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广东省粮食节约减损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开展“光盘行动”“空瓶行动”和“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形成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我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
我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成立汕头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专班的通知》牵头成立汕头市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调度和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评估各领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执法监督,遏制餐饮消费浪费
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紧盯重点平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切实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查处2宗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餐饮经营行为的监督指导,督促指导餐饮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在日常经营中自觉落实各项制止餐饮浪费措施。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全市星级饭店和A级旅游景区开展反食品浪费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各星级饭店优化堂食服务,鼓励消费者参与“光盘行动”;结合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设置“食品卫生,厨具质量”评分项目,要求A级旅游景区按照国家对食品卫生的有关规定,做好食材溯源、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厅厨房及厨具消毒等工作。2023年共检查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33家次,出动检查人员97人次。
三、构建粮食损失浪费监测评估体系
市发展和改革局按照国家、省部署,开展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聚焦粮食主要储存环节(农户储粮、粮库仓储),综合运用“抽样调查、测算分析、综合评估”等方法,开展2022年度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通过本次对我市粮食储备主要品种(如稻谷、小麦等)在储存环节的损失损耗情况的调查、分析测算,找到粮食储存过程中发生损失、损耗的薄弱点及主要原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压实责任,推动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成效。
四、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是制定出台《汕头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积极实施省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项目,通过建设水稻百亩攻关田和千亩示范片,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截至目前,立项的7个项目中,潮阳区实施的3个项目完成测产验收,全年平均亩产1159.2公斤;濠江区、澄海区和潮南区承担的4个项目将于2024年实施。二是按照2022年出台的《汕头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方案》,持续在全市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全市共设立示范片10个,其中4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市级示范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联系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挂钩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各示范片年亩产均达年产粮食1000公斤的创建目标,示范片的创建有力带动粮食平衡增产。
五、加强粮食储存流通环节减损保障
市发展和改革局积极推进粮食仓储环节节约减损,着力减少粮食关键环节浪费问题。一是积极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各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国有粮库8个,总仓容约57.95万吨。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有粮库3个,总仓容22.22万吨。随着新建国有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逐步淘汰我市小、散、旧国有粮库,有效提升我市粮食仓储水平,彻底解决我市粮食储备仓容不足的问题,实现储粮智能化、信息化,践行绿色储粮、节粮减损,努力减少粮食储环节损耗。二是持续开展“等级粮库”评定工作。2023年,我市积极开展“等级粮库”评定工作,通过积极组织全市符合条件的粮库申报,经我局组织评定专家核查,向省推荐我市AAA级粮库两个,最终省确定我市AAA级粮库1个。截至目前,我市AAA级粮库3个。下来将继续指导新建粮库对标“等级粮库”评定标准,进一步提升粮库软硬件水平。
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完善运输基础设施,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提升粮食运输服务水平。一是全力打造汕头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澳港三期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等散货的转运能力,深入挖掘现有码头潜力,鼓励港口经营人拓展码头功能,增加粮食运输渠道。二是建设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共有5个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其中潮阳区2个、澄海区2个、潮南区1个。5个建设项目均已按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是充分发挥乡镇运输服务站的集疏运功能,指导推动条件较好的乡镇客运站加快升级为乡镇运输服务站,改造完善站点农资存储与快递服务等功能,实现农村客货运输、邮政快递等服务标准的衔接。四是推广应用安全可靠、客货兼顾、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积极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实现客运车辆代送邮件快件等。通过拓展完善乡镇运输服务站点功能和配套线路,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更好满足农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资料下乡双向流通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六、推进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
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转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单位厉行节约,在食品采购、存储、加工、消费和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做到节约减损,增强干部职工反食品浪费意识,在全社会粮食节约、反食品浪费行动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出台《机关事务管理食堂服务规范》汕头市地方标准,聚焦职责任务,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餐的标准和行为,对数量和形式予以精细节俭安排,把标准化建设列入五年总体规划和明年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将反食品浪费工作融进食堂服务标准。一是依托“食管会”制度,通过食堂监督员每日遵守与责任科室不定期检查以及邀请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指导的方式,发挥“食堂吹哨人”监管作用,要求各机关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合理制订采购计划,做到每天“零库存”。二是在食品烹饪环节,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制作菜品,推行按人数备餐和“小份菜”。三是对食材边角料做到物尽其用,对餐厨垃圾检查过称,查看是否存在食材浪费现象。四是在就餐过程中,实行主食定量取餐,同时,安排专职人员佩戴“制止浪费”绶带在取餐区流动服务(全市6个机关食堂每天约4000人次、全年累计约88万人次就餐),时刻提醒就餐人员,按需取食。五是实现监控食堂全覆盖,设立曝光台,制止不文明就餐行为。
七、促进食品合理利用
市城管局着力提升资源化利用处理水平,全力配套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备,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中心城区分批建立厨余垃圾临时运输通道,统一更新规范标识,配置厨余垃圾容器,目前全市已有44座垃圾转运站分类接收和转运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已建成2座规模化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处理规模为250吨/日),并在机关单位、商业综合体和集贸市场等稳定运行了一批技术成熟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此外,将专业从事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包括废弃地沟油渣)的企业纳入我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目前我市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处置+分布小型化”处理模式基本建立,正加快推进汕头中心城区、澄海区、潮阳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稳步提升全市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