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危机纪元”或至,我们该怎么办?

今年是有史以来最难熬的一个夏天,却“可能是未来三十年最好的夏天之一。”

这是Firststreet基金创始人MatthewEby近期对美国气候发展的一个论断。与此同时,极端高温、干旱,正在肆虐美国数十个州。

高温之下则是普遍的干旱。

有数据统计,美国43%的地区已经进入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状态。包括加州、德州在内的美国阳光带地区(sun-beltstate)的部分区域,甚至正在面临或许是一千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但这一切可能都并不仅仅是一个“偶发性”的气候问题,而是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下的产物。

根据Firststreet基金会的研究,极端高温将继续沿着这个趋势不断发展。在明年,将有许多地区的最高温将进入125华氏度(51.67摄氏度)的“历史新阶段”。

相比于未来动辄超过50度的高温,今年可能确实是未来三十年最好的夏天之一了。

图源:ABC

其实美国只是这次全球性极端气候的一瞥。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其实是一场横跨整个北半球的高温与干旱。而在欧亚大陆上,许多地区正在面临的问题甚至更加极端。

在欧洲,一场或许是文艺复兴后最严重的干旱正在发生。

干旱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中西部地区,一些国家的土地几乎全部受影响。例如葡萄牙、罗马尼亚,分别有超过99%和75%的地区正在遭遇严重或者极端严重干旱。法国则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因为干旱被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

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并不好过。

一方面,德法意英荷等主要国家的多个城市被迫需要通过限水,才能保证居民的日常使用。一些城市哪怕是给花园浇水都被当地政府明令禁止,否则将会面临最高1500欧元的罚款。

另一方面,欧洲河流水位的快速下降,正在大幅冲击内陆航运效率。主要航道的许多货船要为此被迫空出75%的货船容量,这对全球供应链体系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干涸的法国河道|图源:sky

像比利时则表示这是188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而意大利则宣称这是1800年以来最严重的气候灾难……

抛开气象记录,有欧盟气候专家直接估算这是欧洲50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这意味着类似程度的极端气候,至少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末期。

当时一些称作“饥饿石”的纪念物被放在了捷克易北河的底部,他们希望用来警示后人干旱后的大饥荒,上书“如果你看到这块石头,你会哭泣”。

如今,干旱让这些石头又回到了欧洲人的手里。

今天与16世纪的欧洲大干旱谁更严重,或许还没有定论。在大陆另一侧的东亚,情况同样开始变得不容乐观。

以我国为例,我们正在经历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区域性高温事件。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截止8月17日,全国有37.7%的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了极端高温事件标准。其中,湖北、重庆、河北等多地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44摄氏度。

同样,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南部地区正在遭遇罕见的夏季干旱。

重庆城区江面也已经部分见底,“沉睡江底”的菩萨露出水面,与干涸的鄱阳湖一起成为了全网的热搜。

图源:网络

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7月原本都应该是往年各地的“主汛期”,但如今各地都被迫启动了“抗旱”预警。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魏科,在今年6月的一次演讲时,将类似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称之为:

“气候危机纪元”的到来。

根据澎湃引用的联合国防灾减灾署2020年报告显示,相对于上一个二十年,21世纪的前二十年各种灾害频率大幅度增加,其中高温事件增加232%,暴雨增加134%,各种风暴增加97%。

而这很可能与地球整体的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联。

“在数据库中的500个极端天气事件和趋势中,有71%被认为因为气候变化而更有可能或更严重地发生,其中包括93%的高温热浪、68%的干旱和56%的洪水暴雨事件。”澎湃的报道称。

而面对地球未来的极端气候预测也同样在证实这个事情。

联合国在报告中预测,如果没有进一步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在本世纪中叶将有75%的人口会受到干旱的影响——即大约有48-57亿人,每年将至少有一个月生活在干旱影响的区域中。

气候挑战正在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了共识。在2020年12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首次公开呼吁各个国家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以应对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状态。

过去四十年,全球气候处在一个稳定的增温通道中|图源:NASA

高温、干旱正在向人类发出系统性的挑战。

尤其是今年夏天,北半球高温潮几乎是覆盖了北半球主要的人口和经济区域。无论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美国的阳光带地区,还是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都是此次全球性高温和干旱的重灾区。

这些地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很高,同时也是全球人口的重要流入地。毫不夸张地说,它们都是这个星球上目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地区。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种高温必然对各国经济带内部的运营体系产生了极大的挑战。高温正在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除了河道交通停滞外,我们还整理发现了至少五个衍生风险:

高温推动了局部电网负荷的快速升高,但却打击了全球范围内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电力输出能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各国的水电站。以近期热议的四川水电站为例,由于来水减少,一些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只达到了往期的一半。而不仅是四川,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水电站在过去12个月的更长周期里,发电量降低了40-44%。

其次是太阳能。太阳能板的最佳发电温度在25度左右。温度过高会降低效率,甚至损害设备。有行业人士估计,高温对太阳能板的电力效率损耗会在10-25%之间。

此外,干旱也会降低一些能源的输出效率。

以法国核电为例,受到干旱缺水影响,核电站无法提供充足的制冷液。这直接导致有多家核电站被迫停产。

为了应对类似的能源问题,近期在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小波化石能源火电站建设的回归潮。而后者又被进一步担心会加剧全球的气候异常。

仅以粮食主要产区之一的欧盟为例,机构预计其全年的玉米粮食产量将创下十五年来的新低,同比降幅超过20%,相比于一个月前旱情预期时降低了15%。此外,谷物降幅也超过了8%。

这是一个动态数字,随着旱情变化会继续波动。

虽然干旱在增加,但有美国气象学家明确警告了未来在加州等地发生特大洪水的可能性。

一方面,干旱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吸水性。有机物的流失会让土壤在外部形成一个“防水层”。如果此时发生暴雨,土地应对降雨的弹性则会大幅变低。

另一方面,地球升温会增加大气中的含水量,让大气变得“饥渴”。

而这种“饥渴”在增加干旱的同时,在某些条件则会引发“河流级”超大暴雨。

气候科学家丹尼尔·斯温(DanielSwain)在论文中对类似的场景建模后发现,在2081年至2100年的气候模型中,加州一些地区可能会面临超过100英寸(2540毫米)的降雨量,相当于目前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的10倍。

图源:LosAngelesTimes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自然-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论文指出,在375种影响人类的病原体疾病中,只有16%的传染病因气候变化而减少,另有218种(58%)因气候影响而恶化。

此外,冰川冻土解冻,客观上也会增加远古致病菌释放的可能性。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远古致病菌造成较大健康事件的可能性并不高。

海平面上升除了淹没部分低海拔地区外,还将削弱全球沿海地区应对风暴和洪涝的能力,同时对出海渔业造成显著的影响。

但可以肯定的是,气候的背后是人类与自然相互结合的复杂系统,其连锁效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在北极冰川上穿短袖报道|图源:央视

不过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或许将是全球气候变化下,受影响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而言,季风气候本来就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气候类型。此外,我国主要一线沿海城市经济带的平均海拔也都较低,大多都在50米以下。

从经济结构而言,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带。全球最大的城市人口和经济密度,显然对于电力供应、医疗支持、传染病防治、食品供应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当然,我国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蓝领产业工人集群。后者往往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高温侵害。

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年初的一份全球报告中,他们认为如果分别按照全球温度升温1.5/2.0摄氏度模型计算,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城市每年高温死亡率将从目前每百万人32人,上升到49-67(1.5℃)/59-81(2℃)人。

IPCC认为中国是全球因热带气旋和风暴潮灾害冲击损失最严重的10个国家之一。而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每年9300万人口可能受到沿海洪水的威胁。而海平面上升和河水泛滥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会位居世界首位。

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在气候报道中,国内外大量的媒体和学者,实际上都表达了一个相似的观点——“极端气候”不再仅是一个低概率气候事件,而或许将成为未来地球的某种常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人类社会的大挑战呢?

(1)气候问题,同样也是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能力,对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重新进行压力测试。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极端气候中最脆弱的往往是低收入群体或地区。

以伊拉克为例,受地理环境影响,巴格达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出现超过50度的高温,而相当多难民营和普通人家都缺乏有效的降温措施,并由此直接导致了更多的气候难民。

即便在美国,去年夏天在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高温,在一周内就带走了600人的生命。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同理,根据麦肯锡在2020年接受财新网采访时的数据,我国目前空调普及率大约只有60%左右。

而空调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无论是海平线上涨、更高发的干旱、更集中的暴雨,都对社会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规划提出更多的要求。

同时,这也意味着各国政府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投入更多的资金。

其次,则是能源结构的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都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进而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但无论是风能、太阳能、水电,都与气候有密切的联系。而电网端,社会层面的需求却又无法承担由于气候带来的发电量波动。

在短期来看,包括北欧以及我国珠三角地区,都出现了增加煤电等化石燃料发电的方式,以期望平抑掉一部分清洁能源的波动性,弥补近期潜在的能源缺口。但显然这不是一个长远之计。

相比之下,储能是应对挑战的最佳选择。但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循环,必然意味着天文数字的投资。

比如马斯克曾经多次做过类似的估算,他认为人类至少需要300太瓦时的电池储能才能实现可持续能源的转型。但如果按照目前电动车电池100美元/千瓦时的成本价格计算,这至少需要30万亿美元的投资。显然他已经超出了任何一个实体的承受范围。而这还没有计算原材料在巨型工程下大幅上涨的风险。

因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然需要综合技术和工业成本的进一步发展才能解决。

(2)你省下的每一度电,都是高碳能源

发展问题很重要,但节约同样很重要。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原因,来解释我们的电网为何还没有达到零碳,那就是各地快速增长的需求。

以我国为例,我国是目前全球新能源发电增长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仅上半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1.25万亿千瓦时,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发电量,相当我国2005年的发电水平。

在全力加速新能源转型、且新能源存量规模已经较大时,我们依然在使用化石能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归因于一点——新能源的存量还远远不够用。

节电不止是中国的传统,欧洲同样将节电作为能源转型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在乌克兰事件后,德国提出的激进新能源转型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要严格限制电力总量,以此来有效达成电网整体的脱碳目标。

德国能源转型计划|图源:cleanergywire.org

从这个角度而言,普通人每节省一度不必要的电力开支,都在事实上帮助我们早一天实现电网的清洁度提升。

根据CEADs(中国碳核算数据库)2018年数据显示,电热是我国过去第一大碳排放源,占比46.6%;工业(如铸铁等)占比第二,37.3%;而交通运输只是排名第三,占比7.68%。

尽管电热占比大,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电热依然服务于工业。而我国当年用电结构中,工业、商业与居民的用电比例,大致在4.7:1:0.9。

以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的全产业链周期碳排放为例,我们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2022年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消费本身会带来惊人的碳排放量:

·一台手机的平均碳排放量大约在49公斤二氧化碳,一些安卓旗舰机型的碳排则能达到80公斤以上。

·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平均碳排,则能高达448公斤,高端系列更是能达到799公斤。此外,台式电脑的平均碳排,也能达到830.7公斤,高配能到1100公斤;

·洗碗机、滚筒洗衣机、电冰箱、豆浆机等家电生产的碳排大约在100-400公斤之间不等;

·一辆车的生产(不含实际行驶)平均碳排能高达8.74吨,其中大型SUV的排放可能高达16.52吨。

·在日常用品方面,鞋与服装的单件排放基本在4-16公斤/件;

·一些服务场所的浪费也非常惊人。以四星级酒店为例,平均每晚的碳排能高达25.29公斤;

相比之下,一度火电和一升汽油(含燃烧)的碳排大约在0.93公斤和2.85公斤,而风电、水电站的平均碳排能做到4-20g之间,光伏则在18-90g之间。简单按比例换算的话,目前平均电费碳排可能在0.7公斤左右。

按照我国平均每人每年800度电计算,其全年的排放大概相当于一部中高端的笔记本电脑。

而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其实也就在0.9公斤左右。

所以过度的消费主义,其实才是推动全球二氧化碳超量排放的真凶。盲目剁手除了掏空钱包,还可能透支未来人类的发展空间。

我们可以理性消费,更多选择二手、碳排放保护比较好的品牌,理性选择科技产品的性能制程,尽量杜绝重复或者冲动消费。

而只有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次更符合环保理念的选择,我们未来或许还可以再拥有一个美好的夏天。

快报

01:34

B站15年来首次拿下央视春晚转播权

00:38

机械革命发布多款搭载GeForceRTX50系列游戏本新品|CES2025

2025-01-0923:03

国内期货夜盘收盘涨跌互现,烧碱、20号胶涨超2%

2025-01-0923:02

银行业将迎人工智能冲击波,20万个工作岗位或被淘汰

2025-01-0922:55

加入其他科技巨头行列,谷歌向特朗普就职典礼捐款100万美元

2025-01-0922:54

上海阶段性降低国产药品注册费收费标准

2025-01-0922:49

中保投划归上海管理

2025-01-0922:48

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涨超3%

2025-01-0922:42

德意志银行:英镑多头还有进一步平仓的空间

2025-01-0922:27

深圳:1月25日起分阶段限行国Ⅲ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最高补贴2.3万元

2025-01-0922:25

中科曙光:股东中科算源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

2025-01-0922:12

黄仁勋评价“AIPC销量不及预期”,联想IDG总裁隔空回应

2025-01-0922:11

贝莱德基金王晓京:A股战术和战略投资价值均十分显著

2025-01-0922:06

美联储哈克:必须继续依赖数据,不仓促采取行动

2025-01-0921:54

比特币跌破92000美元

2025-01-0921:52

成都:2024年前11个月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8%

2025-01-0921:44

三和管桩:控股股东拟4000万元-8000万元增持

2025-01-0921:41

中疾控: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逐步下降

2025-01-0921:37

西藏定日县地震发生后,保险业已赔加预赔超3500万元

立方数科:拟1.05亿元受让安徽云掌92%份额,实现对云掌财经的业务收购

THE END
1.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考点】浪费行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当前模式为游客模式,立即登录查看试卷全部内容及下载 发布:2024/10/28 3:0:1组卷:1引用:6难度:0.5 https://www.jyeoo.com/shiti/8e105fe4-15af-1592-95a7-43ce27325c7d
2.他只能吃两个,把另外3个扔了。你说他浪费,他不觉得是浪费,你说他在这个前提下,人必须对于粮食安全存在必要的敬畏之心,让可以拥有资源的人不要浪费粮食,不然万一储备不足+天灾人祸,粮价飞涨的时候,我等小民就生活窘迫甚至性命堪忧了。 至于方丈说的几个包子的问题,一个人不知道自己饭量么,知道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浪费粮食,他自然可以只买两个,又不是必须买5个。我非常欢迎有经https://xueqiu.com/1955602780/298431270
3.杨冰蒙的个人主页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评判过去,每个时代得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现在听的最多的话就是:以后的生活永远都是现在的你想像不到的。因为我们现在年纪小,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够。无论怎么样吧,我都希望已经二十岁的自己以后能好好的生活。即使现在的自己并不成熟,确切的说是成熟里还略带幼稚。 同时也希望十字开头的自己https://story.hao.360.cn/user/KdHYEhG5LnS6Pj
4.你能理解吗?有人往江里扔了一斤黄金“我们不浪费粮食, 我们只浪费黄金!” 杨烨炘举着手中的纯金大米说道 他表示: 想以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 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 杨烨炘进一步解释他的创意 第41个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在即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浪费 普通浪费很难引起关注 只有通过极致的浪费 https://m.shaoxing.com.cn/p/2895137.html
5.吃播探店浪费粮食严重,如何规范?南方+这些另类、猎奇吃播在各短视频平台还拥有不少粉丝,有人留言称“看起来不错,准备尝试下”。但更多人对此表示反感。有网友认为,这种怪异夸张的行为本身是对食物的不尊重,是很明显的浪费粮食的行为;还有网友直言,这种博眼球的行为不仅糟蹋了粮食,还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作用,污染了网络风气。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25/c7608280.html
6.说点什么呢……不浪费粮食是种美德!生活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说点什么呢……不浪费粮食是种美德! 节目简介 生活奇趣馆 2022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奇趣/ 居家 简介:号外号外!生活奇趣一箩筐大甩卖咯!新鲜奇葩趣味一网打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看不到的,让你眼前一亮再亮! 看了还会看 00:58 外国人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小技巧 生活奇趣馆 2021 01https://www.mgtv.com/b/409321/15274653.html
7.我老家对于伤人的狗,全部都是上桌的,没有其他出路,既不浪费,也其次,我发帖的本意是,支持吃,可以吃,不要把吃狗肉污名化,好像十恶不赦似的,并极为反感那些所谓爱狗人士的虚伪嘴脸,好像圣母附体,其实满脑子用这个名义赚钱,大家有吃或不吃狗肉的自由,没必要见了吃狗肉就像疯了一样去反对;第三,您判断挺对,我是从小饿过肚子的人,极少浪费粮食和肉类,您所说不吃的除了马、猫https://user.guancha.cn/main/child-comments?id=54547443
8.黄子韬:呼吁大家不要浪费水和粮食,喜欢我的人都在做更伟大的事8月24日,黄子韬在昨晚直播中呼吁粉丝不要浪费水和粮食,说着说着红了眼眶,我们韬太可爱了,感性又正能量,不得不说黄子韬的三观真的好正,身体力行引导粉丝,用自己的明星光环影响更多人。小到随时随地随手捡垃圾,大到做环保综艺倡导扩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https://k.sina.cn/article_6972258562_19f94390200100vx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