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语文课2024统编教材课文素材作文提炼(存档)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16河南

(二)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人物故事简介:

张良劝刘邦选择暂时隐忍保持实力。又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顺利脱险,不枉刘邦赞叹“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

1.君子喻于义

张良的“义”在于项伯连夜劝他逃亡以自保时的直言拒绝,在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招来樊哙为他解围,在于沛公逃走后为之献宝善后……张良能够得到刘邦器重,能够青史留名,他舍私利取大义的智慧不容忽视。

运用示例:“喻义行义”,方能铸就非凡人生。张良秉持“大局之义”、明晓“忠君之义”、践行“舍身之义”,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一名谋臣的作用,助推刘邦成就一番霸王之业,实现个人价值,名留青史;苏武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宁愿卧啮雪、咽旃毛,也坚决不降于匈奴,躬身力行“忠贞之义”,历来为后世传颂;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先生,于“大国”“小家”两者间割舍,最终坚决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公而忘私、为国舍家,毅然投身革命,身虽死而神不朽。他们不是轻视生死,而是看重生的意义才选择克制、牺牲。今天,先人已故,但是他们喻之行之的大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以此成就更好的自我,创建更好的时代。

谏官篇

(三)魏征(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他《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注意君王的身份,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还从自戒、自牧等十个方面提醒他科学治国,可谓用心良苦。唐太宗因此称他为“镜子”。

1.为人身正,则无愧、无惧

运用示例:“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魏征身为人臣,一身正气,故数谏而心中未尝忧虑祸患,此不负心也;孙向波向突然晕倒的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救活了老人却压断了老人十二根肋骨,虽被老人起诉但孙向波从不后悔救人,法律维护正义最终宣判孙向波无需承担责任。我们应不忘初心与正直立世,如此,人生无憾矣。

2.欧阳修(欧阳修《伶官传序》)

人物故事简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他虽身居高位,尽职尽责,辅佐君王;他积极参与政治革新,编修《新五代史》,旨在警诫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适用主题:勇于担当,生命更有重量

(四)君王篇

1.楚怀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适用主题:虚心纳谏

故事简介:楚怀王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内有美政,外有联盟,实力强大。楚怀王却识人不清,任人唯亲,内经不起身边的宠臣宠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经不起秦国的诱惑和哄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国的未来。

2.刘邦(司马迁《鸿门宴》)

适用主题:隐忍,示弱,韬光养晦,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善于利用人才

故事简介:刘邦到了咸阳,企图封城称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盛怒之下要攻打刘邦。刘邦在项伯告密之后选择了向项伯示好,约为婚姻,还以长者的礼仪接待他,解释自己的忠心;鸿门宴上刘邦也是对项羽称臣,甘居其下,项羽因此放松了警惕,后在张良与樊哙的帮助下,刘邦借机逃脱,保存了实力。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相反,项羽思维方式简单,—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会用兵,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电被他活活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是武功。

(3)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伶官传序》)

适用主题:坚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故事简介:李存勖是一个人生极度分裂的人。前半生背负着父亲“三支箭”的遗愿,东征西战,终于手刃仇人,建立后唐。但建国之后却沉迷音律,宠信伶人,荒废朝政,导致伶人造反,身死国灭。

(五)俗世奇人篇

1.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

适用主题:熟能生巧,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故事简介:《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陈尧咨是北宋状元,他擅射,经常在自家后花园练习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可是在卖油翁的打油技术面前却黯然失色。卖油翁的一句“无他,惟手熟尔”道破了天机——“手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专注,是一种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

切入点:熟能生巧是一种踏实的态度。

2.郭橐驼(柳宗元《郭橐驼传》)

适用主题::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故事简介:郭橐驼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驼”还是别人给他取的外号,他却欣然接受;他种树技艺高超,名震京城,别人学不来。后来橐驼自述种树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屈原:适用主题:责任担当,香草美人,求索奋进,勇于变革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始终以国富兵强、民众幸福为己任,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而顾盼庙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没有选择随波逐流以求自保,他置生死于不顾,只愿国家祥和清明。

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适用话题:“工匠精神”与“追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实践”、“力求完美”、“坚毅”。

“工匠精神”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称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器声震寰宇。“木雕大师”高应美殚精竭虑,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铆工刘师傅所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大飞机”飞天,“蛟龙”入海,“玉兔”登月,5G信息技术一展雄风

4.《与妻书》

适用主题:爱国,献身,个人与国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暗现状后,毅然在绝笔《与妻书》中写下这句话。

当下例子:黄文秀等扶贫干部才投身乡野,倾注大爱,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奔走筹资创办华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八、科学思维探索自然

不懈探索学习之道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图书馆》/王佐良

(一)《师说》

适用主题: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14.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汉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它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想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肯旨不断地丰富自己。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5.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6.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毕淑敏《我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劝学》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

十、发现课本中蕴藏的思辨

必修一:

曹操陶渊明:入世与出世有超逸的情怀更要有奋进的步伐

李白杜甫:狂歌与低吟能挥长剑而狂歌,亦不忘抚凌云而低吟

苏轼与辛弃疾:芳华与时代你的洒脱,我的悲壮,都是时代的歌

《劝学》与《师说》:态度与方式学贵专还要习有方破界与守界

THE END
1.中国发展必由之路作文范文(精选6篇)中国发展必由之路作文范文(精选6篇) 化肥发展现状化肥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是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国计民生产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 (占28%) 和消费大国 (27%) , 尤其是氮肥和磷肥, 生产和施用均为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z6hys3.html
2.2024北京高考《历久弥新》主题作文10篇小学作文大全历久弥新离不开创新。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北京高考《历久弥新》主题作文,喜欢可以收藏分享。 2024北京高考《历久弥新》主题作文篇1 时光荏苒,生者不息。血与火埋葬着故步自封的时代,新的世界油然而生。西方文明在发展中产生的宏大的宗教体系,中国没有。但是我们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https://www.dy090.com/a/131854.html
3.2024年广东一模作文“袁隆平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详细解析指导及2024年广东一模作文“袁隆平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详细解析指导及范文汇编.pdf 20页VIP内容提供方:微传科技 大小:18.52 MB 字数:约3.01万字 发布时间:2024-04-05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5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3/7015154142006061.shtm
4.作文提纲拟写//中国邮政“跨界”跨界的好处:有网友评论:“中国邮政业务也太广泛了!”“邮政网点太多了,一铺开那就是全国第一。” 二、提纲汇总 找出以下提纲中的问题?或是说说提纲好在哪里? 1.标题:跨界限,促发展 跨界,意为敢于创新。 跨界,促进经济交流。 跨界,利于文化融合。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06/11/59592800_10299957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