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引论引材料――言简提观点――意赅起(略)
本论发议论――充分承谈感想――实在转(详)
结论扣材料――照应做总结――归纳合(略)
1.“引论”就是简要引述原材料,进而明确并提出论点,同时还要注意论点和材料之间要有过渡性语句,以示衔接。例如《“青蛙实验”的启示》一文的开头:
“一只青蛙被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后奋力一跳安然逃去,却在慢慢加热的冷水锅里丢掉了性命(引材料)。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过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
又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开头:
“你看那屋檐下的青石多么平整坚硬,可是顽强的水滴一个紧跟一个砸下来,年年岁岁,毫不懈怠……后来,青石上居然留下了一排小坑……(材料),我们赞叹之余,不难想到(过渡):恒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论点)。”
“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分论点)。古人云:俭以养德(引证)。一个人如果从小大手大脚,任意抛洒粮食,而且知错不改,那他将来就很难有所作为。而好的行为习惯则使人受益终身。克勤克俭有助于人们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讲道理)。生前穿的衬衣补了又补,他并不因为自己是国家总理就挥霍浪费。他这种艰苦朴素的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在国际上也赢得了极高声誉,为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光添彩(摆事实)。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更不能浪费粮食(分论点)。我国人口多,目前尚有部分贫困人口生活仍很艰辛,而耕地每年都在减少,部分地区仅达到温饱水平。爱惜粮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摆事实,讲道理)。”
3.“结论”就是对全归纳总结,并回扣材料,进一步说明,深化主题,提出希望和要求。如《谈谈珍惜粮食》的结尾写道:
“粮食与生命同在,爱惜粮食就等于爱惜生命。青少年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