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理念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二是职责明确。市政府与各乡镇、*个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与全市*个行政村,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各乡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所,选配食品安全助理员*人,实现了场所、人员、制度、档案、职能“五个到位”,行政村配备信息员,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机制完善。以“快速、高效、有序”为目标,坚持防控结合,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制定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各级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应急工作。认真完善监测和预警系统,严格报告与通报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落实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管,切实履行职责

(一)牵头部门抓协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严格督导检查,强化综合监管,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次,开展暗查暗访*次,提出督导意见*条。

(二)职能部门抓监管。各职能部门采取分兵作战、联合作战的方式,围绕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四个重点环节,进行“全覆盖、无盲点”监管,效果明显。建立了*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养殖小区和*渔业小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三)日常监管抓整治。认真开展重点时段、全运食品、奶制品市场等*次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行为。开展为期*天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隐患*余处,并及时制定措施,认真整改,高度防范。奶制品专项整治期间,检查商场、超市*家,集贸市场*个,出动执法人员*人次,问题奶全部依法有效处置。为做好全运安保工作,我市成立专门小组,对涉及食品摸清底子,弄清流向,密切监控,确保了安全。上级部署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后,我们迅速行动,分兵作战,认真自查自纠,全面汇总分析,制定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推进。

(四)乡镇工作抓示范。*年6月,某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以此为契机,我们把示范乡镇建设作为示范县的延伸,抓住重点,打牢基础。各乡镇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创建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建立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示范店、示范基地、示范学校食堂、示范餐馆创建,以点带面,示范拉动,确保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稳定。突出农村小餐馆、小旅店、小作坊、小食杂店等场所,作为创建示范乡镇的重中之重,加大措施,严格整治。积极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用餐管理模式,落实聚餐备案制度,确保不出问题。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班组安全;安全文化;管理理念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最前沿的工作团体。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保证。据统汁,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的事故直接原因都与班组有关[1]。在煤炭、石油、电力等重工业部门,由于其安全风险非常高,其班组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轻工业部门发生的安全事故,虽然没有重工业企业直接,但危害同样巨大,如近几年频发的食品、药品化学安全事故,给轻工业部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敲响警钟。本文针对轻工业部门中小企业的特点,就轻工业部门怎样进行班组建设,搞好班组安全管理作探讨。

一、轻工业部门生产的特点对班组安全管理提出挑战

二、如何进行班组安全管理

1.将生产技术指导与班组安全文化教育结合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

2.创新模式,不断探索新的班组安全管理方式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中创新一般涉及两方面,一是通过工艺改进或技术进步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安全系数;二是探索更先进的运行方式或管理理念,这里主要讨论后者。要使企业处于最佳的安全生产状态,应当对班组员工参与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已有研究通过构建员工与中小企业交往支付矩阵,对交往过程演化模型的分析来揭示个体不同策略选择对群体行为的影响[4]。这些研究方式可以融合于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的形成中,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不科学、不合理。

对现场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班组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著名的5S管理理念,它包括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其后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使得产品品质得以迅速提升。这充分说明了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但班组安全管理并不终结于此,班组员工处于一个团队中,班组团队建设的怎样,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此,有企业提出了建立“五型”班组[7],并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3.营造氛围,培养人才

综上所述,轻工部门中小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时俱进。安全生产伴随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总之,轻工业部门中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具体情况不同,各企业应针对各生产流程及流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断调整班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姚晶晶.班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6:200-201.

[2]陈锦屏,张志国.关于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探讨[J].食品科学,2008,26(08):490-493.

[3]MCEVOYJDG.Contaminationofanimalfeedstuffsasacauseofresiduesinfood:Areviewofregulatoryaspects,incidenceandcontrol[J].AnalyticaChimicaActa,2002,473(1/2):3-26.

[4]刘素霞,梅强.中小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164-169.

[5]黄爱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12.

[6]钱杨,周建忠.基于产品召回的质量追溯[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1,3:6-7.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档案;档案化管理

一直以来,一些触目惊心的高校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出现,社会影响极为恶劣。高校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教学秩序则无法正常开展。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探析如何利用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为学校的后勤改革工作服务,让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尤为重要。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主要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档案和综合协调监督档案,其中食品生产经营档案包括食品原料的质量分析报告、食品生产加工的操作管理情况、食品质检情况和食品企业信用指数等;食品综合协调监督档案一般包括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材料等。这些繁杂的食品安全档案急需运用档案知识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和利用。食品安全的档案化管理为高校食品安全能提供最广泛、最精确以及最有说服力的书面依据,能增强餐饮企业的质量与责任意识,通过知识管理下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更能降低高校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增强监管效果的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1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对食品安全发挥重要意义

1.1高校食品安全档案保障食品安全溯源工作

1.2高校食品安全档案促进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化

1.3食品安全档案提供食品安全事件处理的依据

档案中记录的有关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经验为处理高校食品安全事件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帮助,让食品安全事件得到较好的处理。因此完善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和构建高校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能更全面地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健康。

2高校食品安全档案管理的现状

2.1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2.2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3优化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3.1重视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工作

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档案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主动加强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对保障师生食品安全的价值意识,加强开展食品安全档案研究工作,自发的强化食品安全档案管理构建工作。使得食品安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档案记录内容丰富完整,让食品安全档案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面的作用获得有效发挥。

3.2落实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化管理的工作

3.3对高校食品安全档案进行系统、完整、科学地收集和整理

规范地开展高校食品安全档案工作,在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中对食品安全档案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归档编号。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整理、筛选档案信息,系统地组合零散档案信息,使得食品安全档案利用服务由零散向系统化发展,更好地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服务。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不对称

一、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食品监测技术手段较落后

1.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

2.监管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加大了监管难度

3.监测水平低,技术设备较落后,不能满足监管需要

监测技术方面,新的快速、灵敏的监测技术,如基因探针高新技术在我国仅限于研究单位,降低了监测质量和可信度。监测设备方面,基于资金考虑,中国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日常检查多使用成本低廉的快速监测,配置的先进监测仪器由于价值较高,并不经常使用。快速监测较先进的监测仪器敏感度更低,毒素监测范围窄,降低了食品安全的监测水平,给食品安全带来莫大隐患。[3]

(二)惩罚机制不完善,食品企业“犯罪成本”低

从中国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可以看出[4],法律对于违法生产者惩罚虽较旧法(1995年《食品卫生法》)严苛,但仍过于笼统,未能明确问责到具体责任人和责任企业,对于食品企业威慑力不足。企业对消费者的赔偿金过低也是惩罚力度不足的体现。新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以2007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为例,如按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惩罚条例,则三鹿集团罚款额不超过人民币两亿元,而2007年三鹿集团的销售收入超过人民币100亿元。[5]

二、解决食品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探讨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1.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转变食品安全管理理念,改革管理制度

在管理理念的革新方面,鉴于中国人口数量大、人口密集、分布较广等特点,中国政府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经验,由重视食物链重点环节监督管理转变至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由集中统一管理替代多头管理,由政府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媒体、个人消费者、第三方主体的力量转变。

(二)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技术监督

1.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化

2.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食品安全检测是整个食品产业链――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投放到市场的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政府作为公共支出主体,应在人、财、物方面给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改进以切实的投入,完善和充实现有的检测机构,提升现有检验能力,使检验检测向高技术化、速测化迈进。

(三)加强食品违法处罚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中国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存在“惩罚机制不完善,犯罪‘犯罪成本低’”的问题(见上文现状与原因分析)。因而,在《食品安全法》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出台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办法、条例,加重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小商贩、小作坊的惩罚力度,增加罚金额,提高其犯罪成本,将罚金罚款中的一部分资助于消费者协会等,鼓励消费者在权益受到损害时运用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商要坚决取缔,对出租房屋及场地给无证生产和经营的业主,经过通报、警报后不改正的业主也要进行惩罚,[7]以在社会上形成严打风和高压态势,使食品生产者销售商不敢越雷池一步。

(四)增加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度,提高消费者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减轻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

1.根据不同消费者不同进行程度的宣传

2.利用各类媒体加强信息披露力度

3.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建设

[1]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具体对策研究.法学探索,2010,(2):62-66.

关键词:政府管理;食品安全;角色定位

一、引言

二、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错误定位问题

三、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错误定位引发的问题

四、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错误定位成因分析

五、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定位对策

(一)加强自我监管力度

(二)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指导

(三)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食品安全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生命威胁,要使政府能够摆正自己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定位必须要求其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政府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主要目的是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6]。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薄弱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在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并不会考虑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这实际上是对不法食品企业的纵容,甚至会助长其违法乱纪的气焰。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消费者实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宣传,切实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消费者的力量帮助政府更好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错误定位问题包括有错位问题、缺位问题以及越位问题,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角色错误定位会削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效、影响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并影响政府部门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因此,要实现我国政府的正确定位必须要求政府加强自我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指导以及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1]刘畅,安玉发,中岛康博.日本食品行业FCP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研究――基于对我国“三鹿”、“双汇”事件的反思[J].公共管理学报,2011,04:96-102+127.

[2]鲁钊阳.浅谈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07,11:61-63.

[3]刘水林.从个人权利到社会责任――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整体主义解释[J].现代法学,2010,03:32-47.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概述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关于食品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利分配的组织方式,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食品市场和食品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它的主要功能在于:

(一)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食品生产的专业性和标准化,使得消费者无法参与食品安全的监控。每个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以最小的产出得到最大的回报。因而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违法生产便大行其道。如果仅仅靠自身的道德、良心难以遏制一些不良企业的违法行为。保障公民舌尖上安全的重任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的重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健康权乃至生命权。

(二)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食品在全世界各地区间的生产,加工、交易。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些食源性疾病的出现,前几年的禽流感就是属于此例,如果不加以监管和控制,就有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可能。故而,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是人们注重食品健康安全的要求,更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秩序是法律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也是政权得以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社会的基本稳定秩序都不能保证,何以保证公平、正义、自由等更为崇高的价值。食品安全的监管就是政府为了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维护社会正常商品经济秩序的重要一环。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现状

我国在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着重指出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环节的责任和协调机制,废除了关于食品的免检制度,引入了国外先进监管管理方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一)在中央政府层面

(二)在地方政府层面

实行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的综合监管的方式。以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具体的工作机构督促落实,强调多部门联动监管,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共管。同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力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庞杂,职责不清

(二)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不健全

(三)食品安全监管的惩戒力度不够

(四)食品行业组织和公众监督缺失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仅靠政府监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行业协会、广大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共同监督。食品行业协会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其具有的专业性鉴别技能,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不包庇违法企业生产的缺陷产品,真正做到行业自律、自纠。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鉴别食品的能力,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予以举报,弥补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缺失,公众的参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能有效运行,为本国公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拥有一套先进全面的管理理念。但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新科技、新材料的运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措施是必要和有益的。

(一)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在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田间到市场,就开始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要全方位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实需要加强从食品原料到消费的全程监管,采取全过程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减低行政的监管的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过程管理的疏漏,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

(二)确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三)引入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

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是当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这是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于政策的风险管理和基于信息传播的风险交流三位一体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理念深入人心,也渗透在每一个行政管理领域,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基于科学”是其基本原则之一。

(四)发挥行业组织和公众的作用

五、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1.加强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和统一的法律体系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前提。应当加强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全面、上下配套、制度严密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食品安全监管是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多部门的职责权限,同时更关乎消费者的权利,做到有法可依,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2.加强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标准就如同一把标尺,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一把尚方宝剑,是对食品加工、销售企业的有效约束,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所在。要想转变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认知,治本之策是职能部门依法严格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迫使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和销售让消费者信得过的可靠的安全食品。我们国家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标准,还有企业标准,必须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尤其是人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

3.应立法允许集团诉讼。我国现有的诉讼制度无法适应现在的情形,致使消费者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在消费者权益还没得以彰显的情况下,由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代表消费者进行集体诉讼,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鉴于我国法律现状及公民自我维权艰难的情况下,赋予消费者协会代表消费者进行集团诉讼的权利,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节约诉讼成本,消费者协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非功利性,从而保证了它的公正性。

(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制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供应链;供应商;责任机制;冷链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已经暴露出的问题也许只是农产品物流积弊的冰山一角,食品安全成为关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笔者试从供应链角度谈谈如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一、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稳固上游基础

在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与供应商建设长期的相互信赖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供应商在整个供应链的最上游,如果上游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盘点2011-201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如下表,可以看到绝大部分问题都出在供应商与制造商方面,包括原材料及半成品的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乃至商家的社会道德水平等等都是导致食品安全频发的重要因素。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制造商乃至分销商都可以对其企业内部生产进行监督。这种监督要求制造商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心态对供应商严格的精细化监督,减少因某一环节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瘫痪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健全供应链环节上的责任追究机制

2011-2012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因此,健全供应链环节上各方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互相监督的力量,在供应链上游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将隐患扼杀,防止继续向下游传导。也就是说,供应商、制造商,乃至分销商零售商都要互相监督,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供应商出现问题,也要追究供应链下游监督失力的责任。

三、加快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除了供应链节点企业外,节点企业间的运输方式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所以如今冷链物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冷链物流就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供应链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影响食品的安全消费。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国专业做冷链物流配送,并且达到标准操作的企业很少,西方国家70%是冷链化操作,药品、酒类都在应用冷链物流配送。但是,我国在冷链配送上的车辆太少,资源局促,以货车搭床被子式的操作都在上演。①一般是冷冻食品才采用冷链车配送,甚至一些冷冻食品企业没有做到冷链车配送。食品在经历工厂检验环节后本来是安全的,但没有做到冷链配送,质量问题就诞生了。对此,国家先后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推进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冷库及冷链配送中心,购置预冷保鲜、冷藏冷冻、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等冷链设备,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监管和查验设施等。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的食品问题,本篇从供应链角度谈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即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健全供应链上的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旨在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应用于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注释:

①张玉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现状与对策》食品与药品,2010年第13卷第07期。

[1]高文华,王桂花.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美玲.我国食品安全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3]黎继子,周德翼.论国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外国经济与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采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开发超高频RFID食品安全及物流管理系统。系统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控制和全程可追溯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

系统目标和内容

系统目标:

系统将建立基于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具有高系统安全性、以RFID溯源标签为生产、仓储、物流信息载体的基于超高频RFID的食品安全监控及物流管理系统。

系统内容:

基于超高频RFID的食品安全监控及物流管理系统可实现食品安全的追溯与控制,贯穿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对产品的全程可控制和可追溯。为了确保RFID编码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建立一个管理中心,由其来负责RFID号码分发,每种食品分配一个食品安全监测码,在分发标签的时候,该码统一的规定在芯片的某存储区域,各个物流、销售等节点都可以与其通讯,将本节点产生的信息传送到信息中心,管理部门、企业、消费者等可以从该中心获取信息。

仓储环节监控管理系统系统内部数据结构与流程面向全面企业信息化设计,能方便实现与企业将来增加的信息系统的友好联结和数据共享。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瞻性考虑。系统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支持和兼容多种RFID协议,并且具有升级为最有可能成为大物流系统中为所有用户所接受的EPCClass1Gen2标准的功能,系统能够随着物流的信息共享链长度的增加而平滑地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过渡。对于需要入库保存的食品及,在入库前通过对溯源标签读取,其包装规格、包装重量等自动读入计算机,有计算机处理后根据仓库特点形成库存的信息,并输出入库区位、货架、货位的指令。盘点时,终端读取食品包装上的溯源标签,并实时记录盘点的数量。现场清点完毕后,盘点人员确认清点的数量并上传至后台数据库,出库时也无须过多的人工参与就可以对库存数据自动更改。

检疫监控系统在每个畜牧场建立一个检疫子站,检疫子站可以根据畜牧场的大小建立不同的子站计算机中心,子站能够完成农作物溯源标签的分配、数据的录入,检疫数据的录入,疾病的上报等功能;同时拥有和手持设备的数据通讯能力。

销售环节监控系统

在消费环节,对于RFI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点配备的RFID读写机具对于仓库运送过来的食品进行信息验证,对于验证合格的食品信息,消费点可以进行销售,如果信息不吻合,就要向管理中心报告货物异常,同时拒绝这些货物进入消费点。在消费点售卖食品时,用RFID读卡器对每一件售卖食品信息进行记录,同时打印溯源码单据。所以在这个环节,RFID的应用主要就是信息的确认。食品防伪是指消费者通过索票的方式在购买食品的同时得到一张印有食品溯源码的单据,通过手机或现场服务器可通过溯源码查询到食品的上一级直至源头信息,防止食品防伪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的具体信息。

数据处理中心

综合各子系统上传的信息并把食品安全监控基本情况等通过Internet向公众,把与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及时在网上,用户可通过系统了解有关的避防措施等。

系统实施后,能让食品行业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对于酒、调料、小食品等众多有相对固定包装的食品,可利用其现有包装,在大包装上利用超高频溯源标签记录商品信息,在小包装上另贴一条码,通过软件建立此条码与大包装上溯源标签的对应关系。

主要的创新点:

建立全方位覆盖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等终端用户应用的服务平台。

该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农户、食品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和政府监管机构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食品标准化体系。

供应链上下游的全程可追溯与控制

系统可实现食品安全的追溯,覆盖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应用,贯穿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中的各个环节。

可离线查询及控制

溯源标签的加密、防伪造、信息载体功能使离线溯源成为可能,从而可大大减轻数据处理中心的压力,使系统的实用性第一次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商业智能分析

作者简介

——施耐德电气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全国经理何晓柯

5月21日,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粮工科)与施耐德电气在上海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粮工科在其总包项目中将选用施耐德电气全系列配电及工业自动化方案,中粮工科和施耐德电气将共同开发推广粮油加工、粮食仓储物流信息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以帮助中粮工科增强自身实力及品牌影响力,同时助力中粮集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全产业链战略落地,为中国食品饮料工业升级转型树立典范。

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是以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的形象被大家所熟悉,而在食品饮料行业,施耐德电气作为配电及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能够提供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与全球各大食品饮料巨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施耐德电气具体可以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哪些服务?食品行业是如何实现价值链可视化管理的?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施耐德电气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全国经理何晓柯先生。何晓柯先生自2005年加入施耐德电气以来,担任了多个管理职位,现在致力于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可视化的全价值链管理工具,帮助客户实现食品安全,卓越运营,精益能效及可持续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施耐德电气的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海事、医疗等众多领域,并且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贵公司也都有参与,请您介绍下施耐德电气可以为食品饮料行业提供哪些服务?

何晓柯:食品饮料行业是施耐德电气全球十大重点投资行业之一。在食品饮料行业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打造可视化的运营管理平台,从优化生产运营,提高能源效率到配电、过程自动化、机器自动化、楼宇监控及数据中心的各个环节。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到生产过程及最后的分销运输我们可以提供全程的管理及监控方案。

比如在食品饮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线上配备的自动化控制与生产监控系统将保障生产流程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相应的门禁安全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则将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杜绝人为因素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干扰。

若把食品通路看成完整的价值链,从源头的原材料到终端的销售,整个流程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撑食品安全,施耐德电气拥有的管理平台可以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价值链可追溯,与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结合,使消费者能够了解自己所购买产品的原料及生产细节,以实现整条价值链的可视化监管。

记者:您刚才介绍到价值链的可视化管理,那么可视化管理指的是什么?目前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状况如何?

何晓柯:可视化管理能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各类信息,基于大量的信息和辅助分析做出最优决策,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精细化与可视化,这样的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

记者:针对食品饮料行业价值链的可视化管理方式,施耐德电气有什么具体的技术方案?

何晓柯:我们在食品饮料行业重点打造的管理平台是EcoStruxureTM,该平台全面整合了施耐德电气在电力、工业、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及安防五大领域的专业经验,为食品饮料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从物理层面上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上层的管理平台,一个是下层的子系统。子系统包括生产过程的控制、电力的分配、安全的监控、楼宇的控制以及数据中心的运营。子系统可在上层的管理平台统一调度下结合为有机的整体,满足客户的可视化需要。借助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开放、灵活的优势,施耐德电气可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完整价值链解决方案,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持续发展决策工具,打造可视化、透明化、一体化的信息流和管理平台,帮助食品饮料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获得不断降低的能耗指数及持续改进的生产效率。

记者:价值链的可视化管理方式确实是整个食品行业所缺乏的。但中国的食品饮料企业也面临着困境,一方面是食品安全要求提升,另一方面是企业成本的提高,而且还要应对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同时,中国食品饮料企业在危机面前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以最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如果企业有丰富的数据支撑将避免很多问题,也将得到公众的信任。人可能会造假,系统产生的数据置信度却非常高,如果企业的决定或结论都是可以用数字来证明,则不仅能帮助企业做出决策,在企业社会形象上也会带来巨大的益处。

关键词:高校后勤粮食保管系统建设管理措施

1做好粮食采购,控制后勤成本

高校粮食成本是决定高校食堂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人员要对粮食成本做出有效与合理的控制,针对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粮食采购问题,我们要加强成本管理理念,提高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约束,严格控制高校食堂的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优化食堂的服务流程,完善高校食堂的管理制度,从而合理控制采购过程中的贪污和浪费现象,做到维持校园内的饮食管理秩序,构建高校后勤的基础建设,保障学校内外服务的安全高效。

3加强粮食调控,落实监管措施

对粮食除了需要管理,还需要控制浪费。在高校的食堂中,可能很多学生没有节约用粮的意识,觉得购买后,吃不完就可以扔掉,从而导致了极大的浪费,对学生的经济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损失。对售饭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员工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合理售卖,而又可以让学生不浪费金钱和粮食。也可以设置梯度粮食售卖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食粮,定量的选择购买粮食的多少。对于高校学生食用粮食的管理,可以从管理者、职工、学生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管理者的管理对策落实到位,一切以经济节约和食品安全为基底,并且加强对后勤餐饮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卫生的培训,确保学生食用粮食的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节约用粮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从消费者的角度使得学生更加珍惜粮食。

4加强后勤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

加强高校后勤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高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已经逐步逼近,高校现阶段已经被社会化所影响,这就导致加强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已经很有必要。信息化建设是应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措施,也是为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措施。构建共享资源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注重后勤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调控与管理,将后勤管理工作秩序化,程序化,并且建立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体系建设,使得后勤的管理和服务走在良性轨道上。

5总结与归纳

参考文献

[1]向鹏.关于高校的后勤管理状况与分析[J].消费导刊,2013(7).

[2]许淑贞.浅谈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冯凤麟.高校后勤系统腐败问题观察与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THE END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https://www.ahjx.gov.cn/Jczwgk/show/3459843.html
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干部学院两办发文,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4-11-27 09:17:48新华社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11-27 09:17:08人民网-人民日报 增进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2024-11-27 09:16:35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引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https://www.macc1950.com/index.html
3.粮食流通新闻四是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规定粮食仓储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粮食品质达到轻度不宜存时应当及时出库,减少粮食储存损耗。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减少粮食运输损耗。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粮食储存、运输、加工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珍惜和节约粮食宣传教育;鼓励粮食经营者提高成品https://www.instrument.com.cn/zhuti/n-165915/news.html
4.2022公务员面试高分必背素材一党的十八大后,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等重要论述,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锲而不舍抓执行,全体党员干部制度意识、纪律意识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7298706678181
5.反腐倡廉个人思想汇报(五) 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举措。腐败现象的产生, 首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的腐败, 思想道德是反腐败的第一道防线, 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是提高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之策。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ij9ubse.html
6.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事关中国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厉行节约工作力度,节粮减损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储运、加工,全https://v.gdtv.cn/article/abd2f9b72056e07153395ac720fbb85a
7.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事关中国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厉行节约工作力度,节粮减损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储运、加工,全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798&si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