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为了讲究排场点了过多的饭菜,当你为了减肥而扔掉碗里的食物,当你忘了保质期而把冰箱里的食品扔进垃圾桶,你绝不仅仅只是浪费了粮食,还无意中成了破坏环境的帮凶。
作者:徐琦
最近一首《锄禾》爆红网络,调侃之外,也令人再次反思粮食的来之不易。这与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可说是不谋而合。
关于保护环境,我们过去常常提到一个词,是碳足迹。与之相比,耗粮足迹这个说法显得挺新鲜。仔细一琢磨,不难理解,食物从田间到餐桌,至少需要耗费土地、水、肥料和劳动力,复杂一些的还有收获、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营销等多个环节。这其中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粮食损失。有据可查的是,发达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率一般在3%以下,发展中国家在5%左右,我国则高于5%,其中农民家庭储粮损失高达8%。
而当食物被人们丢弃到成为厨余垃圾,其腐烂以及处理过程同样将造成大量碳排放。在我国,由于垃圾分类的推广仍不够深入,餐厨垃圾(一般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0%—50%)与其他垃圾混合处理,使垃圾的湿度高居不下,导致垃圾焚烧释放出二恶英的风险骤增。当然,餐桌上的剩菜剩饭可能还会流向地沟油市场,这更是那些随意浪费食物的人们始料未及的了。
所以,当你为了讲究排场点了过多的饭菜,当你为了减肥而扔掉碗里的食物,当你忘了保质期而把冰箱里的食品扔进垃圾桶,你绝不仅仅只是浪费了粮食,还无意中成了破坏环境的帮凶。
你所浪费的粮食,可能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穷家庭的一顿美味晚餐。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调查,每年有1/3的粮食约合13亿吨被白白扔掉,这已经超过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一年的粮食生产总量,估计可满足全球8.7亿饥饿人口的需求。与此同时,全世界1/7的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并且每天有超过2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据估算,我国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数量相当于两亿亩耕地的产量。你所浪费的粮食,原本还可以转化为生物质能源。近几年来,美国、欧盟国家都尝试以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换句话说,既然不能养人,何不用来养车?这样是不是才算是物尽其用?
全球粮食系统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生产远远高于消费数量的食物只会加剧对环境的压力,在这一重压下,全球超过20%的耕地、30%的森林与10%的草原正在退化;9%的淡水资源被消耗,其中70%被用于农业灌溉;农业与土地用途的变化,如砍伐森林,造成超过30%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捕捞与管理不善导致鱼类数量下降,约30%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开发。你扔掉的也许只是粮食,但也将让这么多地球宝贵的资源、环境付之东流。有多少人能在动筷前想想这些问题?或许想过了,也就不忍心再浪费了。
环境日只有一天,保护环境却应是我们每天应该自觉、自知的行动。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环保实践,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食物的态度可能对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相信他们会做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