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以“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旨在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多样、营养、经济实惠、安全且可持续的食物。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南昌街头和餐饮店铺,了解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大家眼中的“粮食观”,以及在用餐方面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情况。
民众观点:“打包不丢脸,浪费才可耻”
“你觉得打包饭菜丢脸吗?”“是否会将珍惜粮食的意识灌输给身边的人?”“如何从自身做到节约粮食?”关于这些问题,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江西外语外贸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小钟说:“从小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就不允许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势在必行。父母也跟我说过他们那个年代的艰辛和不易,我要更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平时出门跟朋友聚餐,我都会把控好食量,不会追求所谓的排场,我觉得健康和节约比排场更重要。节约粮食,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当问起是否认为打包饭菜会有些丢脸时,小钟表示不会,打包食物不丢人,看似丢掉的是“面子”,实则赚回的是“里子”。浪费才叫可耻,看似赢得了派头,实则丢掉了福报。
“带小孩出去就餐或者购物,我都会告诉他,食物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去享受这份恩赐,切记做到珍惜粮食、不糟蹋粮食。”来自抚州的自由职业者潘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某种程度上无形地削弱着人们的节约意识,这种节约意识根本上其实依赖于教育,所以学校和家长都要承担起责任,言传身教大于一切形式的说教,大人们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节约粮食成为日常习惯,孩子们才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约束自己的言行,深知粮食来之不易,制止餐饮浪费,让勤俭节约的意识刻在脑海里。
餐饮店普遍倡导节约点餐
记者在店里也看到,很多显著位置张贴了“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的宣传海报和标语,提醒食客自觉养成节约习惯。据了解,店内也采取了用餐前收取押金的方式,在结束用餐后,服务员会根据剩余食物的重量进行相应的押金扣除,以此让更多人自觉做到不浪费,结账时服务员也会主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打包,严格把控餐饮浪费的源头。
在东湖区百盛商场热辣宗师店内,服务员万先生说,店里经常会为员工进行培训,在平时接待中就会强调务必做到提醒顾客合理点餐,不铺张浪费。店里也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计算方法,根据特殊节日或客观因素合理进行食材采买,确保当天食材的新鲜和口感,毕竟提升食材质量和提高厨艺水平是减少前端食物浪费的基础和保障。
新闻即时评
用行动践行承诺
共创美好未来
近些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不少公共场所积极响应“光盘行动”,许多人也在积极践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三岁小儿都会背的古诗,在物资相对丰足的今天,却有多少人会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并严格做到呢?也许你觉得自己倒掉的只是一些剩饭剩菜,可是积少成多,每个人浪费的一点点粮食,到最后,却成了天文数字。
现实生活中,不理智消费也是造成食物购买过剩的主要原因。例如量多价更低的促销手段,让人们在贪小便宜的心理暗示下走出浪费的第一步。所以购物时切记要从实际出发,杜绝浪费。要做到理性消费,就要在消费之前做好清晰的打算,可以列一个清单,根据清单来购买物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冲动消费带来的损失。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除了自身做到节约粮食,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积极做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同时,要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外出做到点餐不随意,量“肚”而行,乱点一气绝非阔气,而应掂量好了再点餐。
就消费者自身而言,应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最好可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共同守护粮食安全,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让爱粮节粮逐渐成为社会认同和积极参与的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