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人民利益工作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看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1944年9月21日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篇经典文献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价值理想,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生死观。在《为人民服务》发表八十周年之际,重温这篇经典文献,对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我们如何追问生命的价值呢?只有“向死而生”,才可以“诗意栖居”。生命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不要去追求那个最终的结果,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走向无限的虚无,即死亡。生是存在,死是虚无;生是暂时,死是永恒;生是有限,死是无限。什么是“向死而生”?面对无限的虚无,去反思一下究竟该怎么安放有限的存在,面临永恒的死亡去追问一下今天怎么活才有意义,即把生放在死面前去拷问,把暂时放在永恒里面去追问,把有限放到无限中间去考量,去思考和追问生命的意义。我们只有面对无限,才能思考和规划如何安排好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程,才能反思我们今天该不该这样活,才有可能达到“诗意栖居”的无悔人生。这是生死观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就会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也就有对待生命的不同生死观。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信仰,为我们提供了生命不朽的精神家园。毛泽东在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具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像人生的灯塔一样,时时指引着我们走向有意义的生命历程,赋予平凡的生命以伟大的价值。假设将要面对死亡了,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如果再重新度过一生的话,还会选择这么过。这个理由是什么?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理由绝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之上,因为在这个时候,包括拥有多少财富、多大的权力等世俗的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那么,有意义的生命在于过程的精彩。

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精彩的?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告诉我们:“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有尊严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精彩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有尊严的呢?尊严既不来自于自我感觉,也不来自于自我评价,而是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生命的尊重。人们为什么会尊重我们的生命、尊重我们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对他们有意义,我们的存在对他们有价值。他们需要我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命具有了存在感,也就充满了尊严和价值,从而走向伟大和崇高。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共产党人提供了不朽的精神家园,而且为共产党人指出走向崇高伟大的生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他甘于奉献、勇于奋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就“死得其所”。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信仰”意味着牺牲和献身精神。信仰是价值观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信仰,“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价值观也就是怎么看“该”或者“不该”,“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如果对价值的追问超越了生命,就会上升为信仰。例如,什么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把金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认为有钱就“该”,没有钱就“不该”。但如果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为了钱可以不活,即超越了生命,这就上升为对金钱的信仰。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是人民性。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是信仰人民,也就是为了人民可以牺牲和献身。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类解放的革命实践和伟大事业,承载着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神圣使命和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把全国十四亿多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造福世界人民,也正是在这一伟大革命性实践中,共产党人实现着崇高的生命价值和伟大意义。(作者:董振华)

THE END
1.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不愁此吃穿,生活也从温饱到小康,就想在生活中给自己增加一些闪闪发光的价值,可拉长时间线才发现,如果生命走到尽头那些闪光好像一下子就清零了,什么都留不下。所以我们才疑惑,“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如苏轼诗里所写:“人生到处应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https://www.jianshu.com/p/2f50889414ba
2.远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常常会无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贫乏,没有着落。但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http://ya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16161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