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重温一粒种子的奋斗历程嘉华学子长沙研学记稻谷长沙市

“每当我们捧起香喷喷的米饭时,还是会想起这位躬耕田野的袁爷爷”。

10月25日,全球大学生研学中心(长沙)星辰3期研学团的嘉华学子前往隆平水稻博物馆,近距离回顾在历史长河中水稻发展的光辉历程,感受袁隆平院士在研发杂交水稻的路途上的功绩。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由此可见,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上个世纪,老百姓曾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袁隆平院士的出现改变了一切。195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平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十年田垄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

在水稻历史厅里,可以了解到中国水稻的种类、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同学们能够深入感受到农业的进步和创新,以及少数民族特别的辟邪祈福的稻文化。丰富多彩的习俗,从侧面也反映出古人对与水稻粮食无比的崇敬。水稻数千年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谱写着中华民族不懈开拓、垦殖的成长史诗。

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厅里,展示着袁隆平院士的人生经历和水稻产业发展的历程。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袁隆平院士团队费尽千辛万苦、不断试验,在十四万水稻中,仅仅找到了6株不育株。通过厅内杂交水稻和其他普通水稻的鲜明对比,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袁隆平先生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的精神,为水稻事业做出的贡献,让无数人民远离饥饿,从而造福了世界,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科技厅,展示了以及农业发展到智能化的历程及最新成果。我们近距离观察到这些技术和成果,从稻谷资源的保存,到良种的培育,再到水稻的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趋势。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前往袁隆平铜像广场,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农业家。现场,全体学员进行默哀仪式,向袁隆平院士雕像敬献花束,对袁隆平先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追求的梦想。”他用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他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的故事必将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永久流传,而他那些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语录,无时无刻不在催后人奋进。

行走在稻田间,无比的怀念您。

袁隆平院士对与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启示是:“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同学们将从这些参观之旅中,学习和践行这种精神,要像种子一样努力扎根,努力破土而立,努力向上成长,努力开花结果,成就丰盈人生。

隆平水稻博物馆观后感

数媒213逄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袁隆平爷爷让我们吃饱了饭,不再让我们饿肚子,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这里有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和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为让粮食产量增长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博物馆里有清代焦秉贞再现水稻动态耕图,详细地说明了水稻种植历经23个不同阶段的劳动场景。大家知道陶仓楼是墓中的陪葬品,那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当时它的作用是存储粮食。还有稻谷,大米做的美食等,博物馆中都有详细的讲解,看了这些场景,我想起了课本上“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在这里是“吃米不忘田间辛”,袁隆平爷爷历经千辛万苦在五万颗种子里找到了最适合的种子,将它培育成了杂交水稻,就是为了不让中国人饿肚子。袁隆平爷爷真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我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连已经参观完了隆平水稻博物馆都不知道.我心中记下了最深刻的一句话“吃米不忘田间辛”!更体会了“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这次参观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稻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袁爷爷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袁隆平爷爷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敬重的真明星、真英雄!现在我们唯有好好学习,做一名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数媒211翁嘉敏

一稻一人生。今天有幸参观了隆平水稻博物馆,袁爷爷留下的财富是永恒的。当我看见袁爷爷写给妈妈的信——《妈妈,稻子熟了》,我破防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知识和汗水,灵感与机遇的碰撞,而现在他的梦正在慢慢实现,未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做好那一颗“好种子”,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世界并未真正和平,只是我们生活在安全的国家,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应当珍惜当下,今天我还参加了献花仪式,以表敬仰之情。繁华都市区保留一方梯田,稻花芬芳,比日光耀眼,比月光皎洁,那是这座钢筋水泥城市最柔软的地方,这都要感谢像袁爷爷这般的劳动人民的付出。

数媒211陈程

今天更好地了解了袁隆平爷爷的生平事迹,见识了稻谷种植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收获颇丰。隆平水稻博物馆里面,不只是有展览水稻,还有展览农业文化发展历程和变迁。看水稻,从种水稻到超级水稻的对比还是挺明显的超级水稻长肥硕、对称,十分宏伟,很震撼,展览管还有还有农业时期祭祀用的各类工具和面具,体现着古代人的智慧和神秘,生于华夏,很骄傲。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和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培育出了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博物馆中展示的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和荣誉令人钦佩。

THE END
1.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给我国带来什么贡献内容摘要:袁隆平于1964年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史中,袁隆平的功不可没,因此他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一、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1、在1964年,袁隆平便在http://field.10jqka.com.cn/20221027/c642514510.shtml
2.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等3项考古最新进展。 皇朝墩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水稻田,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一年的这些新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熟悉的稻米。 一粒稻,从长江边,走到我们的碗里,用了10万年。 https://www.ishaanxi.com/c/2025/0101/3328996.shtml
3.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大力弘扬了中国精神 该片于2023年国庆档上映 取得超8亿元的票房 此外,该片还荣获了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和第1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奖项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 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 https://www.jxpp.com/news?id=15999
4.江西这些作品入选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力弘扬了中国精神 该片于2023年国庆档上映 取得超8亿元的票房 此外,该片还荣获了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和第1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奖项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 http://jx.sina.cn/news/2024-11-19/detail-incwqeru6228384.d.html
5.中国纪检监察新中国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昔日国穷民弱的中国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历史巨变——"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2019年19期 http://janc.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9&st=19
6.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 )。A.谢华安B.周开达C.卢永根D.袁隆平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https://www.shuashuati.com/ti/8cb0b5f318364325939db6814d064456.html?fm=bdd67d39c0ac21dc836d57105abf453ffb
7.青年指挥家姚申申为汤沐海救场,民族交响史诗《英雄》鼓舞人心在乐章开始前,一段视频让观众看到上古创世英雄与当代英雄之间的联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像是当代的神农;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如同当代的嫦娥;在沙漠植树的“大地妈妈”易解放,是当代的精卫;法制燃灯者邹碧华,是逐日的夸父;传承民族音乐的二胡大师闵惠芬,是当代的伶伦;而那些奋战在抗洪前线的战士,则如同当代的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1996
8.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A.铁人B.杂交水稻之父C.两弹元勋D.党的好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1.感动中国的人物书写着伟大的中国精神,请你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至少写2个)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新时代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如何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至少回答3点) https://www.jyeoo.com/shiti/ae2c5610-c156-415a-5b12-4af5ce8425d9
9.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提纲,赶紧收藏转发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概述】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四五千年前,黄帝部落、炎帝部落结成同盟,华夏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08/11/7065073_1110342503.shtml
10.初中历史178道选择题,三年重难点全在这里,赶快拿走!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30、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下列哪一首歌曲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B、《志愿军进行曲》 C、《翻身农奴把歌唱》D、《春天的故事》 31、改革开放前,人们常说的“四大件”是() https://www.360doc.cn/mip/864698141.html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妻子是我和全家的幸福[主题词]:杂交水稻;袁隆平;妻子;科学家;经济价值;雄性不育株;农校;政治运动;名字;科研事业 [作 者]:小敏 [期 刊]:中国民族博览 [ISSN]:10074198 [年,卷(期)]:2000,(2) 同期文章 珞巴族老人恩普犹如一部英雄史诗的狩猎生涯 [作 者]:廖东凡 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5774f33cede4fe1a8519cad4.html?org=103110&uorg=999999
12.“杂交水稻之父”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可是,那位一辈子做着“禾下乘凉梦”、总是追着水稻要产量的老人,却悄悄地走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5607&newsId=4156375
13.[国家宝藏第四季]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精神传承后代[国家宝藏第四季]袁和平受李小龙精神影响 积极探索中国功夫电影 00:02:33 [国家宝藏第四季]走进“襟三江带五湖”之地江西省博物馆 00:01:50 [国家宝藏[回声嘹亮]郭涛 梅婷 阴差阳错出演《父母爱情》 [文化十分]十分深度·电视剧《上甘岭》幕后创作 致敬先辈 书写英雄史诗 激荡人心 弘扬爱国旋律CCTVhttps://tv.cctv.cn/2024/08/03/VIDEqhqpi1TT0NvVOxAggpZO240803.shtml
14.专题3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根据资料简表,从时代需求与世界发展的角度,请你提炼一个观点。(2)从资料简表中选择两个史实,结合所学,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7-09更新 | 45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历史真题 相似题 纠错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8pt5086ct15675n502075.html
15.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时间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载体,记录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的光辉历程。其中宋祖英演唱的《大漠深处》歌颂的新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是 A、“两弹一星”成就 B、杂交水稻成就 C、改革开放成就 D、西部开发成就 --- 正确答案 《复兴之路》播出时间:央视一套9月30日https://m.gd.huatu.com/tiku/2557693.html
16.河南小麦育种简史极刻“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特殊的制种方式,让种业公司更容易控制种源,种子价格较高,小麦种子利润方面则要逊色很多。”河南一家拟上市种业企业负责人说,河南目前种业企业中单纯做小麦种子的相对较少,一般都会兼营玉米、花生等品种。 企业科研投入不足,核心竞争力弱,让河南的种业企业尚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农作物种业综合排名前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2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