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以什么为主食翻书党澎湃新闻

问起中国人主要吃什么,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北方以麦为主食,南方则是米的天下。在当今的中国,除了极少数干旱贫瘠地区外,中国人的餐桌上永远以稻麦两种作物的制品为主角。无论是馒头、面条、米粉、肠粉、团子、馄饨、饺子,都是麦和稻加工后的产品。

虽然营养学家不断宣扬五谷杂粮的好处,但是小米、糜子、黏米、燕麦、荞麦、玉米、甘薯等食品多数情况下只是中国人调剂胃口之用。除了少数信奉特定饮食教条的人,很少有人会一年四季都以这些东西为主食。麦稻平分秋色从一千多年前开始就是这片土地的特色。然而,如果将时代追溯更久,中国古人的主食又是怎么样的呢?

然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果实并非为与人食用而生。它们作为食品,往往存在极大的缺点。

野生禾本科的籽粒普遍相当细小,更会有一些利于自身繁殖而不利于人食用的特征。野生的粟(狗尾巴草)成熟后,穗上的籽粒会自动散下落回泥土。这种有利于狗尾巴草在第二年继续生长的特征却能给试图收获籽粒的人带来极大的麻烦。

经历种种辛苦收集来的狗尾巴草籽,不但颗粒小难以加工,而且味道相当差,还容易造成种种消化问题。也无怪乎后世只有在发生大饥荒的时候,才会有人勉强尝试食用狗尾巴草。

要想让东亚大陆上自由生长的野草能成为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农作物,长期的驯化必不可少。在中国古人试图让禾本科植物更适宜为人所食用的过程中,东亚农业的雏形就出现了。

黍:中国人最早的主食

对上古时期的东亚地区而言,最重要的作物有三种。

中国北方最早被驯化的作物是黍,也就是现代中国人所说的糜子。

黍的祖先是哪种野草至今尚未有定论。类似黍的野草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

作为现代农作物,黍存在严重的缺点,不但产量较低,而且即便在水肥条件很好的情况下也难以增产。但是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黍仍然能维持较为稳定的产量。生长期短暂的黍几乎是最为省水的谷物,且抗病能力极强。对于农业技术刚刚起步中国北方先民而言,驯化黍的意义非凡。

这些沿着渭河和黄河的黍农奠定了日后的华夏文明基础。黍作为中国北方主食的历史出持续了数千年。东周时期,路过已经化为废墟的宗周的西周遗民仍然在《诗经·王风·黍离》中发出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哀叹。

粟:狗尾巴草的大作用

然而,黍也不是没有对手的。《黍离》中已经提到了另一种作物——稷的存在。它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和黍同样重要。

粟的驯化比黍要稍迟一些。农业刚刚起步时,北中国正经历一段气候干燥而寒冷的时期。虽然粟和黍都是旱地作物,但粟的抗旱能力跟耐贫瘠土壤能力和黍仍不可同日而语。黍在年平均气温6-10度,降水量350-450毫米的环境下生长最好。而粟则更喜欢年平均气温8-10度,降水量450-550毫米的环境。随着气候逐渐转向暖湿,粟从华北平原东部较温湿的地方开始向西扩散。

一旦种粟变为可行,它相对黍而言产量稍高的优点就变得非常重要。更高的产量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支撑规模更加大的聚落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形态。长期种植黍、粟农业,终于使得华夏先民在东亚众多人群中成为率先脱颖而出,进入文明时代的族群。

华夏人对粟的重要性有极其充分的认识。粟在先秦也称为稷。周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后稷。此处的“后”是上古华夏人对首领的称呼。追寻先祖到后稷充分说明周人对粟的重视程度。后来“稷”更是国家代名词“社稷”的重要组成部分,稷乃是建立国家的基础。

稻:中国农民给世界的礼物

中国百分之三十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全国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是大米。东北和南方一样吃米为主不必说,就算华北地区,历史上也大量依靠南方北运的稻米解决粮食问题,说稻是中国的第一粮食作物不为过。而稻的驯化正是起自中国。

当今,野生稻生长于中国南方的福建、湖南、江西、云南、广东、广西和海南,尤以两广和海南为多。

野生稻在哪里被驯化为栽培稻有三种说法,一说长江中下游,一说华南,一说云贵高原。这三块区域都发现了栽培稻的植物化石,而且在上古时期均有野生稻分布。以栽培稻化石证据的丰富程度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似乎是首先驯化稻的地区。但是对栽培稻的基因研究显示,中国栽培稻细胞器的基因单倍型和华南地区的野生稻最为接近,最可能的驯化地点在珠江下游。

同野生粟一样,野生稻的籽粒在成熟后也会自动脱落。从公元前一万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先民就开始收集野生稻的种子以作为食物。这种潜力巨大的植物很快就体现出了它的价值,中国南方的居民很快开始了人工种植稻的尝试。

野生稻的种种不便收集食用的特征逐渐在驯化的过程中被改良,野生稻未成熟时张开的穗变得闭合,芒也缩短消失,籽粒颜色则由深色变为白色。经历这些改变之后的栽培稻成为南方无可替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和北方黍粟两种作物竞争不同,南方自稻被驯化以来就几乎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提并论的粮食作物。在南方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下,稻的优势异常明显以致没有任何潜在的竞争作物出头。稻在中国南方从古至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绝对优势粮食作物。驯化稻更是上古华南人民赋予世界的一大礼物——从华南起源的栽培稻逐渐被引种到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主食。甚至中亚抓饭、西班牙海鲜饭、意大利焗饭等当地特色食品也离不开的稻子。

自驯化之后,稻也向着中国北方扩张。距今8000-9000年前,新近被驯化的稻已经传到河南南部和山东东部地区。而在距今6000年前开始,稻的种植北界一再向北移动,大约5900年前,种植稻出现在河南北部,5600年前,关中盆地也出现了种植稻的踪迹,几百年后,约5000年前,种植稻又扩散到了甘肃东部的西山坪地区。到了相当于商朝的时期甚至一度传入今天的辽宁一带。虽然其后随着气候等条件变化,北方稻作农业时而扩大时而缩小,但稻作为华夏人主要粮食之一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毫无疑问,麦的传入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华夏人群的人口优势在麦传入前早已奠定。黍、粟对此厥功至伟,麦顶多只能算锦上添花了。

在粟、黍、稻的帮助下,东亚地区迅速发生了人口膨胀。大河冲积平原上的森林草地沼泽让位于一片片农田。相对于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祖先,人口膨胀后单个个体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个个身材矮小面露菜色——农业出现后人类平均身高足足跌了10厘米,体重也降低了5千克以上。因为粟、黍、稻尽管能够通过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但是由于缺乏蛋白质、脂肪、部分矿物质乃至纤维素,新食谱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但是,通过种植这些作物,人类可以较为稳定地生产大量食物,使得这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农民却能繁衍出比他们祖先多得多的人口。伴随人口的迅速膨胀,社会结构愈发复杂,技术的进步使得他们战胜了仍然以采集渔猎为生的邻居,成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THE END
1.长在田里的害草,农民见了就拔掉,殊不知是水稻祖先,可用来酿酒飞飞小课堂 关注37,485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0 芭比bb 来接我放学呀 点击观看 直播0 憨憨憨不憨。 这嘟嘟小嘴~ 点击观看 直播0 伊宝儿 百变伊宝儿 点击观看 直播0 水冰月* 唱跳选手,点舞点唱吧 点击观看https://www.56.com/u73/v_MTkzOTA4ODU0.html
2.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为什么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水稻的祖先叫作普通野生稻 『小米的祖先就是狗尾巴草』 浙江省余姚市有一个叫河姆渡的地方。在远古的时候,那里养育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它就是水稻。 水稻属于禾本科大家族。在禾本科中有一个小家族叫稻属,共有20多种野生稻,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我们的祖先非常幸运地选中了一种野生稻,把它培育成了今天的栽培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13160
3.什么是野生稻?长毛变异稻是一种返祖现象。水稻返祖现象,就是水稻变异后,偶尔有一些水稻出现了水稻的祖先——野生稻的一些遗传性状。比如变异稻会有提早成熟,提到落粒,长期休眠,自然越冬,条件适宜会像草一样不用种植,自然繁殖等特性。它又和水稻同属,不能用除草剂防除。 https://www.meipian.cn/1hp1rt6h
4.远古的祖先:狗尾巴草,能治眼疾,又称“光明草”狗尾巴草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 狗尾草之“恶草”称号 这个“莠”呢,一看就是个古称, 早在《诗经》里就有出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意思是:不要耕种太广阔的田地, 野草茂盛,费心又费力; 太遥远的人,思念他有什么用呢? https://www.360doc.cn/mip/1130559397.html
5.狗尾巴草和野糜子原来就是水稻和谷子的祖先来自养的鱼最后都狗尾巴草和野糜子原来就是水稻和谷子的祖先 ?收藏 转发 评论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ü 简介: 多喝热水 更多a 微关系 她的关注(362) 哈尔滨校园 超机智小吱不给原图 因为太杂食被驱逐出同人界 新月同行 她的https://weibo.com/7059201399/NrZm1zqy4
6.布依族的稻耕文化南方有嘉草节日的传说故事流传比较广,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也就达到人人皆知。如民间故事《牛王节》说以前人们种水稻很简单,在山坡上放火烧过草后,用木棒挖个洞,把种子丢在地里面就不管了。后来用牛耕田犁地,庄稼越来越好。《六月六》说布依族祖先盘古发明了水稻种植技术,人们才过上好生活,应代代相传下去。故事《阿三挖井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d5b844a0102v3m6.html
7.祖先题目答案解析,祖先题目答案解析1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 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7%A5%96%E5%85%88.html
8.教育视角下的小草与园艺家:从个体成长到多元理解一株小草生长在田里,和水稻混杂在一起。一位老农看见这株小草,马上把它连根带叶地拔了起来,对身后的儿子说:“这种草最讨厌,它同水稻争肥料,而且生长又快,只要留下一节根,就会重新长出来,所以我们叫它‘荒田根草’。”说着,就把小草狠狠地抛到大路上,准备把它晒干。这时,恰巧有个园艺家走过,看见了这株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83572
9.一株小草的自述小学作文13篇(全文)也许你会好奇,那些孕育了如今这种栽培水稻的原始野生稻种究竟长什么样?与现在的水稻差别大吗?让人感到欣慰和欣喜的是,大自然竟如此神奇,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了数千年,那些水稻的祖先们并未随时光而湮没,它们年复一年,默默而又顽强地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池塘、沼泽、溪沟、水涧等低洼湿地之中,将它们的原始性状一直成功地保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skx140d.html
10.思想者卢宝荣:如何在基本生存问题上不被“卡脖子”?必须高度重视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的驯化,人类可能还停留在狩猎采集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对植物的驯化,也养育了不同的人类文明。比如,古巴比伦文明,就是由小麦和大麦支撑的;古玛雅文化,是由玉米支撑的;我们的华夏文明,则是由水稻、小米支撑养育的。 小米的祖先是狗尾巴草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19093
11.自然农法(福冈正信著).doc全文大学课件荒废的休耕田,零乱的草梗,这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反映出农业技术的混乱,农民心灵的挫伤。在这当中,唯有自然农法的田内生长着葱绿的麦子。这种田已二十多年未耕翻过,也从未施过化学肥料和堆肥,未撒过消毒剂,采用的是什么也不干的自然农法,但是稻麦亩产却超过八百斤。自然农法的实施非常简单。秋天的水稻收获前,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718/21316286.shtm
12.关于享受美景500字作文听爸爸说,我们的祖先在大树行采野果,掏鹊蛋;我们的祖先在草坪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看蚂蚁搬家,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那杨柳树真该梳理自己的长辫子,那些大树抽出心的枝条,微风吹来,大树抖了几下,好像在显摆自己的高大魁梧。那些花儿像害羞的姑娘含苞欲放。草坪边小池塘里的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so57g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