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60目标”下60位资本市场参与者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本报记者李正贾丽
见习记者郭冀川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围绕“助力‘30·60目标’,践行低碳生活”这一话题,采访了包括行业分析人士、上市公司高管、基金经理、A股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等60位资本市场参与者,看看他们在吃、喝、出行、娱乐、投资等五个方面怎么做,怎么说。
吃:少外卖
自备餐具人造肉轻食
民以食为天,随着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吃”的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
家住北京的孙先生是一位精算师,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他越来越喜欢自己提前做好午饭,带去公司以减少吃外卖的次数。此次受访者中还有5位明确表示,自己正在减少吃外卖的频率。
“我认为自己做饭比较健康,而且这样也可以减少外卖送餐过程中的多余包装,以及消耗的人力和能源。”孙先生说。
金睿天甲影业副董事长莫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外出就餐时,会自带餐具甚至饭盒,减少打包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
有多年股市投资经验的北京市民张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优先选用可降解塑料餐具,并尽量降低包装污染,减少包装袋、包装盒的使用量。
同样有多年股市投资经验的家住北京的市民刘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居家饮食通常以清淡、健康为主,经常做一些轻食。
“如果未来人造肉能够得到普及,就算价格稍微贵一些,我也会选择购买。”刘先生说。
喝:鲜榨果汁自带水杯
对于“喝”的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正在快速减少饮料的日常摄入量,而以喝水或鲜榨果汁代替,这其中不仅是对健康的考虑,更是为了减少生活中“碳”排放。
家住北京的刘丽是一位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已经做到了少喝甚至不喝饮料,做到以喝水或鲜榨果汁为主,同时,她表示,自己会经常随身携带水杯以减少饮料瓶、饮料杯等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财经媒体工作的李悦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近十分流行自带咖啡杯去店里买饮料,自己也十分推崇这一做法。
可见,随着低碳健康生活逐渐深入人心,环保与健康的理念正在逐步被一点一滴践行。
出行:公共交通共享单车
新能源汽车拼车
在出行方面,被投资者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公共交通。
包括刘丽、李悦豪、刘先生在内的多位受访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出行时会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同时,《证券日报》记者将受访者的回复进行梳理后注意到,如果路程在1公里,大部分受访者会倾向选择徒步,1公里-3公里,会选择共享单车。
平安建设高级业务经理张仕元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已经有意识的在使用共享单车及电动汽车,代替交通环节中的化石能源消耗。
孙先生则表示,在外出时通常会采用步行或者骑单车,如果一定要开车出行,也尽量多带些同行人员共同前往,尽量都坐在一辆车里,降低碳排放。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受访者的认可。
家住北京的资深股民赵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目前在申请北京新能源汽车牌照,除了限号政策的考虑外,还有就是使用方面的考量,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比燃油车更低,会更有竞争力。
有车一族吴先生是一位智能制造业从业者,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家里已经购买了新能源汽车,除了因为北京的车辆和出行政策考虑外,他很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目前的生产工艺与燃油车持平甚至已经超过。而且由于自己家有车位可以充电,所以使用上十分方便。”
“虽然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还较为模糊,但已经呈现出需求端倒逼生产端,如低碳旅游、绿色出行和绿色家电等,低能耗、低排放不仅是政策趋势,也正在成为消费趋势。”付一夫说。
娱乐:少设施
近自然室内健身
在日常娱乐方面,有5位受访者明确表示,更喜欢参与到徒步、登山等户外低碳娱乐项目当中,而对于大型的娱乐设施正在逐渐失去兴趣。
孙先生表示,自己计划到旅游景点游玩时,通常会提前采用网上订票的方式购票,在景区也会做好垃圾分类,对产生的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处理。
同时,有几位受访者表示,已经把植树作为了自己的娱乐项目之一。
刘先生表示,自己每年都会参加公司组织植树活动,尽可能参加和组织一些徒步爬山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
此外,选择室内健身项目作为娱乐活动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
北京匀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现在日常娱乐方式上主要以游泳、打篮球为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实现“30·60目标”,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出于全社会低碳转型需要,居民正在形成绿色低碳消费习惯,因此在医疗、健康娱乐、托幼养老等领域的低碳需求也值得挖掘,特别是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会孕育更多的低碳产业需求。
投资:长期投资重研发
新材料新能源
关于资本市场上低碳方面的投资,受访者的思路主要围绕新材料的研发、注重低碳产品或技术研发的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领域为主。
金融科技专家、阿里云MVP马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可以先对碳中和产业进行整体调研,同时跟进国家对于“30·60目标”的具体落地方案与计划,提升认知水平以把握未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我个人比较看好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及对于节能减排有奇效的云计算产业。”马超说。
周锡冰表示,在投资方面,个人倾向投资在一些专业化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上,尤其是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