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最早是从哪里来的?米饭,水稻,大米,——快科技(驱动之家旗下媒体)

一日三餐,我们每天都会与谷物见面;离开餐桌,谷物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许多久居城市的朋友们,甚至渐渐变得“五谷不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谷物是如何从野草进化成今天的样子?从一粒种成长到一株谷经过了哪些历程?谷田里会有怎样的动物世界?中国的耕地能养活14亿人吗?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中国食品产业地图》主编崔凯老师,将结合自然、科技、历史、诗歌和野趣,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谈谈“盘中餐”和4000年的华夏农耕文明,讲述一段别开生面的《谷物的故事》。

谷物的起源

这个时代被称为狩猎采集时代。不过也有好处,疲于奔命的远古人类没有肥胖症,不用花钱办健身卡。

第一位农民

01

在远古年代,谷物的祖先只是路边的狗尾巴草那样的植物。1万多年前,地球经历最后一次冰期,当时依靠采猎维生的人类渐渐发现,周围能采集到的果实和能捕猎到的动物越来越少。饿极了的远古先民开始尝试未被驯化的野生谷物,果实里富含能量的糖类物质给他提供了奔跑的力量。日久天长,对能量深深的渴望逐渐刻在DNA的记忆中,也塑造出人类喜欢甜食的天性。

有一天,一位先民把野草的种子收集起来拿回到定居点。他的本意也许只是做冬储粮,但零星洒落地面的种子却在来年给了他一个惊喜——长出新的植株,结出了果实。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农民。那年头也不懂知识产权保护,这位先民顺手就把这个发现发了朋友圈。很快,更多人开始效仿他的创新之举,你有我有全都有。就这样,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将野生植物驯化成为可以栽培的农作物。土地上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的谷田,并向四周延伸。古人逐水而居,有些村落和耕地远离水源,人们会建立引水灌溉系统。

有了种植谷物,一日三餐有了着落,人类逐渐进入到一种定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驯化畜禽等动物,这个时代被称为农耕时代。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饮食结构其实一直以肉类为主,也就是以脂肪和动物蛋白作为主要能源。进入农耕时代,人类的食谱开始出现大量的谷物。碳水化合物在饮食结构中的占比猛增到60%,而脂肪的占比则大幅度下降到20%。简言之,谷物吃得多了,肉吃得少了,这与过去几百万年发生了颠倒。这并非都是好事,多素少肉,加上熟食烹饪,人类牙齿的咬合力明显下降。随着糖类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增多,容易在酸性环境中生存的致龋细菌在口腔中“安营扎寨”,蛀牙率要高于原始人。

谷物的驯化

02

被驯化以后,本是“同宗兄弟”的谷物和野草的命运开始分化。野草是没人管的流浪儿,苦出身,只能自谋生路。种子离开植株后,随风顺水,听天由命,存活概率低。所以,野草一般会以种子数量取胜,一粒野草种子能够结出成千上万个后代种子。数量多,体积小,多子多福,总有几个能够落地生根活下来,繁衍生息。而谷物被驯化以后,则过上了“小少爷”一样的生活。农人会为它们播种、耕地、浇水、施肥、除草。有了人类的精心呵护,谷物不再像野草那样拼命“生娃”,开始优生优育,生出来的米娃娃数量少,个头大。

野生植物有一种很特别的落粒基因。种子在成熟之后,会从植株上自然脱落,掉落到地上,待到来年再萌发生长。这一过程对于世代繁衍至关重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每1万-10万棵野生植物中,就会有一株标新立异的“哪吒”,不走寻常路,落粒基因发生突变,变为不落粒基因。这次让植物“断子绝孙”的基因突变,却是人类的重大利好。

大家都听说过“针尖对麦芒”这句成语吧?其实很多谷粒上都长着芒刺,有着独特的功效。其一,谷物碰到天敌时不能像动物一样迅速逃跑,但位于谷粒尖端的芒就像骑士的长枪,鸟吃了以后会扎到喉咙,它就会去选择偷食其它物种的种子。其二,芒刺可以缓冲谷穗之间的碰撞,减少掉粒,而且在叶片间隔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增加产量。芒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籽粒附着在穿行而过的人和动物身上,“搭顺风车”去感受诗和远方,也许有机会飘落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看起来,尽管谷物不会思考,但它们还是很聪明的。

古人的食谱

03

“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版本,即指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秦汉以前称大豆为菽,英语的soybean,俄语的соя,法语的soya等都是“菽”的译音。在2500年前,因为抗旱、耐贫瘠、生长期短,黄米和小米曾是当时独领风骚的主粮。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六国。回望历史,你能想象在2200年前的秦朝,人们都吃些什么吗?炊具多为陶器,将小米放入陶罐中煮熟就是一餐。别在厨房里找铁锅和钢勺,那年头根本就没有铁器,连青铜器都是奢侈品。老百姓的主食是小米,土豪家才有大米——当时在秦岭以南,才有水稻种植。餐桌上有鸡鸭鱼肉,但调料很稀缺,只有花椒和盐,可以做极简版的盖浇饭。别谈什么色香味,能吃饱就不错了。

主食没有包子和面条,因为一直到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磨盘传入中国,小麦才被磨成面粉。也没有西红柿炒蛋和四川火锅,因为西红柿和辣椒直到16世纪末才传入中国。别想着喝52度的老白干,白酒蒸馏技术直到北宋才传入中国,秦朝时候的酒不会超过10度。绝对不敢有酱牛肉,因为在牛耕时代,牛是干活的主力,绝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杀耕牛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杀头治罪。

大家想想,今天我们一餐简单的饭食,可能聚集了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驯化谷物:从西亚出产的麦类、葡萄,到美洲的玉米、西红柿和辣椒,再到非洲的西瓜和咖啡,以及中国的稻米、大豆和粟、黍等。这不仅仅是食物的汇聚,更是世界文明的嘉年华。

谷物与价值观

04

种植水稻让人们团结,而种植小麦让人们孤立——这就是大米理论。

起源地之争

05

如何确定一种谷物的起源地呢?中国的汉字始于3500年前,最早的古埃及文字始于5000年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被称为史前文明。谷物起源时,当然还没有文字记载,流传至今只有一些语焉不详的神话,像神农种谷、大禹治水等。相对于文字史料,考古发掘可以考证更久的年代。比如: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依据是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我们发掘出了7000年前的稻谷堆积层,据此认为早在7000前华夏先民就开始种植稻谷了。然而也有国际学者认为印度发现了很多野生稻种,水稻应该起源于印度。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来的的稻谷堆积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知道,无论是漂亮的或者难看的,物种的性状都是由它的基因(DNA)决定的。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寻亲节目:有些小孩从小被拐卖了,他们长大之后寻找生父生母。尽管并不知道出生地和父母的名字,通过基因检测,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生父生母。今天我们进入基因工程时代,也可以把水稻的种子拿过来分析它的基因序列。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刊登了中国学者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对亚洲3010份水稻品种进行基因测序,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资源约95%的遗传多样性。这项研究为育种专家提供了一份优良稻种的“基因地图”,也可以藉此推断谁是爷爷、谁是爹。研究结论是:籼稻和粳稻(水稻的两大亚种)在东亚(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域是独立的多起源。

谷物的起源地在育种领域非常有价值。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能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着很丰富的野生水稻种质资源。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有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1970年,他在海南发现了一株很特别的雄性不育野生稻种,终于实现了水稻“三系”杂交育种方案,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

育种专家希望培养出不同的作物品种,有的产量要高,有的是口感要好,有的能够抗旱、抗冷、抗病虫。要培养出这样的品种,需要找到具备相应性状的DNA。我们来打个比方:这是一个大型的汽车改装厂,如果是“发源地”,车库里有成千上万台不同款式的汽车。想让一台车具备某种性能,可以比较容易的在其它汽车上找到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如果说不是“发源地”,车库里都是拖拉机、自行车、坦克,你的汽车是绝版孤品,就很难找到匹配的零部件。所以一个谷物的发源地对一个国家的育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比作一天24小时的话,那么13:00植物在海洋里开始出现,并在21:30爬上陆地。22:10分,种子植物开始出现。200万多年的人类历史相当于最后的38秒,而人类种植谷物的1万年只是最后的0.2秒。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感恩厚德载物的大地和养育人类的谷物!

*本文根据作者在“杭州科学大讲堂”的科普讲座文稿整理修改而成。

THE END
1.河姆渡考古打破“水稻印度起源说”上世纪70年代前,“水稻印度起源说”长期成为国际考古界的主流观点。经碳-14测定,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距今约7000年,比印度发现的稻谷要早3000年以上,首次证实了水稻起源于中国。(责编 曾兰淇) 央视新闻 我用心你放心 4热门推荐 伟大远征|普安:新年新茶迎新客 一片树叶富百姓 总台贵州总站 1月1日 16:39 http://ysxw.cctv.cn/video.html?item_id=3917278287962647992
2.水稻的起源与驯化——来自基因组学的证据的落粒性水稻,说明 水稻的驯化过程在河姆渡时期仍然没有完全完成.总结这 些研究,Gross 等[27]得出结论,水稻最早起源于中国扬子江流 域,尽管水稻在 8000 年前就在该地区有种植,但是水稻驯化 (非落粒性的固定)却是在随后的 1000 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 才得以完成.印度亚大陆也是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水稻 的野生http://www.kjdb.org/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2956
3.第3课古代印度学案(精选10篇)1.阅读教材结合图片,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有哪些?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2.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t043u2a.html
4.水稻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中国 水稻种植区划 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https://baike.sogou.com/v94728.htm
5.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这天,本喵正在和好奇家族的其他成员吃午饭。只见好奇汪捧着碗,盯着碗里的米饭,突然问道:“你们知道水稻起源于哪里吗?” 好奇兔抢先开口:“印度!” 好奇鳄却反驳道:“不对,不对,是东南亚!” “错!是中国!”好奇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水稻的起源地是中国!” http://www.ihaoqihao.com/science/wz611.html
6.作物栽培学.ppt例如,由于他不了解我国的水稻栽培史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野生稻种,而误以为水稻起源于印度。 作物起源中心 哈伦(J.R,HarIlln )《农业的起源,中心与无中心》 中心 无中心 A 近东 A 非洲 B 中国 B 东南亚 C 中美 C 南美 我国学者的工作:丁颖教授证明了籼、粳稻都起源于我国,籼稻定名为Oryza sativa subsp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222/93031391.shtm
7.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关于水稻的起源和传播争论已久,它起源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水稻进化过程中的驯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现过公元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