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号召厉行节约不许浪费粮食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花落无心惊飞鸟
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忽然开始号召厉行节约不许浪费粮食。
从最高领导人亲自倡议,然后央视等央媒集体密集报道
然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跟进积极响应,武汉推出了n-1点餐模式倡议
辽宁迅速跟进
总而言之,一时之间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成为了新的时尚。
其实咱们小时候对于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这些口号可谓很熟悉了。
但总感觉,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咱们国家已经好久没有提节约浪费这些口号了。所以给很多国人的感受,是以前咱们比较穷,所以要节约,省着点用,最近几年中国人越来越富裕,吃穿用度方面不用抠抠搜搜了,所以就不提节约了。
那么此时此刻再次提出节约粮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特别是前两天媒体爆出今年夏粮收购比往年减少近20%的新闻,让很多人感到恐慌。
大量媒体开始炒作夏粮减产的话题
但随后国家统计局解释,今年夏粮其实是丰收,并没有减产。收购量减少是部分产粮大户惜售。
虽然事后证明所谓夏粮减产只是虚惊一场,但是这些新闻联系起来,难免让人对咱们的餐桌安全感到担忧。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事实是咱们国家的主粮安全非常稳固,吃饱不成问题;但是副食肉类供应未来要出大问题,吃得好很难保证了。
此话怎讲?
首先,包括小麦和稻米在内的主粮,国家可以确保供应充足。吃饭吃饱绝对不成问题。
最近5年中国每年年产粮食大概是1.5万亿斤,咱们国家有14亿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可以供应1万斤以上的粮食,无论如何吃饱肯定不成问题。
咱们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为了保证主粮安全。这18亿亩耕地做基础,加上中国人一直擅长的精耕细作传统,化肥和优质种子,现代农业科技加持,这些都可以保证每年粮食产量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是咱们国家毕竟只有18亿亩耕地,保证了主粮(小麦、玉米和稻米)安全,就没法保证其它农作物的产量,特别是大豆。而咱们国家目前吃的猪肉,主要就是靠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豆粕作为饲料。
最近这些年中国每年进口大豆都在1亿吨左右。
这些大豆都拿来干啥了?大豆炼油之后的副产品豆粕,因为蛋白质含量高,所以是国内各种养殖业饲料的主要成分。
所以中国进口大豆其实主要就是拿来养猪了。
每出产1斤猪肉需要消耗5斤以上饲料,中国每年消耗掉约5000万吨猪肉,也就是说至少需要2.5亿吨的饲料。当然这些饲料的成分并非只有豆粕,还添加了玉米(国内目前玉米主要也用来作为饲料)、苜蓿等其它农作物。但豆粕是长肉的主要成分。
中国每年进口1亿吨大豆,就是拿来做饲料养猪了。可以说,中国人能够稳定吃上猪肉,和这进口的1亿吨大豆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中国这两年大幅减少了从美国进口大豆。想必大家还记得一个消息,当初中国关于进口美国大豆禁令生效时候,美国一艘大豆运输船正要靠港,结果被迫在海上漂泊好久。
据报道,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较往年高峰期减少了70%以上,剩下的缺口主要是从巴西、阿根廷这2个南美国家补上。
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自巴西进口大豆就达1052万吨,同比增长91%,占我国总进口量近95%,这一数据也创下了我国单月最高购买记录。
但问题在于,中国为了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恐怕无法稳定保证。原因就是新冠。大家知道,巴西是目前世界上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
未来巴西国内局势,恐怕很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巴西还能不能向国际市场稳定供应大豆?大概只有天知道。
任何决策者考虑问题,都不能建立在侥幸之上。像巴西这样的局面,我们只能从最坏角度考虑,推测未来半年无法从巴西进口足够多的大豆。
而美国的大豆,因为目前的中美关系,也是没法考虑。
中国人的肉类消耗主要是猪肉,除了猪肉,中国人每年还消耗掉了3000万吨的海鲜。
中国的海鲜产品主要靠自己养殖,但也有大量进口。特别是三文鱼这些高端海产品。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最近国内爆发的几波新增疫情,都和进口海鲜有关。
北京新发地市场新增疫情,据说是和进口三文鱼有关系;
然后大连新增疫情,也是和海鲜产品有关系;
之后福建、陕西等地接连在进口冻虾检出新冠病毒。
自从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以来,新增的成规模的连片爆发疫情,全部都和进口海鲜有关。
试问如果你是决策者,会不会减少从国外进口海鲜制品?
我觉得这简直是一定的。目前国内疫情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国际航班也大幅减少了,国外过来的人一到机场就要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在这种情况下,输入性病例基本上不会对国内疫情造成多大影响。但是这进口的海鲜冷链附着的病毒,那可是防不胜防啊。
为了这口吃的,搞得全国人民人心惶惶,时不时就要担心哪里又爆发了,这个代价太大了。
所以未来减少从国外进口海鲜,以及各类肉制品,势在必行。
于是你看,咱们国家主要肉类供应,猪肉是靠国外进口大豆,未来没法保证了;大量海鲜也是靠进口,未来也没法保证了。
根据以往数据,世界粮食交易量减少10%,价格就会上涨1-2倍以上。
因此未来以猪肉为代表的各种肉类产品,价格肯定会大幅上涨。
那么以后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敞开了吃肉?肯定不行了。
当然,未来肉类供应减少幅度到底有多少,还说不准。
但从现在开始就不能再进行舌尖上的浪费了,这是未雨绸缪啊,也是以防万一啊。不然的话,到时候因为肉类价格上涨,带动其它消费品价格一起上涨,那CPI压力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