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问之后,告别"西方古代史"

下面这些问题,本人已经提出多年。现在归并到一起,供读者们娱乐,供专家们参考。

2.没有天文历算,古希腊和“希腊化王国”如何修史?没有稳定运行500年以上的天文台,不可能诞生靠谱的历法。在战争连绵的古希腊,蕞尔小国的雅典、斯巴达,绝无可能存在天文台;古希腊更无可能诞生统一的历法。而象征“古希腊科学”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在1000年前竟然还是茫茫大海,因此“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台”只能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梦话。换句话说,所谓的“古希腊史”中的“希腊化时代”的“历史”,全部是建立在不知年月的沙丘之上。

二、文字问题

4.据专家们说,古希腊人是由好多地方的移民构成的,存在好多种方言。很自然,古希腊语不仅有N多种方言,而且差别巨大。古希腊文字是字母组成的表音文字,没有普通话的古希腊,统一的希腊文又是由谁制定标准并强制推广的呢?

连锁反应之二:一切“古希腊文献”岌岌可危!古希腊传给古罗马的一切“文明”,乃至欧洲“文艺复兴”的“文明”,只能是文盲们的托梦文明。

三、人口问题

5.当今的希腊,人口仅刚过1000万。但是,根据“古希腊史”,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希波战争时,希腊人口1277万以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希腊人口4500万以上;亚历山大东征时,希腊人口5000万。按照现行的“古希腊史”,据专家们的估算,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口2800万以上,是当今希腊人口的2倍多。这不只是荒唐。

6.众所周知,古希腊是一片山连山的贫瘠之地。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土地出产的粮食至多能养活30万人口。但是,据现行的古希腊史,2500平方公里的雅典城邦有数十万人口;几万平方公里的雅典帝国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请问:古希腊人的粮食从何而来?

7.据现行古希腊史,古希腊人靠进口粮食为生。假设古希腊人口2800万,假设古希腊时代的希腊周边的粮食亩产量与法国18世纪晚期一样,且保证周边地区农田的剩余粮食全部出口给希腊人,那么,古希腊周边地区必须拥有335万平方公里的农田、2.3558亿人4711.6万户的农业人口,即4711.6万壮年农夫。然而,古希腊时代,整个欧亚大陆的农田之和也远没有335万平方公里,也没有2.3558亿人口。

连锁反应之三:没有足够人口支撑的文明史,必然而且只能是胡编滥造的伪史。西方史学的信誉度岌岌可危;西方史学界的数学水平和常识水平,令人担忧。

四、海洋文明问题

9.在古希腊史中,古希腊人的“战船”,不仅随心所欲地横行于地中海,而且还常常在无边无际的地中海上进行你追我赶的海战,甚至能从地中海中央准确地回到海港。然而,历史真实是,直到14世纪指南针才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的船只沿着海岸线航行,根本不敢进入公海,更不可能横穿地中海。

10.古希腊史中的“战船”,完全是一群缺乏船舶常识的人胡诌出来的。三层桨战船是完全不能用于实战的活棺材,尤其荒唐的是,三层桨战船的官兵,必须个个都拥有与美国海军筛选出来的赛船桨手一样的身体素质才行,而且,即便是这样的官兵,一场海战也只能进行25分钟,否则就会被累死。

11.所谓的三层桨战船,因为船内空间极为狭窄,没有睡眠和进食空间,更谈不上做饭。船内储存的食物、饮用水,至多只能保证船员24小时需求。因此,三层桨战船在航行途中,每天必须获得粮食和水的补给,而且,粮食还必须是熟食。但是,古希腊人动辄出动几千几万的“海军”进行持续几昼夜甚至几个月的跨海远征。

连锁反应之四:天天跨海经商的“环地中海文明”、天天跨海作战并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古罗马,岌岌可危;西方的“海洋文明”,岌岌可危。

五、民主法治问题

13.据亚里士多德说,雅典拥有6000名审判官。由此推测,在雅典,每31户人家中有1名审判官;每3.6名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是公检法人员。按这一比例:当今英国人口6649万人,政法系统的人员至少应该是373.67万人;当今德国人口8110万人,政法系统的人员至少应该是455.78万人;当今美国人口3.2亿人,政法系统的人员至少应该是1798.4万人;当今中国14亿人口,政法系统的人员至少应该是7868万人。

连锁反应之五:法治文明,岌岌可危!普世价值史,很可能沦为谎言史。

六、古希腊名人的真实性问题

14.如前所述,古希腊不可能存在统一的文字,雅典人没有粮食吃,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必须去当海员跑运输才能吃上饭,因此,他们不可能好好读书,更不可能当老师做学者。更有趣的是,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告诉我们,他们压根儿不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何时、何地的人,而且宣称古希腊三贤是基督徒、高级官员。

15.现行古希腊史中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城,一千多年前,还是茫茫大海,或者沼泽地。因此,古希腊史中的亚历山大城,根本就不存在。同理,托勒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之类的人物,亚历山大图书馆、天文台之类的建筑,全是子虚乌有的人与事。

连锁反应之六:西洋大师,岌岌可危!西方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等等一切的“史”,很可能沦为谎言史。

七、古希腊货币问题

16.据现行古希腊史,古希腊银币通行于已知世界。古希腊白银多到不可胜数的状态,例如,雅典人往西西里前线,一次运去了258.6吨白银。这还仅是其中的一次!稍加计算可知,古希腊拥有的白银,比16世纪全世界总量还多。

连锁反应之七:西方“史学家”,尤其是经济史大师们,竟然不识数!

八、米诺斯文明问题

17.原来,现行古希腊史中的“米诺斯王国”,是希腊神仙宙斯的儿子的王国!这就是说,米诺斯文明或者克里特文明,是神仙之子创造的文明,而且能位居世界文明古国的第三名啊!难怪,洋人动不动就高喊:MyGod!

连锁反应之八:古希腊史,是神话史!

九、古希腊考古问题

18.据明朝末年来华的耶稣会士的著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生活的那个古希腊城市,位于奥林匹亚山脚下。那么,雅典城到底在哪里?那么,在当今雅典挖出的东西,到底是不是雅典的文物?

19.雅典城的面积有多大?根据明朝末年来华的耶稣会士的著作,和“可靠的”的“西方史料”,至少有三个比较稳重的数据:面积1.13万平方公里,人口之多无以计数;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以上。这些,都有待西方考古予以答疑解惑。

连锁反应之九:西方考古学,不靠谱!很不靠谱!

十、与中国古代史书的比较问题

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古代史”,必须经过中国古代史的检验,否则,就是伪史。这一点,我从来就不求任何人相信,但是,我一再强调、普及。我寄希望于青年而不是XXX家,因为真正的学术从来就不是XXX家创造和发展的,譬如,司马迁的“历史学家”、李白的“文学家”身份,是近百年的“专家”追赠的。

21.“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群光脚板的希腊人,不知何年何月,以不知名的武器、不知名的神功,不用计谋、不吃粮食,以一当千,消灭500万波斯大军。如此“史书”,比中国话本小说的档次都要低许多倍,连起码的可读性都没有。尽管《杨家将》、《说岳》、《水浒》比希罗多德的著作精彩一万倍,但是,即便是脑子发昏的中国史学家,也不会据此来研究宋史。

22.伪史最怕真史。二十四史是西方伪史的照妖镜,在中华真史面前,一切伪史即刻原形毕露。中国的史书,记录的是一个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相互支撑的人文与自然合一的大系统,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世界。事实上,只有中国的史书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中国,自西周以来的历史,“考古”只能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

贰古罗马史

1.没有历法,就不可能存在“历史”;那么,罗马帝国的儒略历是真实存在吗?据现行古罗马史,儒略历是凯撒大帝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引进的。然而,1000多年前,亚历山大城这个地方,还是茫茫大海,西方史上的建都于此的托勒密王朝及其一切历史,必是子虚乌有。因此,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天文台,以及托勒密在此撰写天文地理著作、欧几里得在此撰写《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在此拜师学艺,必定是子虚乌有的。当然,由这里传出的天文历法知识、进而诞生的儒略历,也只能是子虚乌有的。

连锁反应之一:罗马帝国的所谓“历史”,必然是不靠谱的;至于现行罗马史中精确到年月日的所谓“记载”,全是胡编乱造的产物。

二、首都问题

2.古罗马城是领先当今世界所有城市的高楼林立的城市吗?美国学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通史》第五章《希腊----罗马文明》中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p128):

5000英亩,就是20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100多万人口,即5万人/平方公里。这样的人口密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当今中国所有城市,而且也大大超过了英国的内伦敦中心5市(94万人,86平方公里)、日本东京的千代田等6地(108万人,81平方公里)、纽约的曼哈顿(27627人/平方公里)。显然,西方史家笔下的罗马城,是一个梦幻之都。梦幻中的“罗马史”及其在罗马城发生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还有宽阔的马路,巨大的斗兽场、无数的浴场、美轮美奂的花园、豪华的皇宫等等,信不信在你。

连锁反应之二:在一二千年前的古代,20平方公里的城市,至多能生活20万人口,即不超过4万青壮年男子。那么,现行罗马史中,发生在罗马城中的故事(全部是基于百万人口的故事),只能成为封神演义般的神仙打架的神话。罗马史学家们,真的不识数啊!

三、建国和国家治理问题(航海问题)

3.按现行罗马史,罗马首先是与希腊舰队运来的骑兵、大象兵作战,接着无数次派出庞大的舰队横渡地中海,从而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成为一个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大帝国。之后,罗马帝国派出无数的总督和军队,横渡地中海,管理各个地区。可问题是,第一,古希腊该拥有怎样的战船,才能运输大批的战马、大象?莫非古希腊已经拥有航空母舰?第二,也是至关重要的:古希腊、罗马拥有足以远距离航行的导航手段吗?当然没有!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跨海作战和统治的呢?事实上,直到14世纪之后,西方获得了指南针应用技术,才拥有横渡地中海的导航能力。

连锁反应之三:罗马帝国的建国史、治国史,全是空中楼阁之上的谎言史。

四、粮食(物资食粮)问题

4.按现行罗马史,埃及是罗马帝国的粮仓,包括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百万人口的粮食,几乎全部依赖从埃及海运过来的粮食。综合以上三点可知,别说一二千年前的尼罗河三角洲很小、粮食产量极低,即便是埃及有粮食,也无法运到罗马城。

连锁反应之四:罗马帝国无粮食可吃,罗马公民、免费面包、罗马军团云云,只能成为天兵天将一般的神话史。

五、科技文化(精神食粮)问题

5.按现行罗马史,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罗马帝国的科技与文化之都,罗马帝国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等,几乎全部来自亚历山大城。综合以上1.2.3三点可知,别说一二千年前亚历山大城还是茫茫大海,即便是亚历山大城确实存在,也无法横渡大海,与罗马城进行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

连锁反应之五:罗马帝国无精神粮食可吃,罗马一切科技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当然包括所谓的儒略历,只能成为谎言史。

六、货币问题

6.罗马帝国有货币吗?按照现行古罗马史和“考古发现”,似乎不是个问题。但是,稍加思考,又发现不对。例如,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一段话后,很有意思:

在罗马帝国的粮仓埃及,334年后不久的粮食价格,和公元1世纪相比,涨了33万倍?果如是,我们不妨推演一下:

假设古罗马的一个铜币与中国的五铢钱同等重量。1铢为约0.6克,一枚5铢钱重量为3克。假设1世纪的时候,一斗小麦,价值6个铜币。那么,334年后以后,买一斗小麦,需要200多万个铜币,那么,人们所持的铜币的重量为:

3克×200万﹦600万克﹦6000公斤

罗马帝国的百姓要拉上6吨重的铜钱,才能买回一斗米!

即使换做白银来卖粮食,一斤白银也换不到一斤米!

连锁反应之六:罗马帝国到底有没有货币?要么是罗马帝国没有货币,要么是古罗马史家压根儿就不识数!

七、人口问题

7.罗马帝国到底有多少人口?据英国人吉本撰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面积至少160万平方英里即超过414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罗马帝国的2.45倍。但是,罗马帝国的人口总数,超过了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整个欧洲的人口。信不信由你。古罗马的人口之多,在当今的古罗马史家那里,也令人瞠目结舌,例如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在罗马起家的时期,天天打仗,死人无数后,罗马除了罗马公民之外,竟然还有75万后备兵源!此时的罗马,仅仅拥有当今意大利的不到一半的地盘。按照青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二为兵源、每名青壮年男子拥有一个五口之家来计算,此时的罗马至少拥有700万人口。加上奴隶,罗马人口应该有1000万之众了!如此说来,2000多年前的意大利,就拥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了!

连锁反应之七:古罗马史家不仅不识数,而且是一群“何不食肉糜”的特殊人物!

八、考古问题

8.关于古罗马,有何考古发现?以前,西方考古学家挖出了些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近两年发生的一些事。举两个例子。

对此,有中国网友惊呼:卧槽,意大利人牛逼了!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竟然有电线和排水铁管?!又有网友表示:当初埋水管的时候一起埋进去的。还有网友表示:广州的朋友可去北京路,看看遗迹是怎么层层叠压的。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遗迹距地表深3.5米。而距今二千多年的古罗马遗迹距地表只差一层水泥路。谁信谁沙壁。

第二个例子。“庞贝古城”可谓大名鼎鼎。近年来,这里的“出土文物”多次被送到国内巡回展出。据说,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汹涌的火山灰和熔岩淹没了繁华的庞贝城。1876年以来,意大利政府持续不断组织发掘,近些年不断出土了大量文物。

最令人惊异的,庞贝古城出土了大批的壁画。不仅数量多,而且清晰、完整,色彩靓丽。

仅2018年,考古学家们就在庞贝古城遗址发现了大批的保存完好的壁画。这些壁画是这样发现的:

1000℃的岩浆,足以消灭人世间的一切生命,令绝大部分物质或熔化,或气化。但是,如此厉害的岩浆,唯独对庞贝城的壁画无能为力!

连锁反应之八:西方考古学家有起码的信誉吗?他们有起码的职业操守吗?他们的“考古学”业务水平和成果,值得当回事吗?

九、传播媒介问题

至于莎草纸,更是八字没一撇。莎草生长于尼罗河两岸或者沼泽地区,但是,2000多年前,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至多是当今的30%,撑破天也只有当今的一半。直到今天尼罗河三角洲才2.4万平方公里。如果尼罗河三角洲全部用来种植莎草,不知能否满足罗马帝国的莎草纸需求?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巴掌大的尼罗河三角洲,同时担当了罗马城的粮食基地、罗马帝国的科技和文化基地、罗马帝国的莎草纸供应的基地,哪位专家能告诉我,这三个基地分别占地多少平方公里?罗马帝国的诏书使用的是羊皮还是莎草纸?

即便是尼罗河三角洲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莎草纸,那么,以当时的交通能力和导航手段,如何将这些莎草纸运抵罗马城?一言以蔽之,从古希腊到古罗马,莎草纸云云纯属梦呓。

连锁反应之十:国人往往对纸张、木简竹简不以为意,因此对我们的祖宗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殊不知,对于洋人而言,即便是木简竹简,也是了不得的大问题----换句话说,洋大人的祖宗连这点创造力也没有。请问:古罗马“文献”,当然还有古希腊的“文献”,记载在啥子上面?通俗地提问:自苏格拉底到古罗马的文人、官员,他们的著作写在什么地方,总不至于写在腿上吧?谁能告诉我,古希腊罗马的“文献”是通过什么媒介流传下来,以至于出现“文艺复兴”的?疑问大大的:所谓的“文艺复兴”,真相到底如何?一言以蔽之:文艺复兴,是真的吗?

十、与中国史书记载不符问题

10.综合以上几点,古罗马帝国,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自汉朝以来,中国的使臣的脚板,踏遍了西亚山山水水,但是,自《史记》以来的中国史书中,从未出现过这个“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根据中国史书可知,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只是一个梦幻帝国。可见,中国史书才是靠谱的。

连锁反应之十:经不起中国史书检验的“历史”,都是伪史。

叁古埃及史

罗塞塔石碑

一、罗塞塔碑,是假的

西方“发现”罗塞塔碑的那个地方,2000多年前还是茫茫大海。因此,“古埃及人”在此立碑,必是子虚乌有。

况且,罗塞塔碑比新刻石碑的还新,在北京的潘家园,绝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古董”。(善意提醒:洋人伪造文物之前,应该到潘家园进修三五年)

连锁反应:

1.古埃及文字,是不是假的?(古埃及学,崩盘)

2.在垃圾堆里找到的古埃及“纸草文书”,是不是假的?(古埃及文献,崩盘)

3.古埃及的一切“文字史”,包括法老陵墓的文字,是不是假的?(古埃及史,崩盘)

海滨城市:亚历山大、罗塞塔(拉希德)

二、“亚历山大里亚”,是假的

2000年前,亚历山大城这个地方,还是茫茫大海。因此,在此建都的托勒密王朝及其一切历史,必是子虚乌有。

5.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并安葬于此,是不是假的?(亚历山大东征,假的)

6.亚历山大图书馆,并由此教会了阿拉伯人科技文化,是不是假的?(古希腊文献传承史,假的)

7.亚历山大天文台,托勒密在此写下了天文地理著作,是不是假的?(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史,假的)

8.欧几里得在此撰写《几何原本》、教书育人,是不是假的?(西方数学史,假的)

9.到此拜师学艺的阿基米德,是不是假的?(此人此事,也是假的!)

10.由这里传出的天文历法知识、进而诞生的儒略历,是不是假的?(西方历法,假的)

11.希罗多德游历埃及,及其关于埃及的记载,是不是假的?(希罗多德及其《历史》的真实性,岌岌可危)

12.雅典远征埃及,是不是假的?(修昔底德及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真实性,岌岌可危)

13.罗马远征埃及,凯撒大帝与埃及艳后的恩恩爱爱,是不是假的?(埃及艳后必是假的,凯撒大帝及其《内战记》等等的真实性,岌岌可危)

三、古埃及出口粮食、莎草纸,是假的

2000多年前,当今的尼罗河三角洲,多是茫茫大海。大海里长不出粮食,也长不出莎草。

14.古希腊人从埃及进口粮食,是不是假的?(古希腊史,岌岌可危)

15.埃及的粮食,养活了罗马帝国的首都100万人口,是不是假的?(罗马城,罗马史,岌岌可危)

16.古希腊人用埃及的莎草纸撰写书籍,是不是假的?(古希腊文献,岌岌可危)

17.罗马帝国用莎草纸写字、发布文书,是不是假的?(古罗马文献,岌岌可危)

四、上埃及诞生了高度文明,假的

近5000年来,上埃及便与当今气候一样,那里一直近乎不毛之地。以尼罗河谷狭窄的绿洲,不可能诞生高度文明,更不可能出现强大国家。

18.上埃及拥有规模巨大的城市(首都),是不是假的?(西方文明的源头,消失)

19.三四千年前,埃及建设了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是不是假的?(西方文明源头的象征,消失)

20.上埃及开启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大量向外地移民----包括移民古希腊,传播高度文明,是不是假的?(西方人的来自何方?这真的成了问题)

就这样,古埃及文字炼成了。

对于这对米国考古学家夫妇的伟大的考古发现,我评价道:

这就是“西方考古学”:

第一,在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西方,“考古学家”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文物长什么样。因此,西方考古学家不仅不知道“做旧”,而且连风蚀都不懂。别说5200年,哪怕是经过2000年,即便是石碑矗立在风沙之中,也早已被磨平了,何况是土堆上!

第二,在没有史书的西方,他们在伪造“古埃及文明”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冲积平原”的概念和常识,不知道尼罗河三角洲是持续变大、海岸线是不断延伸的,因此,他们从1000多年前还是海面的地方,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托勒密王国的首都亚历山大城、罗塞塔碑。

古埃及史就是这样练成的!

问题来了,连锁反应:

21.西方的考古成果,到底靠不靠谱?(西方考古学信誉崩塌)

22.对于西方的考古成果,我们是否应该首先打个问号?(对所有的西方考古成果,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肆两河文明史

一、科技水平问题

1.数学知识为零,如何能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活动?根据希罗多德《历史》,巴比伦人为了修建一座木板桥,竟然要挖出一个相当于半个太湖、面积1600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可知巴比伦人的数学知识为零。众所周知,创制历法,管理财政,组织生产,规划建设城市、区域和道路,乃至于建造房屋、桌椅、车辆,如此等等科技和经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测量、计算“数字”的能力。如果要编制历法,还必须具备测量、计算“天文数字”的能力。那么,请问:“两河文明”的所谓“文明”,是如何弄出来的?

连锁反应之一:数学知识为零,两河文明是如何“文明”起来的?古希腊的这知识、那技术,均号称是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学来的,原来学的是一个空气!古希腊文明只能瑟瑟发抖了!

2.没有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如何诞生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根据希罗多德《历史》和众多的“出土文物”,古“两河文明”的历法竟然是讲究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事实上,只要睁眼看一下就知道,两河文明所在地绝对不存在什么春夏秋冬。那么,请问,“两河文明”的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历法从何而来?

连锁反应之二:结合1,可知,“两河文明”不可能存在历法。这也证明,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和众多的“出土文物”的创造者们,天文学知识为零。古希腊人只能在糊里糊涂中打发时光,在不知年月中记载“历史”了,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正在瑟瑟发抖。

三、首都问题

4.才8.5平方公里的巴比伦城有100个城门?据希罗多德《历史》和现行西方史,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面积8.5平方公里,竟然拥有100个城门,即在城墙上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城门!由此还可以知道:城内的每一个小区为:纵横各100米长的豆腐块。请问:这样的城市,有可能存在吗?

连锁反应之四:文盲都干不出来的弱智的城市规划、反智的城防工程!这也确证了巴比伦人的数学知识为零,军事知识零分以下。这就难怪西方历史学之父、大军事史家希罗多德的笔下,一群光脚丫子的希腊人,轻松消灭了500万波斯大军了。

5.巴比伦城的城墙上、房顶上长满了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所谓“巴比伦空中花园”。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城墙上、房顶上布满了参天大树,那么所有建筑必然垮塌,使这里成为废墟。请问:这样的城市,有可能存在吗?

连锁反应之五:文盲都干不出来的蠢事!这也确证了巴比伦人的生活常识为零,建筑知识零分以下。这就难怪古希腊拥有无数的神庙、剧院了。

6.结合4、5,巴比伦城至多是一个传说中的故事,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连锁反应之六:结合1、2、3、4、5、6,巴比伦城云云,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杜撰;希罗多德《历史》,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伪作。据说,古希腊的建筑技术也是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学过去的,那么,古希腊的各大神庙的设计师也得瑟瑟发抖了。

空中花园之妄想图

四、教育问题

7.“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真的有很多学校吗?没有学校教育,就不可能有像样的文化传承。据现行的两河文明史和众多的出土文物,“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教育十分普及,学生们的教材是“泥板文书”,是使用泥板做作业。当今中国小学一年级的半本语文书的内容,刻在巴比伦的泥板上至少有50块,再加上半本数学书,那么,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便有100块。一块泥版文书,有一公斤重。100块泥巴块,便是100公斤。请问,巴比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背上100公斤重书包去上学吗?

连锁反应之七:“两河文明”的学校教育,纯属谋杀孩子的阴谋。莫非“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因此而失传?

土坯砖?泥板文书?

8.“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的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一个砖瓦厂吗?据现行的西方史和众多出土文物,所谓的泥板文书,就是中国的土坯砖。巴比伦人就是在半干不干的土坯砖上写字。因为土坯砖太干了、太稀了都没法写字,所以,必须给每一所学校配备几十上百名砖瓦工,随时伺候着,学校才能维持正常教学。那么,请问,果真如此吗?

连锁反应之八:结合7,“两河文明”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存在过。古希腊的众多大师都曾经“留学”西亚,因此而瑟瑟发抖。

五、文化传播和国家治理问题

9.“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真的是用泥板文书传达政令吗?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朝廷,每天都要下达无数的政令;各地的官员,每天要给朝廷上报无数的文件。任何一份文件,只要涉及诸如钱粮赋税数据、民情军情实况、工作成就之类,至少得用上三两千块土坯砖,重达几吨。值得强调的是,只有经过烧制的“泥板文书”,才具备长途运输的条件,否则,颠簸几下就成为碎土了。那么,请问:第一,“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的朝廷和每一个衙门,是否都有一个专门服务于泥板文书制作的庞大的砖瓦厂?第二,每一份官方文书的传送,是否均派遣一个规模巨大的车队?第三,“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的朝廷,是否每天派出数以万计的邮差向全国各地传达圣旨?

连锁反应之九:泥板文书完全不具备实施国家治理的功能。

运输巴比伦国王圣旨的车队

10.“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真的是用泥板文书传播文化吗?巴比伦的读书人出门,自然要带上一批重要的书籍;官员出行,自然要带上大批的资料文献。如果带上一百本书出门,起码不少于一万块泥板文书,至少20吨重。那么,请问,“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的文人、官员出行,都有一个庞大的车队随行吗?

连锁反应之十:泥板文书完全不具备担当文化传播媒介的功能。

11.结合7、8、9、10,请问:在古代的“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全国城乡,到底有多少个以制作“泥板文书”为业的砖瓦厂?共有多少砖瓦工人,占全国壮劳力的比例多少?为了制作泥板文书,那里的地皮是否被挖光了?

连锁反应之十一:泥板文书云云,纯属杜撰。

六、语音破译问题

连锁反应之十二:西方专家能否破译甲骨文的读音?能否破译楚简、秦简、汉简文字的读音?破译楔形文字云云,纯属谎言。

七、古文献的保存问题

八、与中国史书记载不符问题

14.“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有铁器、货币、弓箭吗?通过司马迁、班固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两河文明”地区、“古波斯帝国”地区,即中国古代所谓的“西域”,成为最早进入中国二十四史的境外地区。在《史记》《汉书》中,“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不知铁器为何物,因为不懂铸造技术,自然不可能存在金属货币,更不可能存在弓箭了,因为箭镞必须通过铸造才能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那么,请问,“两河文明”和“古波斯帝国”有铁器、货币、弓箭从何而来?

连锁反应之十四:结合1,数学知识为零的“两河文明”,自然不可能诞生铁器、货币、弓箭,足见中国史书之靠谱。但是,“两河文明”无货币,现行西方史中的古希腊货币的源头就没了!“两河文明”无弓箭,现行西方史中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之类的故事,便没法成立了!“两河文明”无铁器,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古希腊各城邦的陆海军将士、亚历山大大帝为没钱、没武器,正在瑟瑟发抖。

15.综合以上十四点,结论:两河文明史、波斯帝国史,是彻头彻尾的伪史,连标点符号都是假的;至于西方所谓的“考古”,统统水落石出:造古。

连锁反应之十五:现行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史彻底崩盘,连所谓的“古印度史”也失去了源头。一言以蔽之,现行西方史,统统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伍欢迎反驳、批判

以上问题,我已经提出多年了,我一直欢迎反驳,欢迎批判。

向来以西方古代文明为高大上的西方史学家们,该如何拯救“西方古代史”?

动辄说中国的这也西来、那也西来的“西来学家”们,该如何拯救“西来说”?

以上所有问题是一个整体,因此,任何反驳与批判,必须同时并逐一反驳,同时并逐一批判;如果只及一点,不顾其他,恕不奉陪。

其实,专家们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还必须统筹考虑下面这些问题(点击):

其实,专家们是否给出答复,我并没有多大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广大青少年们能关心这些问题,敢于质疑这些问题。

THE END
1.食粮造句32、后来随着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红头船等经济文化传播,潮汕方言曲艺在东南亚一带开枝散叶,香飘四海,成为当地潮汕族群的重要精神食粮。 33、但在夏天却知准备食粮,在秋收时积贮养料。 34、图书馆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35、期货市场并不能解决粮食粮改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在发现粮食市场的远期价格和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ab00d43ac9ab00d/
2.米饭情结当然,在这几个月里,我们兄妹三个时时刻刻都盼望有客人来,就像盼望过年一样。有客人来,我们就能跟着吃到米饭了,而且在做米饭时还不会在里面加红苕,这是我们最兴奋的事。但看到我妈因借米风波闹得很久都不高兴,我对两个妹妹说,我们以后不要抢着舀米饭吃了。两个妹妹懂事地点着头,让不懂事的我好像突然也长大https://www.cqrb.cn/dy/media/xcq125/2024-12-28/2131881_pc.html
3.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民族。 纵观中国历史,爱粮、节粮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左传》中写道:“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俭”的重要性,而爱粮、节粮在“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苏轼虽然是美食大家,却非常反对http://www.xz2z.cn/info/1072/41542.htm
4.大豆是五谷中的一种吗?大豆,又称黄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然而,与普遍认为的五谷类作物相比,大豆并不属于五谷之列。五谷,通常指的是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和谷子这五种主要粮食作物。虽然大豆也是一种粮食作物,但它属于豆类作物的范畴。 五谷作物主要用于人类的主食。小麦和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来生产面粉和大米http://nync.gansu.gov.cn/nync/c118562/202501/174055114.shtml
5.“粮食”与“食粮”。问答题 “粮食”与“食粮”。 答案:“粮食”与“食粮”是一对同素逆序同义词,它们都是联合式结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也稍有差异。“粮食”可用于农业生产,“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填空题 根据上述古文填空。“倨”的意思是___。 答案:傲慢 填空题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沓无音信http://www.ppkao.com/shiti/9871982/
6.幼儿园中班小谜语22、号称山大王,树干冲天长,叶儿尖似针,造屋好做梁。(打一植物) 谜底:杉树 23、蓬蓬又松松,三月飞空中,远看像雪花,近看一团绒。(打一植物) 谜底:柳絮 24、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植物) 谜底:西瓜 25、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8311aym.html
7.得生命食粮之法根据旧约《出谷记》十六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在旷野时,因饥饿而向梅瑟发怨言。因此天主就从天上降下玛纳给他们作粮食,以色列人吃玛纳共四十年,直到进了迦南福地。 玛纳象露水一样落到地面,形状如白霜的小圆物,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 玛纳是生命食粮基督的预像,但玛纳是天主从天降下的赐给以色列人http://www.zjcatholic.org/detail/854
8.《四福音书二》正文圣经故事耶稣还在迦百农的时候,有一次,他的门人间他,天国里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过一位孩童来,让他站在众人中间。对门徒们说道:"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入天国的。所以,只有恭谦如同这孩子,卑微如同这孩子的,才能在天国中成为最大的。"耶稣的意思很清楚,只有孩子一样单纯、率真而没有自http://fb.newdu.com/book/ms2217.html
9.适合大班的谜语7篇(全文)32、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 谜底:蚂蚁 33、身长近一丈,鼻在头顶上,腹白背青黑,安家在海洋。(打一动物) 谜底:海豚 34、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 谜底:风筝 35、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袍,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打一动物)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w731tbw.html
10.食粮的近义词及意思食粮近义词: 粮食( 注释: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食粮( 注释:1.见https://www.unjs.com/fenxianghulianwang/jinyici/20130913000000_992697.html
11.食粮食粮,汉语词汇,拼音是shí liáng,意思是指食物,粮食。 中文名 食粮 释义 食物、粮食 拼音 shí liáng 出自 《墨子·鲁问》 目 录 1解释 2出处 1解释 编辑 亦作“食粮”。 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http://baike.soso.com/v73068479.htm
12.食粮的意思,拼音意思:1.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2.比喻其他赖以生存或必不可少的东西。3.吃公家发给的粮食。 句子 造句 1. 书是精神食粮,税收是国家食粮。 2. 充饥的食粮不能缺,精神食粮缺少了也不行。 3. 注重精神食粮的人一般也会注重自己的食粮 http://cidian.xuexiaodaquan.com/yisi/cide650b8049a211eb8f01246e9609f010.html
13.食粮是什么意思拼音读音词语解释食粮的英文翻译近义词食粮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 1.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2.比喻其他赖以生存或必不可少的东西。3.吃公家发给的粮食。 食粮的详细释义 亦作“ 食粮 ”。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唐 元稹 《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 郭小川 https://m.qqlqq.com/cidian/%E9%A3%9F%E7%B2%AE.htm
14.用粮食起名字的寓意牛宝宝带粮食寓意的小名有哪些?本义:谷类植物的统称,其引申为就是粮食的含义。 用在人名中寓意孩子就像茁壮成长的幼苗一样。 禾字笔顺: 相关组词: [ hé miáo ] 释义:谷类作物的幼苗。 [ hé cháng ] 释义:打稻子或晒稻子等用的场地。 [ chú hé ] 释义:给禾苗松土去杂草。 https://huochengrm.cn/qiming/h0053bn7.html
15.foodgrain粮食是什么意思,释义food grain【粮食】分享到: 食粮分类: 科技词汇 | 查看相关文献(pubmed) | 免费全文文献 详细解释:以下为句子列表:分享到: 赞助商链接 你知道它的英文吗? ·食物环 ·食物残渣 ·食品解冻 ·食品部 ·食用染料 ·食品经济学 ·食品工程学 ·食品发酵微生物学 https://dict.bioon.com/detail.asp?id=ace62055170
16.食粮的解释及意思汉语词典⒈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例煤是工业的食粮。 英grain; food;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食粮”。 ⒉ 吃的粮食,如谷物、豆类和薯类等。 引《墨子·鲁问》:“取其狗豕食粮衣裘。” 唐 元稹 《田家词》:“月月食粮车轆轆,一日官军收海服。” https://www.9527217.com/cidian/ci/%E9%A3%9F%E7%B2%AE.html
17.创世纪3:5因为天主知道,你们那天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 3:6女人看那棵果树实在好吃好看,令人羡慕,且能增加智慧,遂摘下一个果子吃了,又给了她的男人一个,他也吃了。 3:7于是二人的眼立即开了,发觉自己赤身露体,遂用无花果树叶,编了个裙子围身。 http://www.zgaxr.com/book/2019/jiuyue/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