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己设计与实施的领域教育活动,进行反思
今天我上的是中班社会性领域课程《光盘行动》。就从三个维度的活动目标来说,我觉得孩子们基本达到。就课堂整体来说,可能和大家预料的有所不同,没有想象中的趣味横生,相反地,我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和孩子们就“光盘行动”这一话题,进行了剥丝抽茧的讨论。说实话,之前的公开课我几乎不会把社会领域中幼儿的一日常规搬到公开课中,一方面是觉得很难上的出彩,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社会领域这块我是有所欠缺的。在我第一次试教里融入了绘本、音乐还有游戏,课堂形式丰富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我也上的轻松有趣。但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只是停留在不浪费食物的表层上,没有真正地与生活接轨。知道不能浪费,但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经过一次次的分析取舍与沉淀,最终完成了本节课的设计。
接下来,我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我的上课流程。
上一年度,我们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疫情”,节约粮食成了社会的一大主题,在此背景下,我园开设了“节约粮食”的专题课程,除了课堂教育外,也要求家长身体力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节俭精神”,经过大家的努力,孩子们对节约粮食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我通过图片引出“光盘行动”这一话题。
接着,我通过三张“光盘行动”中存在问题的图片引发讨论,孩子们发现浪费食物主要有以下原因构成:1、没有根据自身的进餐量按需取食;2、不好的进餐习惯;3、挑食。
在这个现象的基础上,我以食堂阿姨为媒介,带领孩子们走进食堂,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调动大量的真实情境,充分感受厨房工作人员在食物制作过程中的辛苦,激发孩子们对食物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达成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评价课堂本环节中孩子的课堂效果及教学方式。)
体验劳动与食物的关系后,结合此前展示的“浪费现象”图片,进而讨论不浪费食物的好办法。(说说课堂中孩子们提出的好办法:吃不完,打包走;吃多少,拿多少;吃不下,储存好的方法)让孩子在诉说中实现活动的能力目标。同时联系生活经验,拓展更多不浪费食物的方法,让不浪费食物的行为具体化。
总之,此次活动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让中班的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体验成人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在丰裕的生活中感受珍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