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兴乡村生活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良种良机齐发力助推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小小芝麻成为富民大产业;传统村庄焕发新活力……

??连月来,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入湖南、浙江、河南等地采访,走进田间地头、科研院所、企业工厂……记录美丽乡村的新变化,感受广袤田野孕育的希望与生机。

??插上科技“翅膀”,保障粮食安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数据显示,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2024年11月23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岳麓山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对油菜种子进行筛选。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小雪节气后几天,走进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记者看到,几名研究人员正采用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研制水稻新品种。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分子育种可以精准改良种子性状,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我们正积极应用新技术手段,聚焦高产、扩面、提质的目标,培育重要水稻品种。”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项目负责人赵炳然说,团队已在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耐盐碱水稻研制等领域取得突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湖南正努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推动种质资源研发,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湖南杂交水稻育种与应用技术稳居国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实现连续五轮高产跃升,单季亩产突破1200公斤。耐盐碱水稻重大新品种创每亩573.8公斤高产纪录。

??2024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试验基地拍摄的纯电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起步、前进……”随着工作人员的口令和指挥,一台由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制的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展示起停、转弯、掉头等功能。这台机器功能多样,能够实现除草、施肥和旋耕等,能应用于设施农业和果园。

??结合湖南地形特点,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设有农业装备、智能控制、农机农艺融合等研究室,满足本地农业多样化的作业需求。

??2024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一名农机手在驾驶旋耕机。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在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农田里,农机手正操作小型旋耕机作业。“本地企业研发的小农机,‘巴掌田’‘深泥田’里都能灵活作业,大大提高了种粮效率。”种粮大户贺俊青说。

??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

??在浙江,插上数字化智慧“翅膀”的现代农业正释放蓬勃产能。

??2024年12月4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拍摄的无土栽培蔬菜。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走进浙江舟山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的蔬果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散发出诱人光泽。

??高质量的蔬菜种植,离不开高质量的蔬菜育苗。位于园区内的岱山县自动化蔬菜育苗工厂,拥有世界先进的播种育苗流水线及自动化管控系统。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近日,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一场芝麻焦馍大赛吸引了30多家当地企业参赛,选手们都拿出看家本领,将30多种溜溜圆、嘎嘣脆的芝麻焦馍呈现在评委面前。

??好吃的焦馍离不开优质的芝麻,项城市素有“白芝麻之乡”的美誉。2018年,项城白芝麻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成为当地富民特色产业。

??当地在做大芝麻种植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延伸芝麻产业链条。

??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芝麻香油和芝麻酱的龙头企业,该企业每年要从农民手里收购2万吨芝麻。

??“河南周口、驻马店这一带是优质芝麻的主产区,以此为依托,我们把芝麻香油和芝麻酱销售到全国各地。”该公司总经理李永生说。

??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栾晓刚告诉记者,芝麻全身都是宝,除了做成芝麻香油、芝麻酱、芝麻球、芝麻焦馍等产品外,芝麻叶也开发出了很多品种,如芝麻叶面条、椒盐芝麻叶、芝麻叶香菇酱等,此外,芝麻杆加工后还能做饲料和聚合板材。“芝麻的产业链越长,农民的收入就越高。”

??2024年1月11日,村民在河南省宝丰县周庄珍稀菌产业园的羊肚菌种植大棚内查看生长情况。周庄珍稀菌产业园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特色种植产业。新华社记者鲁鹏摄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因地制宜支持花生、芝麻、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作物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全国“菜篮子”产品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年11月27日,工人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马迹塘镇笋竹特色产业园内一家鲜笋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加工鲜笋。竹笋产业是桃江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当地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笋深加工产业。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在湖南,多个农业县因地制宜,推动当地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石门县柑橘鲜果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2亿元,汉寿县生态化养殖的甲鱼可以卖到七八十元一斤,“楠竹之乡”桃江县竹子的“潜能”被深度挖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三湘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幸福生活

??沿山路迤逦而上,记者来到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只见竹林环抱,小溪潺潺,房屋古朴,一派静谧祥和的传统乡村景象。

??水碓坑村党支部书记潘建锋介绍,村内保存着古民居建筑20多幢,还保留着手工造纸用的水碓、纸槽、腌塘等珍贵文化景观。

??前些年,村里年久的老屋有的坍塌、有的损坏,村庄缺乏发展空间、面临凋敝。如何转变发展思路?村里决定保护利用好村里的古宅,修旧如旧,让老宅重新焕发光彩。村干部们带头,整理修复自家倒塌的房屋,打造成“废墟画廊”,古法造纸作坊群、古民居直播基地等新业态也不断出现。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水碓坑村通过挖掘红色文化、纸山文化和村落保护性开发,将村里的古民居有效地利用起来,原本几近荒废的村落重现生机,开辟成了瓯海纸文化科普和旅游的新线路。

??2024年4月21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泗洲塘村拍摄的共富民宿集聚区(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嵊泗县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美丽海岛渔村建设,通过渔村环境整治、节点景观提升、休闲街区打造等措施将海岛美景串珠成链。新华社发(姚凯乐摄)

??城乡同质饮水率先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多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补齐乡村短板的发展工程、惠及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浙江进一步打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浙江的实践探索,是我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过4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通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通5G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放眼广袤乡村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变得更红火、更美丽、更宜居,农民群众有了更加幸福的家园。

??2024年5月2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机收编队在收获小麦。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奋斗的身影。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一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古一平、阮周围、谢奔、刘金辉、许舜达、张晓洁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1月2日,“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专题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0亿斤左右,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4%的粮食,水稻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 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自古就有“九州粮仓”“湖广熟、天https://www.agri.cn/sc/scdt/202501/t20250103_8703585.htm
2.北海日报数字报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正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加速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https://epaper.bhxww.com/bhrb/html/2025-01/04/content_3_152500.htm
3.湖南种业创新按下“快进键”在湖南长沙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种业科技馆,记者沿着水稻育种、畜禽培育、油菜增产等众多种业科研创新成果一一看过去:柏连阳院士团队育成的特定绿色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印遇龙院士团队育成的湘沙猪配套系、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的“合方鲫2号”……走到一幅图示前面,记者看到了大大的七个字——“湖南院士一桌饭”。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8949
4.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分布: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谷子中国小麦产区分布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121/16/60837160_796332259.shtml
5.小满前后农事活动指南农技学堂2、小麦产区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 https://m.cnhnb.com/xt/article-101942.html
6.是中南半岛的水稻主产区。这里一年三熟,河水虽然时有泛滥,但湄公河三角洲是由湄公河下游及其9条叉道流入南海时所形成的冲积平原,是中南半岛的水稻主产区。这里一年三熟,河水虽然时有泛滥,但水灾过后,水稻收成却反而好。芹苴是越南古都,人口超百万,是湄公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城市,是整个区域经济和教科文卫中心,海轮可直接进出芹苴港。2005年后,芹苴逐渐从农业主导的消费城市变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7769043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材料二 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水稻产区分布略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1)我国粮食输入省区集中分布在 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2)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是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生产的限制因素是 https://www.jyeoo.com/shiti/ba2f810f-8d15-1572-aa5a-5fc351fa5225
8.主要农作物范文12篇(全文)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v8568ir.html
9.我国南方多熟制水稻主产区,与国外发达国家来自智能化农业装备我国南方多熟制水稻主产区,与国外发达国家一年一熟制种植模式相比存在季节茬口矛盾突出、品种衔接难、抢种抢收农时紧、现有育插秧技术装备不适应、人工作业强度高等问题,生产中迫切需求水稻长秧龄大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的育秧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自动化落盘、匀铺底土、精量播种、匀撒表土、自动叠盘等工序,https://weibo.com/7752577892/O5QfLnUhn
10.水稻种植时间,早中晚稻有区别(10)篇水稻种植时间,早中晚稻有区别(10)篇 一般于4月初5月底播种,收获季节为9月中下旬。中稻适合于大部分地区种植,而且它的发育会因为地区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一般生长期为120-150天左右,育苗方式主要以湿润秧田、两段育秧为主,中稻的口感较早稻和晚稻是最好的。中稻适合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除了广东、青海、海南https://www.nygq.net/sites/post/Oxb4wgP8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