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曲又被称为曲药,是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混合在粮食中的糖化发酵剂。酒曲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拌入粮食中发酵时,会将微生物带入。各种微生物的联合作用能够将粮食转化起到酿造的作用,最后经过蒸馏就成为了喷香的白酒。所以老话说“曲为酒之骨”,酒曲也是酿造酱香酒的一道重要环节,酒曲的好坏决定了酱酒的品质。
一到端午酒厂的师傅们就开始制曲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是因为用来制曲的冬小麦在这个时候正好褪去了青涩的水分适于用来制曲,还是因为这时候是一种神奇的小虫最为活跃的时候,那就是“曲蚊”。“曲蚊”是什么呢?
在中国,一般产酒制曲的地方都会有曲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了不同的曲蚊,曲蚊的种类多达二十多种,外壳坚硬如同米粒般大小,别看它小,它在制曲的过程中可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曲蚊是曲药的最佳“质检员”,很多酿酒师认为曲蚊越多的曲药也越好,酿出的酒也越香。有的酒师近乎顽固地坚持这样一种传统,专门选用“被虫吃过的曲药”来酿酒,没被虫吃过的就不要。按他们的理解,如果没有曲蚊光顾“这种曲药就要不得,是失败的产品,不出酒,香型也体现出不来。”因此,曲蚊成了酒师们的好朋友和好帮手,是鉴定曲药好坏的“质检员”。
曲蚊用生命为酱酒的酿造赋能,端午时节,气温开始升高,草木繁茂,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数不清的花香味儿。此时制曲,曲蚊能够将各种野花花粉携带到曲药中,产卵繁殖,添加许许多多野花的香味。
曲蚊飞入制曲房内,钻进曲块中饱餐曲药,在此繁衍后代产下幼虫,安居乐业。曲蚊幼虫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酿酒过程中,对酱酒的风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还不能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根据观察结果和经验判断,曲蚊幼虫吃过的曲药,有种特殊的香气,酿出的酒也香得多。曲蚊不愧是有贡献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