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地层浓缩一万年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水稻田稻作聚落

稻米不仅是人类日常最重要的主食之一,还是中国南方诸多文明形成的根基。上山文化所在的金衢盆地是重要的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上山文化大家族之一的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些黑色的小颗粒,是距今9000多年的炭化稻米。植物考古工作者王冰言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粒型变化,每一粒米的“高矮胖瘦”都是重要的信息。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冰言介绍:“现代野生稻的形态特征比较干瘪,趋于瘦长,然而遗址里发现的水稻,它的宽度已经开始增加了,形态更饱满一些,说明在上山文化时期,水稻不是纯野生的状态,应该已经是栽培水稻了。”

这一粒炭化稻米发现于上山文化大家族里的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距今约9000年多年。虽然有些残缺,但它仍保留了驯化的特征。“我们一直讲上山文化时期水稻已经走到了驯化阶段,但我们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它的稻田。”皇朝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森表示。

2021年考古队员在衢州开展考古前置调查时,发现了两处台地和一些陶片。经过三年发掘,皇朝墩遗址,这个距今约9300年-8000年,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展露在世人眼前。考古人员在遗址附近勘探了两平方公里后,获得了意外的发现。“遗址周边除了环壕以外,它还存在第二个低洼区域。突然在遗址周边钻孔下去到两米多,它还不是生土,它还是看起来比较像沼泽或者说像淤泥一样的土。”张森表示。

考古队员取了些土样,放进小水桶里反复淘洗,晾晒阴干,这是植物考古工作中常见的浮选法,目的是筛选出那些无意间碰到火而留下来的炭化植物遗存。“它的原理就是植物炭化之后,比重会轻于水,那么它泡到水里之后,这些轻的东西就会浮在水的表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孙青丽介绍。

这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炭化植物遗存被送进实验室。称量,添加试剂,超声清洗,分散土样,抽取杂质,烘干,扫描拍照。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研究人员有了惊喜的发现。“它里面的水稻植硅体的密度是比较高的,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张森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郑云飞表示:“不仅仅是土壤中的含量多,而且很多钻孔里面都有水稻植硅体。我们推测可能在遗址的周围,遗址的环壕的外侧存在着当时人们耕种的水稻田。”

张森表示:“这片植硅体密集的区域,从它的年代来看的话,和遗址的主体年代是相似的或者相同的。在遗址生活的时候,这片稻田区也一直有人在使用。”

这是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首次发现的水稻田,也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紧挨着环壕聚落的东侧。“其实和我们现在的村庄也很像。现在村庄我们看到房子是他生活的区域,然后外面有一些水渠大概分割了一下,也可能有一个排水的设施,外面是他的农田。”张森说。

紧邻稻田的聚落整体呈“葫芦”形结构,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相当于东侧稻田面积的三倍。

张森认为:“以前我们对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想象或者早中期的想象,它还是以狩猎采集社会为主,现在通过我们对于皇朝墩遗址,对于上山中晚期水稻田的揭露,水稻在当时的生活中不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它可能是占主要的、供养整个生活的东西。”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乐平表示:“环壕内部是村落,环壕的外面有水稻田的分布,水稻田的面积,它的分布面积,它能够获得的产量,对当时的人口规模、村落规模有一些推导作用。”

9000年前的稻田隐藏在这处解剖的地层里。4楼住着距今约2000年前的汉代人,5楼是跨度5000多年的间隔层,6楼就是“稻田”所在的位置。植物考古学家从遗留下来的小穗轴的形态判断,这片稻田很可能是栽培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表示:“上山文化稻作遗存的研究揭示的,到上山文化中晚期的时候,也就是9000年前后,实际上已经是进入了驯化快要完成的阶段了,就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我们浮选出来的稻米,都是属于驯化类型的。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要完成一个驯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话,它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

考古人员在环壕聚落和古河道之间发现了一片距今4万年前的水塘,一条人工挖掘的排水沟将水塘与环壕连接起来。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水塘还有疑似野生稻的小穗轴,说明这里可能是野生稻的分布区,这也可能是吸引上山先民来这里定居的重要因素。

秦岭表示:“对水的管理的能力是产生水稻田的前提条件或者是基本前提。古代的人可能在自然的河岸边,最早开始试着管理或者利用稻属资源,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一些环壕,使我们知道在上山阶段人具备了这样的技术能力,我能管理水,下一步你才能去论证它可能有这样的水田。”

环壕、台地、稻田、水塘、河道、排水沟,构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的生活景观。可以想象,9000年前的先民依水而居,在水塘边采集,在稻田里耕作,等待秧苗的成熟、抽穗,开始了稳定的定居生活。

“以往像桥头遗址也好,下汤遗址也好,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跟稻作有关的材料,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人对稻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从生产的机制到消费的机制,要留待皇朝墩这样的遗址的新发现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秦岭说。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炭化稻米,距今90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那时,人类开始了定居。

距离上山遗址130公里的浙江杭州良渚遗址,距今5000多年,共出土了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先民们发明了成套的农耕工具,组织兴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种植水稻,每亩的产量可达140公斤。

秦岭表示:“一般来说,稻作的比例在定居社会中是稳步提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食谱反而变得单一了,集中在利用农业生产的产品,而不像早期的社会,稻子只是整个生业经济中的一个部分,等于从辅食变成主食的这样一个过程。”

如今的衢州,稻香依旧。这种穿越万年的农作物,养育了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也是水稻培育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蒋乐平表示:“我经常说上山人是一万年前的袁隆平,当时上山人也可以说是慧眼独具,把水稻作为一种粮食资源,在众多的野生植物里面给它挑出来进行培育,这也是体现了上山人的聪明智慧。”

“一米的地层里面浓缩了一万年。在这边生活的人们,或者先民们、农人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着水稻从幼芽,成长,收获,确实会有一些感触,还是先民们太伟大了,我们这片土地太美好了,我们才能让中华文明一直走到现在。”张森说。

THE END
1.“稻花乡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稻花乡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8q12499010.html
2.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社内要闻找回水稻“祖先”基因 有助培育更优秀的水稻品种 快速从头驯化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发挥多倍体优势,找回当下栽培稻已经丢失的部分优秀基因,培育出产量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新型水稻作物——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与合作者的这项突破性进展,2月4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http://www.93.gov.cn/xwjc-snyw/765795.html
3.思想者卢宝荣:如何在基本生存问题上不被“卡脖子”?必须高度重视在上海附近,有一个叫河姆渡的地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水稻。水稻是禾本科大家族的一个成员,栽培水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野生的植物有个特点,成熟以后它们的种子会落到土壤中去,这是因为这些野生植物要靠种子来完成自我繁衍。只有落下来、扎到土里面,才能够生根、萌芽、开花、结果,这个性状对植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19093
4.谷神2号产量与特性?水稻种植方法2、水稻是单子叶,它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水稻,水稻在中国被广泛种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1万多年以前就会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7000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https://liumingwang.com/12115.html
5.7000年前我国开始种植水稻水稻遗传资源丰富国内要闻烟台新闻网记者从国际水稻大会上了解到,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在我国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现在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5个气候带,并且世界种稻的最北点也位于我国,由于生态环境多样,稻种资源非常丰富,目前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2/09/17/000528087.shtml
6.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非洲栽培稻对短光周期敏感,无籼、粳之别,只有深水稻、浅水稻和旱稻的差异,籽粒通常为浅红色。非洲栽培稻具有对旱气候及酸性土壤的特殊适应性和对热带病虫的良好抵抗性,但由于植株较高、产量较低,以及受干旱影响等原因,未能在整个非洲大陆种植。 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以及他们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和长药野生稻,同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
7.香蕉椰子水稻玉米的祖先是如何演化的?—论文—科学网香蕉、椰子、水稻、玉米的祖先是如何演化的? 香蕉、芦笋、椰子这样的重要园艺作物亦或是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它们都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重要的分支之一,约占被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五分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团队与法国合作者公布了单子叶植物最早期分支菖蒲目中的重要水生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2/7/2022728916398374570.shtm
8.李家洋种康:育种“导航系统”,塑造“理想株型”!南方plus水稻祖先都是栽培稻,一个是亚洲栽培稻,一个是非洲栽培稻。目前,全世界栽培水稻绝大部分都是亚洲栽培。稻米经过驯化之后,给人类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首先,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物能源。这是很重要的能量来源。另外,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原始人靠狩猎为主,获得食物不是那么稳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21/c7194456.html
9.大米种植龙头股票有哪些;我们祖先最先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是什么人一、我们祖先最先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是什么人?A 山顶洞人 B 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 蓝田人 既然同为初中生,告诉你是; C河姆渡人. 二、大米未来科技相关股票 冲天牛为您解答:敦煌种业、农发种业、隆平高科望采纳!! 三、粮食收储概念股有哪些 粮食收储概念龙头股: 辉隆股份为安徽省农资化肥流通龙头企业,通过土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53500741.html
10.202204野生稻O. alta具有与现代栽培品种的野生祖先相似的一些特征。为了快速驯化这些性状,我们首先鉴定了二倍体水稻驯化相关基因的O. alta同源物(图 4A),并发现 10 个重要的驯化相关基因中有 7 个,包括脱粒:qSH1,芒长度:An-1和An-2,外壳颜色:Bh4,果皮颜色:Rc,圆锥花序形状:OsLG1和谷物宽度:GW5,的同源物存在于Ohttps://www.jianshu.com/p/3fb172f93311
11.陈新建:广西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广西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非常古远,是人类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为世界农业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驯化野生稻并开展水稻的人工种植是人类农业文明的重要表征,也是人类农业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经农业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证实,普通野生稻是人工种植水稻的直系祖先,广西是中国乃至世界普通野生稻的发源地,迄今为止,https://www.ddgx.cn/show/16424.html
12.发现这种水稻一定保护好!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它很可能就是水稻的祖先——野生稻 近日,在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的一片沼泽地中 就发现了连片的野生稻 南宁连片的野生稻 图源:南宁新闻 野生稻拥有改良栽培稻的超凡能力 是宝贵的基因库 对我国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起来认识这个“幕后英雄”! https://kepu.gmw.cn/2022-10/21/content_36110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