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损失和浪费是全球性问题,减少食物浪费是提高食物系统可持续性、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2.3中,设定了到2030年全球人均零售后阶段食物浪费减半和减少零售前粮食损失的目标。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制止餐饮领域食品浪费,倡导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倡导社会文明、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多次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为推动反食品浪费法制化,大力遏制食物浪费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系列法规条例的出台,不仅标志着中国基本建立了制止食物浪费的法制框架并进入依法治理食物浪费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食物浪费研究正式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与“碳达峰”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足迹、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