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的通知

萧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水稻、小麦、玉米

“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行动的通知

各乡镇农技站,局属有关单位:

按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的通知”精神,以中央环保督察涉及农药问题整改为契机,有序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扎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根据种植作物实际,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主粮”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按照行动方案(见附件1、2、3)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一、重要意义

小麦、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40多万亩,约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农药使用量约占农业农药使用总量的70%,水稻面积较小。切实抓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对于全面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意义重大,既是深化整改中央环保督查涉农药问题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绿色防控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举措,更是维护好“舌尖上的安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现实要求。

二、总体目标

以绿色防控为方向,以统防统治为抓手,以示范带动为方法,扎实推进“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全力推进粮食绿色生产,全面推动农药减量增效。通过实施“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至2025年实现“567”总体目标,即全县“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50%,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农药使用量降至基期(2012-2014年均值)的70%。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把“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主要责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属地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分期稳步推进。

(二)强化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补助等资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政策支持,整合统筹项目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确保“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有序开展。

(三)强化示范带动。要强化“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的示范推广。每10万亩建立一个1万亩的“三大主粮”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示范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每个示范核心区要明示防治路线和核心技术,设置对照田与全程绿色防控进行对比示范,辐射带动面积20-30万亩。

(四)强化技术保障。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及时会商准确发布趋势预报预警信息。集成应用绿色技术,综合使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等,集成创新符合当地实际、技术先进可靠、可以推广应用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充分运用监管平台,推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质量实时监测。加快做好融合服务,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高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程度。示范推广先进药械,更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智能机器人等高效植保机械,筛选推广高效安全农药和减量增效助剂,示范应用纳米农药等农药剂型,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五)强化宣传指导。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和现场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的目的要求,增强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主观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病虫害防治关键季节,组派技术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以村为单位实施技术指导网格化管理,指导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药控害行动,力争取得实效。

(六)强化效果评价。把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作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立效果评价机制,分解任务到年度,细化考核指标详单,对标对表开展效果评估,确保农药减量增效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1.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2.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3.夏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萧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23日

附件1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一、防控策略

以种植水稻抗性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同时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化学防控按照“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防控策略,重点抓好“三前三防、两期两治”,即:在播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破口前综合施药等3次预防性用药,在分蘖末期和穗期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实施达标防治。

二、防控对象

主要防控对象为“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田杂草,其次为稻蓟马、大螟、恶苗病、穗腐病、细菌性条斑病、干尖线虫病等。

三、防控措施

(一)播种前

1.种子处理:选用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于播种前2-4天阳光晒种5-6小时。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择对路种子处理剂进行处理,预防稻瘟病、立枯病、恶苗病等可选用咪·咯菌腈、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精甲霜灵、嘧菌酯、肟菌酯等;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等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呋虫胺等;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可选用杀螟丹等。

2.封闭除草:机插秧早稻田在插秧后的7-10天,机插秧中晚稻田在插秧前1-2天或插秧后5-7天,于秧苗返青活棵后选用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水直播稻田播后1-3天,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也可在播后14天使用氟酮磺草胺+丙噁丁草胺进行封杀。旱直播稻田播后苗前,选用二甲戊灵、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丙草胺、噁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人工移栽田,在秧苗返青后,杂草出苗前,选用乙草胺、丙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二)移栽前

喷施送嫁药:以稻瘟病、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为防治对象,在秧苗移栽前2-3天,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吡蚜酮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

(三)移栽至孕穗期

1.非化学防治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下措施)

(1)种植香根草或显花植物:适时种植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或大豆、秋葵等经济作物,吸引、保护天敌。

(2)诱虫灯诱杀:于当地越冬代螟虫孵化初期开灯诱杀。

(3)性诱剂、食诱剂诱杀:根据当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重要害虫的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诱芯,于发蛾期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放置诱捕器诱芯诱杀。

(4)灌水杀蛹:在二化螟的初蛹期前放水烤田或留浅水,吸引螟虫至低节位化蛹,进入化蛹高峰期后,灌7-10cm的深水,保持3-4天,以淹死螟虫。

(5)释放天敌: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开始释放人工繁殖的赤眼蜂。

2.化学防治措施

(1)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实行达标防治(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二化螟每亩有枯鞘团40个或枯鞘丛率5%,苗瘟、叶瘟出现中心病株或病叶率达3%-5%,纹枯病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病丛率20%,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于防治适期内施药防控,尽可能做到“一喷多防”。

(2)茎叶除草:机插秧田,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氯氟吡啶酯、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吡嘧磺隆、2甲4氯钠、氯氟吡啶酯、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耳叶水苋等阔叶杂草及莎草。水直播稻田在第一次用药后,早稻间隔18-20天,中晚稻间隔12-15天,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2甲4氯钠、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丁香蓼等阔叶杂草及莎草。旱直播稻田第一次药后15-20天选用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三唑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马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2甲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啶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丁香蓼等阔叶杂草及莎草。根据田间残留草情,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补施处理。人工移栽田未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可在杂草2-3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茎叶喷雾处理。

(三)孕穗末期至穗期

1.综合施药:于水稻破口前10天左右以稻曲病为重点,破口前3天左右以穗颈瘟为重点,同时根据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发生情况,进行综合防治;视天气、病虫情况在破口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如遇持续阴雨,宜选用对水稻穗腐病有兼治效果的药剂。

2.达标防治:化学防治实行达标防治(稻飞虱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稻纵卷叶螟百丛低龄幼虫50头,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选择对路药剂,科学施药防控。

附件2

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优化调整小麦种植布局,实施土壤深翻和秸秆深埋压低菌量基数,推广种植良种,科学田间管理。重点实施以“一拌一除一喷”的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播前实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害和地下害虫。化学除草以越冬前茎叶除草为主,年后拔节前补治;开展在抽穗扬花初期以赤霉病为核心、兼顾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的综合防控。

主要防控对象为“两虫四病”(即蚜虫、麦蜘蛛、赤霉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麦田杂草,其次为根腐病、茎基腐病等。

1.规范整地: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突出抓好以深耕(深松)、整细、镇压为核心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坚持每间隔2-3年深耕1次。

2.种子处理。在选用抗性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小麦常年病虫发生情况,选用种子处理剂(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氟环·咯·噻虫、嘧·咪·噻虫嗪、戊唑·吡虫啉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等处理,防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

3.适期播种:适期适量适墒播种,播后镇压,以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二)冬前除草

根据当地草相,冬前或早春,天气晴好时,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野燕麦、硬草、多花黑麦草等,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选用甲基二磺隆防除节节麦,选用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苯磺隆、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进行叶面喷雾防除。冬前未除草或草害严重地块,小麦拔节前补治。严防低温等不良天气条件造成除草剂药害。

(三)小麦返青拔节期

主治小麦纹枯病、麦蜘蛛等。达标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等药剂,于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达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达标防治麦蜘蛛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田间出现条锈病发病中心或条锈病、白粉病发生较重的田块,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

(四)小麦齐穗灌浆期

防治适期内预防和达标防治小麦穗期病虫。主治小麦赤霉病和穗期蚜虫,兼治锈病、白粉病。小麦赤霉病防治可选择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制剂,于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药液量要足,突出预防和兼治病害作用;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突出预防病害和控制生物毒素。同时,注重对小麦锈病、白粉病、蚜虫的兼治,防治锈病、白粉病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醚菌酯、氟环唑等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嗪等进行防控。同时,增施植物免疫诱抗剂或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逆性,预防干热风和增加产量。

附件3

夏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结合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措施,实施“一包一封一喷”夏玉米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即:采用玉米种子包衣、封闭化学除草、心叶末期喷雾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主要防控对象为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南方锈病、玉米弯孢叶斑病和马唐、狗尾草等恶性杂草,兼治蓟马、蚜虫、甜菜夜蛾、褐斑病、纹枯病、小斑病、穗腐病等病虫。

(一)种植前

1.秋季深翻、清洁田园。秋季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或深松,破坏地下害虫和土栖害虫栖息地,减少越冬基数。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及田间作物残茬,以破坏害虫栖息地,防止害虫向田间转移为害,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2.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密度。选择抗南方锈病等2-3种抽雄后主要病害、丰产性能好的耐密型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力状况及玉米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高产田选择品种推荐密度上限,中低产田选品种推荐密度下限。

3.种子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害。以夏玉米苗期常发病虫害如玉米根腐病、蓟马、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为主要防治对象,选择靶标性强的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如商品种子已经包衣,但针对性不强,可选择持效期长的商品种衣剂在播种前二次包衣,达到防治抽雄前病虫害的目的。

(二)播种至拔节前

1.非化学防治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下措施)

(1)田边种植显花植物:于6月份前后在田埂上种植芝麻、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或大豆、秋葵等经济作物,吸引、保护天敌。

(3)性诱剂、食诱剂诱杀:根据当地玉米螟、黏虫等重要害虫的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诱芯,于发蛾期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放置诱捕器诱芯诱杀。

2.化学防治措施

(1)化学除草。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玉米播种后杂草出苗前,如果地面无秸秆等附着物,或附着物较少,田间土壤墒情良好,宜采用土壤处理防除杂草。选择乙草胺+莠去津或氰草津等除草剂,均匀喷洒地面进行“封闭”除草。苗后茎叶处理防除杂草:在玉米3~5叶期,根据田间草相,选择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莠去津、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均匀喷雾。

(2)病虫害防治。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选择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噻虫嗪等高效低剂量化学药剂,或苏云金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黏虫等食叶害虫;可混喷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预防叶部病害。

THE END
1.《勇敢的心23》详情介绍在线观看主演:Sharon,周弘陈婷Hipólito,Saikia :Ekkehardt,Berger 分类:韩国 地区:蒙古 年份:1998 更新:2024-12-14 00:30:31 简介: 《勇敢的心23》是Ekkehardt,Berger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韩国,情景哈萨克斯坦片,该剧讲述了: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能放弃因为如果连我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这次旅行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那些朋友https://jingyingjiajiao.com/czdl/shiti_id_060e8b7146d658d1fa2d646d36d4e7b0
2.粮食之源世界各地的主要粮作物探秘在《粮油作物百科》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的粮食作物,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特点。 小麦 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人类主食之一。它不仅用于面包、面条等加工食品,还被用来制作各种传统饼干和糕点。在《粮油作物百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542344.html
3.崔凯谈谷物与人类文明水稻糜子小麦玉米粮食产量中国足球联赛2014年,《科学》刊登了美国学者托马斯·托尔汉姆(Thomas Talhelm)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水稻和小麦可能是中国南方和北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认为:水田需要一个精细的灌溉系统,而灌溉系统是个庞大的水利工程,需要全村老少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这促进了南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水稻种植后,水从上游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2DNTGA0514R9P4.html
4.小麦和水稻哪个营养价值高专家文章小麦和水稻不存在哪个营养价值更高的说法,小麦和水稻通常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小麦、水稻中含有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适量吃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营养物质。小麦有改善体虚、盗汗等不适症状的作用;水稻有促进消化、提高代谢的作用。小麦、水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身体各机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0oph5o2rk3uu84d.html
5.公民科学素质18、原子和电子哪个更小?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旋转。所以,电子与原子相比,当然电子更小。 19、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别需要多久? 地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不但自转,同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6.文献阅读水稻和小麦农业的文化差异的新证据最近的研究发现,水稻文化比记得我文化和小麦种植文化更加相互依赖。在中国,水稻种植区的人比小麦种植区的人思考得更全面,表现出的隐性个人主义更少。这些差异在相邻国家水稻和小麦方面的微观比较上也存在。研究还发现了日本和世界各地基于水稻种植的文化差异的证据。然而,我们对水稻文化如何在现代世界传播的机制知之甚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214046/
7.四川三农新闻网早在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为先民利用、驯化水稻提供了条件;约2.4万年前,气候进入寒冷的盛冰期,使得人类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约1.3万年前,人类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栽培野生水稻;约1.1万年前,驯化水稻登上“历史舞台”,东亚稻作农业起源。专家指出,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15.html?page=26
8.这是我不花钱能看的?被收小麦的大场面震撼到了!更震撼的是:北斗也被收小麦的大场面震撼到了!更震撼的是:北斗也参与了 摘要:?你见过夜晚收麦子吗? 你见过夜晚收麦子吗? 陕西蒲城县 湛蓝的夜幕下 一台台闪着淡黄色光的“大家伙” 奔跑在原野上 田间地头机声隆隆 机手们熟练驾驶着收割机 奏响了“麦收曲” 随着收割机的驶过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498366
9.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第一位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马铃薯A.水稻B.小麦C.玉米D.马铃薯(土豆)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小麦、水稻、玉米被称为三大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都是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据此答题. 解答解:世界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高梁、燕麦、黑麦和粟等八种.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被子植物,易于种植、产量高、适应性强,其果实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c1dfe1f7aa9a43ef816d1fdbdc6a05ab
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和小麦超高产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项目启动据了解,项目团队凝聚了国内从事水稻、小麦产量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优势研究力量,前期收集了大量种质资源,创制了重要基因功能挖掘和研究的遗传群体,在产量性状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项目启动后,将针对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超高产创制中所面临的优异基因资源匮乏、基因精准调控和多性状耦合机制不清楚等http://www.sdau.edu.cn/2023/0320/c13361a215272/page.htm