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带来的危害(精选5篇)

电,是今天科学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的象征。电灯、电视、冰箱、空调,这些现代化的先

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人们看的书、读的报、写字用的本子、一些包装等等,都是用纸做成的。有些学生一张纸上写一个字,便撕下来扔掉,一点都不在乎,要知道浪费一张纸,也是在破坏我们的地球,众所周知,纸的原料是树木,竹材、草类等等,这些植物中的植树纤维,造纸就需要伐木、割草,树木、青草是大自然的结晶,它们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还能防风、防沙,如果没有这些植物,空气得不到净化,也不能调节气候,水土还会流失等等。这一切自然灾害都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

这些事看起来都很小,却意义重大,这预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每人都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米,那么我国十三亿人口,加起来能节约多少?相反如果每人都浪费一点呢?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决定一个民族、国家的富裕、充足或是贫困、缺乏!

回过头来再想想,地球上生活着七十多亿人,如果这七十亿人,每人浪费破坏一点,地球将会伤痕累累,如果每人节约一点、爱护一点,那地球将会处处鸟语花香!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想一想,全球范围内,供人类食用的食品,大约有三分之一被浪费了。这就意味着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的水、土地资源、能源、金融资源,有三分之一被浪费了。然而,人们往往认为食物对生态环境无害,原因是这些食物可以进行生物降解,而包装材料却污染环境。这样的观点忽视了粮食生产过程带来的影响。与粮食生产、运输、存储和食物制作等耗费的能源相比,包装耗费的能源只占到10%。如果通过包装设计减少食物浪费,那么将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包装保护牛奶资源。美国生产的牛奶,摆放在超市货架上,其中有2%还没来得及被消费者购买就变质了。这种日常的浪费能够通过包装技术解决,譬如瑞典利乐公司(TetraPak)的包装方案。在美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就是利乐公司四四方方的果汁盒。这种包装盒通常使用特殊的纸板,由纸张、塑料和铝片支撑,再经过高温巴氏杀菌。现在欧洲和亚洲普遍使用这种包装,以防止牛奶变质,甚至无需冷藏也能保鲜。

那些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往往不喜欢利乐公司的包装材料,他们认为这种包装不能回收循环利用(可以做到,但是工序很复杂)。然而,不管是否能够回收再利用,利乐公司的这种包装设计确实有利于环境,因为它能够将牛奶的保质期延长到9个月,也降低了冷藏的需求。2%的牛奶浪费似乎不多,但想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由此可以证明食品保鲜技术对环境保护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包装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包装解决棘手难题。食品留下的各种瓶瓶罐罐带来惊人的浪费。对此,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了LiquiGlid方案,采用一种具有超强不沾黏性的涂层,将这种涂层涂在瓶子内壁,即便是番茄酱、蛋黄酱这样黏性极强的黏稠体也能像水一样轻易地倒出来(再也不用敲瓶子了)。看起来这种包装仅仅是为了方便,然而这种创新的包装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食品浪费及可持续包装解决工作的独立顾问,保罗·巴特勒(PaulButler)估计,大约有5%到7%的半流体食品用完后会留下空容器,而这种浪费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大于包装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

另一个减少包装浪费的例子,是纽约设计师德鲁·史丹利(DrewStanley)提出的包装方案:采用软材料包装,可以在花生酱快食用完时将内部翻出来,把花生酱刮干净。

对于包装设计,我们必须考虑包装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起到的作用,考虑各个环节,从运输保护、货架展示、使用到最终的处理。消费者的环境保护认知也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不倾向于选择环保包装,那么这些对环境有利的包装将无法被普遍运用。

品牌特性:影响消费者行为

“品牌”和“品牌建设”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行业术语,几乎无处不在。尽管时不时听到这两个词,听到人们强调它们的重要性,但是人们私底下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品牌建设是否真的这么重要

品牌特性必须与人们形成密切的关系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大队部的安排顺利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节能减排你我行动”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节能减排。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校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第九周“节约用水”教育周,第十周“节约用电”教育周,第十一周“节约纸笔”教育周,第十二周“节约粮食”教育周。一周一个教育主题,大队部和各班级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绘画征文、读环保新闻、讲环保故事等。同时,各中队开展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以小品、游戏、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浪费资源带来的危害,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他们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结合节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国庆期间,我校向每个家庭发放了“绿天使行动”倡议书,发动每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做几件节约资源的事,与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创卫实践活动。倡议书一发马上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假期开始就开始制定计划,与孩子共同投身于创卫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寻找污染源,摄片、记录;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家庭环保活动;有的家庭把收集得到的废物品卖到回收站,把卖得的钱捐给红十字会;还有的家庭开展了“家庭成员节水”比赛……。效果显著的亲子活动,使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关键词】农民收入财富外汇生产过剩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大部分离开农业,成为工人或城市从业人员,这是由农业经济效益低决定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民收入不可能得到很大改善。例如,我国属于农业户口的从业劳动力约4亿人,占劳动力总数一半以上,我国一年生产粮食约5亿吨,价值约1万亿元,如果他们都从事农业,平均到他们头上,即使不计算投入,年收入也仅有2500元。

是否能够让更多农民成为工人,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我们必须保证农业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长,2011年总产量达到5.71亿吨,这是近年来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结果。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给予农业和穷人补贴,提高种粮效益。给穷人补贴,增加了粮食消费,从而增加了粮食市场。美国占世界人口仅有4.3%,却生产了世界16%的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美国农民40%的收入来自美国政府,美国政府还给高达2000万的老百姓以粮食券,免费提供粮食。在美国政府没有对农业和穷人实施补贴之前,虽然美国耕地比中国多50%以上,但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人的粮食产量也曾严重不足,老百姓忍饥挨饿,人口也少增长了800万。到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征兵,有一半以上美国青年体质都不合格。现在西欧各国和美国一样,也都大力补贴农民,保证了粮食生产。

当前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抛秧代替插秧,除草剂代替锄草,收割也常使用机械,化肥替代农家肥,灌溉有水渠。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实际农业从业人员比例已经很低。笔者几次回农村老家,发现村中务农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乡的青壮年以木匠、瓦匠等手艺人为主,其他人都外出打工。一些家庭已空无一人。从每年春运人次来看,近年来,全国旅客春运量超过20亿人次,说明了农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主要收入来自打工收入。因此,务农农民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另外,大批农民在城市打工,由于收入低,无法在城市安居,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极大浪费。首先,每年春节,我国的交通运输都极度紧张。如果没有民工运输问度降低。其次,留在家乡孩子的教育问题突出,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性格和心理上均有可能出现偏差。而单亲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类型的监护人压力最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务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再次,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差,身心健康问题突出。又次,农村占用土地所建房屋使用率低,造成土地浪费。全国农村宅基地约占农村可耕地的20%以上,如果能将进城农民工变成城市居民,我国可耕地至少能够增加10%~15%。

由于大部分农民在城市打工,所谓农民收入问题,就是农民工工资低、福利少的问题。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城市职工同等对待民工,极大地改善了民工的处境。然而,在关键的民工收入方面,却没有刚性约束,导致民工工资低,于是在当前高房价政策下,无法在城市购房,仍然难以融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唯一的收获是,改善乡下住房。至于将全家搬迁到城市,是农民工家庭连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我国现阶段有能力安排民工定居城市。我国每年城市竣工商品房面积约6亿平方米,目前以中高档房为主,已大批积压,即使有人购买,也无人居住,会形成巨大浪费。今后应以小居室为主,推广重庆经验,以进城民工定居为对象,按人均15平方米计算,每年可安置近4000万人。10~20年就可解决所有民工定居问题。我国商品房实际建设成本仅1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正常利润下,政府主导的安置民工房可将售价定在1500~2000元/平方米。三口之家,居住面积以50平方米计算,总价仅75000~100000元。将农民家庭迁入城市,以高楼大厦的城市公寓来代替农村占地大的平房和低层楼房,应该减少住宅占用的土地,从而为农业提供更多土地。如果大部分农民都迁入城市,那么剩余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我国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消费能力,这说明我们有实力实施此计划。2009年我国老百姓消费总量仅占国民总产出的29%,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只有50%左右的开工率,大量生产能力长期闲置,即使生产出来,也大部分用于出口,换回越积越多、无法使用的美元,而美元,从本质上来看,就是美国政府开出的不会兑现的欠条,等于咱拿财富去换白条。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以后,同时发生石油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从而使我国出口减少,产品积压,已经导致国内大批企业倒闭。

引起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路出现问题。老百姓没有超过吃饭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就不可能大力发展工业,因为即使盖起了工厂,生产的产品也无法实现销售,最终只能关闭。给工人提高工资,会使产品成本升高,这成为少数经济学家反对增加工资的理由。但是,劳动者工资就是消费能力。通常工人工资提高10%,成本约提高3%~4%,而消费能力提高10%,产品销售量必然提高近10%,只会使更多企业有更多销售量和更多盈利。从市场角度来看,帮助国内企业的最佳途径是增加国内市场容量,其主要方法就是增加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工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从而增加他们的购买力,增加商品销售量。

现在国家和投资者在分配中的比重过大,而普通劳动者很低,导致产品在国内没有市场。一方面,我们有足够的财富给民工涨工资。另一方面,只有提高民工等普通劳动者收入,才能扩大消费市场,才能使现有生产能力生产的产品实现销售,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成本提高,会减少出口,但我国现在出口过多,积聚过多如同废纸般的外汇,因此需要减少出口。而美国基本上不生产工业消费品,主要靠印美元欠条,从世界各地获得商品和资源。我们拿商品换美元,由于美元不断贬值,40年前,1美元等于1克黄金,现在50美元才能买到1克黄金,等于是免费把财富奉送给美国人。

由于不断低价贱卖商品,换来美元欠条,导致我们的财富流失十分严重。笔者估计,最近10年,每年国际贸易损失的财富就超过1万亿美元。我们的资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例如,号称储量最丰富,占世界第一位的稀土,由于大量出口,现有储量只够国内使用20年了。同时环境遭到破坏,世界上污染最严重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财富大量流失的结果,就是物价大幅度攀升,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由于国家搞出口导向,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支持对外出口,例如,出口退税、外资企业免税,从而使我国给外国人服务的经济活动能获利,而给本国老百姓服务的经济活动,却通过政策不断增加各种税收和收费,降低老百姓收入,从而导致对内产品的市场萎缩。例如,国家税收收入,从2007年不到5万亿增加到2011年近10万亿。政府的主要收获,就是央行手里的美元增多了。

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老百姓收入和消费水平,给老百姓分配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是政府手里获得更多的美元欠条。而且物质财富分配给国内老百姓,它们还在国内循环,并不会减少。但是财富出口换来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只会使财富不断减少。物质财富的减少,对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才是最致命的。

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产生的主要成果实际上却属于外国资本家,产生这种极其荒谬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优惠引进外资政策。所谓引进外资,就是外国资本家拿一笔外汇,如美元到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中国国内办厂。由于我们不使用从外资手里换来的美元,等于免费奉送财富给外国资本家办厂,而劳动果实DD企业利润,主要属于资本家,从而造成引进外资的主要结果,就是劳动果实免费送给外国资本家了。

要控制当前严重的物价上涨给处于底层的农民家庭的影响,就必须堵住财富流失。我们应对改变当前推进出口和优惠外资的政策,如停止出口补贴,改成出口收取高额关税,从而大幅度减少出口,同时使用外汇储备大量进口物资储备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外贸企业倒闭。但由于他们大都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倒闭消失,就能免除被外国资本家拿走利润和财富,同时使得被外资控制的经济又回到自己手上。至于带来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国家生产了足够多的粮食,可以保障大家的生活,转而让他们从事国内需要的事情,例如,环境保护工作。本来给外资打工的工人,所消费的商品都是国内生产的,给外国资本家生产出口产品,其主要作用就是将国内资源变成商品出口,换来属于外国资本家的外汇。

所谓美国经济优势就是靠印美元来获得资源商品。如果我们不拿商品换美元,美元也就无法换到资源。资源国拿资源换美元,也是因为我们提供商品。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拿美元换不来商品,或者以美元计算物价猛烈上涨,谁还会拿资源去换美元?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曾经濒临崩溃,美元在不到10年里贬值25倍以上,其贬值幅度在最严重时曾超过民国时期臭名昭著的法币,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减少国民手上的美元,曾补贴使用美元进口物资。

所谓美国经济发达,老百姓富裕,其实是老百姓收入高,而这是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例如,2005年,美国三口之家收入低于16090美元(约相当于当年13万元人民币),就算贫困家庭,政府就会补贴,使其达到标准。美国贫困人口中有46%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75%的贫困家庭拥有一辆汽车,30%的美国贫困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美国每年生产商品仅有1万多亿美元,而消费却高达12万亿美元,除了印美元进口1万多亿美元商品外,其他消费均是美国人之间的相互服务。日本在六七十年代实行的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我国现在生产的大部分大宗工业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产量都占世界一半左右,因此如果能够快速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将使我国快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关键词:环境保护;家庭污染;节约意识

当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掌握多少呢?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呢?我认为还远远不够,节能环保一直停留在喊口号,并没有落到实处,它需要我们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去改善、去实践,做到身体力行,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用水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电污染

把白炽灯改成第四代LED绿色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四五十倍。当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能用一盏灯时,不开多盏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

二、多选用绿色环保家电和太阳能家电系列

比如:使用太阳能发电器、太阳灶、太阳能灯、太阳能帽、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热水器、地板采暖系统等,既节能环保,还安全方便,为国家的节能环保工作作出贡献,家庭也做到了绿色时尚。

三、选购家庭适合的空调、冰箱

四、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大力开展废电池、生活用品的分类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再生纸;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坚持每月参与一次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以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环保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不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各种实践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五、积极广泛地宣传节约意识

争创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班级、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团和个人等。传播节约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

从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学习“生物和生物圈”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合作互动式教学,上好渗透课。此外,教师也应该大量收集各种环境污染的实例和数据用于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的目的。另外,教师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通过课堂教学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节约习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幻灯、图片、录像等)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食物链的知识能够使学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在讲生态系统一节时谈到破坏食物链的行为都会破坏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环境污染等知识点,可以使学生理解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都是不可取的。

THE END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http://www.tancheng.gov.cn/info/1669/269680.htm
2.节约粮食即增产,减少损耗即增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指示https://www.tlnews.com.cn/xwpd/tlxw/content/2024-12/23/content_9758103.html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全国的餐桌上究来自清风网官博而现在老百姓钱袋鼓了,请客也变得更大方,认为钱是自己的,有权利自由支配,全然不把浪费当回事。同时,餐饮浪费教育引导不够,惩处不力。在全社会未形成节约粮食的共识,国民教育滞后,以至于国民餐饮节约意识淡薄,这是餐饮浪费真正的原因。要从每一个自身做起,多一点节约,多一点“刚刚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https://weibo.com/2524252462/P8iEaxt5K
4.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民族。 纵观中国历史,爱粮、节粮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左传》中写道:“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俭”的重要性,而爱粮、节粮在“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苏轼虽然是http://www.xz2z.cn/info/1072/41542.htm
5.大学食堂浪费问题的调查报告8篇(全文)10.一般你会点多少菜?* 不点 一份 两份 混搭 三份或三份以上 11.你曾经有因为吃不下,剩饭而感到自责的经历吗?* 经常有 有时有 很少有 从来没有 从不剩饭 12.你觉得对过度浪费粮食的行为需要进行惩罚吗? * 有必要 没必要 说不好 大学生餐饮浪费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第3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737k4k8.html
6.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教学设计)部编版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docx,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餐桌上的浪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光盘行动”引入,带领学生认识“光盘行动”提出的背景,了解餐桌浪费带来的一系列巨大危害,掌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20/803011012000510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