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19年小学生广播稿的资料,快来看一看吧!
2019年小学生广播稿一
勤俭,立国之本也。古人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隐匿在人们细小繁琐的日常行为之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勤俭,也是对悠悠深远的传统的敬爱与传承。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齐家”之言训;诸葛亮则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德行”之道;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把“厉行节俭,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方针。勤俭,已成为现代人们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当前社会风气远不如建国初期。“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物质水平的显著提高像催化剂,将纸醉金迷、畸形消费慢慢显露了出来,大摆宴席,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过度包装、刻意美化的浪费破坏资源;露阔显富,盲目攀比的奢侈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自来水的“细水长流”,照明器具的“彻夜不眠”等现象却越少有人关心。这些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并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将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全力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成。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是一个要永远倡导的精神,无勤俭国家难荣昌,无勤俭社会难进取,无勤俭民族难自立。勤俭节约,不仅仅是空口无凭,更应该是深入人心的文化精髓,是每个中国人的素质道德体现,是传统美德的千古流芳。
2019年小学生广播稿二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勤俭节约就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一个勤俭节约的人是勤于思考的,也是善于制定计划。如果你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那么就意味着你具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的品德修养正在逐步提高。成有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元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一块橡皮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勤俭节约的精神渗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记住: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让节约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美德!
2019年小学生广播稿三
节约,是老师长辈口中从小听到大的尊尊教诲;勤俭,是各类书籍里名占一席的坚定信条。小到身边亲友的一句叮咛嘱咐,大到国家领导人发表言论,都少不了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齐家之首,治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优秀品德。人生在世,我们决不能不勤俭,就如同百尺危楼不能没有地基,滚滚江河不能没有堤坝。
我们常以为勤俭就是节约吃穿用度,生活清贫简朴,但实际上,勤与俭是分不开的。勤是俭的基础,俭是勤的发展。如若不节约,钱财从手中流水般涌进又淌出,最后自是一无所有;可若不勤,未有财产,这时的俭就变成了捉襟见肘,短于生计。我们只有勤俭结合,守住我们辛苦挣来的成果,才是真正做到了勤俭。
不行勤俭,其害甚多。“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出自白居易之口的这句诗,千年之后仍是应当奉为圭臬的真理。这世上有多少人,前半生花天酒地,肆意挥霍钱财吃穿,最后落得衣衫褴褛、流落街头的下场。他们不是没有安身立命的能力,而是没有勤俭节约的品质。另一方面,不勤俭不仅是使自己走向毁灭的原因,还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放眼世界,西部非洲的尼日尔灾旱不断,农业严重歉收,这个拥有近1200万人口的国家有250万人陷入严重饥荒,且如若得不到紧急援救,将会有多达15万的儿童饿死;而晚清宫廷在饮食上可谓是极致奢侈,太后用膳每顿要排满一百道菜品,菜品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绝对出自大厨之手,一餐结束,就将剩菜剩饭全部倒掉。有多少人因饥饿而死去,有多少人却动辄筵席摆上几十桌,吃不完便扔掉;有多少人生活在偏远山区,条件落后,夜晚只能秉烛读书,有多少人却让房间里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勤俭,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维护,爱心的一种体现。
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应当把勤俭作为国法家规,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加应该践行勤俭,从小事做起。因此,一年七班团支部在此对大家发出号召在学校,吃饭时做到“光盘”,对于学习用品演算纸应该反正面使用,学习用具最好用完再买,或者有需要的才购买;关于用水,不用水时要关掉水龙头;在家中使用节能灯,随时变废为宝,废纸箱,报纸可以卖钱;循环使用一次性物品,不以各种向家长索要不必要的钱,不买不必要的东西;走进社会我们应随身带环保袋,我们更要牢记勤俭,将正能量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微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朱元璋四菜一汤的治国之道;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季文子简家伤民的贤臣之行;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周恩来廉洁奉公的伟人之风。勤俭节约是中华之美德,民族之风范。让我们携手并进,将勤俭节约力行到底,让此等美德发扬光大!
2019年小学生广播稿四
人情味是甜的,十分珍贵,其实,人情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性,表现为一种真实的情义。今天,礼尚往来成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亲朋好友都会相聚一堂,品味的不是酒肉,而是难以磨灭的人情,正是在温情脉脉的人情往来中,人们进行着情感传递,构建稳固的社会关系,进而满足日常的互助需求。然而,人情债却是苦的、咸的、辣的、怪的。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距离远近划分亲疏,而变味的人情交往,则仿佛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人情旋涡”,甚至变成一种敛财手段,简单化成一种价格,使这种“人情旋涡”越旋越大,越旋越快,人情债层层加码,越来越多的人不堪重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一边渴望人间温情,一边抱怨人情寡淡,这样的现象恰恰在呼唤人情味的回归,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间划出一条线,在社会上形成鲜明导向,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农村一些地方的不良风气,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对天价人情、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最该讲的人情不是酒宴礼金,而是以心相交。让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风尚中健步如飞。
整无事酒,奢侈浪费等陋习不仅与中央“八项规定”背道而驰,与贯彻落实县委、县府关于作风建设和无事酒治理的各项要求、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市民正常的生活,社会反映强烈,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要严格按照“八个严禁、十二不准”要求,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送礼、不帮忙,不举办、不吃酒,不参加各种宴请活动,相互监督,大胆举报,号召全社会共兴节俭风尚,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无事酒泛滥成灾,给村民带来了巨大压力。精准脱贫期间,部分家庭人情占到全家桶支出的40%,特殊情况搞达60%,发展没有盼头,贫困户家庭的收入大部分还了人情债,更显内动力不足。禁止操办无事酒,减少村民的经济压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莫让无事酒,坏了人情味。说起无事酒,有苦说不出;听说无事酒,万般又难受。参与无事酒,更害亲和友,吃了无事酒,错过挣钱工,想整酒敛财不可取,发展才是硬道理。若整无事酒,就是不怕丑,莫说送人情,走都难得走。你整酒我整酒,整来整去整自己,人情自己送,酒菜挨家吃。无事酒村民怕,当面恭喜背后骂。几年不见人,返乡就整酒,你说丑不丑。整治无事酒,喜了乡邻好了友,不整无事酒,少背人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