、诗句勾画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①诗句勾画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②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③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3、颔联是全诗的核心部分,其中动词的使用更让诗句增色不少,请选取其中一个动词并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①“争”字: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②“啄”字: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

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6、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六)庭中有奇树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

答:“馨香盈怀袖”。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答: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绿叶旺盛生长的嘉美的树开出了茂密的花朵。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以此表达对远方丈夫的的深切思念。

(七)曹操《龟虽寿》

1、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神龟寿命再长,腾蛇本事再大,也难免一死,人生也是这样,自然规律不可逆转。②托物起兴,托神龟、腾蛇之物,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3、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答: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5、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答:《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八)赠从弟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答: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九)梁甫行曹植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海边人民的生存环境?

答: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住在破旧的茅草屋;依靠自然险阻和野兽争生存空间;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

4、赏析“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

答: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十)饮酒(其五)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对田园景物、归隐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仕途生活的憎恨,对恬静生活、清高生活的追求。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5、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答: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6、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答: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十一)春望

1、“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的是?

答:战争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残破凄凉。

3、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感伤时世,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而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愧悸心动。(或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答:望。

5、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的理解。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此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别,鸟亦惊心。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显人的悲伤。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9、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12、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答:安史之乱。

(十二)雁门太守行

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答: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3、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4、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答: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答: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答: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十三)赤壁

1、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2、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4、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是什么意思?

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8、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答: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9、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十四)渔家傲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答: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能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梦境中寻求出路。

4、“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5、词中的“谩”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6、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阐述。

答: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此词气度恢弘,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

THE END
1.元字一般人压不住吗元字一般人压不住吗 “元字一般人压不住”是一个民间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元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并没有特殊含义或神秘力量。每个人的命运和性格都是独特的,不会因为名字中的某个字而受到影响。因此,无论名字中是否包含元字,都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https://news.yiche.com/baike/5164163.html
2.汉字“临”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新华字典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宋·洪迈《夷坚乙志》临眺líntiào〖ascendaheightandlookfarintothedistance〗在高处远望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杜甫《登兖州城楼》临眺林海临帖líntiě〖practisecalligraphyafteramodel〗照着字帖练习写字(多指毛笔字)临头líntóu〖criticalmoment;befall;happen〗危机时刻事到http://dict.newdu.com/show.asp?id=22
3.9个字当中,不止左边第一个字有难度,还有两三个字难度也不小如果说这9个字都难,那你一定会说我是故弄玄虚,但是如果说左边上面那个字难认,你一定会说确实是真的。 其实这9个字当中,不止这一个字有难度,还有两三个字,难度也是不小的。 你看右边一行下面三个字,如果不提示,第一个字一般人不容易认出来,第二个字很容易认成示字,第三个字更容易认成起字,你看看我说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473IQG05561J1U.html
4.有些人25岁就死了了不起的文字年度100句收藏版「了不起的文字」栏目是一个没有主题的主题集——来自巨著名篇、圣贤金句、传世演说、经典影剧,也来自民间谚语、市井智慧、网友评论、冷门读物……一切有深刻人性洞察的独到见地,帮助启发更多文案创作灵感。 1 五岁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快乐是人生的关键。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00764.html
5.“又见大唐”——珍贵无比的辽博书画文物展(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面的作品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贴》了。 https://www.meipian.cn/2lp5qedf
6.中国法院网答:一脚抬起或两脚在一起蹦出20米以外,并设法断电源或采取措施防止他人靠近。 95、带电灭火时应采用哪些灭火器? 答: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 96、进行拆、搭金属构架作业时,人及物体与一般带电设备应保持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答:不得少于1.5米,否则应停电作业。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6/06/id/110289.shtml
7.看到纳音,我不怕不怕了!(上)以甲子见癸亥,是不用火,逢空有蚌珠照月格。以甲子见己未是欲合化互贵,盖以海金无形,非空动则不能出现。而乙丑金库,非旺火则不能陶铸故也。如甲子见戊寅庚午是土生金,乙丑见丙寅丁卯是火制金,又天干逢三奇,此等格局,无有不贵。 甲子海中金,从革之金,其气散,得戊申土,癸巳水相之,则吉。戊申乃金临官之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91921196908579
8.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答案是什么红叶游历答题答案汇总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答案:武当山 16. 东临碣石,___? 答案:以观沧海 17. 春潮带雨晚来急,___? 大恩:野渡无人舟自横 1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资《论语·___》? 答案:述而 19. 汉代后,诗经四家中仅有___流传于世? 答案:《毛诗》 20. 在民间野史故事中,一下哪位人https://app.ali213.net/mip/gl/339603.html
9.桂枝哪些人不能吃桂枝不能和什么中药一起吃→MAIGOO知识摘要:桂枝哪些人不能吃?桂枝性温,味辛、甘。归肺、心、膀胱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阳化气,温经通脉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心脾阳虚证,风寒湿痹,寒凝血瘀证等。但是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桂枝。桂枝也不能和镇静药、麻醉药、赤石脂、白石脂一起吃。下面就来了解下桂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4692.html
10.高四册第17课窦娥冤2. 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提示: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3. 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提示: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积淀作用。) 4. 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eryuwenjiaoan/042541076104254146805682.htm
11.面试一mob604756ee87ff的技术博客maxSpareThreads一旦创建的线程超过这个值,Tomcat就会关闭不再需要的socket线程。 最好的方式是多设置几次并且进行猜测是,观察响应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在不同的机器、操作系统或虚拟机组合的情况下可能会不同,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WEB站点的流量都是一样的,因此没有一刀切的方案来确定线程数的值。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553/45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