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食物的现象范例6篇

粮食浪费和短缺现象同时存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就全球范围来看,粮食是短缺的。由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像非洲等一些不适宜种粮食的国家和地区,挨饿的人不在少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年度报告,2010年全球饥饿人口为9.25亿,世界上每7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挨饿。美军占领期间的伊拉克,由于当地食物严重短缺,联合国不得不推出“石油换食品”计划。

2011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曾刊登这样一则消息: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2012年7月3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表示,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量达250亿公斤,损失率超过8%,而蔬菜损失率则超过20%,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损失率。专家推算,我国每年农产品损失折合经济损失超3000亿元,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产出。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发表过一份报告,汇集了有关美国粮食消费的各类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美国人每年扔掉的农产品、肉类、海产、奶类等可食用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40%。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3600万吨食物被送往垃圾填埋场。该报告还表示,美国目前的粮食浪费程度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50%,而且涉及粮食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比如在生产环节,农场主有时因为粮食价格偏低,甚至抵不上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宁肯让农作物烂在地里。很多蔬菜、水果只是由于外观上的瑕疵或者不符合市场要求而被丢弃。有农场主表示,他丢弃的黄瓜中有约75%是可以安全食用的。而粮食浪费最严重的环节是终端的消费环节,包括超市、食品店铺和家庭。很多超市和家庭过度囤积各类食品,导致每年有150亿美元的蔬菜水果最后被扔掉。

日本农林水产省曾对个别城市的粮食浪费现象进行过调查,并推算出日本普通家庭每年共要扔掉剩余饭菜大约340万吨。当年日本全国一年的食品供应量为6468万吨。也就是说,其中有大约5.2%的食品被浪费掉了。

在英国、德国等国,当个垃圾箱人已经成为青年中的一种时尚。他们在垃圾箱里捡吃的,并非完全因为没有钱,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社会上的浪费现象表示抗议。据统计,在英国,每天有700万片面包,440万个苹果、160万根香蕉、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55万只鸡、30万包土豆片和44万份熟食被人们丢弃,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食品还没有变质,甚至还没有动过就被扔掉了。英国人每年浪费的食品价值超过100亿英镑。德国居民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者部分仍可食用的食品价值高达2160万欧元,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扔掉235欧元,也就是将近2000元人民币。在德国每年被当作垃圾处理掉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浪费食物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甲烷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也破坏了环境。

粮食浪费现象成因分析

粮食浪费现象之所以难以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道德层面的原因。勤俭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则是人的劣根性。强调要珍惜粮食应该是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共同点。否则,在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获取食物能力有限的漫长岁月里,浪费粮食的民族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在基督教文明中,人们在正餐就餐前都要祷告,甚至专门设立感恩节,来感谢上帝赐予人们食物。传统美德的培育,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和坚持,而劣根性则近乎人的天性。对于个人来说,要克服自身存在的劣根性谈何容易。

勤俭节约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可是浪费粮食的现象自古就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朗朗上口的唐诗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反过来推想,这首诗一定是诗人在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后有感而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路有冻死骨”说明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粮食是不足的,而“朱门酒肉臭”则反证了当时社会上粮食浪费现象的存在,二者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反差。

二是经济学层面的原因。价格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信号和调节机制。现代经济学没有浪费的概念,只有效率的概念。价格决定了一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价格越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越高。要使人们节约粮食,提高粮食价格比苦口婆心的道义劝说更加有效。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浪费粮食的现象自然就少了;在吃不饱饭的人群中,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必然罕见。跟收入相比粮价过于便宜的话,一些消费者自然就对粮食不太珍惜,甚至粮食生产、经营者都会漠视粮食浪费现象。为了抑制粮食浪费,要允许粮价合理上涨,让粮食消费者在收入提高的同时负担一部分不断上升的种粮成本。同时,这也会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促使粮食生产、经营和消费者都来珍惜粮食。

我国粮食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及对策

概括起来,粮食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存在于三个环节。

二是在集体食堂环节。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集体食堂,粮食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据推算,每年至少倒掉可养活3000万人的食物。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教授根据对北京数个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1/3。如果按照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每年大学生们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三是在家庭饮食环节。此环节的浪费大都是因为物质丰富后,粮食相对没有那么金贵了,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么精打细算过日子了。为了图省事,很多家庭常常一次性购买几天甚至一周的食物,有时吃不完又快要过期了的食物只有一扔了事,一点也不心疼。

粮食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治理起来并非易事。通过立法来解决的话,立法目的当然是明确的,可是执法方式、执法手段都会成问题,执法效果也将会很差。因此,最终还得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活动入手。一是重点加强对少年儿童的节粮教育。使其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将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情况作为常识编入中小学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自觉珍惜每一粒粮食。二是广泛开展节粮宣传活动。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紧迫性,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浪费现象。要移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减少食品的不合理消费,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我国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浪费现象及对策

我国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种子消耗偏大。由于制种技术落后等原因,种子发芽率不高,造成用种量过大。因此,要加大种子研发和培育投入,确保粮食生产者能够使用优质种子。

(二)收获环节损耗惊人。由于收割机械设备质量不佳、收割方式粗疏、小规模生产以及粮食干燥基本依靠露天等原因造成的粮食损耗不容忽视。而且,由于粮食连年丰收,过去“精收细打,颗粒归仓”的观念逐渐淡薄。秋收时很难看到在田间拾麦穗、稻穗的人。新华社记者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部分农村采访时看到,对散落在田间地头、俯身可拾的一粒粒大豆,农民却不屑一顾。有人说:“谁稀罕捡这个?现在出去打工一天100多块,捡这点豆子值几个钱?”四川省政协曾对农民“为什么种粮”进行深入调研,多数农民的答案是“自食、备荒”,只有10.9%的农户愿意扩大种植面积,更有30.9%的农户说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因此,加大研发力度,制造出高质量的农机、农具,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可以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浪费。

(三)储藏环节损失严重。我国粮食储藏环节损失的大头不是国家和地方储备粮企业,而是占据粮食储藏半壁江山的农户。一方面因为粮价偏低,农户不愿意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粮仓,而现有的储粮设施非常简陋,农户自身也缺乏科学的储藏技术,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极易遭受虫、鼠、霉的侵害。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存质量。要努力推广温控气控储存、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机械通风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在做好国家和地方储备粮企业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的同时,针对农户储粮分散、面广、装具落后等特点,进一步普及科学储粮知识,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扩大农户储粮减损试点规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装具、新技术,帮助农户建设标准化粮仓,改善农户储粮条件,降低储粮损耗。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變、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约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1.5亿到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起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6192.0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1.88倍,湖北省的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除造成资源损失外,粮食浪费还会恶化城市环境。主要由米、面、肉、油等构成的餐饮垃圾,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极易腐烂,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又成为水土污染源,还是大气污染和苍蝇孳生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成为“垃圾猪”,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利用生活垃圾炼出的“地沟油”,成为居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资源變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變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交通方便的平原粮食主产区,可以积极探索农村集约化储粮途径,包括建立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储存服务,国有粮食企业可提供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国有粮食企业还可开展“两代一换”服务,即代农民储粮、代农民加工和兑换服务。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关键词:自助餐厅;消费者;浪费行为;罚款

自助餐以其节约、方便、安全、卫生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一些消费者在用餐时有意或无意的浪费行为却让以“节约为本”的自助餐变了味。为了杜绝浪费,降低经营成本,自助餐店的经营者通过张贴标语、提示便签、广播提示、限时消费等方法对消费者可能出现浪费行为,不断进行提醒、监督,对消费者实际造成的食物浪费行为则采取罚款的方法进行警戒和惩罚。本文主要探讨了浪费是不可避免的吗,自助餐厅对消费者的浪费行为进行罚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自助餐厅有效地遏制消费者的浪费行为。

一、自助餐消费中出现浪费现象的原因

二、自助餐厅没有罚款权

三、解决自助餐消费者浪费问题的对策

解决浪费问题既需要消费者进行道德方面的自我约束,又需要法律方面的制约。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浪费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的浪费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从根本上说,解决浪费问题需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增强公民的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1.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改革开放后,由于学校教育不断呈现出功利化和工具化的趋势,家庭教育的功能和责任不断向学校和社会转移,家庭道德教育功能弱化,勤俭节约这种美德的教育与培养逐渐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社会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恰恰说明了勤俭节约美德的缺失。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良好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通过教育而不断进行自觉修养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不断转化的过程,最终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培养公民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家庭要把弘扬和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良好的家风进行传承。

2.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浪费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了公民道德意识的欠缺,另一方面说明了公民法律意识的缺乏。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首先,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以法律知识的教育为基础,没有法律知识的教育就谈不上法律意识的培养。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法律知识教育,以学校的政治课教学为主要渠道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学校要和当地司法机关进行共建,邀请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普法教育。在社会上,各级司法机关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创造性地做好辖区内的普法工作,进行法律扫盲。其次,要培养法律思维。在学校教育中,以案说法,培养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上,司法机关在普法教育中要创造性地培养公民的法律思维,养成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分析自己行为的思维习惯。第三,要把法律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只有把法律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从内外两个方面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减少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3.自助餐厅经营者要依法规范和完善经营策略自助餐经营者要依法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针对消费者浪费行为的防范措施,取消对造成浪费的消费者的罚款规定,依法收取造成浪费的消费者的“违约”金。

作者:于晓航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引文注释:

节约日常工作,班主任定期在班上对学生进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讲活动。食堂与课堂相结合,切实贯彻落实我校食堂厉行节约各项工作任务。

2、校园内积极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认识。同时学校制作电子屏标语滚动宣传、学生制作手抄报等形式提醒全校师生员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我们的素质和境界。反对浪费,切实践行好好“光盘行动”工作。

3、学校食堂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我校食堂食品属于定点采购,主食每周采购一次,副食一天采购一次。存储、加工都有严格的分工,生进熟出一条线,每个环节都由专人把关。每周食物均按量采购,以保障食物的新鲜度,最大化的减少浪费程度。食堂管理员定期会对食堂炊事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增强炊事人员节约意识。在食物方面。食堂每周针对学生的人数,烹饪适量的饭菜,在打饭打菜方面,食堂工作人员按高低班级每桌人数进行分餐,尽量让学生吃饱吃好,且不浪费。但是仍避免不了部分学生吃不完浪费的现象,这些剩下的饭菜每餐都会及时的处理。剩菜、剩饭、废弃油脂的去向每天都有专人管理和记录。

4、营养改善计划管理

我校在营养改善计划方面,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及细则,学校食堂管理员也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执行。我校实行食堂供餐模式。属全寄宿学生,每天早中晚进行供餐,食堂管理员及炊事人员每天进行营养搭配,每餐俩荤菜,鸡蛋、肉类,新鲜蔬菜、馒头、包子、米饭,营养还是比较均衡的,同时能够避免因菜数过多造成的浪费。每周由营养餐管理员及炊事员做好食物采购计划,然后把计划报给采购按计划需求合理进行配送货物。

5、加强多方监督机制

我校食堂监督机制仍需要继续完善,带班领导,值周老师应加强对浪费行为的监督,选出学生志愿者,协助值周老师进行管理。同时利用好家校通,力求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家校联动,严格监督学校师生员工的浪费行为。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将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减少到最低,最大化的减少浪费。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

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

网友自发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餐具的“光盘行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

一起向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一股"光盘"热潮

我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

这也是在为我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

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你随意的对剩菜剩饭的倒掉,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

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变,

更需要为制止过度的公款吃喝树立起“防火墙”。

起因:微博的力量

“光盘行动”——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2013年1月16首先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的支持,1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该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事实上,在正式命名为“光盘行动”之前,他已经持续一年多在腾讯微博上拍照发微博,持续地呼吁和倡导吃光盘中餐、不浪费食物。

徐霞客发起这一活动之后,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蔡奇(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王郁松(网络宣传处副处长)、刘五一(河南新郑市副市长)等都转播支持。

2013年1月20日,就内参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开始展开专题宣传。

现实:惊人的数据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据了解,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在制订《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

光盘:民众的责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儿时就已经朗朗上口,然而,念于口却未记于心,学生食堂的浪费现象仍然极为严重。记者在走访杭州某大学学生食堂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剩饭的毛病。一个长相清秀的女生买来的饭菜没吃几口,便抱怨没胃口,顺手就把一大餐盘饭菜倒进了剩饭桶里。短短40分钟之内,剩饭剩菜就已堆积如山。

记者从食堂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该食堂平均每天都会运出10大桶左右的剩饭。早餐时段,有些学生甚至会把丝毫未动的馒头或鸡蛋直接扔进剩饭桶。记者接连走了好几所高校,情况大致相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餐桌浪费”现象,表面看似是饭菜质量或者学生品质问题,可当一种不良习惯席卷全国之时,则不能不引起人们更多的反思。

THE END
1.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雨法有据#来自陇南宕昌县法院【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 #雨法有据# 第三十一期】你是否有见过浪费食物的现象?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的优良传统。那么,餐馆或外卖可以实行捆绑超量点餐吗?制作和发布“大胃王”吃播视频会受到处罚吗?食品生产商、餐饮店和消费者都应该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反食品浪费法##节约粮食# (https://weibo.com/3917485713/MEESs4MPE
2.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雨”法有据你是否有见过浪费食物的现象?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的优良传统。那么,餐馆或外卖可以实行捆绑超量点餐吗?制作和发布“大胃王”吃播视频会受到处罚吗?食品生产商、餐饮店和消费者都应该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 原标题:《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 “雨”法有据》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108197
3.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雨法有据第三十一期餐馆新浪财经【哪些食品浪费行为是违法的?|#雨法有据#第三十一期】你是否有见过浪费食物的现象?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的优良传统。那么,餐馆或外卖可以实行捆绑超量点餐吗?制作和发布“大胃王”吃播视频会受到处罚吗?食品生产商、餐饮店和消费者都应该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反食品浪费法##节约粮食#(策划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9/doc-imyrzchx2507835.shtml
4.什么是食品浪费?哪些行为将受到惩处?一起来看!市场监管局食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包括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食物。 什么是“食品浪费”? 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 哪些行为将受到惩处? http://www.gutian.gov.cn/hdjl/hdjlzsk/scjgj/202305/t20230531_1763103.htm
5.食堂饭菜浪费问题9篇(全文)在调查中发现,后勤部门对于学生浪费的行为熟视无睹,任由学生浪费而不加以制止,造成学生肆意浪费。学校应加强管理,在每个食堂饭菜回收处派人员督察,对于浪费朗视的同学家进行说服教育,并且记录在浪费名单中,对于长期浪费或浪费次数过的的同学进行惩罚。食堂应该配合学校的工作队学生进行监督教育。食堂没有剩菜打包的做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4gkd5ce.html
6.校园食物浪费现象(精选6篇)校园浪费现象包括用水浪费、用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其中最令人惊心的是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学校浪费现象有多严重,看看摆在食堂里的泔水桶就知道了。 据调查,有77%的同学经常不把饭吃完,有些同学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当我们上前去询问他们为什么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soeygim.html
7.浪费食物成了一种光荣的行为?将饭菜吃得一干二净竟被认为是太穷我看着旁边桌子上还没吃完的食物,心里不免一阵疼惜。妹妹一脸羡慕,她一直希望自己能过高品质的生活。她说:“有钱人家的女孩子就是好,吃东西图个舒服,从不考虑钱,也不考虑浪费。”而我是一个比较粗糙的人,高品质啥的我不知道。富养的女孩子跟穷养的确实有差距,但是浪费食物的行为我是看不惯。 https://www.jianshu.com/p/299428b4052e
8.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制止食物浪费行为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基于2009年数据估算,因损耗和浪费所造成的食物损失量高达13亿吨,约占当年全球食物总产量的32%,造成高达75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粮农组织在2020年发布的《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中认为,全球约14%的粮食在零售环节之前被损失掉。世界每天仍有超过8.2亿人挨饿,而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https://www.meipian.cn/3fx3dkgz
9.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如何以法律手段约束餐饮浪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指出,我国国情已经无法支撑这种挥霍式的食物消费方式。建立以节俭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模式,势在必行。 缺乏有效刚性制度约束 为了有效约束餐饮浪费行为,多年来,一直有立法的呼声和举措。 https://m.jnnews.tv/p/773006.html
10.餐桌浪费大盘点:如何减少食物浪费,走向可持续生活存储不当则可能与生活方式、习惯有关,以及对食物保存知识的不足。此外,个人偏好特定食物可能受到文化传统、宣传广告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过度消费和浪费。因此,要想有效解决餐桌浪费问题,除了采取实际的措施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引导人们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50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