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是三亚市最大的农旅融合旅游区,是结合现代技术打造的水稻文化旅游基地。项目结合农业打造了全方位的国家稻田种植、养护、科普、特色建筑、艺术画廊等特色景点。以生态、农业、稻作文化以及科研实验基地等为依托,将农业、旅游、科普、教育、实验、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不仅对农耕文化与科学研究教育有良好的宣传,同时为当地旅游发展打开新的局面,为打造优秀乡村旅游案例提供了可参考之处,下面我们看看项目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1、主题的创新
三亚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是一家主题式浓厚的公园,不管是公园设计的初期思路、公园建设,还是营销模式和创新元素搭配的结合,都在此公园的建造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的主题为水稻,然而,单从水稻产业的发展而言,要与旅游业相匹配,就必须相互融合,再结合参考游客对主题公园的具体需求,从游客的角度出发,以公园的整体规划为主要策划对象,把控整体总基调,结合国家对旅游业的具体规划要求和目标,全方位考虑以水稻为主的一切可以参考的项目作为主要核心卖点和吸引游客的主要兴趣点,如亲子游玩基地、科普实验基地等,用最精致的项目来最大化吸引游客的数量,以此来扩大市场影响力和份额度。
2、创新结构模式
3、培育专业人才方式创新
众所周知,在我国乡村旅游的人才相当缺乏,而且培养体系也不健全。而三亚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作为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类别的代表典型案例,在实践过程中将高校与农业科研院强强联合,将研究的高质量的水稻产品引入产业市场取得成效,在水稻研究与培育、文旅项目策划、园区景观营造、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产品营销策划等的整个过程中培育了大量的复合的综合性人才,他们不仅有水稻专业技术人才,还包括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实战性人才。
4、景观设计的优化创新
国家水稻公园经过严密的模型测算,优化占比设计,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的面积比例,结合园区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实现了农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园区构成要素和景观营造的策略,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利用。让园区的资源利用、生态内涵、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均得以大幅提高。
三亚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以上不同方式的创新打造,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及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模式。但从总体上来说,水稻公园在产品文化内涵上还有许多可提升的空间,可以将当地黎族文化融入到项目开发建设中,旅游产品的设计可以融入黎族文化,使之更具有民俗特色及文化特色,最大化挖掘旅游经济效益,为建设农旅文化旅游创意示范区及中国田园生活方式的美丽乡村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