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家训名言(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家训名言
1、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2、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文贤文》
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4、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
6、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7、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
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文贤文》
10、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
11、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泰勒
12、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文贤文》
13、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14、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5、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16、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1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增广贤文》
18、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19、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20、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21、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22、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明刘基
23、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2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5、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文贤文》
26、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27、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鲁迅
28、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增广贤文》
29、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陈毅《示儿女》
30、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31、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文贤文》
32、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约马可福音》
33、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3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35、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36、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文贤文》
37、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38、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39、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文贤文》
40、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叶甫图申科
41、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4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43、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4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文贤文》
4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名人家风家训格言
1.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4.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5.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6.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7.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10.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
11.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12.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14.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15.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16.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17.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18.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9.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20.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21.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22.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23.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24.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25.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26.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27.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28.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29.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30.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3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32.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33.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3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3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6.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37.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9.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40.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4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42.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43.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44.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45.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4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9.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50.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你知道周海婴是谁吗周海婴于本月初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一九五二年,周海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念无线电专业,他曾做过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
假如周海婴不是鲁迅的儿子,尽管也曾是个高级干部,但山外山,官外官,在权力圈里又算是老几况且人去茶凉,在人海里只是一朶微澜。命运与头戴闪烁光环的鲁迅拉在一起,周海婴才名传四海,身负宣扬鲁迅精神的使命,谦逊温和的他,一生却过得实实在在,低调平稳,逝世后得到了好评。
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病重时,在散文《死》的篇末写下遗嘱,其中第五点是对当时七岁的周海婴的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没有成为文学家或美术家,却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他说自己是在好比磁场的“人场”中长大,被“人场”控制着,“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他被事事与鲁迅联系着,为了维护先人的光环,他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不得越界,谨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从鲁迅的遗训,想及诗人陆游的家训。为什么是陆游呢因为都是爱国和伟大的文学家。陆游家训,由四十多岁开始写,一直到八十余岁在不断增补,共二十六则。其中陆游的训示有“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与鲁迅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同时代的同工异曲,一个叮嘱不做空头文学家美术家,做小事情普通工作谋生好了;一个嘱咐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做坏事。俱见务实作风和文化人高尙操守。
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数量庞大的家书中,曾有出版社选辑成家训专集。曾国藩的家训在家族教化中颇能起作用。他的小女儿曾纪芬嫁入湖南衡阳发达数百年的巨家望族聂家,所生的第四子聂其杰,曾留学美国,回国后致力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一个在商场中打拼,曾任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的人,又是一个儒者,他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并出版成书推广,还创办《聂氏家言旬刊》(后改为周刊《家声》)等家庭刋物,“宗旨是联络家庭之情感,而切磋其道义”,从一九一七年起共办了逾十个年头。成为中国以至外国的仅见文化现象。
先辈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内里的价值体系有不少精华,从中可见传统士人的家国责任之思与济世情怀。
家风家训格言名人
一、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二、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三、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
四、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五、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六、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七、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八、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九、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十、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十一、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十二、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十三、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
十四、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十五、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十六、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十七、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十八、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十九、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二十、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二十一、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二十二、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二十三、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二十四、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二十五、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二十六、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二十七、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二十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二十九、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三十、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三十一、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三十二、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三十三、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三十四、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三十五、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三十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十七、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
三十八、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三十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四十、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四十一、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四十二、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四十三、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四十四、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四十五、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四十六、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四十七、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四十八、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四十九、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五十、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五十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名人的家风家训范文:梁启超的家风
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名人的家风家训范文:梁漱溟的家风
9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名人的家风家训范文:丰子恺的家风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1.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家诫要言)
2.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增广贤文》)
4.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5.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6.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7.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8.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9.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0.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11.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增广贤文》)
12.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冶家格言)
13.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14.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15.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增广贤文》)
16.泯躯而济国。(颜氏家训)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18.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19.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20.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增广贤文》)
22.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治家格言)
2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24.毋为财货迷。(家诫耍言)
25.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26.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27.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28.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铬言)
2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治家铬言)
30.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31.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铬言)
32.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33.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中国传统文化
34.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35.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36.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37.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38.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39.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示儿女》诗)
40.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41.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42.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4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家风家训在家庭中起重要的作用!
名言名句
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3、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
5、廉洁始于一言一行,文明在于一点一滴。
6、心手相连共享美好生活,风雨同舟共创平安之家。
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8、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9、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10、洒向人间都是爱,春暖花开家安泰。
11、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12、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
13、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4、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15、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16、勉学立家,明德养家,文明治家,孝悌传家,勤俭持家,赌毒败家。
17、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18、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创业致富,勤俭持家。
19、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20、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21、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2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4、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5、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1.倔强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其性格则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成功路上必定是要经历千般历练,万般磨难,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在成功的之路上,必须要有从容面对解决困难的,坚持不懈的性格。
2.静思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保持平静的心态,遇事冷静全面的考虑,方能成就大事。
3.志识恒
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学习应有志识恒。有志则可不与世俗同流,有识则知学海无涯,不可骄傲自满。有恒,则天下无难事。
4.慧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能成就别人不能完成的事业。选择人才是很重要的,要独具慧眼,选用良才可成大事。
5.三不斗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君子有三不争。不和君子争名,不与小人夺利,不破坏自然规律趋势。
6.端庄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曾国藩能做到“每逢大事必有静气”,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面前的静气,是多少岁月的修身养性才能最终磨练而成。以后应磨练自己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的性格。
曾国藩家训名言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3、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66、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6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8、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69、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70、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7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7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7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74、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7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76、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77、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78、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79、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8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81、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82、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8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84、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8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86、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87、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88、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8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9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91、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92、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93、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9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95、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9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97、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98、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9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0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01、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102、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103、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104、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105、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106、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107、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108、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09、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10、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1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1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1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19、禁大言以务实。
120、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22、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23、智慧愈苦而愈明。
124、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25、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26、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127、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28、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29、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30、无好小利。
131、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3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33、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34、心至苦,事至盛也。
135、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36、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138、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39、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40、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141、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42、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4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44、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145、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4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147、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4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4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5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5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15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53、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54、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55、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56、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157、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58、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59、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60、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6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162、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163、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164、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165、特患业之不精耳。
166、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67、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68、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169、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70、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171、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72、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173、人以气为主。
174、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7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76、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177、须先立坚卓之志。
178、家和则福自生。
179、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80、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181、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82、处事宜决断。
183、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84、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85、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8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18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88、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189、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9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191、知足天地宽。
192、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9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194、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95、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9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9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98、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199、好谈己长只是浅。
200、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201、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02、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203、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204、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05、广其识则天下大。
206、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207、小仁者,大仁之贼。
208、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09、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10、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211、凡事豫则立。
212、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213、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214、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215、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216、有其功,必有其效。
217、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218、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1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20、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221、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22、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23、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2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25、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226、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227、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228、勿过多怜悯。
229、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30、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231、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232、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33、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23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235、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236、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23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238、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39、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40、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4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42、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243、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44、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45、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246、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247、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248、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249、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50、思与学不可偏废。
251、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252、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53、人不可无缺陷。
254、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55、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256、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25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25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5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26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26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26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263、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26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265、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266、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26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68、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69、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270、“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7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72、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家训家规名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以下是“家训家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2、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3、枯木逢春犹在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9、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10、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1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1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3、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4、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1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6、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17、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9、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0、人背信则名不达。
21、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22、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23、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2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26、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8、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29、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30、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3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2、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33、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3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35、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7、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38、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3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40、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41、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3、言忠信,行笃敬。
44、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
45、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46、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47、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48、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49、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50、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5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2、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53、多虚不如少实。
5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5、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56、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