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画里“长”出了国家级种业实验室水稻浙大种植稻谷

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锡山的稻田登上央视新闻《朝闻天下》。

稻田画,顾名思义,是在稻田中创作的画作。它利用不同品种的稻谷,通过创意布局和种植技术,在田野里呈现出各种图案和形象,实现农耕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跨界组合。

登上央视的这片稻田画位于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创园),其创作稻田画由来已久。去年开始,园区引进紫叶稻、黄叶稻、白叶稻三种特殊彩色观赏水稻品种,开始稻田画创作。今年,彩色水稻依然选用去年引进的观赏品种,常规水稻则选用由哈勃种业研发的锡稻3号,对照设计图,在机器插秧完成画作大背景后,由人工插秧完成图案。

站上台创园内的观景台,只见“新丰景好味稻”铺展在绿色的大地上,每一粒稻谷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每一片绿叶都讲述着成长的故事,丰收的祝福迎面而来。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台创园在保证稻麦作物稳产高产以外,还致力打造无锡本地稻米的特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丰景”将会成为台创园最吸引城市居民的一个农业资源的活化运用,口感更好的水稻品种将成为台创园主要栽培的内容。同时,配合农业场景建设,深挖稻米文化,带动整个乡村旅游发展。

稻田画背后

是一家水稻育种实验室15年的努力

2010年,由无锡市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的“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落户台创园,成为无锡第一家专门从事水稻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机构;2023年,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在台创园正式挂牌成立,可谓是从稻田里“长”出来的实验室。

多年来,实验室利用水稻花药培养、分子标记、品种定向改良等先进育种技术,通过破译“种源密码”,成功培育出“锡稻1号”“锡稻2号”“浙大嘉锡优610”“哈勃9800”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新品种18个,其中在无锡地区主要种植的“浙大嘉锡优610”亩产达750公斤以上。尤为难得的是,在高产的情况下,它的品质并没有降低,口感好,耐储藏。

经过长期的产业技术攻关,实验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断优化无锡水稻主推品种结构,为无锡市民带来更“好吃”的食味稻。目前在无锡推广园区自行研发的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1万亩、江苏省4万亩,全国累计20万亩;在锡山区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浙大嘉锡优610”7000亩,并建立示范方10个,提供种子6500公斤,示范面积达5150亩;浙大荃优1610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16.8万亩;哈勃903和锡稻1号在苏北种植约3万亩。

从零起步,锡山水稻育种已经成了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标杆和靓丽名片,以种业之“芯”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

科技赋能,更要绿色发展

近日,台创园的“锡山大米”碳标签证书成功获得国家复核,有效期三年。这是江苏省获得的第一个、也是国内第二个水稻碳标签,同时还是苏南地区首个农产品碳标签。

据介绍,水稻种植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碳排放源头,而经过权威认证核算,生产5公斤具有碳标签的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的碳减排量为4.1619公斤,达成负碳目标。

稻米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锡山走的是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种植路径。完备的灌排配套设施、规整的田间道路,在锡山的高标准农田里,作物从种植、管理、撒药、收割全链条实现全程溯源和智慧管控。

就在丰收在望的大片水稻田不远处,又一片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土丘、地底、河汊被逐一整理打造成大片农田,期望着来年的丰收。

THE END
1.投票啦!快来选出你心目中TOP10的最美稻田最炫文创南方+最炫文创参赛作品,来自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岭南人世代以稻米为生,过去万年,这片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优质稻米品种和影响深远的农耕文化。九月,在丰收之季,“寻找广东丝苗米最美稻田”、“寻找广东丝苗米文创产品”征集评选活动正式进入大众评选环节。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广东省农业展览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0/c8118758.html
2.水稻画稻田艺术提供全球领先的稻田画规划、设计、种植技术,稻田画是一个集“稻田观光+ IP沉浸体验+农耕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创新型乐园。 广西观复农业稻田画设计作品广西宾阳高铁沿线项目 Read more查看更多 广西观复农业稻田画设计作品江苏常州东南村 Read more查看更多 品牌策划 http://www.daotianyishu.com/
3.重磅推荐《100个乡村创意案例》之“乡村稻田景观艺术创意”以稻田为画布,以彩色水稻稻种为画笔,采用创意设计和科学测量定位等方法,实现一幅幅田间巨幅画作。稻田画,起源于日本,这是通过在稻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 《乱世佳人》中的 一个场景 为获胜而战 2.稻田景观 稻田景观则是在传统农业要素基础上,形成一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美学景观。例如:1)天然稻田景观;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7/17/36862600_1059340499.shtml
4.稻中有道——在天津津南区,看小站稻的“成长记”非遗项目“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巧妙地将水稻元素刻画在瓷器上,小站稻艺术瓷、文创水杯、茶板、碗等作品相继上市,让稻耕文化随着瓷器走进生活、漂洋过海。会馆村的巨幅稻田画火爆“出圈”,以稻为笔,以自然为色彩,勾勒出“津彩南望 和美乡村”八个大字以及天开津南园、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绿屏·八里湾等津南http://www.moa.gov.cn/xw/qg/202410/t20241029_6465272.htm
5.“文化创意+”农业融合发展样板这些都是真实的水稻 通过在稻田中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水稻 搭配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组合,形成不同的图案 随着四季变换,稻田的颜色也不断改变 呈现出“四时风景各不同”的景观 日本是稻田艺术的先驱 农民们以田地为画布、稻苗为材料 描绘了民间文化、故事人物、动漫形象等画作 https://www.sohu.com/a/338482970_79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