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我国的粮食安全,无近忧、有远虑,结构性矛盾长时期难以缓解,供需紧平衡长时期难以逆转,不稳定成为常态。要始终增强风险意识,如履薄冰,持之以恒,把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

从长期看,我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给有远虑。今后若干年,按照14亿多人口、人均消费按“十三五”时期平均数匡算,我国主要农产品最低生产量为:粮食6.5亿吨以上,棉花600万吨以上,食用植物油7000万吨以上,食糖1500万吨以上,肉类9000万吨以上,水产品7000万吨以上,奶类4000万吨以上,水果2.8亿吨以上,禽蛋3100万吨以上。上述匡算,未考虑消费水平提升因素,是底线匡算。

实现上述目标,并不轻松,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逆差逐步扩大,年际在500亿美元—700亿美元之间。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占世界农产品进口额的10%左右,是第五大出口国,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5%左右。

二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进口逐步扩大,进口大于出口。粮食年际进口在1400~2200万吨之间,大豆9000万吨左右,两项合计进口量超过95%的粮食自给率。棉花、油料、食糖、肉类、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增长速度较快,有的品种增幅较大。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低于发达国家人均600公斤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2016年将我国列为“粮食保障不稳定国家”。

三是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趋紧。我国农业资源偏紧,人均耕地1.52亩,不到世界人均3.38亩的50%,城镇化使农村优质耕地持续减少,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仅占30%,水土流失面积大;人均淡水资源21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信息化、工业化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资金持续流入城市,资金瓶颈约束多年来没有缓解。

四是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升。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亩产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63%、65%、54%。2019年大豆亩产129公斤,为发达国家水平的52%。优质水稻、专用强筋弱筋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种供给缺口大。科技创新及转化较慢,近些年突破性的大成果少,农业科技推广渠道不够畅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20~30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水稻耕作为54%,农产品初加工为37.6%,丘陵山区农机化率更低。农业生产大量依赖化肥、农药投入,我国占全世界10%的耕地,使用了占25%的化肥和30%的农药,是典型的化肥、农药依赖型农业,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3%和36%,提升空间大。秸秆、畜禽粪污、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年合计超过54亿吨,许多未能及时处理或有效利用,解决面源污染、促进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发达国家很早就注意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危害,立法限制化肥、农药使用,支持鼓励使用有机肥,有机肥生产已形成产业。有专家统计,美国有机肥使用占比46%,英国57%,德国60%,澳大利亚55%,日本76%)。

五是气候变化及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粮食生产。新冠肺炎发展演变上的不确定性,使粮食国际贸易产业链、市场供应链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压力加大。

六是政策调整和完善有很大空间。在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主产区粮食调出补偿政策、粮食价格形成及调控机制、粮食收购、储备、流通、加工、减少损耗、制止浪费等方面,有很大的政策调整和完善空间,粮食法制体系不健全。

鉴于此,需要立足顶层设计,对粮食生产、收购储备、流通加工、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制止浪费、宏观调控、支持保护等作出调整,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粮食安全观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粮食安全观,作为健全粮食安全法制体系和政策的指导思想。

二是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三是明确规范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粮食安全法律规范,应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集成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保护措施,千方百计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生产者积极性,千方百计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第一,完善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均衡性财力转移支付、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完善公共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第三,提升农村金融、政策性农业保险及涉农信贷担保服务粮食产业的水平和效率。

第四,出台新的支持扶持政策。建立粮食生产风险基金,从粮食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筹措,取之于粮,用之于粮;对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给予扶持,支持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精深加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粮食补贴力度,取消“大锅饭”式的耕地种植补贴;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包括农技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机服务组织等;建立省际间粮食产销利益调节补偿机制。

第五,规范土地出让收入收益50%用于乡村振兴的要求,增量投入首先保证粮食生产。

四是明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库的有机协调机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有机协调,可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减少粮食周期性波动。

藏粮于地。确保18.65亿亩耕地、15.46亿亩永久性基本农田、10亿亩高标准农田、16.5亿亩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遏制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将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约束性指标监督考核;将全国61080万亩建设用地总规模作为约束性指标,不能突破。

藏粮于技。创新粮食优良品种培育技术、栽培技术、产后加工技术、减少损耗浪费技术,推进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质量安全。

藏粮于库。深化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建立国家粮食安全储备、企业经营性周转储备、农户自储等多元化多层次粮食储备体系;划定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底线,对储备品种、规模、地区布局统筹规划,压缩经营性周转储备,鼓励地方和大中型粮食企业增加经营性周转;明确产区储备与销区储备的功能定位,减轻主产区粮食储备财力负担。

五是明确粮食安全保障调控机制。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不能完全市场化。粮食生产受市场、自然风险双重影响,产出波动大。鉴于粮食生产的两大特征,不能多了就放,少了就统,需要建立一以贯之的稳定性政策。在产出环节,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构建价格形成与生产成本、农民收入增长挂钩机制;在产后环节,完善粮食收购、加工、流通、市场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保障制度;在进出口环节,统筹粮食产、供、销、储、进出口调控制度,国内生产与国际贸易有机协调联动,防止逆向操作。

六是明确减少粮食损耗、制止浪费的法律规范。

我国粮食在收获、运输、储存、销售、加工环节的损耗浪费率超过10%(收获环节损耗3%,加工储藏环节损耗浪费5%,餐饮环节浪费3%;中国农科院专家通过典型调查,估计肉类损耗浪费9%、蛋类3%、鲜奶及加工9%、蔬菜30%、水果16%;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全球从收获到消费的各环节,食物损耗浪费至少14%,不发达国家为20%)。按照6.5亿吨的粮食产量,10%的损耗浪费率,我国粮食总损耗浪费在6500万吨以上,如果将各环节的总损耗浪费率降至5%以下,每年可节约粮食3700万吨以上,相当于一个粮食大省产量。

减少粮食损耗制止浪费,重点考虑三个层次问题:首先,加强宣传引导和道德教育,营造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氛围,倡导文明、合理、节俭的消费方式,反对和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奢侈浪费陋习。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改进收获技术、储藏技术、加工技术等(小麦人工收割损失率为10%,机械收割损失率为3%),减少技术性、物理性损耗。在餐饮环节,推进制作标准化及规范化管理等。第三,着眼收获、储藏、流通、加工、餐饮多环节,五管齐下,全方位切入,从制度上约束。宣传引导、科技创新、制度约束全面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减少粮食损耗,制止浪费,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到实处。

七是明确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压实粮食安全省(市)长负责制。

分清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保障责任,不把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全压在中央;分清主产区粮食供给和销区消费补偿责任,不把粮食安全责任全压在主产区,销区不能无限度、无底线依赖主产区,也要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出能力,产出能力满足不了需求的,可考虑按照调入量对主产区进行资金补偿;我国有党管农村工作的传统,县级党委、政府抓乡村振兴特别是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首要之责,努力形成中央和地方、主产区和销区、政府和农民合力共保粮食安全格局。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外就有人预言,中国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历史已宣告这个预言的彻底破产。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也一定有能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吃饱向吃好、吃放心转变,不仅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THE END
1.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全球产需新格局转型导致的紧平衡状态、交易费用高企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供给能力偏低以及国际粮价告别低价时代的新形势下,从粮食生产、供给以及价格三个指标看,全球粮食安全现状并不那么乐观。 思考题:粮食安全的四大论点 1、粮食生产越顺利,粮食安全问题越得不到重视;粮食生产问题越多,粮食安全问题则越受到重视;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877626174750992394.html
2.申论写作高分经典优秀4篇(全文)题目务必震撼,题目一定要一下抓住老师的眼,最好题目就是整篇文章的鲜明论点。比方谈粮食安全问题,一定不要拟“浅谈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之我见”之类无聊又扯淡的题目,可以结合自己要写的文章的论点,拟这样的题目:“抓好粮食安全关键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科技——粮食安全的保障”“确保粮食安全还须”四个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tg6zv3z.html
3.2024年02月四川省省直机关2024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题干根据气候变暖导致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下降,得出“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结论。 A项,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且如果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不会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则由论据将无法得出题干结论,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B项,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5/6044241034010112.shtm
4.树立和坚持大食物观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论点摘编孔祥智、何欣玮撰文《筑牢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大食物观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正在向更大口径的食物安全概念扩展,但当前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的现状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对2035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的预测,可发现中国未来粮食http://www.xueshujie.net.cn/wap/content/?4038.html
5.中国科技史论文范文即在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和分配数量的同时,还要求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粮食生产和获取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上。此外,粮食安全战略也应由立足本国自给自足和向参与国际交换与竞争发展。因此,21世纪我国实施现代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及国内外市场环境进行统筹https://www.360wenmi.com/f/hj7k0vo2cncq.html
6.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开头运用名言之粮食安全4.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5.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6.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开头示范 总论点: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决不能松懈 http://m.jiangmen.offcn.com/html/2022/07/38929.html
7.2023年4月2日湖北省事业单位统考试卷《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B项:指出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预测,且预测准确度较高,说明可以通 过机器学习算法来获取有关粮食安全的数据,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搭桥,是题干论点成立的前提,当选. C项:指出机器学习算法可询问大型数据集,不明确能否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获取有关粮食安全的数 据,不是题干论点成立的前提,排除. http://exam2.32xueyuan.com/papermain/downloadPDF?type=2&id=3539029
8.郭熙提出的“三远”论是哪三远?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https://www.shuashuati.com/ti/b3dbb6f4273b4960a7a9f3c945bb0f06.html
9.20222023年海南省公考行测真题预测试题含答案20.B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论据无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考虑补充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指出许多听力受损的人都喜欢以超过80分贝的音量持续使用耳机,但未明确说明听力受损和持续高音量地使用耳机之间存在必https://www.yxfsz.com/view/1650716836206055425
1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55题目详解:最后两个句子为因果关系的设问句,一问一答揭示了文段的主旨,即“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由此可知答案为C。 解析35:答案A[解析]政治手段属于公共政策领导的范畴,不在公共政策具体执行范围内。 解析36:答案B。解析:广义的民间组织是指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外的社会中介性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2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