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反方”一种有利于科学决策的思维和论证方法走笔Essay201208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决策不科学,后果可想而知。科学决策即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求真求是的思维活动。要达到求真求是之目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决策便不会科学。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很多,如形式逻辑、辨证方法等。这里,笔者拟论说一种久已被学界忽视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增强求真求是的力度,增强考量问题的科学性,最终对于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我称之为“设置反方”。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

何谓“设置反方”?就是有意地对正方的论点提出质疑或否定,对正方的观点进行证伪。证伪对了,或部分对了,正方的观点便被推翻,或被修正;证伪错了,则更加坐实正方观点的正确性。

这种“设置反方”的方法,有论者谈到过,但解说多失于简略。其所冠的名称,有“设置对立面”、“树立对立面”、“假设对立面”等。对于前两个名称,争议较多。有学者认为,“设置对立面”的提法,容易让人误解为要在人与人之间人为地设置对立面,而且,在“左”的年代,这一提法确曾加剧过阶级斗争扩大化,所以应该摈弃不用。我认为这个见解有一定道理。为了避免误解,我拟用“设置反方”(论辩有正方和反方,借用之)一词代替“设置对立面”或“树立对立面”的提法。“假设对立面”这个提法,明确说明只是“假设”,只是一种思维和论证方法而已,而非人际斗争,所以这个提法还不错。但“设置反方”更为简洁一些,一看便知是在讲思维和论证方法,且更无人际斗争的痕迹。

从世界范围看,设置反方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式早已有之,它是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在西方思想界,很早就产生了“设立对立面”的哲学命题和思想方法,不仅哲学家有论述,欧洲中古神学更是发明了设置对立面的著名的“魔鬼辩护士”的论辩(论证)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辩证思维元素的论辩方式。那时的神学者,凡提出一种新理论,必须请另外一个人,站在反方立场提出反驳,自己再回答这些反驳,但反方反驳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除新理论,而是要使新理论一开始就能避免一些潜在的错误和不足,具有接受各种挑战和驳诘的力量,最终达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境界。这种提出反驳的人,形式上是站在神的对立面的,亦即站在“魔鬼”的立场上说话的,所以被称为“魔鬼的辩护士”。这种辩诘方法,曾对西方学术发展起过不小的促进作用。现今通行于学术界的验证理论之正误的方法——“证伪法”,其渊源便与此不无联系。神学,我们当然不取,但这种具有辩证思维元素的辩驳论证方法,的确值得参考借鉴。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成果。

当今世界名牌大学如美国的名校,有一种研讨课(seminar),你提出一个论点、摆出一堆论据后,教授就引导同学拼命提问,想尽办法对这个论点“证伪”,让你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说”边界,使论点越发精确。越好的研讨课,诘问就越无情,而结果也就使你的论点越发精确。

实际上,中国古代朝廷设立的专门提意见的谏官,也具有一定的“魔鬼的辩护士”的身份。制度规定,谏官可以直言君王的过失,言者无罪。设置这项制度,是从反面为皇朝永固做修补工作。

“设置反方”是有利于科学决策的论证方法

为使一项决策科学无误,一般总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这种研究对于决策的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仅用这种方法所做出的决策,有时却并不很科学,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其一,决策者的决策思路往往早已存于心中了,循着这一决策思路所做的“可行性研究”,常常就是决策者早先的那个思路。这很像是先有断案结论,再去找证据;先有史学观点,再去找史料来证明。其二,由于没有反方的质疑,此种研究容易形成“一定可行”、“必须可行”的心理惯性。结果,支持正方观点的材料、论据被充分选取,反方的观点和论据则被忽视甚至被有意遮蔽。

“偏听则暗”,这样的“可行性研究”,实际上科学含量并不高。所谓“可行”,有时实际是不可行的,一行便漏洞百出。这种事例多得很。这种情况说明:决策,光靠“可行性研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另外一种反向研究——“不可行性研究”。这一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是长期以来被许多决策者忽略了的。

如果用正方和反方来譬喻这两类研究,那么,“可行性研究”是正方,“不可行性研究”是反方。决策,应该主动“设置反方”。“设置反方”,不仅要进行决策的“不可行性研究”,还应兼听和尊重一切与决策有关的不同意见,包括所谓“异质思维”。

反方,是有意地站在正方亦即“可行性”的对立面的。它的任务是对“可行性”进行严格的审察,做批评性、否定性的思考,提出诘问,提出证伪的论据,乃至提出“可行性”实为不可行。经过反方这一番辩驳,若是证伪成功,则“可行性”烟消云散;若是证伪失败,则证明“可行性”正确,决策没有失误。在这里,反方的作用,一是“堵漏”,避免决策失误(这是一种纠错机制);二是使原本正确的决策得到更加科学的解说,使“可行性”更加坐实,无懈可击。这种将正反两面放在一起让其“打架”的方法,会使决策更加周密、更加贴近实际。这是一种双保险的决策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设置反方”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

从思维上讲,“设置反方”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是尊重生活辩证法的表现。辩证法一词的本义,原指古希腊的一种辩论方法:甲主张A,乙主张B,丙综合甲乙的意见,主张C。这种方法里面包含了尊重正方、反方各自地位的意思,也含有一定的矛盾原理和“正反合”原理的元素。后来作为思想方法的辩证法,就更加讲矛盾和矛盾运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举出大量的矛盾范畴,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化合与分解、攻与守、进与退,等等。辩证法告诉我们,看事物,看问题,必须看到矛盾双方的情况,看到事物的多方多面,既要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正方,也要看到反方,要懂得矛盾运动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才有助于防止思维的片面性、绝对化、简单化和僵化。所谓“设置反方”,实际就是自觉地将客观存在的反面情况、反方论点和论据凸显出来。

作为哲学命题,毛泽东强调了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思想和辩证方法。他说:什么事情都要提出两个办法来比较,这才是辩证法。不然就是形而上学。

从领导方法和决策方法上讲,他认为,自觉地设置对立面,可以有比较,有辩论,可以防止片面性。他说:铁路选线、工厂选厂址、三峡选坝址,都有几个方案。他批评一些同志“不懂得比较法,不懂得树立对立面”。他还说:把问题提出来,就暴露了对立面。尊重唯物论、辩证法的人,是提倡争论,听取对立面的意见的。他还对人说:我自己就是个对立面,自己常跟自己打架,有时上半夜想不通,下半夜就想通了。毛泽东是位辩证法大师,他能娴熟地把握生活辩证法,他强调“设置对立面”,是他将辩证思维运用于决策和领导方法之一例。

陈云一向重视学习和运用哲学,既力行,又力倡。他经常用“假设对立面”即设置反方的方法做出正确决策。这是他纯熟的辩证思维在决策时的表现。1987年7月17日,陈云在谈到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时说:“如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陈云:《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91—492页)假设一个对立面而引起自己思考,亦即用设置反方的方法对自己的意见证伪或证实,从而达到正确决策的目的。

曾任中央常委的姚依林曾这样谈及陈云进行决策的情况:“他(陈云)讨论问题,总是把观点最‘左’的、中间的和最右的同志找到一起,要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他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可以讲到‘左倾机会主义’的程度,也可以讲到‘右倾机会主义’的程度。他细心倾听各种各样的意见,取长补短,加以比较分析,趋利避害,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重大问题,往往是十来个人讨论若干天才定下来。在大家意见一致没有对立面的情况下,他自己往往设想若干不同的意见,让大家一条一条来驳。他这种民主作风,我体会很深刻。”(见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反映了陈云的民主作风,但更反映出陈云的辩证思维和他自觉设置反方的决策本领。

为什么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为什么把认识上“左”中右的同志都找来一起当面讨论问题?就是有意树立对立面,有意通过对立面的互相辩驳、互相补充,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假如一时没有对立的意见,也要设想出对立的意见,然后一条一条来驳,以求决策的无懈可击。

遵义会议的“反报告”,实际是对“三人团”战略的“不可行性研究”

遵义会议上一共有三个报告:正报告、副报告、反报告。正报告是博古作的,强调红军失利的客观原因;副报告是周恩来作的,强调红军失利的主观原因,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反报告是张闻天作的,也代表毛泽东和王稼祥的意见,是批评“三人团”的“左”倾军事路线的。正报告、副报告、反报告——遵义会议上形成的这种“报告格局”,一反过去只有“三人团”才有发言权(主要是李德的一言堂)的格局,实际上形成了设置反方的会议形势。这对遵义会议最终做出科学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张闻天的这个“反报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对“三人团”战略的“不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张闻天发言后,毛泽东继续批评“三人团”的“左”倾军事路线,实际是继续申说“三人团”战略的“不可行性”。正是由于遵义会议正确一方(即原掌权者的反方)对“三人团”战略说“不”的观点占了上风,才挽救了濒临绝境的红军。

尽管遵义会议的这种反报告形式不是制度性的安排,博古本人也不喜欢出现这个反报告,但实际却出现了,它是危难逼出来的,是会议自然树立起的“对立面”即反方,这个反方对于红军未来战略的科学决策,起了极端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这一科学决策,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包括张闻天、王稼祥及众多红军将领的贡献)的胜利,从论辩角度说,也证明了反方的价值,证明了毛泽东说的“树立对立面”的辩证思维的价值。就此而言,遵义会议的胜利,也是辩证法的胜利。

余话

决策过程中,谁来“设置反方”?领导者。但领导者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因人而异。“设置反方”有时是让人不舒服的。所以,肯于“设置反方”者必然是这样的人:头脑清楚、有辩证思维,懂得论证问题的规律;心胸宽广、有民主作风;对人民、对民族有高度责任心。就像陈云同志那样。我们要想建立高度科学的决策制度,“设置反方”这一环是不应缺少的。(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日报集团编委、理论周刊主任责任编辑刘墨非)

THE END
1.反驳论据反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论点的论据是虚伪的,论据被推翻,论点就站不住了。《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伊 五帝 之不同礼, 三王 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眼中钉》:“但同时也觉得他的感触太枯燥,色彩太暗淡,总有点和自己的趣味相反驳。” https://baike.sogou.com/v10716058.htm
2.行测言语理解题:反驳别人的观点言语理解是行测考试的题型,这当中查找作者的意图又是重中之重,如何准确地把握作者意图,也是考生应当掌握的技能。今天就为各位考生介绍言语理解中很重要的行文脉络——转折词引出作者意图。 其实转折词就是“但是、其实、然而、事实上”等一类的词,这类词的出现往往代表作者将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观点放在了转折后。其中有http://www.5c5u.com/gongwuyuan/74468.html
3.反驳论点是什么意思反驳论点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爱词霸权威在线词典,为您提供反驳论点的中文意思,反驳论点的用法讲解,反驳论点的读音,反驳论点的同义词,反驳论点的反义词,反驳论点的例句等英语服务。https://m.iciba.com/%E5%8F%8D%E9%A9%B3%E8%AE%BA%E7%82%B9
4.怀疑与学问(二)人教义务版教案(精选6篇)①我读出了什么?②我还想知道什么? 学情分析:学生知道的可能有本文的论点,分论点,论证的方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还想知道的如个别句子的含义,论据的作用。有些段落读不懂,如最后一段等。 (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呈现学生阅读结果,把握重点,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可能会参差不齐,但仍需板书到黑板上,体现对学生劳动成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xt3ke59.html
5.反驳什么意思(反驳的意思)2、055-79000:“伊五帝有异礼,三王亦有异乐。他们的数量自然就变了,于是就反驳了。”郭沫若《后https://edu.iask.sina.com.cn/jy/1MXpfEzzfv.html
6.反方是什么意思反方的解释是什么结构:反(半包围结构)方(独体结构) 反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在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论点的一方。[反][hao86.com好工具]正方。 网络解释: 反方 辩论时的对义题持反对意见的一方 反方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正方 反方造句 想你好像反方向的旅行目的写着回不去的曾经我背着时光和眼泪做行李逆行列车回忆太拥挤,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a837743ac9a8377/
7.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22(七十)Apriori 算法利用了所谓的反质子特性。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如果由几个元素组成的项目集没有达到最小支持度,那么所有超集(由项目集的元素组成的所有集)也没有达到最小支持度。在我们的例子中,这意味着如果牛奶和饼干项集没有达到最小支持度,那么牛奶、饼干和巧克力项集不能超过最小支持度。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43086945
8.正反论点其实,认真研究代表法就可以发现,代表法并未赋予各级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特别保护权”,也原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司法特权”。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为老百姓呐喊,为弱势群体呼吁,面临着政治风险,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代表法第三十条为人大代表增设了一道防错机制,确保他们的人身https://www.ynfzb.cn/Ynfzb/XinWen/2007068779.html
9.7种常见辩论策略和手法(不要参与无意义车轱辘,浪费时间)3、提出反论点:在不能直接证伪对方论点的情况下,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有理有据的论点。 反驳:公开表达崩溃不仅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还能让他人理解并提供支持。一些成功的人士也会公开分享他们的脆弱时刻,这反而会激励更多人勇敢面对困难。 4、抬杠:提出一个反对的观点,但提供的支持理由有限。这种策略往往并不能有效https://m.douban.com/note/863525653/
10.什么是反驳?为什么说反驳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更多“什么是反驳?为什么说反驳是论证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反驳作为一种特殊的论证,论证的全部规则都适应于反驳。() 反驳作为一种特殊的论证,论证的全部规则都适应于反驳。()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 ()A.反驳论证方式 B.反驳论点 C.反驳论证过 王安石https://www.shangxueba.cn/85L77M4M.html
11.议论文立论驳论6篇(全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说理议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立”为主体,叫做“立论”;另一种是对反面论点的驳斥,“破”为主体,叫做“驳论”。两者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1.学习立论的有关技巧。 2.熟悉运用反驳的一些基本方法。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o6l3qsa.html
12.07自考《大学语文(专)》课程完整讲义:议论文自学考试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王蒙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王蒙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简要说明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识别本文修辞手法上善用排比、反洁、设问的特点。 http://3g.exam8.com/a/46310
13.正反对比结构.ppt议论文常见的三种结构形式: 1、并列式 2、对照式 3、层进式 一、并列式的基本要求: 将一个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进行论述。 常规的结构模板为: 首段提出观点看法。 接着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 分论点一+事例+分析 分论点二+事例+分析 分论点三+事例+分析 二、对照式的基本要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106/80803299.shtm
14.学生论文陈述情况怎么写你想厅悔说服读者相信什么?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88eca7fbf5470169e8b84a7d.html
15.《普通写作学教程》(教案)(4)以反取正。 6.常用的几种运思方式: (1)拟腹稿; (2)列提纲; (3)边想边记。 二、谋篇: 1.谋篇的含义:把多段(章)恰当地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叫做谋篇。简言之,即安排文章的谋篇的篇章结构。 2.谋篇的原则与要求: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18/17/3980569_5433788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