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物资慢慢丰富起来,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逐步缩小,粮食产量显著增长,但直到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制度才正式取消。说起这段历史,赵大爷语重心长,“在物资供给不足的年代,凭票买粮,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10个人只有5个人的口粮,大家就平均分,都节衣缩食、共渡难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这种美德是每位党员干部的义务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自觉把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思想上,树牢“勤俭节约”的观念要到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毋庸讳言,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所表现的,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大意义与重要责任,才能在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地践行、传播。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当好勤俭节约的“领头雁”,树牢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节俭意识。反观当下,不少党员干部的思想已然蒙上“奢侈”的灰尘,盲目追求“面子消费”,处处以“攀比奢华”为荣,时时以“朴实节俭”为耻,浪费“百姓的粮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反对铺张浪费”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从思想上、意识上自觉抵制奢靡浪费、腐化堕落不正之风,常怀“饱时不忘饿时饥”的观念,扫去思想“尘埃”,对“浪费”按下“终止键”。
行动上,立牢“勤俭节约”的标杆要到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必须在行动上立牢勤俭节约的“风向标”,以上率下,由己出发。“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被子上42个补丁,褥子上36个补丁,衣服袜子总是缝缝补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俭二字,擦亮了党员干部勤俭的底色。对党员干部自身而言,尤其是在餐饮、办公用品、日常购物等消费面前,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细节上,经受得起“勤俭节约”的检验要到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不注重从细微处筑牢勤俭意识,下班不关电脑和空调、未改好的文件随意打印、追求吃喝精致化、住宿豪华化等等,都是浪费可耻的行为。党员干部必须警觉铺张浪费,必须清醒地记住我国还有43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困苦,我们还在众志成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我们还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必须当好“领头雁”,厉行勤俭节约从细微处起、从经常严起,用实际行动引领“勤俭为荣”的时代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